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
竹茹1
【别名】:
竹皮(《金匮要略》),青竹茹(《本草经集注》),淡竹皮茹(《别录》),淡竹茹(《食疗本草》),麻巴(《草木便方》),竹二青(《上海常用中草药》)。
【药材鉴别】:
为丝状条片,长短不等,卷曲扭缩作螺旋形,外表黄绿色或淡黄白色,粗糙。质柔韧,有弹性。气清香,味淡。以色黄绿、丝均匀,细软者为佳。据文献记载,除上述淡竹茹外,供药用者尚有苦竹茹、慈竹茹等,各详专条。
【炮制】:
姜汁炒竹茹:每斤竹茹用生姜2两,榨汁去滓,再加开水2两,与竹茹充分拌匀,置锅内微炒,取出,晾干。
【功效主治】:
清热,凉血,化痰,止吐。治烦热呕吐、呃逆,痰热咳喘,吐血,衄血,崩漏,恶阻,眙动,惊痫。①《别录》:"主呕畹,温气寒热,吐血,崩中溢筋。"②《药性论》:"止肺痿唾血,鼻衄,治五痔。"③《食疗本草》:"主噎膈,鼻衄。"④《本草蒙筌》:"主胃热呃逆,疗噎膈呕哕。"⑤《纲目》:"治伤寒劳复,小儿热痢,妇人胎动。"⑥《本草正》:"治肺痿唾痰,吐血,妇人血热崩淋,胎动,及小儿风热癫痫,痰气喘咳,小水热涩。"⑦《本草述》:"除胃烦不眠,疗妊娠烦躁。"⑨《本单再新》:"泻火除烦,润肺开郁,化痰凉血,止吐血,化水血,消痈痿肿毒。"
【性味】:
甘,凉。①《别录》:"微寒。"②《药性论》:"甘。"③《纲目》:"甘,微寒,无毒。"④《药品化义》:"味苦,性凉。"⑤《本草再新》:"味甘辛,性微寒,无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外用:熬膏贴。
【禁忌】:
《本草经疏》:"胃寒呕吐:及感寒挟食作吐忌用。"
【用药部位】:
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茎秆除去外皮后刮下的中间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