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母子煎

类别: 清热剂
出处: 《圣惠》卷六十八。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毒箭所伤,皮内瘀肿疼痛。
【组成】: 梨母子1斤(细研去核),盐麸子5两,兰子5两,不灰木3两(牛粪火烧赤),独颗栗子3两(干者),甘草2两(锉,生用),黑豆3两(炒熟),黄连2两(去须),绿豆3两(炒熟),大粪灰5两,赤芍药3两。
【药材配方】: 不灰木 栗子 梨 甘草 盐麸子 芍药 黄连
【用法】: 每服1茶匙,以温酒送下,1日3-4次。
中药材配剂
不灰木
类别: 清热药
清热,除烦,利尿。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烦热阳厥,小便不利,热痱疮。①《开宝本草》:"主热痱疮,和枣叶、石灰为粉敷身。"②《纲目》:"除烦热阳厥。"③《矿物药与丹药》:"利尿。治小便不利。"
甘草
类别: 补虚药
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①《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 ②《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 ③《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 ⑤《珍珠囊》:"补血,养胃。" ⑥《汤液本草》:"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消五发之疮疽,与黄耆同功。" ⑦《纲目》:"解小儿胎毒、惊痼,降火止痛。" ⑧《中国药植图鉴》:"治消化性溃疡和黄疸。"
黄连
类别: 清热药
泻火,燥湿,解毒,杀虫。治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按,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痈疽疮毒,湿疹,汤火烫伤。 ①《本经》:"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辩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 ②《本草经集注》:"解巴豆毒。" ③《别录》:"主五脏冷热,久下泄辩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疗口疮。" ④《药性论》:"杀小儿疳虫,点赤眼昏痛,镇肝去热毒。" ⑤《本草拾遗》:"主羸瘦气急。" ⑥《日华子本草》:"治五劳七伤,益气,止心腹痛。惊悸烦躁,润心肺,长肉,止血;并疮疥,盗汗,天行热疾;猪肚蒸为丸,治小儿疳气。" ⑦《仁斋直指方》:"能去心窍恶血。" ⑧《珍珠囊》:"泻心火,心下痞。酒炒、酒浸,上颈已上。" ⑨王好古:"主心病逆而盛,心积伏梁。" ⑩《本草衍义补遗》:"以姜汁炒,辛散除热有功。" ⑾《纲目》:"解服药过剂烦闷及轻粉毒。" ⑿《本草新编》:"止吐利吞酸,解口渴,治火眼,安心,止梦遗,定狂躁,除痞满。" ⒀《本草备要》:"治痈疽疮疥,酒毒,胎毒。除疳,杀蛔。"
类别: 止咳化痰
生津,润燥,清热,化痰。治热病津伤烦渴,消渴,热咳,痰热惊狂,噎膈,便秘。①《千金·食治》:除客热气,止心烦。②《唐本草》:削贴汤火疮,不烂、止痛、易差。又主热嗽,止渴。③《食疗本草》:胸中痞塞热结者可多食好生梨。卒闇风失音不语者,生捣汁一合顿服之,日再服。④《日华子本草》:消风,疗咳嗽,气喘热狂;又除贼风、胸中热结;作浆吐风痰。⑤《开宝本草》:主客热、中风不语,又疗伤寒热发,惊邪,嗽,消渴,利大小便。⑥《滇南本草》:治胃中痞块食积,霍乱吐泻,小儿偏坠疼痛。⑦《纲目》: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疮毒、酒毒。⑧《本草通玄》: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⑨《本草求原》:梨汁煮粥,治小儿疳热及风热昏躁。
栗子
类别: 补虚药
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治反胃,泄泻,腰脚软弱,吐、衄、便血,金疮、折伤肿痛,瘰疬。①《别录》:主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忍饥。②《千金·食治》:生食之,甚治腰脚不遂。③《唐本草》:嚼生者涂病上,疗筋骨断碎、疼痛、肿瘀。④《食性本草》:理筋骨风痛。⑤《日华子本草》:生食破冷痃癖,日生吃七个。生嚼罯恶刺,并敷瘰疬肿毒痛。⑥《本草图经》:活血。⑦《滇南本草》:治山岚嶂气,疟疾,或水泻不止,或红白痢疾。用火煅为末。每服三钱姜汤下。生吃止吐血、衄血、便血,一切血症俱可用。⑧《滇南本草图说》:治反胃。
芍药
类别: 补虚药
1、腹中虚痛。用白芍药三钱、炙甘草一,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夏月加黄芩五分,恶寒加肉桂一钱,冬月大寒再加桂一钱。  2、骨痛。用芍药二分、虎骨一两,炙后研细,装入布袋放在酒三升中泡五天。每次饮酒三合,一天三次。  3、脚气肿痛。用芍药六两、甘草一两,共研为末,白开水送下。  4、消渴。用白芍药、甘草,等分为末。每用一钱,水煎服。一日服三次。有特效。  5、鼻血不止。用芍药研细,每服两匙,水送下。  6、鼻血、咯血。用白芍药一两、犀角末二钱半,共研细,新水冲服一茶匙。血止为限。  7、崩中下血(小腹痛)。用芍药一两(炒黄)、柏圳六两(微炒)。每服二两,加水一升,煮成六合。又方:将上方中的两味药,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8、月经不停。用白芍药、香附子、熟艾叶各一钱半,水煎服。  9、赤白带长期不愈。用白芍药三两、干姜半两,锉碎黄,捣成末。每服二匙,空心服,水送下。一天服二次。又方:芍药炒黑,研为末,酒送服。  10、刀伤。用白芍药一两,熬黄,研细。每服二钱,酒或米汤送下。同时可用药末敷伤处。  11、木舌肿满。用赤芍药、甘草煎水热漱。  12、鱼骨鲠喉。用白芍药嚼细咽汁。
盐麸子
类别: 收涩药
生津润肺,降火化痰,敛汗,止痢。治痰嗽,喉痹,黄疸,盗汗,痢疾,顽癣,痈毒,头风白屑。①《本草拾遗》:"主头风白屑。"②《开宝本草》:"除痰饮瘴疟,喉中热结,喉痹,止渴,解酒毒,黄疸,天行寒热,痰嗽,变白,生毛发。"③《纲目》:"生津降火,化痰,润肺滋肾,消毒,止痢收汗。治风湿,眼病。"④《本草求原》:"治下血、血痢,功同五倍。"⑤《野生药植图说》:"洗疮。"
用药咨询
【尖锐湿疣母子?】
【尖锐湿疣母子?】如果母亲患有尖锐湿疣,在孩子出生后可能会通过产道传染上尖锐湿疣。因此建议女性在患病期间避免怀孕,并且在分娩时选择剖宫产,以免将疾病传染给孩子。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增生性病变,常发生在外生殖器及肛门等部位,主要经性行为传染。而孩子的抵抗力较差,容易感染病毒,所以当母亲患有尖锐湿疣的时候,就有可能会传染给胎儿或者新生儿。而且尖锐湿疣是一种比较难以治疗的疾病,若不及时进行处理,还可能会影响生育能力、影响后代健康等。因此对于已经确诊为尖锐湿疣的母亲来说,应尽早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针对性治疗,如遵医嘱使用鬼臼毒素酊、咪喹莫特乳膏等药物,或采取激光、液氮冷冻等方式去除疣体组织。同时还要注意加强营养补充,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促进身体恢复。此外,由于尖锐湿疣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所以在患病期间还需要做好个人隔离措施,尽量不要与他人共用生活用品,比如毛巾、浴巾等,以免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
母子abo血型不合会引起新生儿溶血吗
母子abo血型不合一般不会引起新生儿溶血。新生儿溶血是指母亲与胎儿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免疫性溶血,可能会出现黄疸、贫血、肝脾肿大等症状,严重的可能会出现胆红素脑病,甚至会导致新生儿死亡。母子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通常是指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导致胎儿的红细胞受到破坏,从而出现溶血的情况。如果母亲的血型为o型,胎儿的血型为a型或者b型,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引起新生儿溶血。但是如果母亲的血型为ab型,胎儿的血型为a型或者b型,这种情况可能会引起新生儿溶血。如果新生儿出现了黄疸、贫血、肝脾肿大等症状,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照蓝光治疗以及输注血浆治疗等方式改善症状。在怀孕期间,孕妇应定期去医院进行产检,同时还应注意饮食健康,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以及蛋白质的食物,如苹果、牛奶、鸡蛋等,能够补充孕妇身体所需的营养,同时还能够促进胎儿的生长发育。
脚母子和食子粉碎性骨折不动手术多久才能好
脚母子一般指脚,食子粉碎性骨折一般指距骨、跟骨骨折,距骨、跟骨骨折不动手术,恢复的时间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可能需要3个月到6个月的时间才能好,也可能需要更长时间。距骨、跟骨骨折通常是由于高处坠落、车祸等原因所引起,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轻,没有出现明显的移位情况,一般可以通过石膏外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通常在3个月左右可以恢复。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出现明显的移位情况,并且伴有局部肿胀、疼痛等症状,这种情况需要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比如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等,一般在6个月左右可以恢复。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多休息,避免过早下床活动,同时也要避免过早进行活动,以免影响骨折愈合,甚至还会造成再次骨折的情况。在饮食上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西红柿等,有利于促进病情恢复。
同类清热剂
清瘟败毒饮
主治: 一切火热,表里俱盛,狂躁烦心;口干咽痛,大热干呕,错语不眠,吐血衄血,热盛发斑。现代多用于脑炎乙型、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等。
疗效: 解外化内,升清降浊。
组成: 生石膏大剂6-8两,中剂2-4两,小剂8钱-1两2钱,小生地大剂6钱-1两,中剂3-5钱,小剂2-4钱,乌犀角大剂6-8钱,中剂3-4钱,小剂2-4钱,真川连大剂4-6钱,中剂2-4钱,小剂1钱-1钱半,生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竹叶、甘草、丹皮。
五味消毒饮
主治: 各种疔毒,痈疮疖肿。红丝疔、暗疔、内疔、羊毛疔,疔疮发无定处,未化或已化,或走黄者。
组成: 金银花3钱,野菊花1钱2分,蒲公英1钱2分,紫花地丁1钱2分,紫背天葵子1钱2分。
辛夷清肺饮
主治: 肺热鼻内息肉,初如榴子,日后渐大,闭塞孔窍,气不宣通。
组成: 辛夷6分,黄芩1钱,山栀1钱,麦门冬1钱,百合1钱,石膏1钱,知母1钱,甘草5分,枇杷叶3片(去毛),升麻3分。
一见消
主治: 痈疽。
组成: 金银花1斤,蒲公英4两,赤芍4两,黄耆8两,紫花地丁6两,红花8两,鬼馒头4两,地榆2两,黄柏2两,羌活1两,半夏1两,紫草1两,麻黄2两,瓜蒌1两,白芷1两,当归2两,栀子2两,独活1两,黑参3两,花粉1两,苍术1两,钩藤1两,木通1两,大黄1两,柴胡8钱,甘草5钱,皂角5钱,连翘3钱,防风5钱,牛蒡子5钱,全蝎2钱,僵蚕2钱,广木香3两,蝉蜕3钱,没药3钱(炙),麝香2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