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附子尖

类别: 其它
吐风痰,祛寒止痛。治癫痫,痰厥,小儿慢惊、脐风,寒疝疼痛。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乌头附子尖
【别名】: 川乌头尖(《养生必用方》),附子尖(《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川乌尖(《澹寮方》)。
【汉语拼音】: wutoufuzijian
【加工采集】: 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母根(乌头)或子根(附子)上的尖角。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功效主治】: 吐风痰,祛寒止痛。治癫痫,痰厥,小儿慢惊、脐风,寒疝疼痛。
【性味】: 辛;热;有毒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或煎汤。外用:研末调敷。
【禁忌】: 虚人及阴虚阳盛者忌服。
【归经】: 肝;肺;胃经
【植物形态】: 乌头,多年生草本,高60-120cm。块根通常2个连生,纺锤形至倒卵形,外皮黑褐色;栽培品的侧根(子根)甚肥大,直径达5cm。茎直立或稍倾斜,下部光滑无毛,上部散生贴伏柔毛。叶互生,革质,有柄;叶片卵圆形,宽5-12cm,3裂几达基部,两侧裂片再2裂,中央裂片菱状楔形,先端再3浅裂,裂片边缘有粗齿或缺刻。总状圆锥花序,花序轴有贴伏的柔毛;萼片5,蓝紫色,外被微柔毛,上萼片盔形,长15-18mm,宽约20mm,侧萼片近圆形;花瓣2,无毛;雄蕊多数,花丝下半部扩张成宽线形的翅;心皮3-5个,离生,密被灰黄色的短绒毛。蓇葖果长圆形,具横脉,花柱宿存,芒尖状。花期6-7月。果期7-8月。生境分布:生于山地草坡或灌木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辽宁南部、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北部、广西、四川、贵州、云南。主要栽培于四川。陕西、湖北、湖南、云南等地也有栽培。
【用药部位】: 为川乌头或附子上的尖角。参见"川乌头"及"附子"条。
【来自何书】: 《纲目》
用药咨询
白附子是乌头类吗
白附子是乌头类药物,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白附子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药材,性味归经是味辛、性温,归胃、肝经,具有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中风痰壅、口眼歪斜、语言謇涩、惊风癫痫、破伤风等病症。同时白附子还具有一定的毒性,如果患者盲目用药,可能会出现中毒的情况,从而给身体带来一定的损伤。患者在服用白附子时,需要严格遵医嘱,不可私自盲目服用。如果患者服用药物以后出现了不适的症状,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及时到医院进行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要注意平时的饮食健康,尽量吃清淡类的食物,不建议吃生冷寒凉类的食物。
乌头和附子有什么区别
乌头和附子的区别主要包括来源、功效、应用以及禁忌等。1、来源乌头是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块根,而附子是乌头的侧根,两者是不同的中药材。2、功效乌头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功效,附子具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回阳救逆的功效。3、应用乌头可以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心腹冷痛、寒疝奔豚、寒湿痹痛等病症。而附子可以用于治疗阳痿宫冷、虚寒吐泻、阴疽、虚寒水肿等病症。4、禁忌乌头不宜与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同用。而附子不宜与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同用。5、其他由于乌头和附子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乌头和附子不宜过量服用,以免引起中毒反应。此外,孕妇以及哺乳期女性需要严格遵医嘱用药。另外,如果患者需要使用乌头和附子进行治疗,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用药,以免因用药不当引起不良反应。如果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桂枝附子汤和乌头汤能一块服用吗
桂枝附子汤和乌头汤一般不能一块服用,以免产生副作用,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患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用药。桂枝附子汤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是由桂枝、白芍、甘草、大枣、附子等中药组成,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症见恶风发热、头痛无汗、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等。乌头汤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是由乌头、芍药、甘草、当归、川芎、半夏、黄芪等中药组成,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散寒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证,症见肩背疼痛、关节屈伸不利、手足麻木、筋脉拘急、风寒湿痹等。桂枝附子汤和乌头汤都具有温热的作用,如果一块服用,可能会导致上火,出现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等症状。另外,两者药物成分中都含有附子,附子与桂枝的药性相同,如果一块服用,可能会导致药物过量,从而出现中毒的情况,因此,桂枝附子汤和乌头汤一般不能一块服用。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上述药物,切勿自行用药,以免出现不良反应,造成病情加重。同时,在服用药物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等,以免影响药效。如果患者服用药物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去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