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传珍珠膏

类别: 清热剂
出处: 《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目患左右相传。
【组成】: 苍术3两,谷精草、甘草、木贼、川芎、荆芥、草决明、楮实子、羌活各等分,蝉退1个。
【药材配方】: 木贼 楮实子 甘草 羌活 荆芥 苍术 谷精草
【用法】: 每服10丸,茶清送下。
中药材配剂
木贼
类别: 解表药
疏风散热,解肌,退翳。治目生云翳,迎风流泪,肠风下血,血痢,脱肝,疟疾,喉痛,痈肿。①《嘉祜本草》:主目疾,退翳膜。又消积块,益肝胆,明目,疗肠风,止痢及妇人月水不断。②《纲目》:解肌,止泪,止血,去风湿,疝痛,大肠脱肛。③《本草正》:发汗,解肌。治伤寒,疟疾。去风湿,散火邪。④《玉楸药解》:平疮疡肿硬,吐风狂痰涎。治痈疽瘰疬,疔毒,疖肿,汗斑,粉渣,崩中赤白诸证。
羌活
类别: 解表药
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治感冒风寒,头痛无汗,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疼,风水浮肿,痈疽疮毒。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斑秃。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1、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证。本品有较强的发散风寒和止痛效果。常与防风、白芷、细辛等同用,如九味羌活汤。2、用于风寒湿邪侵袭所致的肢节疼痛、肩背酸痛,尤以上半身疼痛更为适用。本品能祛风胜温,散寒止痛。常与防风、同用,如蠲痹汤。①《药性论》:治贼风、失音不语,多痒血癞,手足不遂,口面歪邪,遍身顽痹。②《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并气,筋骨拳挛,四肢羸劣,头旋眼目赤疼及伏梁水气,五劳七伤,虚损冷气,骨节酸疼,通利五脏。③《珍珠囊》:太阳经头痛,去诸骨节疼痛,亦能温胆。④《品汇精要》:主遍身百节疼痛,肌表八风贼邪,除新旧风湿,排腐肉疽疮.⑤《本草备要》:泻肝气,搜肝风,治风湿相搏,本经(太阳)头痛,督脉为病,脊强而厥,刚痉柔痉,中风不语,头旋目赤。⑥《会约医镜》:治邪闭憎寒,壮热无汗。
苍术
类别: 芳香化湿
健脾,燥湿,解郁,辟秽。治湿盛困脾,倦怠嗜卧,脘痞腹胀,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痢疾,疟疾,痰饮,水肿,时气感冒,风寒湿痹,足痿,夜盲。①陶弘景:"除恶气。"②刘完素:"明目,暖水脏。"③《珍珠囊》:"能健胃安脾,诸湿肿非此不能除。"④李杲:"除湿发汗,健胃安脾,治痿要药。"⑤朱震亨:"散风益气,总解诸郁。"⑥《纲目》:"治湿痰留饮,或挟瘀血成窠囊,及脾湿下流,浊沥带下,滑泻肠风。"⑦《玉楸药解》:"燥土利水,泄饮消痰,行瘀,开郁,去漏,化癣,除癥,理吞酸去腐,辟山川瘴疠,回筋骨之痿软,清溲溺之混浊。"⑧《本草求原》:"止水泻飧泄,伤食暑泻,脾湿下血。"
楮实子
类别: 补虚药
甘草
类别: 补虚药
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①《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 ②《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 ③《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 ⑤《珍珠囊》:"补血,养胃。" ⑥《汤液本草》:"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消五发之疮疽,与黄耆同功。" ⑦《纲目》:"解小儿胎毒、惊痼,降火止痛。" ⑧《中国药植图鉴》:"治消化性溃疡和黄疸。"
谷精草
类别: 清热药
祛风散热,明目退翳。治目翳,雀盲,头痛,齿痛,喉痹,鼻衄。①《开宝本草》:"主疗喉痹,齿风痛,及诸疮疥。"②《纲目》:"治头风痛.目盲翳膜,痘后生翳,止血。"
荆芥
类别: 解表药
发表,祛风,理血;炒炭止血。治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中风口噤,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痈肿,疮疥,瘰疬。荆芥穗效用相同,惟发散之力较强。①《本经》:主寒热,鼠瘘,瘰疬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②《药性论》:治恶风贼风,口面歪邪,遍身顽痹,心虚忘事,益力添糟。主辟邪毒气,除劳,治丁肿;取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冷分二服,主通利血脉,传送五脏不足气,能发汗,除冷风;又捣末和醋封毒肿。③孟诜:产后中风身强直,研末酒服。④《食疗本草》:助脾胃。⑤《食性本草》:主血劳风气壅满,背脊疼痛,虚汗,理丈夫脚气,筋骨烦痛及阴阳毒,伤寒头痛,头旋目眩,手足筋急。⑥《日华子本草》:利五脏,消食下气,醒酒。作菜生热食并煎茶,治头风并汗出;豉汁煎治暴伤寒。⑦《本草图经》:治头风,虚劳,疮疥,妇人血风。⑧《滇南本草》:治跌打损伤,并敷毒疮。治吐血。荆芥穗,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明目,解肺、肝、咽喉热痛,消肿,除诸毒,发散疮痈。治便血,止女子暴崩,消风热,通肺气鼻窍塞闭。⑨《纲目》: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治项强,目中黑花,及生疮,阴颓,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
用药咨询
珍珠疹怎么去除小妙招
珍珠疹是指龟头边缘呈珍珠状、有小丘疹的患者,在临床上并无去除小妙招。通常需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如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等一般治疗,或使用外用药物、口服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一、一般治疗1.注意卫生:日常生活中要经常换洗内裤,并且在清洗后放在通风处晾晒。洗澡频率不可过勤,一周一次即可,避免细菌滋生而造成感染的情况发生。2.饮食调整:如果存在珍珠疹,要注意以清淡的食物为主,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尽量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以免加重病情。二、药物治疗1.外用药物:对于珍珠疹较少者,可遵医嘱采用高锰酸钾稀释液冲洗,然后涂抹红霉素软膏等消炎药膏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杀菌作用,从而缓解症状。2.口服药物:若珍珠疹较多,同时伴有瘙痒、疼痛等症状时,则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并查明病因,明确是否存在真菌或滴虫感染。如果是真菌感染导致的,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伊曲康唑胶囊等抗真菌类药物进行治疗。若是由于滴虫感染所引起,可以遵医嘱应用甲硝唑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当原发疾病治愈以后,珍珠疹也会逐渐消失。3.其他:部分男性存在先天性的包皮过长或包茎问题,可能会反复出现阴茎珍珠疹的症状。此时建议行包皮环切术,使过长的包皮被切除,进而消除珍珠疹。此外,平时也要注意个人的生活规律以及生活习惯,不要抽烟喝酒,也不要久坐,适当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若通过上述方法无法改善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是否患有相关疾病,再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珍珠疹图片
临床上珍珠疹一般是指珍珠状阴茎丘疹,病因尚不明确。珍珠状阴茎丘疹是一种发生在男性阴茎包皮和冠状沟的皮肤病,主要见于包皮过长或存在污垢的患者。该病常发生于包皮过长或存在污垢的患者,可能与个人卫生状况不佳有关。患者的龟头、冠状沟等部位会出现一些小颗粒,通常呈白色、淡红色或肤色,质地坚硬且不易擦掉。这些小颗粒分布均匀,沿着龟头和冠状沟排列成一圈或多圈,类似于珍珠项链上的珍珠。珍珠疹的症状主要是龟头、冠状沟或者包皮上出现一些小颗粒,通常呈现为白色、淡红色或肤色的小疙瘩。这些小疙瘩分布在龟头、冠状沟以及包皮内板之间,形成一个环形排列,并且大小一致,不会融合在一起。对于珍珠疹的治疗,可以采用激光疗法进行治疗。在手术前需要对局部皮肤进行消毒处理,然后使用激光设备将病变组织烧灼掉。术后需要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个体差异较大,具体的治疗方法应该根据医生的专业建议和个人情况而定。如果有疑似珍珠疹的症状,请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诊治。
珍珠疹对男性有什么危害
珍珠疹一般是指龟头边缘有白色颗粒的患者。通常情况下,龟头边缘有白色颗粒的患者如果没有出现不适症状,可能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如果出现了炎症感染的情况,则可能会引起局部红肿、疼痛等不适反应。1.没有出现不适症状:龟头边缘有白色颗粒可能是由于不注意个人卫生所引起的,在平时要注意勤换洗内裤,并且要及时清洗私处。如果病情比较轻微,而且不存在其他任何并发症,也不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一般是不需要特殊治疗的。2.出现局部红肿:但若患者的自身免疫力较低,而且受到了细菌感染,此时则会诱发包皮炎、龟头炎等方面的疾病,从而给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损伤。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颗粒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3.出现局部疼痛:另外,还有可能会影响到正常的排尿功能,甚至还会伴有烧灼感等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青霉素V钾片、罗红霉素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4.其他不良后果:如性欲减退、阳痿早泄等,严重时还可能会增加阴茎癌的发生概率。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裤,以免加重病情。同时还要避免发生不洁的性生活,以免滋生大量的病原微生物,不利于身体健康。
同类清热剂
清瘟败毒饮
主治: 一切火热,表里俱盛,狂躁烦心;口干咽痛,大热干呕,错语不眠,吐血衄血,热盛发斑。现代多用于脑炎乙型、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等。
疗效: 解外化内,升清降浊。
组成: 生石膏大剂6-8两,中剂2-4两,小剂8钱-1两2钱,小生地大剂6钱-1两,中剂3-5钱,小剂2-4钱,乌犀角大剂6-8钱,中剂3-4钱,小剂2-4钱,真川连大剂4-6钱,中剂2-4钱,小剂1钱-1钱半,生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竹叶、甘草、丹皮。
五味消毒饮
主治: 各种疔毒,痈疮疖肿。红丝疔、暗疔、内疔、羊毛疔,疔疮发无定处,未化或已化,或走黄者。
组成: 金银花3钱,野菊花1钱2分,蒲公英1钱2分,紫花地丁1钱2分,紫背天葵子1钱2分。
辛夷清肺饮
主治: 肺热鼻内息肉,初如榴子,日后渐大,闭塞孔窍,气不宣通。
组成: 辛夷6分,黄芩1钱,山栀1钱,麦门冬1钱,百合1钱,石膏1钱,知母1钱,甘草5分,枇杷叶3片(去毛),升麻3分。
一见消
主治: 痈疽。
组成: 金银花1斤,蒲公英4两,赤芍4两,黄耆8两,紫花地丁6两,红花8两,鬼馒头4两,地榆2两,黄柏2两,羌活1两,半夏1两,紫草1两,麻黄2两,瓜蒌1两,白芷1两,当归2两,栀子2两,独活1两,黑参3两,花粉1两,苍术1两,钩藤1两,木通1两,大黄1两,柴胡8钱,甘草5钱,皂角5钱,连翘3钱,防风5钱,牛蒡子5钱,全蝎2钱,僵蚕2钱,广木香3两,蝉蜕3钱,没药3钱(炙),麝香2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