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菀

类别: 止咳化痰
  润肺下气,消痰止咳。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紫菀
【别名】: 青菀、小辫、返魂草、山白菜、小辫儿、夹板菜、驴耳朵菜、软紫菀、紫葥、夜牵牛、紫菀茸、关公须、荷兰菊、柳叶菊
【汉语拼音】: ziwan
【成份】:   本品含少量挥发油,约为0.04%,挥发油中含毛叶醇(Lachnoplyllol)乙酸毛叶酯,茴香醚,烃,脂肪酸,芳香酸等。根含皂甙及香豆素类化合物。皂甙主要为紫菀皂甙(Astersaponin),水解生成紫菀次皂甙(Asterprosapogenin),进一步水解可生成等分子的长春藤皂甙元和葡萄糖。此外,尚含多种游离的三萜类衍生物,如紫菀酮(Shionone),其水解后得表一二氢紫菀醇(Epi-dihydroshionol)。另外,还含木栓酮、表木栓醇、紫菀酮、槲皮素、橙皮油素和菊糖等。花中含多量黄酮类化合物及胡萝卜素。全草的新鲜汁中含有铅和锌等元素。
【加工采集】:   春、秋季采挖,洗净晒干,或将根编成辫形后晒干。生用或密炙用。
【药材鉴别】:   1.外观鉴定:干燥的根茎呈圆形的疙瘩头状,长约2~6厘米,径约 1.5~3厘米,顶端有茎基及叶柄的残痕,底部常有一条未除净的母根,直径约3毫米,淡灰黄色,纤维性,质稍硬;疙瘩头下簇生许多细根,很长约5~14厘米,多编成辫状;表面紫红色或灰红色,有纵皱纹。质柔韧,不易折断,断面灰白色有紫边。微有香气,味甜微苦。以根长、色紫、质柔韧、去净茎苗者为佳。   2.显微鉴定:   根横切面:老根表皮常已脱落。皮层宽广;下皮细胞1列,壁稍厚,有的内含紫红色色素;厚壁细胞少数,散在,壁厚3-8μm;油管5个,分布于内皮层外方,常与韧皮部束同数并相对;内皮层细胞凯氏点可见。中柱较小,略呈五边形;中柱鞘1-2列细胞;韧皮部细胞较小,排列紧密;形成层不甚明显;木质部导管束5个,内侧可见五原型初生木质部。中央髓部细胞壁稍厚,微木化。本品薄壁细胞含菊糖。   3.粉末特征:红棕色。   ①下皮细胞表面观类长方形,垂周壁细波状弯曲,含紫红色色素细胞与淡黄色细胞相间排列。   ②石细胞(根茎)类长方形、类圆形、类方形或圆三角形,直径45-154 μm,壁厚6-25μm,层纹及孔沟明显。   ③厚壁细胞长圆形或类长形,直径30-73μm,长约至 315μm,壁厚2-10μm,非木化,纹孔横裂缝状。   ④薄壁细胞类长方形,壁稍厚,大多有较明显的斜向交错的网状纹理。   ⑤菊糖团块类圆形或扇形,微现放射状纹理。此外,有木纤维、导管、内皮层细胞、油管碎片、草酸钙簇晶。本品以根粗长、色紫红、质柔韧者为佳。   4.化学鉴定:   1)鉴别取本品粉末2克,加水20毫升,置60℃水浴上加热10分钟,趁热过滤,放冷。取滤液2毫升,置带塞试管中,用力振摇1分钟,产生持久性泡沫,10分钟内不消失。   2)取本品2g,加乙醚10ml,浸渍过夜,滤过,滤液滴在滤纸上,紫外光灯(254nm)下观察,显蓝色荧光。   3)取本品2g,置50ml三角烧瓶中,加乙醚15ml,浸1小时,滤过。取滤液4ml,蒸去乙醚,残渣溶于醋酐1ml中,滴加浓硫酸1滴,显紫色,溶液上层渐变绿色(检查甾体类)。   4)取(3)项下乙醚浸液4ml,蒸去乙醚,残渣溶于甲醇1ml,加2,4-二硝基苯肼试液1ml,加热后析出黄色沉淀(检查紫菀酮)。
【药理作用】:   (1)提取物及分离表无羁萜醇对艾氏腹水癌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2)煎剂1克/公斤给麻醉兔灌服,有显著的祛痰作用(呼吸道分泌量测定法),作用可持续4小时以上。用粗提取物及紫菀甙素给大鼠口服,亦能使其气管分泌物明显增加。   (3)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宗内氏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及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抑菌作用。水煎剂在鸡胚尿囊中对流感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煎剂口服能增加麻醉兔及大鼠呼吸道分泌物而具祛痰作用。其皂素及苯和甲醇提取物均有祛痰作用。其煎剂对猫氨水喷雾引咳有显著镇咳作用;其根醇提取液中分离出的一种无色针形结晶对小鼠咳嗽也有镇咳作用。紫菀黄色素有利尿作用。其煎剂对鸡胚尿囊中流感病毒明显抑制,还有对抗致病性真菌的作用。从中分离出的表一无羁萜醇对艾氏腹水癌有抗癌作用。本品含皂甙有强烈的溶血作用。
【功效主治】:   润肺下气,消痰止咳。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
【性味】:   中药味苦、辛,性温。润肺下气,消痰止咳。 蒙药味微苦,性平、钝、柔。杀“粘”,清热,解毒,燥脓,消肿。   ① 《本经》: "味苦,温。"   ② 《别录》: "辛,无毒。"   ③ 《药性论》: " 味苦,平。"   ④ 《本草通玄》: "辛甘,微温。"   入肺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3钱;或入丸、散。 中药6—9克,水煎服。蒙药多入丸散剂。
【禁忌】: 有实热者忌服。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150厘米。根状茎粗短,簇生多数细长根,外皮灰褐色。茎直立单生,表面有浅沟,上部有分 枝,疏生短毛,下部无毛。基生叶丛生,开花时渐枯落,叶片蓖状长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20~40厘米,宽6~12厘米,基部渐窄,下延长成翼状叶柄,边缘有锐锯齿,两面疏生小刚毛;茎生叶互生,渐无柄,叶片披针形,长18~35厘米,宽5~10厘米。夏秋季开花,头状花序多数,伞房状排列,有长梗,密生短毛。总苞片3层,半球形,绿色微带紫;边缘舌状花蓝紫色,雌性;中央管状花黄色,两性。瘦果扁平,一侧弯凸,一侧平直,有短毛,冠毛白色或淡褐色,较瘦果长3-4倍。花期7~8月,果期8~10月。
【临床应用】: 1.祛痰作用:   中医认为紫菀具有温肺,下气,消痰、止咳嗽的功能。实验表明,水煎剂有祛痰作用而无镇咳及平喘作用;苯及甲醇提取物也有祛痰作用。   2.抗菌作用:   紫菀在体外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及霍乱弧菌等7种革兰氏阴性肠内致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有对抗致病性真菌的作用。   3.抗病毒作用:   水煎剂在鸡胚尿囊中对流感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4.抑制肿瘤的作用:   据报道分离出的表无羁萜醇对小鼠艾氏腹水癌有抑瘤作用;也有报道从紫菀根的正丁醇提取部分分离出的环肽类化合物对S180有抗肿瘤活性。
【用药部位】: 为菊科植物紫菀Aster tataricus L. f.的根及根茎
【来自何书】: 《神农本草经》《日华子本草》《本草图组》
更多合适的中成药
同类止咳化痰药
桔梗
开宣肺气,祛痰排脓。治外感咳嗽,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①《本经》:"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②《别录》:"利五脏肠胃,补血气,除寒热、风痹,温中消谷,疗喉咽痛。"③《药性论》:"治下痢,破血,去积气,消积聚,痰涎,主肺热气促嗽逆,除腹中冷痛,主中恶及小儿惊痫。"④《日华子本草》:"下一切气,止霍乱转筋,心腹胀痛,补五劳,养气,除邪辟温,补虚消痰,破癥瘕,养血排脓,补内漏及喉痹。"⑤《本草衍义》:"治肺痈。"⑥《珍珠囊》:"疗咽喉痛,利肺气,治鼻塞。"⑦李杲:"利胸膈,(治)咽喉气壅及痛,破滞气及积块,(除)肺部风热,清利头目,利窍。"⑧《纲目》:"主口舌生疮,赤目肿痛。"⑨《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催乳。"
半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外消痈肿。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内痰眩晕、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症;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1)燥湿化痰:用于痰清稀而多之湿痰、寒痰,常配陈皮。(2)降逆止呕:降逆止呕之功颇著,可用于各种呕吐,尤宜于湿浊中阻所致的脘闷呕吐,常配生姜、茯苓。热证呕吐,应配清热泻火药。(3)消肿止痛:外用治疮疡肿毒、毒蛇咬伤。①《本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②《别录》:"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疗痿黄,悦泽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③《药性论》:"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结。新生者摩涂痈肿不消,能除瘤瘿。气虚而有痰气,加而用之。"④《日华子本草》:"治吐食反胃,霍乱转筋,肠腹冷,痰疟。"⑤《本草图经》:"主胃冷,呕哕。"⑥《医学启源》:"治寒痰及形寒钦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治太阳痰厥头痛,非此不能除。《主治秘要》云,燥胃湿,化痰,益脾胃气,消肿散结,除胸中痰涎。"⑦朱震亨:"治眉棱骨痛。"⑧《纲目》:"治腹胀,目不得瞑,白浊,梦遗,带下。"
瓜蒌
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肠。用于肺热咳嗽,痰浊黄稠,胸痹心痛,乳痈、肺痈、肠痈肿痛。
更多同类止咳化痰药
用药咨询
蜜紫菀的功效与作用点的功效与作用
蜜紫菀一般指蜜紫菀。一般情况下,蜜紫菀具有润肺止咳、理气化痰、润肠通便、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等功效与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肺热咳嗽、咳痰黄稠、咽喉肿痛、便秘等病症。1、润肺止咳蜜紫菀是一种中药材,为蜜蜂科蜜蜂属动物蜜紫菀的干燥根和根茎。其味苦、性平,归肺、心经,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肺热咳嗽,还可以用于缓解肺燥干咳、劳嗽咳血等病症。2、理气化痰蜜紫菀具有理气化痰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咳嗽、咳痰黄稠等病症,还可以用于缓解胸闷、胸痛、食欲不振等病症。3、润肠通便蜜紫菀具有润肠通便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便秘,还可以用于缓解大便干结、腹胀等病症。4、清热解毒蜜紫菀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热毒引起的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等病症。5、生津止渴蜜紫菀具有生津止渴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等病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不可盲目自行服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损害身体健康。如果患者服用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治疗。
紫菀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
紫菀是一种中药材,为菊科植物紫菀的干燥根。紫菀味苦、性温,归肺经,具有润肺下气、止咳化痰的功效,有治疗咳嗽、咳痰、气喘等病症的作用。紫菀的功效与作用是润肺下气、止咳化痰,可以用于治疗肺热咳嗽、咳痰、气喘等病症。紫菀可与桑白皮、地骨皮等中药材配伍使用,可以起到治疗寒性哮喘的作用。另外,紫菀还可以与杏仁、白前等中药材配伍使用,可以起到治疗寒性咳嗽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不可盲目自行服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损害身体健康。此外,对紫菀过敏者应避免使用,以免引起过敏反应,出现皮疹、瘙痒等不适症状。如果服用紫菀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紫菀泡水喝的功效与作用
紫菀是一种中药材,为菊科植物紫菀的干燥根和根茎。紫菀泡水喝具有化痰止咳、润肺下气、消肿散结、补气等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咳嗽、咳痰、气喘等病症,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1、化痰止咳紫菀味苦、辛,性温,归肺经,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咳嗽、咳痰、气喘等病症。如果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紫菀泡水喝进行改善。2、润肺下气紫菀还具有润肺下气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痰多、气喘等病症。如果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可以遵医嘱使用紫菀泡水喝进行缓解。3、消肿散结紫菀具有消肿散结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疮痈肿毒等病症。如果患者存在上述病症,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紫菀泡水喝进行缓解。4、补气紫菀是一种补气的中药材,味甘、苦,性温,归肺经,具有补气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气虚咳嗽、咳痰、乏力、精神萎靡等病症。如果患者存在上述症状,可以遵医嘱使用紫菀泡水喝进行缓解。5、其他功效紫菀还具有理气、通便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便秘、黄疸等病症。在临床上可以遵医嘱用紫菀配伍其他药物共同使用,如与白术、茯苓、甘草等药物组成四君子汤,可以起到补气健脾的作用。另外,紫菀还可以与陈皮、半夏等中药材共同使用,起到理气化痰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不可盲目自行服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对身体造成损伤。另外,如果患者饮用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相关文章
更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