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龟丸

类别: 祛湿剂
出处: 《辨证录》卷十三。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痔漏。
【疗效】: 祛湿败毒。
【组成】: 乌龟1个,茯苓5两,薏仁6钱,羊蹄后爪4付,穿山甲5钱(俱用土炒),人参2两,青苔(干者)1两,黄耆1两,当归3两,瓦松2条(阴干,不可火焙),白芷1两,槐米1两。
【药材配方】: 乌龟 人参 槐米 瓦松 白芷 穿山甲 羊蹄 茯苓 黄耆
【用法】: 每日服3钱,服至1月而漏疮干,服至2月漏疮满,服完全愈不再发。
中药材配剂
人参
类别: 补虚药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
白芷
类别: 解表药
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①《本经》: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头风)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②《别录》:疗风邪久渴(久渴或疑作久泻),呕吐,两胁满,风痛头眩,目痒。③《药性论》:治心腹血刺痛,除风邪,主女人血崩及呕逆,明目、止泪出,疗妇人沥血、腰腹痛;能蚀脓。④《日华子本草》:治目赤胬肉,及补胎漏滑落,破宿血,补新血,乳痈、发背、瘰疬、肠风、痔瘘,排脓,疮痍、疥癣,止痛生肌,去面皯疵瘢。⑤《滇南本草》:祛皮肤游走之风,止胃冷腹痛寒痛,周身寒湿疼痛。⑥《纲目》:治鼻渊、鼻衄、齿痛、眉棱骨痛,大肠风秘,小便出血,妇人血风眩运,翻胃吐食;解砒毒,蛇伤,刀箭金疮。
穿山甲
类别: 活血化瘀
消肿溃痈,搜风活络,通经下乳。治痈疽疮种,风寒湿痹,月经停闭,乳汁不通。外用止血。①《别录》:主五邪惊啼悲伤,烧之作灰,以酒或水和方寸匕,疗蚁瘘。②陶弘景:疗疮癞。③《药性论》:治山瘴疟。恶疮,烧敷之。④《日华子本草》:治小儿惊邪,痔漏、恶疮、疥癣。⑤《滇南本草》:治疥癞痈毒,破气行血,胸膈膨胀逆气,治膀胱疝气疼痛。⑥《纲目》:除痰疟寒热,风痹强直疼痛,通经脉,下乳汁,消痈肿,排脓血,通窍杀虫。⑦《本草再新》:搜风去湿,解热败毒。
茯苓
类别: 利水渗湿
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①《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②《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③《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 ④《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 ⑤《伤寒明理论》:"渗水缓脾。" ⑥《医学启源》:"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治溺黄或赤而不利。《主治秘诀》云,止泻,除虚热,开腠理,生津液。" ⑦王好古:"泻膀胱,益脾胃。治肾积奔豚。" ⑧《药征》:"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槐米
类别: 产品_中草药
黄耆
类别: 补虚药
生用: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治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炙用:补中益气。治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气虎血脱,崩带,及一切气衰血虚之证。①《本经》: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②《别录》:主妇人子脏风邪气,逐五脏间恶血。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止渴,腹痛,泄痢,益气,利阴气。③《药性论》:治发背。内补,主虚喘,肾衰,耳聋,疗寒热。生陇西者下补五脏。蜀白水赤皮者,治客热。④《日华子本草》:黄耆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破癥癣,治瘰疬,瘿赘,肠风,血崩,带下,赤白痢,产前后一切病,月候不匀,消渴,痰嗽;并治头风,热毒,赤目等。白水耆,排脓治血,及烦闷,热毒,骨蒸劳,功次黄耆;赤水耆,治血,退热毒,余功用并同上;木耆治烦,排脓力微宁黄耆,遇缺即倍用之。⑤《医学启源》:治虚劳自寒(寒一作汗),补肺气,实皮毛,泻肺中火,脉弦自汗,善治脾胃虚弱,内托阴证疮疡必用之药。⑥王?古:主太阴疟疾。⑦《本草备要》: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温分肉,实腠理,泻阴火,解肌热;炙用补中,益元气,温三焦,壮脾胃。生血,生肌,排脓内托,疮痈圣药。痘症不起,阳虚无热者宜之。
瓦松
类别: 清热药
清热解毒,止血,利湿,消肿。治吐血,鼻衄,血痢,肝炎,疟疾,热淋,痔疮,湿疹,痈毒,疔疮,汤火灼伤。①《唐本草》:"主口中干痛,水谷血痢,止血。"②《本草图经》:"行女子经络。"③《纲目》:"大肠下血,烧灰,水服一钱,又涂诸疮不敛。"④《本草再新》:"治百毒,疗火疮,消肿杀虫。"⑤《分类草药性》:"治一切痔疮肿痛出血,煎水熏洗。"⑥《科学的民间药草》:"通便。"⑦《河北药材》:"治水臌。"⑧《泉州本草》:"清热,解毒,利小便。"
乌龟
类别: 补虚药
羊蹄
类别: 清热药
清热,通便,利水,止血,杀虫。治大便燥结,淋浊,黄疸,吐血,肠风,功能性子宫出血,秃疮,疥癣,痈肿,跌打损伤。清热解毒,杀虫止痒,通便。用于皮肤病、疥癣、各种出血、肝炎及各种炎症。①《本经》:"主头秃疥瘙,除热,女子阴蚀。"②《别录》:"主浸淫疽痔,杀虫。"③《日华子本草》:"治癣,杀一切虫肿毒,醋摩贴。"④《滇南本草图说》:"晒干为末,敷马刀,石痈,疔毒,癣疮,疥癞,痈疽,瘘疬等症,用醋为使,破烂用油调搽。"⑤《滇南本草》整理本:"治诸热毒,泻六腑实火,泻六经客热,退虚痨发烧,利小便,治热淋。杀虫,搽癣疮、癞疮。"
用药咨询
龟鹿补肾丸
龟鹿补肾丸是一种中成药,具有温肾壮阳、益气血、壮筋骨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肾阳虚引起的身体虚弱、精神疲乏、腰腿酸软、头晕目眩、失眠多梦、健忘、须发早白等病症。龟鹿补肾丸主要由熟地黄、淫羊藿、续断、锁阳、菟丝子、龟板、党参、山药、白术、茯苓等中药组成。其中,鹿角胶、龟板胶具有温肾壮阳、益气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肾阳虚引起的身体虚弱、精神疲乏、腰腿酸软、头晕目眩、失眠多梦、健忘、须发早白等病症。而熟地黄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肾阴虚引起的身体虚弱、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失眠多梦、健忘、须发早白等病症。同时,淫羊藿具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肾阳虚引起的身体虚弱、精神疲乏、腰腿酸软、头晕目眩、失眠多梦、健忘、须发早白等病症。同时,菟丝子具有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肾阳虚引起的身体虚弱、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失眠多梦、健忘、须发早白等病症。同时,山药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肾阳虚引起的身体虚弱、食欲不振、大便稀溏、面色苍白等病症。但需要注意,龟鹿补肾丸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服用,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同时,对于阴虚火旺、胃火炽盛、肺有痰热、外感热病等患者不宜服用,以免加重病情。在服药期间,患者还需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例如辣椒、花椒或者是芥末等,以免影响药物效果。如果患者服用龟鹿补肾丸4周后,症状没有改善,或者是出现症状加重的情况,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
龟鹿补肾丸
龟鹿补肾丸可以与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复方丹参片、益母草颗粒、清热解毒口服液等药物合用,但使用前需咨询医生以确保没有禁忌或不良反应。因为这些药物可能具有相互作用,且龟鹿补肾丸属于中成药,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1.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可用于治疗肾阴虚引起的头晕、耳鸣、盗汗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本品属于滋补类的中成药,因此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此外,服药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食物。2.金匮肾气丸金匮肾气丸适用于缓解肾阳虚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肿、腰膝酸软等不适症状。对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而言,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该药。3.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片可辅助改善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孕妇及过敏体质者慎用。4.益母草颗粒益母草颗粒能辅助调理月经不调、经水量少、产后恶露不尽等情况。服用时需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如出现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应及时停药并就医处理。5.清热解毒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对于咽喉肿痛、咳嗽痰多、肢体倦怠、纳呆口渴的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肾功能不全者需要慎用此药。以上提及的所有药物都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以确保安全有效。在治疗龟鹿补肾丸所涉及的相关病症时,应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充足睡眠,有助于促进身体恢复。
龟龙中风丸
龟龙中风丸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龟龙中风丸通过滋阴补肾、活血通络的作用来缓解中风引起的症状。该药物有助于改善脑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从而达到治疗效果。本品需注意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若服药后出现口干舌燥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停药并向医生咨询。在服用龟龙中风丸时,患者应注意避免进食生冷、油腻食物,以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此外,用药期间应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