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木白皮

类别: 补虚药
补肾固精,凉血,舒筋。治腰痛,遗精,咯血,呕血,跌打损伤。①《本草拾遗》:煮汁酿酒,主风虚耳聋,劳损虚羸,瘦,腰肾冷,梦交泄精。②《本草汇言》:养肾固精。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凉血,舒筋活络。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柘木白皮
【汉语拼音】: zhemubaipi
【成份】: 根皮含柘树咕吨酮(cudraxanthone)A、B、C[1.2]、D[2]、H、I、J、K[3],柘树二氢黄酮(cudraflavanone)A[4,3],柘树黄酮(cudraflavone)A、B、C、D[5,6],环桂木生黄素(cycloarto-carpesin),杨属甙(populnin),槲皮黄甙(quercimeritrin)[7]。
【加工采集】: 全年可采。
【功效主治】: 补肾固精,凉血,舒筋。治腰痛,遗精,咯血,呕血,跌打损伤。①《本草拾遗》:煮汁酿酒,主风虚耳聋,劳损虚羸,瘦,腰肾冷,梦交泄精。②《本草汇言》:养肾固精。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凉血,舒筋活络。
【性味】: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性平,味苦。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外用:捣敷。
【植物形态】: 植物形态详"柘木"条。
【临床应用】: 1.治腰痛:杨树根皮(鲜)四两。酒炒后,水煎服。2.治咯血,呕血:柘树根皮(去粗皮)一至二两。炒焦,水煎,冲白糖,一日三次分服。3.治跌打损伤:柘树根皮三至五钱。黄酒适量,煎服,连服二至三剂,重伤者连服五至七剂。或用根皮捣烂加酒外敷伤处。(选方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用药部位】: 为桑科植物柘树去掉栓皮的树皮或根皮。植物形态详柘木条。
【来自何书】: 《本草拾遗》
同类补虚药
淫羊藿
补肾壮阳,祛风除湿。治阳痿不举,小便淋沥,筋骨挛急,半身不遂,腰膝无力,风湿痹痛,四肢不仁。①《本经》:主阴痿绝伤,茎中痛。利小便,益气力,强志。②《别录》:坚筋骨。消瘰疬、赤痈;下部有疮,洗,出虫。③《日华子本草》:治一切冷风劳气,补腰膝,强心力,丈夫绝阳不起,女子绝阴无子,筋骨挛急,四肢不任,老人昏耄,中年健忘。④《医学入门》:补肾虚,助阳。治偏风手足不遂,四肢皮肤不仁。
甘草
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①《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 ②《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 ③《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 ⑤《珍珠囊》:"补血,养胃。" ⑥《汤液本草》:"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消五发之疮疽,与黄耆同功。" ⑦《纲目》:"解小儿胎毒、惊痼,降火止痛。" ⑧《中国药植图鉴》:"治消化性溃疡和黄疸。"
黄芪
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官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
更多同类补虚药
用药咨询
我的是口腔扁平苔癣吗
你好,不考虑扁平苔癣,考虑是病毒性感染
足癣是什么原因
足癣的发生与真菌感染、接触传播、共用个人物品、潮湿环境以及免疫抑制状态等有关,治疗需针对具体病因进行。患者应及时就医以获得适当的治疗。1.真菌感染真菌通过皮肤表面的微小创伤进入体内,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繁殖,导致足部出现瘙痒、脱皮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真菌药膏进行局部涂抹,如特比萘芬乳膏、酮康唑乳膏等。2.接触传播足癣是由真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或受污染的物体而传播。针对足癣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用药膏和口服药物。外用药膏如克霉唑乳膏、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等;口服药物则有伊曲康唑胶囊、盐酸特比萘芬片等。3.共用个人物品由于致病性真菌可通过共用鞋袜、浴具等个人物品传播,因此共用这些物品可能导致足癣的发生。对于足癣的治疗,通常需要遵循医嘱使用外用抗真菌药膏,如咪喹莫特软膏、硝酸咪康唑乳膏等。4.潮湿环境潮湿环境有利于真菌生长繁殖,当患者的脚部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时,可能会诱发足癣。患者可遵照医生的意见采用复方苯甲酸搽剂、水杨酸软膏等具有杀菌作用的外用药进行治疗。5.免疫抑制状态免疫抑制状态下,机体对真菌的防御能力减弱,易感性增加,此时若接触到致病性真菌,则可能引起足癣。患者应保持患处干燥清洁,避免搔抓,按医嘱使用复方苯甲酸搽剂、硝酸咪康唑散等非处方类外用药进行局部处理。建议定期到医院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必要时还可配合医生做真菌镜检法、真菌培养法等相关检测。
嘴角起白皮什么原因?
嘴角的地方去白皮,可能是因为缺乏维生素或者是口干水分摄入太少。建议每天保证2000毫升以上的饮水量,口腔注意卫生,早晚刷牙,同时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适当的再多吃一些五谷杂粮,有助于改善这个问题。持续不改善,及时去医院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