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蔹莓

类别: 清热药
解毒消肿,活血散瘀,利尿,止血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乌蔹莓
【别名】: 母猪藤、红母猪藤、五爪龙、五叶藤、五龙草
【汉语拼音】: wulianmei
【药理作用】: 用于咽喉肿痛、目翳,咯血,血尿,痢疾;外用治痈肿,丹毒,腮腺炎,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功效主治】: 解毒消肿,活血散瘀,利尿,止血
【性味】: 苦、酸,寒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取汁涂患处。
【归经】: 入心、肝、胃三经
同类清热药
决明子
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治风热赤眼,青盲,雀目,高血压,肝炎,肝硬化腹水,习惯性便秘。 ①《本经):"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久服益精光。" ②《别录》:"疗唇口青。" ③《药性论》:"利五脏,除肝家热。" ④《日华子本草》:"助肝气,益精水;调末涂,消肿毒,熁太阳穴治头痛,又贴脑心止鼻衄;作枕胜黑豆,治头风,明目。" ⑤《本草衍义补遗》:"解蛇毒。" ⑥《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五疳,擦癣癞。" ⑦《医林纂要》:"泻邪水。" ⑧《湖南药物志):"明目,利尿。治昏眩,脚气,浮肿,肺痈,胸痹。" ⑨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治肝炎,肝硬化腹水,高血压,小儿疳积,夜盲,风热眼痛,习惯性便秘。"
连翘
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治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瘰疬,小便淋闭。①《本经》:"主寒热,鼠痿,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②《别录》:"去白虫。"③《药性论》:"主通利五淋,小便不通,除心家客热。"④《日华子本草》:"通小肠,排脓。治疮疖,止痛,通月经。"⑤李杲:"散诸经血结气聚;消肿。"⑥王好古:"治耳聋浑浑焞焞。"
灯笼草
清热,行气,止痛,消肿。治感冒,痄腮,喉痛,咳嗽,腹胀,疝气,天疱疮。①《陆川本草》:"行气,消胀,利尿。治腹胀,睾丸炎,疝气。"②《南宁市药物志》:"清热杀虫,止痛消肿。治热眼,喉痛,咳嗽;外敷毒疮,并熏洗阴囊肿大。"③《生草药手册》:"内服治伤寒或小肠疝气。外洗治天疱疮。"④《中国药植图鉴》:"功同酸浆。"⑤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感冒发热,腮腺炎,支气管炎,疱疹,疖疮,疝气痛。"
更多同类清热药
用药咨询
乌蔹莓的功效与作用
乌蔹莓具有清热解毒、杀菌消炎等功效与作用。乌蔹莓是一种草本植物,性质寒凉,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杀菌等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咽喉肿痛、扁桃体炎等疾病,也可以用于缓解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等症状。除此之外,乌蔹莓还具有止血的功效,可以用于缓解外伤出血、尿血等疾病。如果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乌蔹莓进行治疗,能够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乌蔹莓性质寒凉,因此不建议长期服用,以免对胃肠道造成一定的刺激,出现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同时需要注意脾胃虚寒的患者不宜服用,以免加重病情。
乌蔹莓对血栓的作用
乌蔹莓通常可以起到显著抑制ADP、胶原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等作用。乌蔹莓是葡萄科乌蔹莓属多年生攀援藤本植物,入药后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功效,对热毒痈肿、疔疮、丹毒、咽喉肿痛、蛇虫咬伤等病症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乌蔹莓对溶血性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以及钩端螺旋体等都可以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另外,乌蔹莓对细胞免疫有增强作用,也可以增强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乌蔹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乌蔹莓具有消肿止痛、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功效与作用,禁忌包括脾胃虚弱的人群、孕妇等。1、功效与作用乌蔹莓味酸、涩,性凉,具有消肿止痛、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功效,可以用于治疗痈肿疮毒、跌打损伤、淤血肿痛等症状。2、禁忌脾胃虚弱的人群禁止食用乌蔹莓,以免刺激胃肠道,加重胃肠道负担,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孕妇也不可以食用乌蔹莓,以免刺激子宫收缩,增加流产的风险。乌蔹莓属于寒凉性食物,不宜过多食用,以免引起腹泻、腹痛等症状。如果食用乌蔹莓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