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花

类别: 清热药
《别录》:"主小儿痫,小便不利,伤热。"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榆花
【别名】: 榆钱花、钱榆花、白榆花、家榆花、白粉花、零榆花
【汉语拼音】: yuhua
【加工采集】: 为榆科植物榆树的花。
【功效主治】: 《别录》:"主小儿痫,小便不利,伤热。"
【性味】: 性味:甘;性平性状:性状鉴别 花略呈类球形或不规则团状,直径5-8mm,有短梗,暗紫色。花被钟形,4-5裂;雄蕊4-5,伸出于花被,或脱落,花药紫色;雌蕊1,子房扁平,花柱2,体轻,质柔韧。气微,味淡。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
【植物形态】: 植物形态详"榆白皮"条。
【用药部位】: 为榆科植物榆树的花。植物形态详"榆白皮"条。
【来自何书】: 《别录》
同类清热药
决明子
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治风热赤眼,青盲,雀目,高血压,肝炎,肝硬化腹水,习惯性便秘。 ①《本经):"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久服益精光。" ②《别录》:"疗唇口青。" ③《药性论》:"利五脏,除肝家热。" ④《日华子本草》:"助肝气,益精水;调末涂,消肿毒,熁太阳穴治头痛,又贴脑心止鼻衄;作枕胜黑豆,治头风,明目。" ⑤《本草衍义补遗》:"解蛇毒。" ⑥《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五疳,擦癣癞。" ⑦《医林纂要》:"泻邪水。" ⑧《湖南药物志):"明目,利尿。治昏眩,脚气,浮肿,肺痈,胸痹。" ⑨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治肝炎,肝硬化腹水,高血压,小儿疳积,夜盲,风热眼痛,习惯性便秘。"
连翘
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治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瘰疬,小便淋闭。①《本经》:"主寒热,鼠痿,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②《别录》:"去白虫。"③《药性论》:"主通利五淋,小便不通,除心家客热。"④《日华子本草》:"通小肠,排脓。治疮疖,止痛,通月经。"⑤李杲:"散诸经血结气聚;消肿。"⑥王好古:"治耳聋浑浑焞焞。"
灯笼草
清热,行气,止痛,消肿。治感冒,痄腮,喉痛,咳嗽,腹胀,疝气,天疱疮。①《陆川本草》:"行气,消胀,利尿。治腹胀,睾丸炎,疝气。"②《南宁市药物志》:"清热杀虫,止痛消肿。治热眼,喉痛,咳嗽;外敷毒疮,并熏洗阴囊肿大。"③《生草药手册》:"内服治伤寒或小肠疝气。外洗治天疱疮。"④《中国药植图鉴》:"功同酸浆。"⑤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感冒发热,腮腺炎,支气管炎,疱疹,疖疮,疝气痛。"
更多同类清热药
用药咨询
中药榆白皮
榆白皮一般指白及,榆白皮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可用于治疗便血、尿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等病症。白及味苦、涩,性微寒,归肺、肝、胃经,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缓解便血、尿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湿疹等病症。白及可用于煎汤内服,也可以研末后外用,同时也可以适量捣敷。患者出现上述病症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白及进行治疗。需要注意的是,白及属于中药,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盲目用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另外,对于白及过敏的患者,应禁止使用白及,以免引起过敏反应,出现皮疹、瘙痒等不适症状。同时,患者在使用白及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如辣椒、炸鸡、冰淇淋等,以免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如果患者在使用白及期间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中药榆白皮
榆白皮是榆科植物榆的干燥根皮,其味苦、涩,性平,归脾、胃、大肠经,具有涩肠止泻、止血、敛疮生肌的功效,榆白皮可用于治疗久泻、久痢、脱肛、便血、崩漏、遗精、白浊、带下等病症。榆白皮苦涩收敛,入大肠经,善涩肠止泻、止痢,为治疗久泻、久痢之要药,可单用煎服,或与木香、吴茱萸、肉豆蔻等药物同用。榆白皮还可收敛止血,可用于治疗崩漏、便血、脱肛,可与白及、白芍、阿胶等药物同用。榆白皮还具有敛疮生肌的功效,对于疮疡、久溃不敛,具有敛疮生肌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溃疡不敛,可与黄芪、白术、当归等药物同用。榆白皮属于中药,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盲目自行用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需要注意的是,榆白皮性质寒凉,对于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需避免使用,以免导致病情加重。如果患者服药后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到医院中医内科就诊,通过望、闻、问、切等方式辨证论治。
榆槐片
榆槐片禁用于脾胃虚寒者。榆槐片中的榆白皮性寒,味苦、微甘,归大肠经,具有清肝泻火、利湿退黄的作用;槐角性寒,味苦,入肝经,有清肝泻火、凉血止血之效。两药合用,对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腹泻、腹痛等病症效果不佳,并且可能加重病情。榆槐片禁用于脾胃虚寒者。因为榆槐片中含有的榆白皮性寒,易伤脾胃阳气,加重脾胃虚寒的症状。使用榆槐片时应注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消化道不适或皮肤瘙痒等。患者在服用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食物,以减少药物副作用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