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虫丸

类别: 驱虫剂
出处: 《眼科锦囊》卷四。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疳眼及烂眼。
【疗效】: 杀虫,下粘液。
【组成】: 水银(生者)10钱,锡粉20钱,硫黄5钱,大黄50钱。
【药材配方】: 大黄 水银 硫黄 锡
【用法】: 每服2丸,鹧鸪菜汤送下。
中药材配剂
大黄
类别: 活血化瘀
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治实热便秘,谵语发托,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癥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亦,痈疡肿毒,疔疮,汤火伤。 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 ①《本经》:"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水谷"一作"水谷道"),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②《别录》:"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 ③《药性论》:"主寒热,消食,炼五脏,通女子经候,利水肿,破痰实,冷热积聚,宿食,利大小肠,贴热毒肿,主小儿寒热时疾,烦热,蚀脓,破留血。" ④《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泄塑滞、水气,四肢冷热不调,温瘴热痰,利大小便,并敷-切疮疖痈毒。" ⑤《纲目》:"主治下痢亦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
硫黄
类别: 解毒杀虫
壮阳,杀虫。治阳痿,虚寒泻痢,大便冷秘;外用治疥癣,湿疹,癞疮。①《本经》:"主妇人阴蚀,疽痔恶血,坚筋骨,除头秃。"②《别录》:"疗心腹积聚,邪气,冷癣在胁,咳逆上气,脚冷疼弱无力,及鼻衄恶疮,下部匿疮,止血,杀疥虫。"③《药性论》:"除冷风,顽痹。生用治疥癣及疗寒热咳逆,炼服主虚损泄精。"④《海药本草》:"主遗精痔漏,老人风秘等。"⑤《日华子本草》:"杀腹脏虫。"⑥《纲目》:"主虚寒久痢滑泄,霍乱,补命门不足,阳气暴绝,阴毒伤寒,小儿慢惊。"⑦《纲目拾遗》:"天生磺,治膈症。""舶上硫黄,灭斑,杀虫,治疮通血,止泻痢。"
水银
类别: 解毒杀虫
杀虫,攻毒。治疥痹,梅毒,恶疮,痔瘘。①《本经》:"主疥、瘘、痂、疡、白秃,杀皮肤中虱,堕胎,除热,杀金、银、铜、锡毒。"②《本草拾遗》:"利水道,去热毒。"③《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疾,催生,下死胎。治恶疮,除风,安神,镇心。"④《本草衍义》:"治小儿惊热,涎潮。"⑤《本草蒙筌》:"和大枫子研末,则杀疮虫;佐黄芩为丸。则绝胎孕。"⑥《纲目》:"镇坠痰逆、呕吐、反胃。"⑦《本草汇言》:"点搽杨梅恶疮。"
类别: 拔毒生肌
《日华子本草》:"治恶毒风疮。"
用药咨询
少腹逐瘀丸
少腹逐瘀丸是一种中成药,主要成分有当归、蒲黄、赤芍、小茴香、川芎、官桂、炮姜等,具有温经活血、散寒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寒凝血瘀引起的月经不调、痛经、小腹胀痛等症状。少腹逐瘀丸的药物刺激性较小,药效比较温和,因此,对于一些体质较好,不存在寒凝血瘀、湿热内盛的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少腹逐瘀丸进行治疗。少腹逐瘀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因此,对于月经量过多的患者,在月经期间不建议服用少腹逐瘀丸,以免导致月经量过多,引起贫血等不适症状。此外,对于少腹逐瘀丸过敏的人群也不建议服用,以免引起过敏反应,出现皮疹、瘙痒等不适症状。如果患者服用少腹逐瘀丸后,出现月经量增多、腹痛加重等症状,建议及时停药,并及时就医治疗。在服用少腹逐瘀丸期间,患者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生冷、油腻等食物,如辣椒、冰淇淋、肥肉等,以免影响药效。同时,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少腹逐瘀丸,以免因用药不当引起不适症状。如果患者在服用少腹逐瘀丸时,需要与其他药物同时服用,要提前咨询医生,以免产生药物相互作用。
血府逐瘀丸水丸
血府逐瘀丸属于活血化瘀的中药,而红糖本身也有散瘀活血的作用。因为红糖所含有的葡萄糖释放能量快,吸收利用率高,能够促进红细胞分裂,使身体内的血液质量得到有效保证,以快速的补充体力。建议你不要自己盲目用药,要去正规医院检查后遵医嘱用药。
血府逐瘀丸
血府逐瘀丸是一种中成药,主要成分有柴胡、当归、地黄、赤芍、红花、桃仁、麸炒枳壳、甘草、川芎、牛膝、桔梗等,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的功效。血府逐瘀丸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头痛日久、痛如针刺而有定处、内热烦闷、心悸失眠、急躁易怒等病症。方中柴胡疏肝解郁,活血止痛,为君药。当归、赤芍、红花、桃仁、麸炒枳壳、甘草、川芎活血祛瘀,共为臣药。牛膝活血祛瘀,引血下行,为佐药。桔梗开宣肺气,通利血脉,载药上行,为使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血府逐瘀丸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头痛日久、痛如针刺而有定处、内热烦闷、心悸失眠、急躁易怒等病症。但需要注意的是,孕妇慎用此药,以免引起流产。患者在服用血府逐瘀丸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以免影响药效。如果患者服药后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