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根

类别: 温里药
行气温中,杀虫。治脘腹冷痛,泄泻,下痢,风寒头痛,腰痛,疝气,经闭腹痛,蛲虫病。①《本经》:"杀三虫。"②《别录》:"根白皮:杀蛲虫,治喉痹咳逆,止泄注,食不消,小女子经产余血,疗白癣。"③《药性沦》:"皮:能疗漆疮,主中恶腹中刺痛,下痢不禁,治寸白虫。"④孟诜:"皮:止齿痛。"⑤《重庆草药》:"行气,暖中,温肾,燥湿。治心胃冷气痛,寒湿腰腹胀痛,脾虚腹寒,泄泻冷痢,经闭腹痛,疝气。"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吴茱萸根
【别名】: 茱萸根
【汉语拼音】: wuzhuyugen
【加工采集】: 9~10月采收。
【功效主治】: 行气温中,杀虫。治脘腹冷痛,泄泻,下痢,风寒头痛,腰痛,疝气,经闭腹痛,蛲虫病。①《本经》:"杀三虫。"②《别录》:"根白皮:杀蛲虫,治喉痹咳逆,止泄注,食不消,小女子经产余血,疗白癣。"③《药性沦》:"皮:能疗漆疮,主中恶腹中刺痛,下痢不禁,治寸白虫。"④孟诜:"皮:止齿痛。"⑤《重庆草药》:"行气,暖中,温肾,燥湿。治心胃冷气痛,寒湿腰腹胀痛,脾虚腹寒,泄泻冷痢,经闭腹痛,疝气。"
【性味】: 《纲目》:"辛苦,热,无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或入丸、散。
【归经】: 脾;胃;肾经
【植物形态】: 1.树皮青灰褐色,幼枝紫褐色,有细小圆形的皮孔;幼技、叶轴及花轴均被锈色绒毛。奇数羽状复叶对生,连叶柄长20-40cm;叶柄长4-8cm,小叶柄长2-5mm;小叶5-9,椭圆形至卵形,长5.5-15cm,宽3-7cm,先端骤狭成短尖,基部楔形至广楔形或圆形,全缘或有不明显的钝锯齿,侧脉不明显,两面均被淡黄褐色长柔毛,脉上尤多,有明显的油点,厚纸质或纸质。雌雄异株,聚伞圆锥花序,顶生;花轴粗壮,密被黄褐色长柔毛,花轴基部有小叶片状的狭小对生苞片2枚;萼片5,广卵形,长约1-2mm,被短柔毛;花瓣5,白色,长圆形,长4-6mm;雄花具5雄蕊,插生在极小的花盘上,花药基着,椭圆形,花丝粗短,被毛,退化子房先端4-5裂;雌花的花瓣较雄花瓣大,退化雄蕊鳞片状,子房上位,长圆形,心皮5,花后增宽成扁圆形,有粗大的腺点,花柱粗短,柱头先端4-5钱裂。果实扁球形,成熟时裂开成5个果瓣,呈蓇葖果状,紫红色,表面有粗大油腺点,每分果有种子1个,黑色,有光泽。花期6-8月,果期9-10月。2.石虎 本变种与正种很相似。区别点为变种具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小叶3-11,叶片较狭,长圆形至狭披针形,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各小叶片相距较疏远,侧脉较明显,全缘,两面密被长柔毛,脉上最密,油腺粗大。花序轴常被淡黄色或无色的长柔毛。成熟果序不及正种密集。种子带蓝黑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3. 毛脉吴茱萸 与上种相似。小枝被黄锈色或丝光质的疏长毛。叶轴被长柔毛;小叶5-11,叶形变化较大,长圆形、披针形、卵状披针形,上表面中脉略被疏短毛,下面脉上被短柔毛,侧脉清晰,油腺点小。花期7-8月,果期9-10月。生境分布:1.生长于低海拔向阳的疏林下或林缘旷地。2.生于山坡草丛中。3.生于村边路旁、山坡草丛中。资源分布:1.分布于陕西、甘肃、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2.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3.分布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及贵州。
【用药部位】: 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根或根的韧皮部。植物形态详"吴茱萸"条。
【来自何书】: 《本经》
同类温里药
丁香
温中,暖肾,降逆。治呃逆,呕吐,反胃,泻痢,心腹冷痛,痃癖,疝气,癣疾。①《药性论》:"治冷气腹痛。"②《海药本草》:"主风疳匿,骨槽劳臭。治气,乌髭发,杀虫,疗五痔,辟恶去邪。治奶头花,止五色毒痢,正气,止心腹痛。"③《日华子本草》:"治口气,反胃,疗肾气,奔豚气,阴痛,壮阳,暖腰膝,杀酒毒,消痃癖,除冷劳。"④《开宝本草》:"温脾胃,止霍乱。(治)壅胀,风毒诸肿,齿疳匿。"⑤《本草蒙筌》:"止气忒、气逆。"⑥《纲目》:"治虚哕,小儿吐泻,痘疮胃虚灰白不发。"⑦《本草正》:"温中快气。治上焦呃逆,除胃寒泻痢,七情五郁。"⑧《本草汇》:"疗胸痹、阴痛,暖阴户。"⑨《医林纂要》:"补肝、润命门,暖胃、去中寒,泻肺、散风湿。"⑩《本草再新》:"开九窍,舒郁气,去风,行水。"⑾《药材学》:"治慢性消化不良,胃肠充气及子宫疝痛。"
肉桂
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癥瘕,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 ①《本经》:"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 ②《别录》:"主心痛,胁风,胁痛,温筋,通脉,止烦、出汗。""主温中,利肝肺气,心腹寒热、冷疾,霍乱转筋,头痛,腰痛,止唾,咳嗽,鼻齆:能堕胎,坚骨节,通血脉,理疏不足;宣导百药,无所畏。" ③《药性论》:"主治:几种心痛,杀三虫,主破血,通利月闭,治软脚,痹、不仁,胞衣不下,除咳逆,结气、痈痹,止腹内冷气,痛不可忍,主下痢,鼻息肉。杀草木毒。" ④《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补五劳七伤,通九窍,利关节,益精,明目,暖腰膝,破痃癖癥瘕,消瘀血,治风痹骨节挛缩,续筋骨,生肌肉。" ⑤《珍珠囊》:"去卫中风邪,秋冬下部腹痛。" ⑥《医学启源》:"补下焦不足,治沉寒肩冷及表虚自汗。《主治秘要》:渗泄,止渴。" ⑦《用药心法》:"敌寒邪,治奔豚。" ⑧王好古:"补命门不足,益火消阴。" ⑨《纲目》:"治寒痹,风瘖,阴盛失血,泻痢,惊痢。""治阳虚失血,内托痈疽痘疮,能引血化汗化脓,解蛇蝮毒。"
辣椒
温中,散寒,开胃,消食。治寒滞腹痛,呕吐,泻痢,冻疮,疥癣。①姚可成《食物本草》:"消宿食,解结气,开胃口,辟邪恶,杀腥气诸毒。"②《百草镜》:"洗冻瘃,浴冷疥,泻大肠经寒澼。"③《药性考》:"温中散寒,除风发汗,去冷癖,行痰逐湿。"④《食物宜忌》:"温中下气,散寒除湿,开郁去痰,消食,杀虫解毒。治呕逆,疗噎膈,止泻痢,祛脚气。"⑤《药检》:"能祛风行血,散寒解郁,导滞,止澼泻,擦癣。"
更多同类温里药
用药咨询
「吴茱萸治疗肝病?」
「吴茱萸治疗肝病?」吴茱萸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和补火助阳的功效。在中医理论中,肝脏与胆囊密切相关,因此吴茱萸也被广泛应用于肝病的治疗。首先,吴茱萸可以改善肝功能异常的症状。肝病患者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而吴茱萸可以通过其温中散寒的作用来缓解这些不适感。此外,它还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帮助食物更好地被吸收利用,从而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其次,吴茱萸对于肝硬化也有一定的疗效。肝硬化是由于长期慢性肝炎或酒精性肝病引起的肝脏纤维化病变。吴茱萸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抑制肝细胞坏死和炎症反应,减轻肝脏损伤的程度,并且有助于肝组织再生修复。最后,吴茱萸还对肝癌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研究表明,吴茱萸提取物可以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降低癌症的发生率。同时,它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毒能力,减少感染的风险。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吴茱萸进行肝病治疗时,需要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剂量和疗程。同时,如果正在服用其他药物或者有严重的肝肾疾病,请务必咨询医生的意见后再决定是否使用。总之,吴茱萸作为一种中药药材,具有丰富的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价值,对于肝病的治疗有着积极的效果。然而,具体的用药方案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建议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吴茱萸,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当归吴茱萸汤的功效与作用
当归吴茱萸汤具有温中散寒、补血养肝、疏肝解郁、暖胃、止痛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虚寒腹痛、呕吐腹泻、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等病症,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1、温中散寒吴茱萸汤主要是由吴茱萸、人参、白术、灸甘草等中药组成,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胃脘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病症。但需要注意的是,吴茱萸汤中的吴茱萸味辛,性热,如果患者存在阴虚内热的情况,服用后可能会加重病情,不利于疾病的恢复。2、补血养肝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脾经,具有补血养肝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病症。同时,对于肝血虚引起的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失眠多梦等症状,也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3、疏肝解郁吴茱萸汤中的当归味辛,性温,归肝、脾经,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肝气郁结引起的胸胁胀痛、情志抑郁等病症。同时,对于肝气犯胃引起的胃脘疼痛、呕吐吞酸等症状,也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4、暖胃吴茱萸汤中的吴茱萸性热,味辛,苦,具有散寒止痛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胃寒腹痛、呕吐泄泻等病症。同时,对于胃寒引起的头晕眼花、手足不温等症状,也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5、止痛吴茱萸汤中的吴茱萸具有散寒止痛的功效,可以用于缓解寒凝肝脉引起的腹痛症状。吴茱萸汤属于中药汤剂,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不可盲目自行用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另外,对于热病、阴虚内热等患者不建议服用吴茱萸汤,以免加重病情。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患者服用吴茱萸汤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吴茱萸和醋敷脚心的功效
吴茱萸和醋敷脚心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止痛、杀虫止痒、软坚散结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寒湿痹痛、脘腹冷痛、呕吐、腹泻、疝气等病症。吴茱萸和醋都属于中药材,吴茱萸是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干燥成熟果实,其味辛、苦,性热,归肝、脾、胃、肾经,具有散寒止痛、助阳止泻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寒疝腹痛、经寒不调、经行腹痛、寒湿痹痛等病症。醋味酸、苦、甘,性温,归肝、脾、胃经,具有散瘀消积、止血止痛、杀虫止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滞肿痛、湿疹瘙痒等病症。由于吴茱萸和醋都属于温热性的药物,所以如果患者存在上述病症,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吴茱萸和醋敷脚心,可以起到温经散寒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不可盲目自行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对身体造成损伤。此外,对吴茱萸和醋过敏的人群需避免使用,以免出现过敏反应。如果患者使用上述药物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相关文章
更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