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艾煎丸

类别: 補益剂
出处: 《活幼口议》卷十八。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小儿虚痢,作渴不止。
【组成】: 大艾叶(烧灰)、干葛粉、胡粉(炒)、海螵蛸、龙齿各等分。
【药材配方】: 海螵蛸 艾叶 葛粉 龙齿
【用法】: 每服1丸至2丸,饭饮磨化。
中药材配剂
艾叶
类别: 理气药
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痈疡,疥癣。 ①《别录》:"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 ②陶弘景:"捣叶以灸百病,亦止伤血。汁又杀蛔虫。苦酒煎叶疗癣。" ③《药性论》:"止崩血,安胎止腹痛。止赤白痢及五藏痔泻血。""长服止冷痢。又心腹恶气,取叶捣汁饮。" ④《唐本草》:"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 ⑤《食疗本草》:"金疮,崩中,霍乱,止胎漏。" ⑥《日华子本草》:"止霍乱转筋,治心痛,鼻洪,并带下。" ⑦《珍珠囊》:"温胃。" ⑧《履巉岩本草》:"治咽喉闭痛热壅,饮食有妨者,捣汁灌漱。" ⑨《王好古》:"治带脉为病,腹胀满,腰溶溶如坐水中。" ⑩《纲目》:"温中,逐冷,除湿。" ⑾《本草正》:"辟风寒涅,瘴疟。" ⑿《本草再新》:"调经开郁,理气行血。治产后惊风,小儿脐疮。"
葛粉
类别: 清热药
生滓止渴,清热除烦。治烦热,口渴,热疮,喉痹。①《本草拾遗》:"裛小儿热疮。"②《开宝本草》:"去烦热,利大小便,止渴。"③《医林纂要》:"除烦,解热,醒酒,治喉痹,齿痛。"
海螵蛸
类别: 收涩药
除湿,制酸,止血,敛疮。治胃痛吞酸,吐、衄、呕血,便血,崩漏带下,血枯经闭,腹痛癥瘕,虚疟泻痢,阴蚀烂疮。①《本经》:"主女子漏下赤白经汁,血闭,阴蚀肿痛,寒热癥瘕,无子。"②《别录》:"惊气入腹,腹痛环脐,阴中寒肿(一作"丈夫阴中肿痛》),又止疮多脓汁不燥。"③《药性论》:"止妇人漏血,主耳聋。"④《唐本草》:"疗人目中翳。"⑤《食疗本草》:"主小儿大人下痢,炙今黄,去皮细研成粉,粥中调服之。"⑥《本草拾遗》:"主妇人血瘕,杀小虫。"⑦《日华子本草》:"疗血崩。"⑧《纲目》:"主女子血枯病,伤肝,唾血下血,治疟消瘿。研末敷小儿疳疮,痘疮臭烂,丈夫阴疮,汤火伤,跌伤出血。烧存性,同鸡子黄涂小儿重舌、鹅口,同蒲黄末敷舌肿血出如泉,同银朱吹鼻治喉痹,同麝香吹耳治聤耳有脓及耳聋。"⑨《要药分剂》:"通经络,去寒湿。"⑩《现代实用中药》:"为制酸药,对胃酸过多、胃溃疡有效。"
龙齿
类别: 安神药
镇惊安神;清热除烦。主惊痫;癫狂;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身热心烦①《本经》:主小儿大人惊痫,癫疾狂走,心下结气,不能喘息,诸痉。②《别录》:小儿惊痫,身热不可近,大人骨间寒热。③《药性论》:镇心,安魂魄。④《日华子本草》:治烦闷,癫痫,热狂。
用药咨询
鳖甲煎丸
鳖甲煎丸可用于治疗肝胆实火内结证。此证候常见于长期情志不畅、饮食不当等因素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化火伤阴,临床表现为胸胁胀满、口苦咽干、舌红苔黄等症状。鳖甲煎丸中的柴胡、枳壳等药材能疏肝理气,黄连、栀子等则能清泻肝火,从而改善相关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本品药性偏寒凉,因此脾胃虚寒者慎用,以免引起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在使用鳖甲煎丸时,需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并遵循医嘱调整用药量。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以利于病情恢复。
鳖甲煎丸
鳖甲煎丸是一种中成药,主要成分包括鳖甲胶、阿胶、蜂房、柴胡、黄芩、半夏、党参、干姜、桂枝、大黄、桃仁等。鳖甲煎丸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胁下癥块,缓解患者胁下肿块的疼痛症状。鳖甲煎丸还具有滋阴清热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阴虚发热、骨蒸潮热、手足心热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对鳖甲煎丸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感冒发热患者不宜服用。此外,孕妇以及哺乳期妇女也不宜服用鳖甲煎丸。部分患者在服用鳖甲煎丸后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皮疹、瘙痒、头晕、头痛、心悸等不良反应,如果症状比较轻微,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建议及时停药并到医院就诊。另外,如果服用鳖甲煎丸两周后,症状没有得到明显缓解,或出现其他不适,建议及时停药并到医院就诊。
鳖甲煎丸
鳖甲煎丸用于治疗肝胆实热证。鳖甲煎丸中的龟板、柴胡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平抑肝火的作用,能有效缓解由肝胆实热引起的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本品对于孕妇禁用,因为其中含有的麝香、桃仁等药物可能引起子宫收缩或导致早产。使用鳖甲煎丸时需遵医嘱,不可随意增减剂量,并注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患者平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同类補益剂
一贯煎
主治: 肝肾阴虚气郁,胸胁脘腹胀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及疝气瘕聚,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现用于慢性肝炎。胁痛,吞酸,吐酸,疝瘕,一切肝病,肝肾阴虚,气滞不运,胁肋攻痛,胸腹(月真)胀,脉反细弱,或虚弦,舌无津液,喉嗌干燥者;肝肾阴虚而腿膝斠疼,足软无力,或环跳、髀枢、足跟掣痛者。亦治痢后风及鹤膝、附骨、环跳诸证。慢性肝炎。
组成: 北沙参、麦冬、地黄、当归、杞子、川楝。
地黄饮子
主治: 阴水。阳虚水肿,身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苔厚腻,脉沉迟者。
疗效: 实脾土,,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组成: 厚朴(去皮,姜制炒)1两,白术1两,木瓜(去瓤)1两,木香(不见火)1两,草果仁1两,大腹子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白茯苓(去皮)1两,干姜(炮)1两,甘草(炙)半两。
九子地黄丸
主治: 内眼病及白内障。
疗效: 滋补肝肾,明目除疾。
组成: 熟地黄2两,山萸肉5钱,山药5钱,茯苓5钱,泽泻5钱,丹皮5钱,五味子5钱,枸杞子5钱,沙苑子5钱,决明子5钱,青葙子5钱,茺蔚子5钱,菟丝子5钱,覆盆子5钱,车前子5钱。
六味地黄丸
疗效: 滋阴补肾。
组成: 熟地黄八钱(24g) 山萸肉 干山药各四钱(各12g) 泽泻 牡丹皮 茯苓去皮,各三钱(各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