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苦黄耆散

类别: 解表剂
出处: 《杂类名方》卷十。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诸恶疮痈疖。
【组成】: 黄耆1两5钱,甘草1两5钱,当归1两5钱,瓜萎根1两5钱,芍药1两5钱,悬蒌1对,熟地黄不拘多少,金银花2两,皂角棘针(为引)。
【药材配方】: 棘针 熟地黄 甘草 芍药 金银花 黄耆
【用法】: 疮在上,食后临卧服;在下,空心服之。
中药材配剂
甘草
类别: 补虚药
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①《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 ②《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 ③《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 ⑤《珍珠囊》:"补血,养胃。" ⑥《汤液本草》:"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消五发之疮疽,与黄耆同功。" ⑦《纲目》:"解小儿胎毒、惊痼,降火止痛。" ⑧《中国药植图鉴》:"治消化性溃疡和黄疸。"
黄耆
类别: 补虚药
生用: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治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炙用:补中益气。治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气虎血脱,崩带,及一切气衰血虚之证。①《本经》: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②《别录》:主妇人子脏风邪气,逐五脏间恶血。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止渴,腹痛,泄痢,益气,利阴气。③《药性论》:治发背。内补,主虚喘,肾衰,耳聋,疗寒热。生陇西者下补五脏。蜀白水赤皮者,治客热。④《日华子本草》:黄耆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破癥癣,治瘰疬,瘿赘,肠风,血崩,带下,赤白痢,产前后一切病,月候不匀,消渴,痰嗽;并治头风,热毒,赤目等。白水耆,排脓治血,及烦闷,热毒,骨蒸劳,功次黄耆;赤水耆,治血,退热毒,余功用并同上;木耆治烦,排脓力微宁黄耆,遇缺即倍用之。⑤《医学启源》:治虚劳自寒(寒一作汗),补肺气,实皮毛,泻肺中火,脉弦自汗,善治脾胃虚弱,内托阴证疮疡必用之药。⑥王?古:主太阴疟疾。⑦《本草备要》: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温分肉,实腠理,泻阴火,解肌热;炙用补中,益元气,温三焦,壮脾胃。生血,生肌,排脓内托,疮痈圣药。痘症不起,阳虚无热者宜之。
棘针
类别: 清热药
消肿,溃脓,止痛。治痈肿有脓,心腹痛,尿血,喉痹。①《本经》:"主心腹痛,痈肿,溃脓,止痛。"②《别录》:"决刺结,疗丈夫虚损,阴痿,精自出。补肾气,益精髓。""疗腰痛,喉痹不通。"
金银花
类别: 清热药
清热,解毒。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疡,肿毒,瘰疬,痔漏。
芍药
类别: 补虚药
1、腹中虚痛。用白芍药三钱、炙甘草一,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夏月加黄芩五分,恶寒加肉桂一钱,冬月大寒再加桂一钱。  2、骨痛。用芍药二分、虎骨一两,炙后研细,装入布袋放在酒三升中泡五天。每次饮酒三合,一天三次。  3、脚气肿痛。用芍药六两、甘草一两,共研为末,白开水送下。  4、消渴。用白芍药、甘草,等分为末。每用一钱,水煎服。一日服三次。有特效。  5、鼻血不止。用芍药研细,每服两匙,水送下。  6、鼻血、咯血。用白芍药一两、犀角末二钱半,共研细,新水冲服一茶匙。血止为限。  7、崩中下血(小腹痛)。用芍药一两(炒黄)、柏圳六两(微炒)。每服二两,加水一升,煮成六合。又方:将上方中的两味药,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8、月经不停。用白芍药、香附子、熟艾叶各一钱半,水煎服。  9、赤白带长期不愈。用白芍药三两、干姜半两,锉碎黄,捣成末。每服二匙,空心服,水送下。一天服二次。又方:芍药炒黑,研为末,酒送服。  10、刀伤。用白芍药一两,熬黄,研细。每服二钱,酒或米汤送下。同时可用药末敷伤处。  11、木舌肿满。用赤芍药、甘草煎水热漱。  12、鱼骨鲠喉。用白芍药嚼细咽汁。
熟地黄
类别: 补虚药
滋阴,补血。治阴虚血少,腰膝痿弱,劳嗽骨蒸,遗精,崩漏,月经不调,消渴,溲数,耳聋,目昏。
用药咨询
苦黄颗粒降胆红素效果怎样
苦黄颗粒降胆红素的效果一般是比较好的,但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苦黄颗粒属于一种中成药,主要成分是大黄、决明子、黄柏等,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的功效,也具有改善黄疸的作用。如果存在胆红素升高的情况,可能是肝细胞受到损伤所引起的,此时可以遵医嘱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通常具有一定的作用。如果患者存在胆道梗阻等方面的疾病,也会使体内的胆红素升高,此时可以遵医嘱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通常具有一定的作用。患者在服用药物期间,需要严格遵医嘱,不可私自盲目服用。如果患者使用上述药物以后,疾病仍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建议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明确病因以后再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要注意平时的饮食健康,尽量吃清淡类的食物,不建议吃油脂含量偏高的食物,比如炸鸡、肥肉等。
早上吐苦黄水且腹痛怎么办呢
早上吐苦黄水且腹痛可以通过一般治疗、按摩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缓解,需要根据引起的病因进行对应的治疗。1、一般治疗如果是饮食不当造成的,可能会导致胆汁反流,出现吐黄水、腹痛等症状。因此要合理调整饮食习惯,适当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且可以通过腹部顺时针按摩的方式进行缓解,能够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利于症状的改善。2、按摩治疗患者也可以通过腹部按摩的方式能够促进胃肠道蠕动,从而缓解症状。3、药物治疗如果症状比较严重,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硫糖铝混悬液、铝碳酸镁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同时也可以遵医嘱服用多潘立酮片、莫沙必利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利于症状的改善。4、手术治疗如果症状比较严重,通过上述治疗无法缓解,可能是胆囊炎、胆囊结石等原因导致的,患者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的肝胆外科通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能够达到治疗的目的。5、日常调理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保证充足的睡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可以适当运动,能够增强自身抵抗力。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黄耆汤的功效与作用
黄耆汤具有益气固表、补气升阳、利水消肿、托毒排脓、调理气血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痈疽难溃、久溃不敛等病症,但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1、益气固表黄耆汤中的黄耆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固表的功效,在临床可以用于缓解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等症状,同时对于自汗、水肿等患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2、补气升阳黄耆汤中的黄耆具有补气的作用,可以升腾阳气,在临床可以用于缓解脾肺气虚、中气下陷引起的不适症状,同时对于气虚乏力、气短等患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3、利水消肿黄耆汤中的黄耆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可以促进体内的水分代谢,从而缓解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4、托毒排脓黄耆汤中的黄耆具有托毒排脓的功效,可以促进脓液的排出,在临床可以用于缓解疮疡肿毒、溃久难敛等症状,同时对于病后体虚、乏力等患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5、调理气血黄耆汤中的黄耆具有调理气血的功效,可以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达到补气养血的效果,可以用于治疗气血两虚引起的不适症状,比如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黄耆汤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避免盲目用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同时,对于热病、阴虚阳亢的患者不宜服用黄耆汤,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