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子

类别: 止咳化痰
敛肺镇咳。用于久咳气喘、百日咳。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天竺子
【别名】: 天竹子,南竹子,白天竹
【汉语拼音】: tian zhu zi
【成份】: 含异紫堇啡碱(isocorydine)、原阿片碱(protopine)、0-甲基南天竹碱(0-methyldomesticine)、氢氰酸等。
【加工采集】: 果实于11~12月或2月采收,晒干。
【药材鉴别】: 果实球形,直径7~9mm。表面黄红色或红紫色,光滑,微具光泽,有时稍凹陷,顶端宿存微突起的柱基,基部有细果柄或其断痕。果皮质脆易碎,种子两粒,略呈半球形,内面凹下,黄棕色。味酸涩。
【功效主治】: 敛肺镇咳。用于久咳气喘、百日咳。
【性味】: 性平,味酸、甘。
【归经】: 0
【植物形态】: 常绿灌木,高约2m。茎直立,幼枝黄色。叶互生,集生茎端,为三回羽状复叶,小叶革质,椭圆状披针形,长3~7cm,先端渐尖,全缘,深绿色,冬季常变红色;小叶下方及叶柄基部有关节。圆锥花序顶生;花被片多轮,每轮3片,外轮小,内轮大;雄蕊6,花瓣状;子房上位。浆果球形,熟时鲜红色。花期5~6月,果期9~10月。
同类止咳化痰药
桔梗
开宣肺气,祛痰排脓。治外感咳嗽,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①《本经》:"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②《别录》:"利五脏肠胃,补血气,除寒热、风痹,温中消谷,疗喉咽痛。"③《药性论》:"治下痢,破血,去积气,消积聚,痰涎,主肺热气促嗽逆,除腹中冷痛,主中恶及小儿惊痫。"④《日华子本草》:"下一切气,止霍乱转筋,心腹胀痛,补五劳,养气,除邪辟温,补虚消痰,破癥瘕,养血排脓,补内漏及喉痹。"⑤《本草衍义》:"治肺痈。"⑥《珍珠囊》:"疗咽喉痛,利肺气,治鼻塞。"⑦李杲:"利胸膈,(治)咽喉气壅及痛,破滞气及积块,(除)肺部风热,清利头目,利窍。"⑧《纲目》:"主口舌生疮,赤目肿痛。"⑨《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催乳。"
半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外消痈肿。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内痰眩晕、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症;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1)燥湿化痰:用于痰清稀而多之湿痰、寒痰,常配陈皮。(2)降逆止呕:降逆止呕之功颇著,可用于各种呕吐,尤宜于湿浊中阻所致的脘闷呕吐,常配生姜、茯苓。热证呕吐,应配清热泻火药。(3)消肿止痛:外用治疮疡肿毒、毒蛇咬伤。①《本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②《别录》:"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疗痿黄,悦泽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③《药性论》:"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结。新生者摩涂痈肿不消,能除瘤瘿。气虚而有痰气,加而用之。"④《日华子本草》:"治吐食反胃,霍乱转筋,肠腹冷,痰疟。"⑤《本草图经》:"主胃冷,呕哕。"⑥《医学启源》:"治寒痰及形寒钦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治太阳痰厥头痛,非此不能除。《主治秘要》云,燥胃湿,化痰,益脾胃气,消肿散结,除胸中痰涎。"⑦朱震亨:"治眉棱骨痛。"⑧《纲目》:"治腹胀,目不得瞑,白浊,梦遗,带下。"
紫菀
  润肺下气,消痰止咳。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
更多同类止咳化痰药
用药咨询
中药天竺黄
天竺黄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常用于治疗热毒病证。如果需要使用天竺黄,可以考虑使用牛黄解毒片、清开灵口服液、龙胆泻肝丸、板蓝根颗粒、蒲公英片等中成药。由于天竺黄可能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1.牛黄解毒片牛黄解毒片可用于缓解上火引起的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等症状。脾胃虚弱者慎用。2.清开灵口服液清开灵口服液适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时邪所致的发热、烦躁不安等不适症状。孕妇及过敏体质者慎用。3.龙胆泻肝丸龙胆泻肝丸对于肝胆实火上攻导致头痛目赤、耳鸣耳聋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效果。本品不宜长期服用,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4.板蓝根颗粒板蓝根颗粒可辅助治疗肺胃热盛所致的喉咙肿痛、口咽干燥等症状。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5.蒲公英片蒲公英片能有效缓解痈肿疮毒、乳痈、目赤、咽痛等情况。哺乳期妇女慎用。使用天竺黄时需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此外,患者平时还要多喝水,促进身体新陈代谢,有利于病情恢复。
天竺黄的作用
天竺黄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祛痰止咳、降低颅内压、利尿消肿等功效作用。本品属于中药,使用时需谨慎并咨询医生以确保安全有效。1.镇静催眠天竺黄具有中枢抑制作用,能通过调节大脑神经递质平衡来发挥镇静催眠效果。可用于治疗失眠、焦虑等精神紊乱症状。可遵医嘱服用安神补脑液、朱砂安神丸等中成药进行调理。2.抗惊厥天竺黄中的生物碱成分能够稳定细胞膜结构,减少异常放电的发生,从而发挥抗惊厥作用。对于癫痫、破伤风等引起的痉挛抽搐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可在医生指导下用卡马西平片、苯巴比妥钠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3.祛痰止咳天竺黄具有一定的化湿和胃作用,可以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达到祛痰止咳的目的。适用于治疗咳嗽、痰多等症状。可通过服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复方鲜竹沥液等药物改善病情。4.降低颅内压天竺黄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能增加脑脊液循环速度,从而起到降低颅内压的效果。对于脑水肿、颅内高压患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遵照医师的意见选用呋塞米片、甘露醇注射液等药物进行处理。5.利尿消肿天竺黄有利水消肿的作用,其通过增强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来发挥作用。对于肝硬化腹水、心力衰竭等疾病引起的水肿症状有益处。可按医嘱使用螺内酯片、氢氯噻嗪片等药物进行治理。需要注意的是,天竺黄外敷时应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黏膜,以免引起不适。此外,用药期间要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以利于身体恢复。
中药天竺黄作用
中药天竺黄具有镇静催眠、祛痰止咳、抗惊厥、利胆、降血压等功效作用。本品为中药材,使用时需谨慎,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1.镇静催眠天竺黄具有镇静的作用,其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来发挥作用。可用于治疗失眠、焦虑等神经衰弱症状。可将其制成口服剂或外敷贴膏使用。2.祛痰止咳天竺黄能稀释呼吸道分泌物并促进其排出,从而达到止咳化痰的目的。对于感冒、支气管炎等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可配伍杏仁、贝母等药材进行调理。3.抗惊厥天竺黄中的生物碱成分能够抑制神经细胞过度兴奋和放电,从而预防和减轻癫痫发作。适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癫痫病症。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卡马西平片、苯巴比妥钠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4.利胆天竺黄中的化合物可以刺激胆汁分泌,增加胆囊收缩力,有助于改善胆道梗阻引起的不适。对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等疾病存在上述情况的人群而言,适当摄入天竺黄有一定好处。但不宜过量食用,以免加重病情。5.降血压天竺黄含有多种生物碱及黄酮类物质,这些活性成分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对于轻度高血压患者来说,适量摄入天竺黄可能起到一定的降压效果。若为重度高血压,则需遵医嘱使用硝苯地平片、盐酸普萘洛尔片等药物进行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天竺黄性寒,因此脾胃虚寒者慎用。另外,由于本品具有一定的毒性,在使用时应严格遵循医嘱,避免长期大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