嗍骨散

类别: 理血剂
出处: 《准绳·疡医》卷五。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嗍骨马(疒其)。
【组成】: 马蹄金、马蹄藤、白马骨、紫金皮、钩藤钩、铁马鞭、酒坛根、马蹄香、天灯心、山苏木、赤牛膝、地茄根、紫金藤、李子根、臭木待根、乌苞子根、穿山蜈蚣。
【药材配方】: 山苏木 李子 牛膝 白马骨 紫金皮 苏木 茄根 蜈蚣 钩藤 铁马鞭 马骨
【用法】: 水、酒各半煎服。
中药材配剂
马骨
类别: 其它
治头疮,耳疮,阴疮,瘭疽。①《别录》:"头骨:主喜眠,令人不睡。"②《食疗本草》:"小儿患头疮,烧马骨作灰,和醋敷。亦治身上疮。"③《日华子本草》:"头骨烧灰,敷头耳疮佳。"④《纲目》:"止邪疟;烧灰和油,敷小儿耳疮、头疮、阴疮、瘭疽有浆如火灼。"
牛膝
类别: 活血化瘀
生用散瘀血,消痈肿。治淋病,尿血,经闭,癥瘕,难产,胞衣不下,产后瘀血腹痛,喉痹,痈肿,跌打损伤。熟用补肝肾,强筋骨。治腰膝骨痛,四肢拘挛,痿痹。①《本经》:"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②《别录》:"疗伤中少气,男肾阴消,老人失溺,补中续绝,填骨髓,除脑中痛及腰脊痛,妇人月水不通,血结,益精,利阴气,止发白。"③《药性论》:"治阴痿,补肾填精,逐恶血流结,助十二经脉。"④《日华子本草》:"治腰膝软怯冷弱,破癥结,排脓止痛,产后心腹痛并血运,落胎,壮阳。"⑤《本草衍义》:"与苁蓉浸酒服,益肾;竹木刺入肉,捣烂罨之,即出。"⑥张元素:"强筋。"⑦《本草衍义补遗》:"能引诸药下行。"⑧《滇南本草》:"止筋骨疼,强筋舒筋,止腰膝酸麻,破瘀坠胎,散结核,攻瘰疬,退痈疽、疥癞、血风、牛皮癣、脓窠。"⑨《纲目》:"治久疟寒热,五淋尿血,茎中痛,下痢,喉痹,口疮,齿痛,痈肿恶疮,伤折。"⑩《本草正》:"主手足血热瘙痹,血燥拘挛,通膀胱涩秘,大肠干结,补髓填精,益阴活血。"⑾《本草备要》:"酒蒸则益肝肾,强筋骨,治腰膝骨痛,足痿筋挛,阴痿失溺,久疟,下痢,伤中少气,生用则散恶血,破癥结,治心腹诸痛,淋痛尿血,经闭难产,喉痹齿痛,痈疽恶疮。"
茄根
类别: 其它
治久痢便血,脚气,齿痛,冻疮。①《开宝本草》:"主冻疮,可煮作汤渍之良。"②《日用本草》:"烧灰敷冻疮穿烂处。"③《滇南本草》:"行肝气,洗皮肤瘙痒之风、游走引风,祛妇人下阴湿痒,阴浊疮。""根、叶,蒸热治瘫痪。"④《纲目》:"散血消肿,治血淋,下血,血痢,阴挺,齿匿,口蕈。"⑤《医林纂要》:"散热消肿,治风痹。"⑥《分类草药性》:"治风湿筋骨瘫痪,洗痔疮。"⑦《天宝本草》:"去下焦湿热,痰火,脚气。"⑧《岭南采药录》:"有收敛性。治赤白下痢。"
白马骨
类别: 祛风湿
祛风,利湿,清热,解毒。治风湿腰腿痛,痢疾,水肿,目赤肿痛,喉痛,齿痛,妇女白带,痈疽,瘰疬。①《本草拾遗》:"止水痢。"②《生草药性备要》:"治伤寒,中暑,发狂乱语,火症,亦退身热。"③《宁乡县志》:"节:可治小儿惊风,腹痛;枝:烧灰可点翳。"④《植物名实图考》:"治热证,疮痔,妇女白带。"⑤《岭南采药录》:"解暑热,消积滞,止痢疾;并治伤寒,时疫,发背疮,消痈疽,拔毒。"⑥《南京民间药草》:"止吐血。"⑦《中医药实验研究》:"治目赤肿痛。"⑧《安徽药材》:"与老母鸡同煮,能治慢性肾炎水肿。"⑨《贵州民间药物》:"清热解毒,舒经活络。治刀伤,瘫痪,男女弱症,飞疔。"⑩《广西中药志》:"治喉痛。"⑾《四川中药志》:"清热,除风。治头晕目眩及胸膈邪热。"⑿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舒肝解郁,清热利湿,消肿拔毒。治急、慢性肝炎,风湿腰腿痛,痈肿恶疮,蛇伤。"⒀《上海常用中草药手册》:"活血,消肿,祛风,化湿,又有强壮作用。治女子经闭,白带过多,头晕无力。"⒁《江苏验方草药选编》:"治乳糜尿。和石打穿煎服,治面神经麻痹。"⒂《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平肝,利湿,健脾,止泻。"
钩藤
类别: 清热药
清热平肝,熄风定惊。治小儿惊痫瘈疭,大人血压偏高,头晕、目眩,妇人子痫。①《别录》:"主小儿寒热,惊痫。"②《药性论》:"主小儿惊啼,瘈疭热壅。"③《日华子本草》:"治客忤胎风。"④《纲目》:"大人头旋目眩,平肝风,除心热,小儿内钓腹痛,发斑疹。"⑤《本草征要》:"舒筋除眩,下气宽中。"⑥《本草述》:"治中风瘫痪,口眼歪斜,及一切手足走注疼痛,肢节挛急。又治远年痛风瘫痪,筋脉拘急作痛不已者。"
李子
类别: 利水渗湿
清肝涤热,生津,利水。治虚劳骨蒸,消渴,腹水。①《别录》:"除痼热,调中。"②孟诜:"去骨节间劳热。"③《日华子本草》:"益气。"④《滇南本草》:"治风湿气滞血凝。"⑤《医林纂要》:"养肝,泻肝,破瘀。"⑥《随息居饮食谱》:"清肝涤热,活血生津。"⑦《泉州本草》:"清湿热,解邪毒,利小便,止消渴。治肝病腹水,骨蒸劳热,消渴引饮等证。"
山苏木
类别: 解表药
①《云南思茅中草药选》:"调经止痛,疏风解表。治月经不调,痛经,感冒,心腹痛。"②《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祛瘀,解疮毒。治皮肤疥癞,疮毒,肺痨咳嗽,骨折青肿。"
苏木
类别: 活血化瘀
行血,破瘀,消肿,止痛。治妇人血气心腹痛,经闭,产后瘀血胀痛喘急,痢疾,破伤风,痈肿,扑损瘀滞作痛。①《唐本草》:"主破血,产后血胀闷欲死者。"②《本草拾遗》:"主霍乱呕逆及人常呕吐,用水煎服之。破血当以酒煮为良。"③《海药本草》:"主虚劳血癖气壅滞;产后恶露不安,腹中搅痛;及经络不通,男女中风,口噤不语。宜细研乳头香细末方寸匕,酒煎苏方去滓调服,立吐恶物瘥。"④《日华子本草》:"治妇人血气心腹痛,月侯不调及蓐劳。排脓止痛,消痈肿扑损瘀血,女人失音,血噤,赤白痢并后分急痛。"⑤《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发散表里风气。""破死血。"⑥李杲:"破疮疡死血,产后败血。"⑦《医林篆要》:"补心散瘀,除血分妄作之风热。"
铁马鞭
类别: 补虚药
治体虚久热不退,痧症腹部胀痛,水肿,痈疽,指疔。《植物名实图考》:散血。
蜈蚣
类别: 平肝息风
祛风,定惊,攻毒,散结。治中风,惊痫,破伤风,百日咳,瘰疬,结核,癥积瘤块,疮疡肿毒,风癣,白秃,痔漏,烫伤。①《本经》:主啖诸蛇虫鱼毒,温疟,去三虫。②《抱朴子》:末,以治蛇疮。③《别录》:疗心腹寒热结聚,堕胎,去恶血。④《日华子本草》:治癥癖。蛇毒。⑤《纲目》:治小儿惊痫风搐,脐风口噤,丹毒,秃疮,瘰疬,便毒,痔漏,蛇瘕、蛇瘴、蛇伤。⑥《本草述》:治疠风。⑦《玉楸药解》:拨脓消肿。
紫金皮
类别: 活血化瘀
续筋接骨,祛瘀通络。治骨折,风湿疼痛,跌打损伤。
用药咨询
肾骨散的作用
肾骨散主要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骨折、骨痛、骨软化症以及佝偻病等疾病。由于上述疾病涉及身体重要器官的功能,使用前应咨询医生以确保安全和有效。1.骨质疏松症肾骨散中的钙、磷等矿物质有助于增加骨密度和强度,从而预防骨质疏松。患者可通过口服肾骨散来补充这些矿物质,以支持骨骼健康。2.骨折肾骨散中的微量元素可以促进骨折愈合,提高骨密度。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肾骨散来辅助治疗骨折。3.骨痛肾骨散中含有的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吸收,缓解因缺钙引起的骨痛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肾骨散改善由骨质疏松导致的疼痛症状。4.骨软化症肾骨散中的钙元素能增强骨质硬度,减少因骨质软化引起的各种不适。患者可在医师指导下通过服用肾骨散来减轻因骨质软化引发的不适感。5.佝偻病肾骨散中的维生素D有助于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进而防止佝偻病的发生。患者可按处方指示摄入肾骨散以管理或预防佝偻病。肾骨散是一种非处方药,在使用前需确保无过敏史。老年人及存在肾脏疾病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对于患有高血钙症的个体,不宜长期大量服用本品。
什么是清骨散加减治疗
您好,清骨散是中医方剂名,是清热剂,具有清虚热,退骨蒸之功效。主治肝肾阴虚,虚火内扰证。证见骨蒸劳热,低热日久不退,形体消瘦,唇红颧赤,困倦盗汗,或口渴心烦,舌红少苔,脉细数。清骨散加减就是在清骨散的基础上根据症状加减其他药物的意思。
清骨散治疗阴虚发热的体会
清骨散治疗阴虚发热可采取滋阴清热、养阴生津、益气固表、补血养心、健脾和胃等方法。1.滋阴清热滋阴清热是指通过使用具有滋阴功效的中药来降低体内热量,如知母、黄柏等。此法适用于因阴虚火旺引起的低热、口干咽燥等症状。2.养阴生津养阴生津是利用具有滋养阴液、促进津液生成的中药方剂来缓解阴虚内热的症状。常用方剂包括六味地黄丸、增液汤等。对于阴虚内热伴随口渴、舌红少苔等症有良好效果。3.益气固表益气固表旨在通过增强机体正气,提高抗病能力,达到固表止汗的目的。常选用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等中药方剂。此法可用于治疗自汗、盗汗等由气血虚弱导致的出汗过多症状。4.补血养心补血养心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通过食用或服用具有补血养心功效的食物或药物来调理身体,如当归、红枣等。此法适合于心血不足引起的心悸、失眠等症状。5.健脾和胃健脾和胃是一种传统的中医药物治疗方法,通过使用具有健脾和胃作用的中药来改善脾胃功能,如党参、白术等。此法适用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脾胃虚弱所致症状。在使用上述治疗方法时,应注意个体差异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并遵医嘱调整饮食习惯,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充足睡眠,以利于病情恢复。
同类理血剂
消肿止疼药膏
主治: 骨折、脱位初期及软组织损伤瘀肿疼痛者。
疗效: 祛瘀,消肿,止痛。
组成: 姜黄5两,羌活5两,干姜5两,栀子5两,乳香5钱,没药5钱。
当归活血汤
主治: 脾胃虚弱。 加减: 内外俱热如蒸者,加青蒿汁1碗,银柴胡1两,胡黄连5钱;内热蒸者,加地骨皮4两,牡丹皮2两、知母1两;女人,加童便浸香附子1两,乌药2两,玄胡2两;男女胃脘痛者,加草豆蔻1两;寒,加肉桂;虚火阵阵作痛,加炒黑山栀仁半两;头昏目晕者,加天麻2两、钟乳粉1两;头虚痛者,加大川芎2两;咳嗽,加贝母3两,紫菀1两,五味子1两;肺热者,加麦门冬3两,天门冬1
疗效: 养血和中。
组成: 当归1斤4两(酒洗),芍药8两(微炒),生地黄半斤(酒洗),薏仁1斤(糯米炒,去粉),茯苓6两,白术10两(泻者,黄土微炒),莲肉半斤(去心),山药8两(炒),陈皮4两,人参3两(脉微者,倍之),甘草1两(半炙半生),枸杞子4两。
舒筋活血洗剂
主治: 下肢骨折,脱位后期,瘀血凝聚,筋结不伸。
疗效: 舒筋活血。
组成: 伸筋草5钱,透骨草5钱,桑寄生5钱,骨碎补5钱,土牛膝5钱,归尾3钱,红花3钱,秦艽3钱,五加皮3钱,木瓜3钱。
苓桂丹参汤
主治: 结瘀紫黑,经前腹痛。
组成: 丹皮3钱,甘草3钱,干姜3钱,茯苓3钱,桂枝3钱,丹参3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