蜀葵花

类别: 活血化瘀
和血润燥,通利二便。治痢疾,吐血,血崩,带下,二便不通,疟疾,小儿风疹。①《别录》:"主理心气不足。"②《千金·食治》:"定心气。"③《本草拾遗》:"治小儿风疹。花有五色,白者疗痢疾,去邪气,阴干末食之。"④《尔雅翼》:"敷疮肿。"⑤《珍珠囊》:"治带下。赤治赤(带),白治白(带)。"⑥《纲目》:"治带下,目中溜火,和血润燥,通窍,利大、小肠。"⑦《分类草药性》:"治红崩,吐血。红、白、淡三种,白治带症。"⑧《重庆草药》:"和血,润肠,除邪热。治倒经,热毒燥结。"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蜀葵花
【别名】: 侧金盏(《尔雅翼》),棋盘花(《分类草药性》),蜀其花(《本草推陈》),水芙蓉(《湖南药物志》),栽秧花(《贵州草药》),镲钹花、擀杖花(《陕西中草药》)。
【汉语拼音】: shukuihua
【成份】: 花瓣含一种黄色素,熔点261℃(分解),可能是有二苯酰甲醇型的结构与山柰酚相关的物质。其白花者,曾分离两种可能是二氢山柰酚的甙,一种是无色结晶,分解点235℃;另一种是淡黄色结晶,分解点261℃;前一种的甙元分解点是232℃,糖是葡萄糖。深黄色者曾分离一种葡萄糖甙,名蜀葵甙;它水解则生葡萄糖及蜀葵甙元。花的红色素,在酸性时呈红色,碱性时呈褐色,可作中和的指示剂。
【加工采集】: 夏、秋采收,晒干。
【药材鉴别】: 理化鉴别 取租粉1g,加2%盐酸甲醇溶液5ml浸渍20min,滤过,滤液显紫红色;取滤液滴于白瓷板内,滴加硫酸,显橙黄色。
【功效主治】: 和血润燥,通利二便。治痢疾,吐血,血崩,带下,二便不通,疟疾,小儿风疹。①《别录》:"主理心气不足。"②《千金·食治》:"定心气。"③《本草拾遗》:"治小儿风疹。花有五色,白者疗痢疾,去邪气,阴干末食之。"④《尔雅翼》:"敷疮肿。"⑤《珍珠囊》:"治带下。赤治赤(带),白治白(带)。"⑥《纲目》:"治带下,目中溜火,和血润燥,通窍,利大、小肠。"⑦《分类草药性》:"治红崩,吐血。红、白、淡三种,白治带症。"⑧《重庆草药》:"和血,润肠,除邪热。治倒经,热毒燥结。"
【性味】: 甘,寒。①《别录》:"味咸,无毒。"②《千金·食治》:"味甘,微寒滑,无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或研末。外用:研末调敷。"
【禁忌】: 《四川中药志》:"孕妇忌用。"
【归经】: 肺;大肠;膀胱经
【植物形态】: 蜀葵(《千金·食治》),又名:菺、戎葵(《尔雅》),吴葵(《别录》),胡葵(《千金方》),一丈红(《草木记》)。二年生草本,高达2.5米。茎直立,具星状簇毛。叶互生,圆形至圆卵形,长6~10厘米,宽5~10厘米,先端圆钝,基部心形,通常具3~7浅裂,边缘具不整齐的钝齿,两面均有星状毛;叶柄长约4~8厘米,具星状簇毛。花单生于叶腋,有柄长约2.5厘米,小苞片7~8,基部连合,较萼为短;花萼圆杯状,5裂,裂片三角形,密被星状绒毛:花冠直径约7厘米,紫红色、淡红色或白色,花瓣5,倒卵形,先端边缘具不规则的齿裂,雄蕊多数,花丝结合成一圆柱体,花药密集其上;子房多室,心皮轮状排列,花柱上部分裂。果实扁球形,直径约3厘米。种子斜肾脏形,背部边缘竖起如鸡冠状,侧面有斜纹。花期5~10月。各地均有栽培。本植物的根(蜀葵根)、茎叶(蜀葵苗)、种子(蜀葵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用药部位】: 为锦葵科植物蜀葵的花朵。
【来自何书】: 《千金·食治》
更多合适的中成药
同类活血化瘀药
大黄
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治实热便秘,谵语发托,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癥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亦,痈疡肿毒,疔疮,汤火伤。 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 ①《本经》:"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水谷"一作"水谷道"),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②《别录》:"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 ③《药性论》:"主寒热,消食,炼五脏,通女子经候,利水肿,破痰实,冷热积聚,宿食,利大小肠,贴热毒肿,主小儿寒热时疾,烦热,蚀脓,破留血。" ④《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泄塑滞、水气,四肢冷热不调,温瘴热痰,利大小便,并敷-切疮疖痈毒。" ⑤《纲目》:"主治下痢亦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
骨碎补
补肾,活血,止血。治肾虚久泻及腰痛,风湿痹痛,齿痛,耳鸣,跌打闪挫、骨伤,阑尾炎,斑秃,鸡眼。①《药性论》:"主骨中毒气,风血疼痛,五劳六极,口(一作"足")手不收,上热下冷。"②《日华子本草》:"治恶疮,蚀烂肉,杀虫。"③《开宝本草》:"主破血,止血,补伤折。"④《本草正》:"疗骨中邪毒,风热疼痛,或外感风湿,以致两足痿弱疼痛。"⑤《本草述》:"治腰痛行痹,中风鹤膝风挛气证,泄泻,淋,遗精,脱肛。"⑥《广西中药志》:"治小儿疳积。"⑦《四川中药志》:"泄湿,通经。"
藏红花
活血化瘀,散郁开结。治忧思郁结,胸膈痞闷,吐血,伤寒发狂,惊怖恍惚,妇女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扑肿痛。 ①《饮膳正要》:"主心忧郁积,气闷不散,久食令人心喜。" ②《品汇精要》:"主散郁调血,宽胸膈,开胃进饮食,久服滋下元,悦颜色,及治伤寒发狂。" ③《纲目》:"活血,又治惊悸。"
更多同类活血化瘀药
用药咨询
黄蜀葵子的功效与作用
黄蜀葵子一般是指黄蜀葵花,其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水消肿、祛风止痛、散瘀消肿等功效与作用,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1、清热解毒黄蜀葵子是锦葵科植物黄蜀葵的种子,味苦、性平,归肝、肾经,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在临床可以用于缓解热毒病症,同时还可以用于辅助治疗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目赤肿痛等病症。2、活血化瘀黄蜀葵花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在临床可以用于缓解跌打损伤、心腹疼痛、闭经痛经等症状,同时还可以用于辅助治疗跌打损伤引起的皮肤淤血、肿胀等情况。3、利水消肿黄蜀葵花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在临床可以用于缓解水肿、小便不利、淋证等症状,同时还可以用于辅助治疗淋证引起的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4、祛风止痛黄蜀葵花具有祛风止痛的功效,在临床可以用于缓解风湿痹痛、筋骨疼痛等症状,同时还可以用于辅助治疗牙痛、头痛、腰痛等症状。5、散瘀消肿黄蜀葵花具有散瘀消肿的功效,在临床可以用于缓解跌打损伤、扭伤、挫伤、痈肿疔疮、乳痈、痔疮等症状,同时还可以用于辅助治疗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目赤肿痛等症状。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黄蜀葵花,避免自行使用,以免出现不适症状。如果患者在用药期间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黄蜀葵花中药泡完水后药渣可以喝吗
黄蜀葵花一般是指黄蜀葵花,黄蜀葵花中药泡完水后药渣一般可以喝,但是要注意适量。黄蜀葵花味微苦,性凉,归肝、肾经,具有清热利湿、活血解毒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湿热黄疸、淋证、带下、疮疡肿毒等病症。黄蜀葵花泡完水后一般会去除杂质,留下的药渣是可以喝的,但是要注意适量,以免饮用过多对胃肠造成刺激,引起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避免自行使用,以免出现不适症状。在用药期间要以清淡的食物为主,避免进食生冷寒凉、辛辣油腻的食物,以免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如果患者用药一段时间后,症状没有得到改善,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闻了蜀葵鼻子又麻又痒这是怎么回事
蜀葵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对于治疗外感发热、咽喉肿痛等有一定的作用。闻了蜀葵鼻子又麻又痒,可能是过敏、药物刺激、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鼻炎等原因导致的。1、过敏如果患者属于易过敏体质,而且对蜀葵中的成分过敏,此时可能会诱发过敏反应,从而引起鼻子又麻又痒的现象,甚至还会伴有皮肤长皮疹的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进行改善。2、药物刺激如果患者未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蜀葵,可能会使药物中的成分在体内大量堆积,从而刺激鼻腔黏膜,出现鼻子又麻又痒的情况,甚至还会伴有腹痛、腹泻等不适现象。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剂量或更换药物进行治疗。3、过敏性鼻炎如果患者属于过敏性体质,而且对蜀葵中的成分过敏,此时可能会诱发过敏性鼻炎,从而引起鼻子又麻又痒的现象,甚至还会伴有鼻塞、流鼻涕等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鼻喷雾剂、曲安奈德鼻喷雾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可以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氯雷他定片等药物进行治疗。4、鼻窦炎鼻窦炎是指发生在鼻窦黏膜的炎性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鼻塞、流脓涕、头痛等症状。如果患者本身患有鼻窦炎,在使用鼻炎康片时,可能会加重鼻塞、流脓涕、头痛等症状,从而出现鼻子又麻又痒的情况。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等药物进行治疗。5、鼻炎鼻炎是指鼻腔黏膜和黏膜下组织的炎性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如果患者本身患有鼻炎,在使用鼻炎康片时,可能会加重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从而出现鼻子又麻又痒的情况。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羟甲唑啉滴鼻液、盐酸麻黄碱滴鼻液等药物进行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相关文章
更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