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痘神方
快速导航
疾病找药
中西药
保健品
中药材
器械
其他更多
39健康网
就医助手
问医生
疾病百科
稀痘神方
类别:
解表剂
出处:
《纲目拾遗》卷七。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疗效】:
永不出痘。
【组成】:
白梅花蕊3钱(采饱绽者,须预备晒干),生地黄3钱,当归3钱,生甘草1钱,脐带1枚(小儿自己落下时,去灰或矾,用新瓦炙存性)。
【药材配方】:
白梅花 甘草 生地黄 白梅 脐带
【用法】:
同煎浓汁。滤清熬膏,1日服完。
中药材配剂
脐带
类别:
补虚药
益肾,纳气,治虚劳羸弱,气血不足,肾虚喘咳。①《本草拾遗》:主疟,烧为灰,饮下之。②《纲目》:解胎毒。敷脐疮。③《本草汇言》:补肾命,解胎毒,化痘毒。④《本草通玄》:充养血气。⑤《饮片新参》:治虚劳,纳肾气,定喘咳,敛汗。
白梅
类别:
止血药
利咽生津,涩肠止泻,除痰开噤,消疮,止血。主咽喉肿痛,烦渴呕恶,久泻久痢,便血,崩漏,中风惊痫,痰劂口噤,梅核气,痈疽肿毒,外伤出血①陶弘景:"白梅亦应(与乌梅)相似,今人多用白梅和药,以点痣蚀恶肉。"②《本草拾遗》:"刺在肉中,嚼白梅封之,刺即出。"③《日华子本草》:"治刀箭(伤),止血,研敷之。"④《本草图经》:"除痰。"⑤《本草蒙筌》:"捣烂成膏,敷攻恶毒,治妇人乳痈,拔肉中箭簇;中风紧闭牙关,急宜将肉摩擦。"⑥《纲目》:"治中风惊痫,喉痹,痰厥僵仆。又治泻痢烦渴,霍乱吐下,下血血崩,功同乌梅。"
白梅花
类别:
理气药
舒肝,和胃,化痰。治梅核气,肝胃气痛,食欲不振,头晕,瘰疬。①《本草原始》:"清头目,利肺气,去痰壅滞上热。"②《百草镜》:"开胃散郁。煮粥食,助清阳之气上升。"③《纲目拾遗》:"安神定魂,解痘毒。"④《饮片新参》:"红梅花清肝解郁,治头目痛;绿萼梅乎肝和胃,止脘痛,头晕,进饮食。"
甘草
类别:
补虚药
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①《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 ②《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 ③《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 ⑤《珍珠囊》:"补血,养胃。" ⑥《汤液本草》:"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消五发之疮疽,与黄耆同功。" ⑦《纲目》:"解小儿胎毒、惊痼,降火止痛。" ⑧《中国药植图鉴》:"治消化性溃疡和黄疸。"
生地黄
类别:
清热药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用药咨询
额头和嘴周围长满了痘痘,有时还又痛又痒?请问是座疮吗
考虑与座疮有关,可以应用罗红霉素及硫磺香皂洗脸调理。
胃痘炎怎么治,老是不好,吃不了东西
你好,你的这个的如果不是萎缩性的话,你可用泮托拉唑,配合硫糖铝治疗
请问出水痘吃阿昔洛韦片还能感冒药泰诺一起服用吗?
这个是可以一起口服的没有问题
同类解表剂
玉树油
疗效:
辟秽解毒,消肿止痛。
组成:
桉叶油等。
止痛药
主治:
打扑伤损,折骨出臼,金疮破伤。
组成:
当归1两,牛膝1两,川芎1两,淮生苄1两,赤芍药1两,白芷1两,羌活1两,独活1两,杜仲1两,续断1两,肉桂5钱,八角茴香5钱,乳香5钱,没药5钱,南木香2钱半,丁皮2钱半,沉香2钱半,血竭2钱半。
鸦胆子仁软膏
主治:
瘢痕疙瘩。
组成:
鸦胆子仁(研碎)30g。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主治:
邪热壅肺,发热喘急,烦渴,汗出,苔黄,脉数。现用于肺炎、猩红热(烂喉痧)、过敏性哮喘等。
组成:
麻黄4两(去节),杏仁50个(去皮尖),甘草2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
更多入药方剂
药品通
>
方剂大全
>
解表剂
>稀痘神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