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蒌子(瓜蒌仁)(片)

类别: 止咳化痰
润肺,化痰,滑肠。治痰热咳嗽,燥结便秘,痈肿,乳少。①《食疗本草》:"下乳汁,又治痈肿。"②《日华子本草》:"补虚劳,口干,润心肺。疗手面皱,吐血,肠风泻血,赤白痢。"③《本草蒙筌》:"补肺下气,涤垢开郁。治伤寒结胸,虚怯,痨嗽;解消渴,生津;止诸血。"④《本草经疏》:"主消痰。"⑤《药品化义》:"利热痰老痰。"⑥《本草再新》:"解郁,祛风,生津止渴,止腰腿痛。"⑦《饮片新参》:"清肺,化热痰,润肠,通大便。"⑧《中药志》:"治老年或病后之肠结便秘。"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瓜蒌子(瓜蒌仁)(片)
【别名】: 栝楼子,栝楼仁,瓜米
【汉语拼音】: gua lou zi
【成份】: 1、栝楼子 富含油脂,脂肪油含量约26%,基中饱和脂肪酸占30%,不饱和脂肪酸点66.5%,以桥楼酸(trichosanic acid)为主成分[1]。从种子中分离得到2种有抗血栓形成作用的甘油酯:1-栝楼酸亚油酸棕榈酸甘油酯(1-tri-chosanoyl-2-linoleoyl-2,3-dilnoleoyl-glycerin)以及1,3-二栝楼酸亚油酸甘油酯(1,3-ditrichosanoyl-2-linoleoyl-glycerin)等[2]。种子油中含有多种甾醇成分:菜油甾醇(campe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7-菜油甾烯醇(7-campestenol),谷甾醇(sito-sterol),7,22-豆甾二烯-3-醇(7,22-stigmastadien-3-ol),7,25-豆甾二烯-3-醇(7,25-stigmastadien-3-ol),7,24-豆甾二烯-3-醇(7,24-stigmastadien-3-ol),7,22,25-豆甾三烯-3-醇(7,22,25-stigmsta-trien-3-ol),7,25-豆甾二烯醇(5,25-stigmastadienol)[3-5]等。种子还含三萜类成分:栝楼萜二醇(karounidiol),栝楼萜二醇-3-苯甲酸酯(karounidios-benzoate)[6],7氧代二氢栝楼萜二醇(7-oxodihydrodarounidiol)[7],5-去氢栝楼萜二醇(5-dehydroka-rounidiol)[8]。又含多种氨基酸,以谷氨酸(glutamic acid),精氨酸(argin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和亮氨酸(leucine)含量较高[9]。还含一种能使核糖体失去活性的栝楼子糖蛋白(tri-chokirin)[10]。 2、中华栝楼子 含11-甲氧基去甲央戈宁(11-methoxyno-ryangonin),香草酸(varillic acid),小麦黄素(tricin), 3-豆甾烯醇(3-stigmastenol)的和α-菠菜甾醇的葡萄糖甙混合物[11]。又含多种氨基酸,以谷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和亮氨酸含量较高[9]。
【加工采集】: 9~11月采收果实,剖开取出种子,洗净,晒干。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⑴栝楼子 卵状椭圆形,扁平,长1.1-1.8cm,宽0.6-1.2cm,厚约3.5mm。表面光滑,淡棕色或棕褐色。沿边缘有1圈不甚明显的棱线,顶端稍尖,有1色浅的短条状种脐,基部印圆或稍偏斜。种皮坚硬,剖开后内表面淡绿色,子叶2片,富油性。气微,味淡,有油腻感。 ⑵中华栝楼子 较大,极扁,长方椭圆形,长1.2-2.0cm,宽0.7-1cm,厚约2.5mm。表面深棕色或棕褐色,圈沟明显,环边较宽,先端较宽而平截。以个均匀、饱满、油足、味甘者为佳。显微鉴别 种子横切面:(1)栝楼 种皮表皮细胞1列,长方形,长36-55μm,直径10-22μm,壁具条状增厚纹理,在棱线处表皮细胞延长呈栅状;外被角质层。厚壁细胞6-15列,壁木化;外侧细胞较小,向内细胞大小不一,排列不规则;最内1-2列为石细胞,石细胞类方形或多角形,壁厚10-15μm。排列昆密。腔隙薄壁组织为4-6列星状细胞,壁微木化。色素层细胞挤压皱缩,界线不清楚。种脊维管束位于腔隙薄壁组织的两端。外胚乳外层细胞的外侧壁角质化,其余细胞皱缩,内胚乳细胞1列,类长方形,内含脂肪油滴及糊粉粒。子叶细胞充满糊粉粒及脂肪油滴。(2)中华栝楼 种皮表皮细胞长34-72μm,直径12-48μm,外缘具齿状突起。厚壁细胞9-19列,阳内3-4列为石细胞,石细胞类方形或不规则我角形,壁厚10-12μm,镶嵌排列。
【功效主治】: 润肺,化痰,滑肠。治痰热咳嗽,燥结便秘,痈肿,乳少。①《食疗本草》:"下乳汁,又治痈肿。"②《日华子本草》:"补虚劳,口干,润心肺。疗手面皱,吐血,肠风泻血,赤白痢。"③《本草蒙筌》:"补肺下气,涤垢开郁。治伤寒结胸,虚怯,痨嗽;解消渴,生津;止诸血。"④《本草经疏》:"主消痰。"⑤《药品化义》:"利热痰老痰。"⑥《本草再新》:"解郁,祛风,生津止渴,止腰腿痛。"⑦《饮片新参》:"清肺,化热痰,润肠,通大便。"⑧《中药志》:"治老年或病后之肠结便秘。"
【性味】: 味甘;微苦;性寒 。归肺;胃;大肠经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4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禁忌】: ①《本草经集注》:"枸杞为之使。恶干姜。畏牛膝。反乌头。" ②《本草汇言》:"脾胃虚冷作泄者勿服。"
【归经】: 归经_肺经
【备注】: 1.《药性类明》:栝楼仁,昔人谓通肺中郁热,又言其能降气者,总由甘合于寒,能和,能降,能润,故郁热自通。丹溪所谓胸中垢腻,盖亦郁热之所成,热之郁者通,气之痹者降,何垢腻之不涤乎。 2.《本草汇言》;栝楼仁,润肺消痰,清火止渴之药也。其体油润多脂。专主心肺胸胃,一切燥热郁热逆于气分,食痰积垢滞于中脘。凡属有形无形,在上者可降,在下者可行。其甘寒而润,寒可以下气降痰,润可以通便利结。 3.《本草正》:瓜蒌仁,性降而润,能降实热痰涎,开郁结气闭,解消渴,定胀喘,润肺止嗽。但其气味悍劣,善动恶心呕吐,中气虚者不宜用,《本草》言其补虚劳,殊为大谬。 4.《药品化义》:瓜蒌仁,体润能去燥,性滑能利窍。凡薄痰在膈,易消易清,不必用此。若郁痰浊,老痰胶,顽痰韧,食痰粘,皆滞于内,不得升降,致成气逆胸闷,咳嗽,烦渴少津,或有痰声不得出,借其滑润之力,以涤膈间垢腻,则痰消气降,胸宽嗽宁,渴止津生,无不奏效。其油大能润肺滑肠,若邪火燥结大便,以此助苦寒之药,则大肠自润利矣。 5.《食疗本草》:下乳汁,又治痈肿。 6.《日华子本草》:补虚劳,口干,润心肺。疗手面皱,吐血,肠风泻血,赤白痢。 7.《本草蒙筌》:补肺下气,涤垢开郁。治伤寒结胸,虚怯,痨嗽;解消渴,生津;止诸血。 8.《本草经疏》:主消痰。 9.《中药志》:治老年或病后之肠结便秘。
【植物形态】: 攀援藤本,长可达10m。块根圆柱状,肥厚,富含淀粉。茎较粗,多分枝,具纵棱及槽,被白色伸展柔毛。叶互生;叶柄长3-10cm,具纵条纹,被条柔毛;卷须3-7分歧,被柔毛;叶片低质,轮廓近圆形或近心形,长宽均约5-20cm,常3-5(-7)浅裂至中裂,稀深裂或不分裂而仅有不等大粗齿,裂片菱状倒卵形、长圆形,先端钝,急尖,边缘常再浅裂,基部心形,弯缺深3-4cm,表面深绿色,粗糙,背面淡绿色,两面沿脉被长柔毛状硬毛,基出掌状脉5条,细脉网状。雌雄异株;雄总状花序单生或与一单花并生,或在枝条上部者单生,总太花序长10-20cm,粗壮,具纵棱及槽,被微柔毛,顶端有5-8花,单花花梗长约15cm,小花梗长约3mm,小苞片倒卵形或阔卵形,长1.5-2.5(-3)cm,宽1-2cm,中上部具粗齿,基部具柄,被短柔毛;花萼筒筒状,长2-4cm,先端扩大,径约10mm,中、下部径约5mm,被短柔毛,裂片披针形,长10-15cm,宽3-5mm,全缘;花冠白色,裂片倒卵形,长约20mm,宽约18mm,先端中央具1绿色尖头,两侧具丝状流苏,被柔毛;花药靠合,长约2mm,径约4mm,花丝分离,粗壮,被长柔毛;雌花单生,花梗长7.5cm,被柔毛;花萼筒圆形,长2.5cm,径1.2cm,裂片和花冠同雄花;子房椭圆形,绿色,长2cm,花柱长2cm,柱头3。果实椭圆形,压扁,长11-16mm,宽7-12mm,淡黄褐色,近边缘处具棱线。花期5-8月,果期8-10月。
同类止咳化痰药
桔梗
开宣肺气,祛痰排脓。治外感咳嗽,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①《本经》:"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②《别录》:"利五脏肠胃,补血气,除寒热、风痹,温中消谷,疗喉咽痛。"③《药性论》:"治下痢,破血,去积气,消积聚,痰涎,主肺热气促嗽逆,除腹中冷痛,主中恶及小儿惊痫。"④《日华子本草》:"下一切气,止霍乱转筋,心腹胀痛,补五劳,养气,除邪辟温,补虚消痰,破癥瘕,养血排脓,补内漏及喉痹。"⑤《本草衍义》:"治肺痈。"⑥《珍珠囊》:"疗咽喉痛,利肺气,治鼻塞。"⑦李杲:"利胸膈,(治)咽喉气壅及痛,破滞气及积块,(除)肺部风热,清利头目,利窍。"⑧《纲目》:"主口舌生疮,赤目肿痛。"⑨《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催乳。"
半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外消痈肿。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内痰眩晕、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症;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1)燥湿化痰:用于痰清稀而多之湿痰、寒痰,常配陈皮。(2)降逆止呕:降逆止呕之功颇著,可用于各种呕吐,尤宜于湿浊中阻所致的脘闷呕吐,常配生姜、茯苓。热证呕吐,应配清热泻火药。(3)消肿止痛:外用治疮疡肿毒、毒蛇咬伤。①《本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②《别录》:"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疗痿黄,悦泽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③《药性论》:"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结。新生者摩涂痈肿不消,能除瘤瘿。气虚而有痰气,加而用之。"④《日华子本草》:"治吐食反胃,霍乱转筋,肠腹冷,痰疟。"⑤《本草图经》:"主胃冷,呕哕。"⑥《医学启源》:"治寒痰及形寒钦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治太阳痰厥头痛,非此不能除。《主治秘要》云,燥胃湿,化痰,益脾胃气,消肿散结,除胸中痰涎。"⑦朱震亨:"治眉棱骨痛。"⑧《纲目》:"治腹胀,目不得瞑,白浊,梦遗,带下。"
紫菀
  润肺下气,消痰止咳。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
更多同类止咳化痰药
用药咨询
瓜蒌子是什么籽
瓜蒌子是栝楼实,属于一种中药材。瓜蒌子为葫芦科属植物栝楼及瓜蒌的种子,其味甘、微苦,性寒,归肺、胃、大肠经,具有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的功效,主治痰热咳喘、胸痹、结胸、肺痈、肠痈、乳痈、肠燥便秘等病症。瓜蒌子可煎汤内服,也可捣敷外用。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慎服瓜蒌子。此外,患者在服用瓜蒌子时不宜与干姜、牛膝等中药材同时服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另外,患者在服用瓜蒌子期间还要注意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例如辣椒、花椒或者芥末等,以免影响药物效果。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治疗。
瓜蒌皮与瓜蒌仁的功效区别
瓜蒌皮与瓜蒌仁的功效区别在于二者的来源不同、功效不同、作用不同、禁忌不同、注意事项不同等。1、来源不同瓜蒌皮是一种中药材,为葫芦科属植物栝楼和双边栝楼的干燥成熟果皮。瓜蒌仁是一种中药材,为葫芦科属植物栝楼和双边栝楼的种子。2、功效不同瓜蒌皮具有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的功效,瓜蒌仁具有润肺化痰、滑肠通便、止咳平喘的功效。3、作用不同瓜蒌皮可以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痰黄黏稠、胸痹等症状,也可以用于改善便秘、咳喘等症状。瓜蒌仁可以用于治疗咳嗽气喘、胸闷、痰多等症状,也可以用于改善便秘、咳喘等症状。4、禁忌不同瓜蒌皮的禁忌人群一般有对瓜蒌皮过敏者、气虚津亏者等。瓜蒌仁的禁忌人群一般有对药物过敏者、大便溏泄者等。5、注意事项不同瓜蒌皮不宜与干姜、牛膝一起服用,以免影响药效。瓜蒌仁不宜与维生素C、烟酸、谷氨酸、胃酶合剂等酸性较强的药物同时服用,以免影响药效。患者如需用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用药,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瓜蒌子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
瓜蒌子是一味中药,具有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健脾开胃等功效,主治痰热咳喘、胸痹、结胸、肺痈、肠痈、乳痈等病症。1、清热化痰瓜蒌子性寒,味甘,归肺、胃、大肠经,具有清热化痰的功效,可以用于缓解肺热咳嗽、痰黄黏稠、胸闷胁痛、口干口渴等病症。2、宽胸散结瓜蒌子具有宽胸散结的功效,可以用于缓解胸痹等病症,对于胸痹引起的胸闷、胸痛等症状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3、润肠通便瓜蒌子还具有润肠通便的功效,可以用于缓解肠燥便秘等病症。如果患者存在便秘的情况,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瓜蒌子进行治疗。4、健脾开胃瓜蒌子具有健脾开胃的功效,可以用于缓解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病症。如果患者存在食欲不振的情况,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瓜蒌子进行治疗。5、其他功效瓜蒌子还具有清热化痰、利气止咳、润肠通便等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肺热咳喘、胸痹、结胸、肺痈、肠痈、乳痈等病症。需要注意的是,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如果患者在用药期间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