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
斩龙草
【别名】:
千里光(《新疆中草药手册》)。
【汉语拼音】:
zhanlongcao
【成份】:
地上部分含千里光宁碱(senecionine),全缘干里光碱(integerrimine),千里光菲灵碱(seneciphylline),奥氏千里光碱(otosenine),芝麻菜叶千里光碱(erucifoline),21-羟基全缘千里光碱(21-hydroxyintegerrimine)[1]。千里光宁碱N-氧化物(senecionine N-oxide),千里光菲灵碱 N-氧化物(seneciphyllinm N-oxide)等生物碱。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治痢疾,瘰疬,急性结膜炎,咽喉炎,痈肿疮疖,湿疹,皮炎。①《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治蛇、蝎、蜂咬螫伤。"②《新疆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去腐生肌,清肝明目。治急性结膜炎,咽喉炎,疮疖痈肿,湿疹,皮炎,毒蛇咬伤。"③《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清热解毒。治目赤肿痛,瘰疬,痒疹,腹痛下痢。"
【性味】:
苦,寒,有毒。①《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微苦,寒。"②《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苦,寒,有小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植物形态】:
羽叶千里光,又名:阿贡千里光。多年生草本,高60~120厘米。根多数呈细索状,弯曲。茎直立,单生或丛生,有纵细纹,无毛或于先端稍有白色细毛,上部多分枝。叶上面深绿色,下面色较淡;基部叶有柄,卵状椭圆形,边缘具圆钝或尖锐锯齿,花后脱落;中部叶无柄,椭圆形,长8~10厘米,宽4~6厘米,羽状深裂,裂片边缘缺刻状或齿裂,先端尖;上部叶椭圆状披针形至线形,边缘作不规则的羽裂或不裂。头状花序多数,排列成伞房状,总苞半球形,基部有多数线形小苞;苞片长椭圆形,边缘膜质;舌状花冠黄色,长7~10毫米;管状花长约6毫米,裂片长约1毫米。瘦果椭圆形,平滑。生于山坡、荒草地、林边,喜阴湿地。分布我国东北以至华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