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参

类别: 止咳化痰
  滋补强壮,散瘀止痛,止血祛痰。用于病后虚弱,劳嗽咯血,咳嗽痰多,跌扑损伤。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竹节参
【别名】: 血参、竹节三七、竹根七、竹节七、蜈蚣七、野三七
【汉语拼音】: zhujiecan
【成份】: 根茎含竹节人参皂甙(chikusetsu-saponin)Ⅲ、Ⅳ、Ⅴ、,人参皂甙(ginsenoside)Rd、Re、Rg1、Rg2,三七皂甙R2(notoginsenoside R2),伪人参皂甙F11(pseudo-ginsenoside F11),竹节人参皂甙Ⅴ的甲酯(methyl ester of chikusetsu-saponin Ⅴ),其他5种皂甙:齐墩果酸-3-O-β-D-(6-甲酯).吡喃葡萄糖醛酸甙[oleanolic acid-3-O-β-D-(6-methylester)-glucuronopyranoside],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甙(oleanolic acid-28-O-β-D-glucopy-ranoside),β-谷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甙(β-sitosterol-3-O-β-D-glucopyranoside),齐墩果酸-3-O-[β-D-(6-甲酯)-吡喃葡萄糖醛酸基]-28-O-β-D-吡喃葡萄糖甙oleanolic acid-3-O-[β-D-(6-methylester),glucuronopyranosyl]-28-O-β-D-glucopyranoside},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葡萄糖]-28-O-β-D-吡喃葡萄糖甙
【加工采集】: 为五加科植物竹节参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nax japonicus C.A.Mey.[P,pseu-do-ginseng Wall,var.japonicus(C .A .Mey.)Hoo et Tseng]采收和储藏:9-10月挖取根茎,除去须根,洗净泥土,晒干或烘干。
【药材鉴别】: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0.2g,加醋酐2ml,置水浴加热2min,滤过。取滤液2ml,沿管壁缓缓滴加硫酸2-4滴,在两液接界处显红紫色。(检查皂甙)(2)取竹节参粉末2g,按:珠儿参”条所述方法进行薄层色谱试验。在365nm紫外光下检视,重型节参根和根茎的色谱可见7个色斑,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荧光色斑。
【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竹节人参煎剂10g(生药)/kg灌胃,1-3天内连用3次,对大鼠蛋清、甲醛或右旋糖酐引起的关节炎,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大鼠皮下埋藏棉球引起的肉芽肿形成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抗炎机理研究,竹节人参对去肾上腺大鼠的甲醛性关节炎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鼠灌胃竹节人参煎剂10g(生药)/kg,每日1次,1天或连续7天,均不降低肾上腺内维生素C的含量。豚鼠灌胃10g(生药)/kg,每日1次,连续5天,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排出量无明显的影响,表明竹节人参不具有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而引起抗炎作用。2.延缓衰老作用:竹节参总皂甙323μg/ml时,对正常大鼠肺匀浆自发过氧化脂质生成有抑制作用,且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增强。10μg/ml能抑制Fe2+-半胱氨酸诱导的肺微粒体过氧化脂质的生成,呈剂量依赖性增强。竹节参总皂甙有较强的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作用加强,对羟自由基(·OH)亦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为羟自由基清除剂苯甲酸钠的3.2倍。脯氨酸羟化成羟脯氨酸,机体衰老过程,因供氧不足,影响脯氨酸的羟化过程,造成胶原中羟脯氨酸含量降低。竹节参总皂甙0.824%(生药中含量为8%),每次灌胃15ml/kg,每日1次,连续30天,小鼠皮肤羟脯氨酸含量增加10.4%。竹节人参多糖能激活网状内皮系统。3.降血糖作用:竹节人参所含齐墩果烷系皂甙有较强的降血糖作用。4.毒性:竹节人参40g(生药)/kg灌胃,小鼠出现短时安静,活动减少,食欲略减。
【炮制】: 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功效主治】:   滋补强壮,散瘀止痛,止血祛痰。用于病后虚弱,劳嗽咯血,咳嗽痰多,跌扑损伤。
【性味】:   本品略呈圆柱形,稍弯曲,有的具肉质侧根。长5~22cm,直径0.8~2.5cm。表面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致密的纵皱纹及根痕。节明显,节间长0.8~2cm,每节有1凹陷的茎痕。质硬,断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黄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环。无臭,味苦、后微甜。
【用法用量】: 6~9g。
【禁忌】: 1.《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孕妇忌服。”2.《中药志》:“无虚无瘀者不宜。”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归经】: 归肺;脾;肝经
【备注】:   【鉴别】(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2~10列细胞。皮层稍宽,有少数分泌道。维管束外韧型,环状排列,形成层成环。韧皮部偶见分泌道。木质部束略作2~4股性放射状排列,也有呈单行排列;木纤维常1~4束,有的纤维束旁有较大的木化厚壁细胞。中央有髓。本品薄壁细胞中含众多草酸钙族晶,直径17~70μm;并含淀粉粒。本品粉末黄白色至黄棕色。木纤维成束,直径约25μm,壁稍厚,纹孔斜裂缝状,有的交叉呈人字形。草酸钙簇晶多见,直径15~70μm。梯纹、网纹或具缘纹孔导管直径20~70μm。树脂道碎片偶见,内含黄色块状物。木栓组织碎片细胞呈多角形、长方形或不规则形,壁厚。粉粒众多,多单粒,呈类圆形,直径约10μm,或已糊化。   (2)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5ml,振摇5分钟,滤过,取滤液蒸干,滴加三氧化锑饱和的氯仿溶液,再蒸干,即显紫红色。   (3)取本品粉末1g,加水5~10滴,搅匀,再加水饱和的正丁醇溶液10ml,密塞,振摇约10分钟,放置过液,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硫酸与30%乙醇的混合溶液(1→20)10ml,加热回流2小时,用氯仿20ml提取,分取氯仿层,用10ml水洗涤,弃去洗液,氯仿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齐墩果酸2mg,含人参二醇和人参三醇各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5μl及对照品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50-80cm,或更高。根茎横卧,呈竹鞭状,肉质肥厚,白色,结节间具凹陷茎痕,叶为掌状复叶,3-5枚轮生于茎顶;叶柄长8-11cm;小叶通常5,叶片膜质,倒卵状椭圆形至长圆状椭圆形,长5-18cm,宽2-6.5cm,先端渐尖,稀长尖,基部楔形至近圆形,边缘具细锯齿或重锯齿,上面叶脉无毛或疏生刚毛,下面无毛或疏生密毛。伞形花序单生于茎顶,有花50-80朵或更多,总花梗长12-20cm,无毛或有疏短柔毛;花小,淡绿色,小花梗长约10mm;花萼绿色,先端5齿,齿三角状卵形;花瓣5,长卵形,覆瓦状排列;雄蕊5,花丝较花瓣短;子房下位,2-5室,花柱2-5,中部以下连合,上部分离,果时外弯。核果状浆果,球形,成熟时红色,直径5-7mm。种子2-5,白色,三角状长卵形,长约4.5mm。花期5-6月,果期7-9月。生境分布:生于海拔1800-2600m的山谷阔叶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湖北、广西、西藏等地。
【用药部位】: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竹节参PanaxjaponicusC.A.Mey.的干燥根茎。  秋季采挖,除去主根及外皮,干燥。
【来自何书】: 1.竹节参载于《科学的民间药草》,但早在清代《纲目拾遗》中即载有昭参,谓:“浙产台温山中。出一种竹节三七,色白如僵蚕,每条上有凹痕如臼,云此种血症良药。”2.并引《宦游笔记》云:“人参三七以形圆而味甘如人参者为真,其长形者乃昭参水三七之属,尚欠分晰也。”3.又引沈学士云:“竹节三七,即昭参,解酲第一,有中酒者,嚼少许,立时即解。”可见昭参条下所载的竹节三七即为本种。
同类止咳化痰药
桔梗
开宣肺气,祛痰排脓。治外感咳嗽,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①《本经》:"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②《别录》:"利五脏肠胃,补血气,除寒热、风痹,温中消谷,疗喉咽痛。"③《药性论》:"治下痢,破血,去积气,消积聚,痰涎,主肺热气促嗽逆,除腹中冷痛,主中恶及小儿惊痫。"④《日华子本草》:"下一切气,止霍乱转筋,心腹胀痛,补五劳,养气,除邪辟温,补虚消痰,破癥瘕,养血排脓,补内漏及喉痹。"⑤《本草衍义》:"治肺痈。"⑥《珍珠囊》:"疗咽喉痛,利肺气,治鼻塞。"⑦李杲:"利胸膈,(治)咽喉气壅及痛,破滞气及积块,(除)肺部风热,清利头目,利窍。"⑧《纲目》:"主口舌生疮,赤目肿痛。"⑨《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催乳。"
半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外消痈肿。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内痰眩晕、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症;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1)燥湿化痰:用于痰清稀而多之湿痰、寒痰,常配陈皮。(2)降逆止呕:降逆止呕之功颇著,可用于各种呕吐,尤宜于湿浊中阻所致的脘闷呕吐,常配生姜、茯苓。热证呕吐,应配清热泻火药。(3)消肿止痛:外用治疮疡肿毒、毒蛇咬伤。①《本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②《别录》:"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疗痿黄,悦泽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③《药性论》:"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结。新生者摩涂痈肿不消,能除瘤瘿。气虚而有痰气,加而用之。"④《日华子本草》:"治吐食反胃,霍乱转筋,肠腹冷,痰疟。"⑤《本草图经》:"主胃冷,呕哕。"⑥《医学启源》:"治寒痰及形寒钦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治太阳痰厥头痛,非此不能除。《主治秘要》云,燥胃湿,化痰,益脾胃气,消肿散结,除胸中痰涎。"⑦朱震亨:"治眉棱骨痛。"⑧《纲目》:"治腹胀,目不得瞑,白浊,梦遗,带下。"
紫菀
  润肺下气,消痰止咳。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
更多同类止咳化痰药
用药咨询
强直脊柱竹节样改变还可治吗
强直脊柱竹节样改变一般是指强直性脊柱炎,通常情况下,强直性脊柱炎竹节样改变还可治,建议患者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累及脊柱、周围关节等部位的慢性进行性炎症疾病,可能与遗传、感染、免疫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腰背痛、膝关节痛、踝关节痛等症状。强直性脊柱炎竹节样改变是指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脊柱出现竹节样改变的情况,可能还会出现驼背、颈部疼痛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遵医嘱通过脊柱矫形手术进行治疗。因此,强直性脊柱炎竹节样改变一般还可治。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加强关节保暖,避免受凉,以免加重病情。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治疗。
竹节样改变一定是强直吗
竹节样改变是指脊柱的竹节样改变,强直是指强直性脊柱炎。竹节样改变不一定是强直性脊柱炎,也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脊柱肿瘤等疾病引起的。1、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累及脊柱、周围关节等部位的慢性进行性炎症疾病,可能与遗传、感染、免疫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腰背痛、膝关节痛、踝关节痛等症状,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可能会出现竹节样改变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等非甾体抗炎药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脊柱矫形手术进行治疗。2、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退变、损伤等因素引起的。患者一般会出现腰痛、坐骨神经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竹节样改变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牵引疗法、红外线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半椎体切除术等方式进行手术治疗。3、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质疾病,主要表现为腰酸、乏力、全身骨痛等症状,也可能会导致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碳酸钙、枸檬酸钙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电刺激、红外线治疗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4、骨关节炎骨关节炎主要是由于遗传、肥胖等因素引起的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可能会出现关节疼痛、压痛、僵硬等症状,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可能会出现竹节样改变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美洛昔康、洛索洛芬钠等药物缓解疼痛症状。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针灸、拔罐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5、脊柱肿瘤脊柱肿瘤是指发生在脊柱的原发性肿瘤,通常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临床上一般会表现为疼痛、局部肿块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竹节样改变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还可以通过放疗、化疗等方式进行联合治疗。若患者不适症状严重,建议及时就医,查明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
强直竹节样可以矫正吗
强直竹节样通常是指强直性脊柱炎竹节样改变,一般可以矫正,但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累及脊柱、周围关节等部位的慢性进行性炎症疾病,可能与遗传、感染、免疫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腰背痛、膝关节痛、踝关节痛等症状,还可能会伴有晨僵、疲劳乏力等症状。强直性脊柱炎竹节样改变一般可以矫正,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针灸、推拿、拔罐等方式进行治疗,可以达到舒筋通络、行气止痛的效果。另外,患者也可以遵医嘱服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缓解疼痛症状。必要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病情。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