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

类别: 温里药
温中,止痛,理气,燥湿,治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经行腹痛,五更泄泻,高血压症,脚气,疝气,口疮溃疡,齿痛,湿疹,黄水疮。①《本经》:"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②《别录》:"主痰冷,腹内绞痛,诸冷实不消,中恶,心腹痛,逆气,利五脏。"③《药性论》:"主心腹疾,积冷,心下结气,疰心痛;治霍乱转筋,胃中冷气,吐泻腹痛不可胜忍者;疗遍身顽痹,冷食不消,利大肠拥气。"④《本草拾遗》:"杀恶虫毒,牙齿虫匿。"⑤《日华子本草》:"健脾通关节。治腹痛,肾气,脚气,水肿,下产后余血。"⑥王好古:"治痞满塞胸,咽膈不通,润肝燥脾。"⑦《纲目》:"开郁化滞。治吞酸,蹶阴痰涎头痛,阴毒腹痛,疝气,血痢,喉舌口疮。"
举报/反馈
入药方剂
连芩茱萸丸
主治: 温热吐酸。
组成: 黄连1两(炒),黄芩(炒)5钱,吴茱萸(汤泡)5钱,苍术(泔水浸)7钱,陈皮1钱。
四君子汤
主治: 脚气。
疗效: 行气降浊,宣化寒湿。
组成: 槟榔7枚,陈皮1两,木瓜1两,吴茱萸2钱,桔梗半两,生姜(和皮)半两,紫苏茎叶3钱。
疥疮药
主治: 疥疮。
组成: 吴茱萸2钱,樟脑5分,白矾2钱,轻粉10贴,蛇床3钱,寒水石2钱半,黄柏1钱,大黄1钱,硫黄1钱,槟榔1个。
威灵仙方
主治: 腰脚疼痛,经年不愈。
组成: 威灵仙1两半,牵牛子1两(微炒),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槟榔1两,木香1两。
茱萸膏
主治: 脾劳虚寒,气胀咽满,食不下通,噫宿食臭。
组成: 吴茱萸(汤洗)1两3分,白术5两1分,猪膏5两,宿姜汁8两。
四神丸
主治: 命门火衰,脾肾虚寒,纳差便溏,五更泄泻或产后泄泻,肚腹作痛。
疗效: 温肾暖脾,涩肠止泻,大补下焦元阳。通癸水,保戊土,散虚寒,固真阴。
组成: 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
沉香交泰丸
主治: 气机郁滞,食积内停,腹中胀满,膈下痞闷,大便燥结。
疗效: 升清气,利浊气,化痞消食,开郁止痛。
组成: 沉香3钱,白术3钱,陈皮(去白)3钱,枳实(麸炒,去瓤)2钱,吴茱萸(汤洗)2钱,白茯苓(去皮)2钱,泽泻2钱,当归(洗)2钱,木香2钱,青皮(去白)2钱,大黄(酒浸)1两,厚朴(姜制)半两。
紫苏大腹皮饮
主治: 肾脏风毒攻手足,冲脾胃,四肢急胀,项筋疼痛,有时寒热,或手足虚肿及生疮,来去气不定。
组成: 紫苏叶1两,桑白皮1两,木通1两,茴香半两,羌活半两,独活半两,木瓜半两,荆芥半两,青皮半两,吴茱萸半两,枳壳3两(麸炒),大腹子(末和皮用)。
补中芎汤
主治: 风虚冷热,劳损冲任,月水不调,崩中暴下,腰重里急,淋沥不断;及产后失血过多,虚羸腹痛或妊娠胎动不安,下血连日,小便频数,肢体烦倦,头晕目睹,不欲饮食。
组成: 当归(洗,焙)1两,干姜(炮,洗7次)1两,川芎1两,黄耆(蜜炙)1两,吴茱萸(汤洗7次)1两,白芍药1两,甘草1两,熟干地黄(洗,焙)1两,杜仲(炒令丝断)1两,人参(去芦头)1两。
丁香茱萸汤
主治: 胃虚呕哕吐逆,膈咽不通。
组成: 干生姜2分,黄柏2分,丁香5分,炙甘草5分,柴胡5分,橘皮5分,半夏5分,升麻7分,吴茱萸1钱,草豆蔻1钱,黄耆1钱,人参1钱,当归身1钱5分,苍术2钱。
用药咨询
「吴茱萸治疗肝病?」
「吴茱萸治疗肝病?」吴茱萸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和补火助阳的功效。在中医理论中,肝脏与胆囊密切相关,因此吴茱萸也被广泛应用于肝病的治疗。首先,吴茱萸可以改善肝功能异常的症状。肝病患者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而吴茱萸可以通过其温中散寒的作用来缓解这些不适感。此外,它还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帮助食物更好地被吸收利用,从而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其次,吴茱萸对于肝硬化也有一定的疗效。肝硬化是由于长期慢性肝炎或酒精性肝病引起的肝脏纤维化病变。吴茱萸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抑制肝细胞坏死和炎症反应,减轻肝脏损伤的程度,并且有助于肝组织再生修复。最后,吴茱萸还对肝癌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研究表明,吴茱萸提取物可以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降低癌症的发生率。同时,它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毒能力,减少感染的风险。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吴茱萸进行肝病治疗时,需要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剂量和疗程。同时,如果正在服用其他药物或者有严重的肝肾疾病,请务必咨询医生的意见后再决定是否使用。总之,吴茱萸作为一种中药药材,具有丰富的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价值,对于肝病的治疗有着积极的效果。然而,具体的用药方案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建议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吴茱萸,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当归吴茱萸汤的功效与作用
当归吴茱萸汤具有温中散寒、补血养肝、疏肝解郁、暖胃、止痛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虚寒腹痛、呕吐腹泻、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等病症,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1、温中散寒吴茱萸汤主要是由吴茱萸、人参、白术、灸甘草等中药组成,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胃脘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病症。但需要注意的是,吴茱萸汤中的吴茱萸味辛,性热,如果患者存在阴虚内热的情况,服用后可能会加重病情,不利于疾病的恢复。2、补血养肝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脾经,具有补血养肝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病症。同时,对于肝血虚引起的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失眠多梦等症状,也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3、疏肝解郁吴茱萸汤中的当归味辛,性温,归肝、脾经,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肝气郁结引起的胸胁胀痛、情志抑郁等病症。同时,对于肝气犯胃引起的胃脘疼痛、呕吐吞酸等症状,也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4、暖胃吴茱萸汤中的吴茱萸性热,味辛,苦,具有散寒止痛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胃寒腹痛、呕吐泄泻等病症。同时,对于胃寒引起的头晕眼花、手足不温等症状,也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5、止痛吴茱萸汤中的吴茱萸具有散寒止痛的功效,可以用于缓解寒凝肝脉引起的腹痛症状。吴茱萸汤属于中药汤剂,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不可盲目自行用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另外,对于热病、阴虚内热等患者不建议服用吴茱萸汤,以免加重病情。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患者服用吴茱萸汤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吴茱萸和醋敷脚心的功效
吴茱萸和醋敷脚心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止痛、杀虫止痒、软坚散结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寒湿痹痛、脘腹冷痛、呕吐、腹泻、疝气等病症。吴茱萸和醋都属于中药材,吴茱萸是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干燥成熟果实,其味辛、苦,性热,归肝、脾、胃、肾经,具有散寒止痛、助阳止泻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寒疝腹痛、经寒不调、经行腹痛、寒湿痹痛等病症。醋味酸、苦、甘,性温,归肝、脾、胃经,具有散瘀消积、止血止痛、杀虫止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滞肿痛、湿疹瘙痒等病症。由于吴茱萸和醋都属于温热性的药物,所以如果患者存在上述病症,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吴茱萸和醋敷脚心,可以起到温经散寒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不可盲目自行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对身体造成损伤。此外,对吴茱萸和醋过敏的人群需避免使用,以免出现过敏反应。如果患者使用上述药物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