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房枳壳汤

类别: 清热剂
出处: 《疡科选粹》卷五。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痔疮。
【组成】: 干莲房1两,荆芥1两,枳壳5钱,薄荷5钱,朴消5钱。
【药材配方】: 朴消 枳壳 荆芥 莲房 薄荷
【用法】: 水3碗,煎至2碗半,趁热熏洗。
中药材配剂
朴消
类别: 泻下药
泻热,润燥,软坚。治实热积滞,腹胀便秘,停痰积聚,目赤肿痛,喉痹,痈肿。①《本经》:"除寒热邪气,逐六府积聚,结固留癖。"②皇甫谧:"主疗热,腹中饱胀,养胃消谷,去邪气。"③《别录》:"主胃中食坎热结,破留血闭绝,停痰痞满,推陈致新。"④《药性论》:"能治腹胀,大小便不通,女子月候不通。"⑤《日华子本草》:"主通泄五脏癥结。治天行热疾,消肿毒及头痛,排脓,润毛发。凡入饮药,先安于盏内,搅热药浇服。"⑥《本草衍义》:"以人乳汁调半钱,扫一切风热毒气攻注目睑外,及发于头面,四肢肿痛。"⑦《本经逢匾》:"治小儿赤游风,以硝倾汤中,取布蘸湿拭之。"
薄荷
类别: 清热药
疏风,散热,辟秽,解毒。治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 ①《药性论》:去愤气,发毒汗,破血止痢,通利关节。 ②《千金·食治》:却肾气,令人口气香洁。主辟邪毒,除劳弊。 ③孙思邀:煎汤洗漆疮。 ④《唐本草》:主贼风,发汗。(治)恶气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 ⑤《食疗本草》:杵汁服,去心脏风热。 ⑥《食性本草》:能引诸药入营卫。疗阴阳毒、伤寒头痛。 ⑦《日华子本草》:治中风失音,吐痰。除贼风。疗心腹胀。下气、消宿食及头风等。 ⑧《本草图经》:治伤风、头脑风,通关格,小儿风涎。 ⑨《本草衍义》:小儿惊风,壮热,须此引药;治骨蒸劳热,用其汁与众药为膏。 ⑩李杲:主清利头目。 ⑾王好古:能搜肝气。又主肺盛有余,肩背痛及风寒汗出。 ⑿《滇南本草》:治一切伤寒头疼,霍乱吐泻,痈、疽、疥、癫诸疮。又:野薄荷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眩晕、发热,去风痰,治伤风咳嗽、脑漏鼻流臭涕,退虚痨发热。 ⒀《纲目》:利咽喉、口齿诸病。治瘰疬,疮疥,风瘙瘾疹。 ⒁《本草述》:治中风,癫痫,伤燥热郁。 ⒂《医林纂要》:愈牙痛,已热嗽,解郁暑,止烦渴,止血痢,通小便。 ⒃《本草再新》:消目翳。
荆芥
类别: 解表药
发表,祛风,理血;炒炭止血。治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中风口噤,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痈肿,疮疥,瘰疬。荆芥穗效用相同,惟发散之力较强。①《本经》:主寒热,鼠瘘,瘰疬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②《药性论》:治恶风贼风,口面歪邪,遍身顽痹,心虚忘事,益力添糟。主辟邪毒气,除劳,治丁肿;取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冷分二服,主通利血脉,传送五脏不足气,能发汗,除冷风;又捣末和醋封毒肿。③孟诜:产后中风身强直,研末酒服。④《食疗本草》:助脾胃。⑤《食性本草》:主血劳风气壅满,背脊疼痛,虚汗,理丈夫脚气,筋骨烦痛及阴阳毒,伤寒头痛,头旋目眩,手足筋急。⑥《日华子本草》:利五脏,消食下气,醒酒。作菜生热食并煎茶,治头风并汗出;豉汁煎治暴伤寒。⑦《本草图经》:治头风,虚劳,疮疥,妇人血风。⑧《滇南本草》:治跌打损伤,并敷毒疮。治吐血。荆芥穗,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明目,解肺、肝、咽喉热痛,消肿,除诸毒,发散疮痈。治便血,止女子暴崩,消风热,通肺气鼻窍塞闭。⑨《纲目》: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治项强,目中黑花,及生疮,阴颓,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
莲房
类别: 收涩药
消瘀,止血,去湿。治血崩,月经过多,胎漏下血,瘀血腹痛,产后胎衣不下,血痢,血淋,痔疮脱肛,皮肤湿疮。①孟诜:"破血。"②《本草拾遗》:"主血胀腹痛,产后胎衣不下,酒煮服之;又主食野菌毒,水煮服之。"③《纲目》:"止血崩、下血、溺血。"④《本草汇言》:"止血痢,脾泄。"⑤《握灵本草》:"烧灰止崩带、胎漏、血淋等症。"⑥《分类草药性》:"消毒,去风,治背花。"⑦《岭南采药录》:"疗乳头开裂。"⑧《江苏植药志》:"治脱肛。"
枳壳
类别: 泻下药
破气,行痰,消积。治胸膈痰滞,胸痞,胁胀,食积,噫气,呕逆,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①《药性论》:"治遍身风疹,肌中如麻豆恶痒,主肠风痔疾,心腹结气,两胁胀虚,关膈拥塞。"②《日华子本草》:"健脾开胃,调五脏,下气,止呕逆,消痰。治反胃,霍乱泻痢,消食,破癥结痃癖,五膈气,除风明目及肺气水肿,利大小肠,皮肤痒。痔肿可炙熨。"③《开宝本草》:"主风痒麻痹,通利关节,劳气咳嗽,背膊闷倦,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消胀满、大肠风,安胃,止风痛。"④《珍珠囊》:"破气,泄肺中不利之气。"⑤《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破心下坚痞,利胸中气,化痰,消食。"⑥《纲目》:"治里急后重。"⑦《现代实用中药》:"治咳嗽,水肿,便秘,子宫下垂,脱肛。"
用药咨询
枳壳的功效与作用吃法
枳壳是一种中药,具有理气消积、化痰散痞等功效与作用,可煎汤内服,也可研末后服用,还可以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枳壳味苦、辛、酸,性微寒,归脾、胃、大肠经,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的功效与作用,适用于胸膈痞闷、胃脘胀满、食积不化、气滞腹痛等病症。同时,枳壳也具有化痰散痞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胸痹、结胸、气滞腹痛等病症。枳壳可煎汤内服,也可研末后服用。另外,枳壳还可以与白术、木香等中药配伍使用,可以治疗脾胃气滞所引起的胸胁胀痛、食积不化等病症。需要注意的是,枳壳性微寒,脾胃虚弱者不宜服用,以免加重病情。另外,对枳壳过敏者也不宜服用,以免引起过敏反应。患者在服用枳壳期间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以免影响药物效果。如果患者服用枳壳后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
枳壳与枳实能互相代替吗
通常情况下,枳壳与枳实是能互相代替的。枳壳是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的干燥幼果,其味苦、辛,性微寒,归脾、胃、大肠经,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积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脾胃气滞引起的胸胁胀痛、食积不化、脘腹胀满等症状。而枳实味苦、辛,性微寒,归脾、胃、大肠经,具有破气消积、化痰散痞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积滞内停、痞满胀痛、泻痢后重等症状。由于两种药物的功效以及作用是不同的,因此是可以互相代替的。患者在用药期间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吃辛辣刺激和生冷的食物,同时还应注意避免吸烟喝酒,以免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此外,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不能盲目服用。如果用药后出现了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枳壳和枳实能一起用吗
通常情况下,枳壳和枳实能一起用。枳壳和枳实都属于中药,枳壳具有破气消积、化痰除痞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积食、胃痛、腹胀、大便不畅等症状。枳实具有破气消积、化痰散痞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积食、胃痛、腹胀、大便不畅等症状。两者药物之间没有配伍禁忌,同时服用也不会出现不良反应,所以枳壳和枳实能一起用。但是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避免盲目用药,以免引起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在服用药物期间饮食上尽量以清淡易消化、营养均衡为主,避免进食辛辣、生冷、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不适症状。同时,可以适当进行运动,如打羽毛球、慢跑等,能辅助增强机体免疫力。若期间出现明显不适,还需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同类清热剂
清瘟败毒饮
主治: 一切火热,表里俱盛,狂躁烦心;口干咽痛,大热干呕,错语不眠,吐血衄血,热盛发斑。现代多用于脑炎乙型、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等。
疗效: 解外化内,升清降浊。
组成: 生石膏大剂6-8两,中剂2-4两,小剂8钱-1两2钱,小生地大剂6钱-1两,中剂3-5钱,小剂2-4钱,乌犀角大剂6-8钱,中剂3-4钱,小剂2-4钱,真川连大剂4-6钱,中剂2-4钱,小剂1钱-1钱半,生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竹叶、甘草、丹皮。
五味消毒饮
主治: 各种疔毒,痈疮疖肿。红丝疔、暗疔、内疔、羊毛疔,疔疮发无定处,未化或已化,或走黄者。
组成: 金银花3钱,野菊花1钱2分,蒲公英1钱2分,紫花地丁1钱2分,紫背天葵子1钱2分。
辛夷清肺饮
主治: 肺热鼻内息肉,初如榴子,日后渐大,闭塞孔窍,气不宣通。
组成: 辛夷6分,黄芩1钱,山栀1钱,麦门冬1钱,百合1钱,石膏1钱,知母1钱,甘草5分,枇杷叶3片(去毛),升麻3分。
一见消
主治: 痈疽。
组成: 金银花1斤,蒲公英4两,赤芍4两,黄耆8两,紫花地丁6两,红花8两,鬼馒头4两,地榆2两,黄柏2两,羌活1两,半夏1两,紫草1两,麻黄2两,瓜蒌1两,白芷1两,当归2两,栀子2两,独活1两,黑参3两,花粉1两,苍术1两,钩藤1两,木通1两,大黄1两,柴胡8钱,甘草5钱,皂角5钱,连翘3钱,防风5钱,牛蒡子5钱,全蝎2钱,僵蚕2钱,广木香3两,蝉蜕3钱,没药3钱(炙),麝香2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