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余粮

类别: 收涩药
涩肠止血。治久泻久痢,妇人崩漏带下,痔漏。①《本经》:"主咳逆,寒热烦满,下利赤白,血闭癥瘕,大热。"②《雷公炮炙论》:"益脾,安脏气。"③《别录》:"疗小腹痛结烦疼。""肢节不利,大饱绝力身重。"④《药性论》:"主治崩中。"⑤《日华子本草》:"治邪气及骨节疼,四肢不仁,痔漏等疾。"⑥《纲目》:"催生,固大肠。"⑦《医林纂要》:"补脾,敛固胃气,泻肝,去瘀血,厚大肠。"⑧《现代实用中药》:"外用为撒布剂,治溃疡。配合他种强壮药,作补血剂。"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禹余粮
【别名】: 太一余粮、石脑(《本经》),禹哀,太一禹余粮(《吴普本草》),白余粮(陶弘景),禹粮石(《中药志》)。
【英文名称】: Limonitum。
【汉语拼音】: yuyuliang
【成份】: 为沼铁矿,主要成分大约相当于Fe2O3·3H2O,但因夹杂砂石、有机物等之量不同,所含Fe2O3可从20~78%不等;又常含多量的磷酸盐。青岛市售的禹余粮,主要成分为Fe203,又含Al,Mg,K,Na,PO4等。
【加工采集】: 采挖后去净杂石即可。
【药材鉴别】: 为不规则的斜方块状,一般长6~10厘米,厚1~3厘米,表面淡棕色或红棕色,多凹凸不平,或覆有黄色粉末。断面显深棕色与淡棕色相间的层次,深棕色的部分质坚硬,但可砸碎,砸碎面不整齐而光滑;浅棕色的部分质较松,用指甲可以划动,其黄色粉末极易附着他物。有土腥气,味淡,嚼之无砂粒感。以整齐不碎、赭褐色、断面显层纹无杂石者为佳。部分溶于盐酸。其溶液显铁化合物的各种特殊反应。产河南、江苏、浙江、四川等地。
【炮制】: 禹余粮:拣去杂石,洗净泥土,干燥即得。煅禹余粮:取净禹余粮,打碎,置坩埚内,在无烟的炉火中煅红透,倒入醋盆内淬酥,捞出,晒干。(每禹余粮100斤,用醋30斤)1.《雷公炮炙论》:凡修治,用黑豆五合,黄精五台,水一斗,煮取五升,置瓷锅中,下余粮四两,煮,旋添,汁尽为度,自然香如新米,捣之,又研万杵,方用。2.《本草蒙筌》:禹余粮火煅醋淬,复用磁钵重擂,水澄汁清,勿留沙土。
【功效主治】: 涩肠止血。治久泻久痢,妇人崩漏带下,痔漏。①《本经》:"主咳逆,寒热烦满,下利赤白,血闭癥瘕,大热。"②《雷公炮炙论》:"益脾,安脏气。"③《别录》:"疗小腹痛结烦疼。""肢节不利,大饱绝力身重。"④《药性论》:"主治崩中。"⑤《日华子本草》:"治邪气及骨节疼,四肢不仁,痔漏等疾。"⑥《纲目》:"催生,固大肠。"⑦《医林纂要》:"补脾,敛固胃气,泻肝,去瘀血,厚大肠。"⑧《现代实用中药》:"外用为撒布剂,治溃疡。配合他种强壮药,作补血剂。"
【性味】: 甘涩,平,①《本经》:"味甘,寒。"②《药性论》:"味咸。"③《纲目》:"性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禁忌】: 实证忌服,孕妇慎服。①《本草经集注》:"杜仲为之使。畏贝母、菖蒲、铁落。"②《四声本草》:"牡丹为使。"③《本草汇言》:"髓虚血燥之病勿用。"
【贮藏】: 置干燥处。
【归经】: 脾;胃;大肠经
【植物形态】: 褐铁矿,非晶质。常成葡萄状、肾状、乳房状、块状、土状等集合体。颜色为褐色到黑色,若为土状则为黄褐色或黄色。条痕为黄褐色。半金属光泽或土状光泽,有时作丝绢光泽。不透明。断面为介壳状或土状。硬度1-5.5。比重3.6-4.0。生境分布:主要由含铁矿物经氧化分解后,再经水解汇集沉积而成。资源分布:主要产区有河北、江苏、浙江、河南。
【临床应用】: 用量10~15克,煎服;外用适量,研末撒于患处或调敷。用治久泻久痢、便血、脱肛、妇女崩漏带下。有实邪者不宜用。
【用药部位】: 为氧化物类矿物褐铁矿的一种矿石。
【来自何书】: 《本经》
同类收涩药
罂粟壳
敛肺止咳,涩肠,定痛。治久咳,久泻,久痢,脱肛,便血,心腹筋骨诸痛,滑精,多尿,白带。①《医学启源》:"固收正气。"②《滇南本草》:"收敛肺气,止咳嗽,止大肠下血,止日久泻痢赤白。"③《纲目》:"止泻痢,固脱肛,治遗精久咳,敛肺涩肠,止心腹筋骨诸痛。"④《本经逢原》:"蜜炙止嗽,醋炙止痢。"⑤《本草从新》:"固肾,治遗精多溺。"⑥《现代实用中药》:"适用于慢性衰弱之久下痢、肠出血、脱肛、贫血拘挛之腹痛、腰痛、妇女白带。又用于慢性久咳嗽、肺结核、咳血、喘息等症。"
五味子
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羸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 (1)敛肺止咳:用于肺肾两虚之虚咳、气喘,常与补肾药合用。 (2)涩精止泻:用于遗精、久泻。治遗精常配桑螵蛸、煅龙骨;治久泻常配肉豆蔻、芡实。 (3)生津敛汗:用于阴液不足之口干渴、盗汗,常配麦冬、生牡蛎。 (4)凡一切气血耗散之休克、虚脱,皆可配补药用之。 ①《本经》:"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②《别录》:"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 ③《日华子本草》:"明目,暖水脏,治风,下气,消食,霍乱转筋,痃癖奔豚冷气,消水肿,反胃,心腹气胀,止渴,除烦热,解酒毒,壮筋骨。" ④李杲:"生津止渴。治泻痢,补元气不足,收耗散之气,瞳子散大。" ⑤王好古:"治喘咳燥嗽,壮水镇阳。" ⑥《本草蒙筌》:"风寒咳嗽,南五味为奇,虚损劳伤,北五昧最妙。" ⑦《本草通玄》:"固精,敛汗。"
山茱萸
补肝肾,涩精气,固虚脱。治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小便频数,肝虚寒热,虚汗不止,心摇脉散。 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温肝补肾,除一切风,止月经过多,治老人尿频。 ①《本经》:"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 ②《雷公炮炙论》:"壮元气,秘精。" ③《别录》:"肠胃风邪,寒热疝瘕,头风,风气去来,鼻塞,目黄,耳聋,面疱,温中,下气,出汗,强阴,益精,安五脏,通九窍,止小便利,明目,强力。" ④《药性论》:"治脑骨痛,止月水不定,补肾气;兴阳道,添精髓,疗耳鸣,除面上疮,主能发汗,止老人尿不节。" ⑤《日华子本草》:"暖腰膝,助水脏,除一切风,逐一切气,破癥结,治酒皶。" ⑥《珍珠囊》:"温肝。" ⑦《本草求原》:"止久泻,心虚发热汗出。"
更多同类收涩药
用药咨询
禹余粮用量多少克
禹余粮一般是指大黄米,大黄米的用量一般不以克为单位计算,而是以粳米的重量计算。大黄米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食物,营养价值比较高,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以及矿物质,吃了以后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对身体健康有帮助。大黄米是一种主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吃了以后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对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帮助。而且大黄米中的膳食纤维含量也比较高,吃了以后可以促进肠胃蠕动,防止便秘以及消化不良的情况出现。但是在吃大黄米的时候一定要适量,如果一次性吃太多,可能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导致患者出现胃部不适的情况,比如恶心、呕吐、腹部疼痛等。如果患者不小心吃了太多的大黄米,而且出现了胃部不适的情况,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多潘立酮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建议患者日常饮食要注意适量食用大黄米,同时还需注意饮食均衡,避免挑食、偏食。如果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前往医院就医治疗。
禹余粮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禹余粮是一种中药材,具有补中缓急、润肺止咳、祛痰止咳、润肠通便、清热解毒的功效与作用,对于治疗肺痨咳嗽、咳痰、便秘、小便不利等病症有一定的作用,但对于脾胃虚寒者、阴虚火旺者一般是不建议使用的。1、功效与作用禹余粮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具有补中缓急、润肺止咳、祛痰止咳、润肠通便、清热解毒的功效与作用,对于治疗肺痨咳嗽、咳痰、便秘、小便不利等病症有一定的作用。2、禁忌对于脾胃虚寒者一般是不建议使用禹余粮的,因为禹余粮性平,可能会加重脾胃虚寒的症状,不利于病情恢复。此外,对于阴虚火旺者也是不建议使用的,因为禹余粮性平,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患者在服用禹余粮期间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长期熬夜,长期重体力劳动。同时患者还要注意饮食健康,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比如鸡蛋、牛奶等,可以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如果患者服用药物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土茯苓与禹余粮的区别
土茯苓与禹余粮的区别主要在于功效、主治疾病等方面。1、功效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归肝、胃经,具有解毒、除湿的功效。而禹余粮味甘,性凉,归心、肾经,具有利尿的功效。2、主治疾病土茯苓可以用于治疗杨梅毒疮、肢体拘挛等病症。而禹余粮主要用于治疗小便淋涩、带下、痈肿疮毒等病症。除此之外,土茯苓与禹余粮的禁忌、注意事项等方面也存在区别。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以免引起不良后果。另外,脾胃虚寒者、气虚者不宜食用土茯苓,以免加重病情。如果患者在食用土茯苓或者禹余粮后出现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