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子

类别: 消食药
顺气,和胃,消食。治伤食,胃痛,疝气,小儿口疮。①《纲目》:"治小儿口疮,和鸡子烧存性研掺。"②《随息居饮食谱》:"润肺,清热解毒。"③《南宁市药物志》:"煅末敷烂疮,收口生肌。"④《四川中药志》:"顺颠气,和胃。治胃痛。"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健脾消滞。"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梧桐子
【别名】: 瓢儿果、桐麻豌(《四川中药志》)。
【英文名称】: Semen Firmianae。
【汉语拼音】: wutongzi
【成份】: 含脂肪油(不干性油)39.69%,灰分4.85%,粗纤维3.69%,蛋白质23.32%,非氮物质28.45%,并含咖啡碱。油中还分离出苹婆酸。
【加工采集】: 秋季种子成熟时将果枝采下,打落种子,簸去杂质,晒干。密贮干燥处,防蛀。
【药材鉴别】: 干燥种子,圆球形或类圆形,径6~8毫米。黄棕色至深棕色,表面皱缩成网纹状。外层种皮较脆,易破裂,内层种皮坚韧,除去后,内有肥厚的淡黄色胚乳;子叶两片薄而大,紧贴在胚乳上,胚根位于较狭的一端。气、味均微。以个大、饱满、棕色、无杂质者为佳。主产江苏、浙江。此外,甘肃、河南、陕西、广西、四川、安徽等地亦产。
【药理作用】: 1.止血:梧桐子粉6g/kg灌胃,连续3天,对兔血小板聚集有促进作用,其有效成分为生物碱。2.降压:梧桐子总生物碱0.3、0.6g(生药)/kg静脉注射,对麻醉猫有降压作用,并使心率减慢,对兔有类似作用,心率减慢更明显,总生物碱具有抑制胆碱酯酶的作用,增强乙酰胆碱的作用,可能降压与此有关。
【功效主治】: 顺气,和胃,消食。治伤食,胃痛,疝气,小儿口疮。①《纲目》:"治小儿口疮,和鸡子烧存性研掺。"②《随息居饮食谱》:"润肺,清热解毒。"③《南宁市药物志》:"煅末敷烂疮,收口生肌。"④《四川中药志》:"顺颠气,和胃。治胃痛。"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健脾消滞。"
【性味】: 甘,平。①《纲目》:"甘,平,无毒。"②《本草再新》:"味苦辛,性温,无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研末。外用:煅存性研末撒。
【禁忌】: 咳嗽多痰者、患有耳疾者不宜用。
【归经】: 心;肺;胃经
【植物形态】: 梧桐(陶弘景),又名:榇、梧(《尔雅》),青梧(《品汇精要》),桐麻、瓢羹树(《草木便方》),耳桐、苍桐、青皮树、春麻、九层皮、白梧桐。落叶乔木,高可达15米。树干直,枝肥粗,树皮青色,平滑,芽近圆形,被褐色短柔毛。单叶互生,3~5掌状深裂,长15~30厘米,宽11~20厘米,基部心形,裂片先端渐尖,幼时上面具毛,后则光滑,下面被星状毛,咏掌状;叶柄约与叶片等长,被褐色毛。圆锥花序顶生:花单性,细小,淡绿色;萼片5,长约8毫米,外密被淡黄色小柔毛;无花瓣;雄花中的雄蕊柱约与萼片等长,花药约15枚,药室不等,聚合成一顶生的头;雌花子房柄发达,心皮5,基部分离,在其周围常有无柄韵花药环绕着,花柱联合。果为蓇葖果,成熟前心皮裂成叶状,向外卷曲;种子4~5粒,球形,生于心皮边缘。花期6~7月。果期8~10月。常栽培作行道树,村边、路旁亦有生长。我国北自河北、南达云南都有栽植。本植物的根(梧桐根)、树皮(梧桐白皮),叶(梧桐叶)、花(梧桐花)等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临床应用】: 用量5~10克。用治脾虚气滞、饮食不消、胃痛腹泻、鼻衄。此外,尚可治须发早白、小儿口疮等。
【用药部位】: 为梧桐科植物梧桐的种子。
【来自何书】: 《履巉岩本草》
更多合适的中成药
同类消食药
鸡内金
消积滞,健脾胃。治食积胀满,呕吐反胃,泻痢,疳积,消渴,遗溺,喉痹乳蛾,牙疳口疮。①《本经》:"主泄利。"②《别录》:"主小便利,遗溺,除热止烦。"③《日华子本草》:"止泄精,并尿血、崩中、带下、肠风、泻痢。"④《滇南本草》:"宽中健脾,消食磨胃。治小儿乳食结滞,肚大筋青,痞积疳积。"⑤《纲目》:"治小儿食疟,疗大人(小便)淋漓、反胃,消酒积,主喉闭、乳蛾,一切口疮,牙疳诸疮。"⑥《本草述》:"治消瘅。"⑦《本经逢原》:"治眼目障翳。"⑧《本草再新》:"化痰,理气,利湿。"⑨《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痃癣癥瘕,通经闭。"⑩《陆川本草》:"生肌收口。治消化性溃疡。"
山楂
消食积,散瘀血,驱绦虫。治肉积,癥瘕,痰饮,痞满,吞酸,泻痢,肠风,腰痛,疝气产后儿枕痛,恶露不尽,小儿乳食停滞。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用于肉食积滞、胃烷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血脂症。 ①陶弘景:"煮汁洗漆疮。" ②《唐本草》:"汁服主利,洗头及身上疮痒。" ③《本草图经》:"治痢疾及腰疼。" ④《履巉岩本草》:"能消食。" ⑤《日用本草》:"化食积,行结气,健胃宽膈,消血痞气块。" ⑥《滇南本草》:"消肉积滞,下气;治吞酸,积块。" ⑦《本草蒙筌》:"行结气,疗颓疝。" ⑧宁原《食鉴本草》:"化血块,气块,活血。" ⑨《纲目》:"化饮食,消肉积,癥瘕,痰饮痞满吞酸,滞血痛胀。" ⑩《本草再新》:"治脾虚湿热,消食磨积,利大小便。" ⑾《本草撮要》:"冻疮涂之。"
刺梨
健胃,消食。治食积饱胀。①《贵州民间方药集》:"健胃,消食积饱胀,并滋补强壮。"②《四川中药志》:"解暑,消食。"
更多同类消食药
用药咨询
梧桐根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梧桐根具有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活血调经、止咳化痰、杀虫止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腰痛、关节痛、头痛、牙痛、跌打损伤、虫积腹痛等病症。患者使用梧桐根时的禁忌主要包括孕妇、脾胃虚寒者、过敏者等。1、功效与作用梧桐根味苦、性平,归肺、肝经,具有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活血调经、止咳化痰、杀虫止痒等功效,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腰痛、关节痛、头痛、牙痛、跌打损伤、虫积腹痛等病症。此外,梧桐根还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对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咽喉肿痛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2、禁忌梧桐根性凉,孕妇使用后可能会导致出现滑胎的情况,同时脾胃虚寒者使用后可能会加重病情,导致出现腹泻、腹痛等不适症状,因此脾胃虚寒者禁用梧桐根。此外,对梧桐根过敏者也禁止使用,以免引起过敏反应,出现皮疹、瘙痒等不适症状。患者在使用梧桐根时要注意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例如辣椒、花椒或者是芥末等,以免影响药物效果。如果患者在用药期间出现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采取针对性治疗。
梧桐子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梧桐子具有祛风除湿、杀虫止痒、行气止痛、润肠通便、清热解毒等功效,对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头癣、便血等病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其禁忌主要包括脾胃虚寒者慎用、孕妇及哺乳期女性禁用等。1、功效与作用梧桐子是梧桐科植物梧桐的种子,其味苦、性平,归肝、肾经,具有祛风除湿、杀虫止痒、行气止痛、润肠通便、清热解毒等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缓解风湿痹痛、腰膝酸软、头癣、便血等病症。此外,梧桐子还具有一定的杀虫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钩虫病、蛔虫病等疾病。2、禁忌由于梧桐子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患者在使用梧桐子时需要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盲目用药,以免引起中毒反应。此外,对于脾胃虚寒者慎用梧桐子,以免加重病情。由于梧桐子具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因此孕妇禁用梧桐子,以免引起早产或流产等情况。如果患者在用药期间出现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泡桐花和梧桐花的区别
泡桐花和梧桐花的区别主要在于观赏价值不同、观赏环境不同、应用价值不同、药用价值不同、禁忌不同等。1、观赏价值不同泡桐花的花朵开阔,树冠为白色,花冠由白色渐变为黄色,最后变成绿色。而梧桐花的花朵是绿色的,花冠由白色变为绿色,最后变成黄色。2、观赏环境不同泡桐花的花朵开阔,树冠为白色,花冠由白色渐变为黄色。而梧桐花的花朵是绿色的,花冠由绿色变为黄色。3、应用价值不同泡桐花可以观赏,也可以用来入药。泡桐花可以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疮疡肿毒等病症。而梧桐花可以用于治疗牙龈出血、口腔溃疡、痔疮出血、胃肠出血等病症。4、药用价值不同泡桐花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疔疮肿毒、乳痈、肠痈、瘰疬等病症。而梧桐花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也具有平肝明目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肺热咳嗽、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病症。5、禁忌不同泡桐花一般没有禁忌的药物和食物,但是对于孕妇、过敏者应避免使用,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而梧桐花一般有一定的禁忌,对于脾胃虚寒者应避免食用,以免加重病情。此外,建议患者在使用泡桐花和梧桐花时,需要注意适量,避免过量食用,以免引起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