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物内托饮

类别: 理血剂
出处: 《卫生鸿宝》卷四。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痘疮6-7朝,血燥气郁而毒不化浆者。
【组成】: 当归(酒洗)、生地(酒洗)、白芍(酒洗)、川芎、防风、生耆、山甲(乳炙)、麦冬、皂角刺、元参、桔梗、甘草、荔枝壳,晚米1撮。
【药材配方】: 桔梗 甘草 白芍 皂角刺 荔枝壳 防风 麦冬
【用法】: 水煎服。
中药材配剂
麦冬
类别: 补虚药
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治肺燥干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痈,虚劳烦热,消渴,热病津伤,咽干口燥,便秘。
白芍
类别: 补虚药
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①《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治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②《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治)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③《药性论》:治肺邪气,腹中疞痛,血气积聚,通宣脏腑拥气,治邪痛败血,主时疾骨热,强五脏,补肾气,治心腹坚胀,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④《唐本草》:益女子血。⑤《日华子本草》:治风补痨,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治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胬肉。⑥《医学启源》:安脾经,治腹痛,收胃气,止泻利,和血,固腠理,泻肝,补脾胃。⑦王好古:理中气,治脾虚中满,心下痞,胁下痛,善噫,肺急胀逆喘咳,太阳鼽衄,目涩,肝血不足,阳维病苦寒热,带脉病苦腹痛满,腰溶溶如坐水中。⑧《滇南本草》:泻脾热,止腹疼,止水泻,收肝气逆疼,调养心肝脾经血,舒经降气,止肝气疼痛。
防风
类别: 解表药
发表,祛风,胜湿,止痛。治外感风寒,头痛,目眩,项强,风寒湿痹,骨节酸痛,四肢挛急,破伤风。①《本经》: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②《本草经集注》:杀附子毒。③《别录》:胁痛,胁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字乳金疮内痉。④《日华子本草》:治三十六般风,男子一切劳劣,补中益神,风赤眼,止泪及瘫缓,通利五脏关脉,五劳七伤,羸损盗汗,心烦体重,能安神定志,匀气脉。⑤《珍珠囊》:身:去上风,梢:去下风。⑥《药类法象》:治风通用。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除上焦风邪。⑦王好占:搜肝气。⑧《长沙药解》:行经络,逐湿淫,通关节,止疼痛,舒筋脉,伸急挛,活肢节,起瘫痪,敛自汗、盔汗,断漏下、崩中。⑨《本草求原》:解乌头、芫花、野菌诸热药毒。
甘草
类别: 补虚药
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①《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 ②《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 ③《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 ⑤《珍珠囊》:"补血,养胃。" ⑥《汤液本草》:"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消五发之疮疽,与黄耆同功。" ⑦《纲目》:"解小儿胎毒、惊痼,降火止痛。" ⑧《中国药植图鉴》:"治消化性溃疡和黄疸。"
桔梗
类别: 止咳化痰
开宣肺气,祛痰排脓。治外感咳嗽,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①《本经》:"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②《别录》:"利五脏肠胃,补血气,除寒热、风痹,温中消谷,疗喉咽痛。"③《药性论》:"治下痢,破血,去积气,消积聚,痰涎,主肺热气促嗽逆,除腹中冷痛,主中恶及小儿惊痫。"④《日华子本草》:"下一切气,止霍乱转筋,心腹胀痛,补五劳,养气,除邪辟温,补虚消痰,破癥瘕,养血排脓,补内漏及喉痹。"⑤《本草衍义》:"治肺痈。"⑥《珍珠囊》:"疗咽喉痛,利肺气,治鼻塞。"⑦李杲:"利胸膈,(治)咽喉气壅及痛,破滞气及积块,(除)肺部风热,清利头目,利窍。"⑧《纲目》:"主口舌生疮,赤目肿痛。"⑨《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催乳。"
荔枝壳
类别: 清热药
治痢疾,血崩,湿疹。①《纲目》:"痘疮出发不爽快,煎汤饮之;又解荔枝热,浸水饮。"②《广西中药志》:"洗湿疹。"
皂角刺
类别: 拔毒生肌
搜风,拔毒,消肿,排脓。治痈肿,疮毒,疠风,癣疮,胎衣不下。①《本草图经》:"米醋熬嫩刺针作浓煎,以敷疮癣。"②杨士瀛:"能引诸药上行,治上焦病。"③《本草衍义补遗》:"治痈疽已溃,能引至溃处。"④《纲目》:"治痈肿,妒乳,风疠恶疮,胞衣不下,杀虫。"⑤《本草崇原》:"去风化痰,败毒攻毒。定小儿惊风发搐,攻痘疮起发,化毒成浆。"⑥《四川中药志》:"治风热疮疹,并能通乳。"⑦《药材学》:"治扁桃体炎。"
用药咨询
「四物汤对子宫内膜厚有效果吗?」
「四物汤对子宫内膜厚有效果吗?」对于子宫内膜增厚,中医认为多为血瘀所致。而四物汤是由当归、熟地黄、白芍和川芎组成的中药方剂,具有补血调经的功效。根据中医理论,四物汤中的当归能够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熟地黄则能滋阴养血,改善气血不足的情况;白芍可以平抑肝阳,缓解因肝郁气滞引起的月经不调症状;川芎则有行气止痛的作用,有助于舒缓子宫内的压力。因此,在治疗子宫内膜增厚方面,四物汤可以通过其补血调经的功效来帮助调理体内气血运行,从而达到减轻症状的目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四物汤只是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并不能替代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如果患者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或病情严重,请务必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诊疗。
「多囊卵巢症可以吃四物胶囊吗?」
「多囊卵巢症可以吃四物胶囊吗?」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来说,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四物胶囊是一种中药制剂,主要成分包括当归、川芎、白芍和熟地黄等草药。虽然它具有一定的调理气血的作用,但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这种复杂的内分泌失调疾病,并不能完全治愈。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主要症状包括月经不调、不孕、高雄激素血症等。针对这些症状,医生通常会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可能包括调整饮食习惯、增加运动量、减轻体重、控制血糖水平等等。如果需要进一步缓解症状或改善生育能力,医生可能会考虑给予口服避孕药或其他药物治疗。总之,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时,应该遵循医生的指导,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疗效。不要自行决定用药,以免延误病情或产生不良反应。请务必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医师的意见。
「四物膏对卵巢好吗?」
「四物膏对卵巢好吗?」四物膏对于女性来说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方剂,它主要由当归、熟地黄、白芍和川芎等药材组成。这些药物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具有补血养阴、调经止痛的功效。然而,在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卵巢的功能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而四物膏并没有直接针对卵巢的作用。因此,四物膏不能单独用于治疗卵巢问题。如果想要改善卵巢功能或者预防卵巢早衰等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避免过多摄入脂肪和糖分;2.适量运动: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提高身体代谢率,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维持卵巢健康;3.控制体重:过重或肥胖会增加患卵巢疾病的风险,保持适当的体重是关键;4.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对卵巢产生负面影响,应该尽量戒掉这两种习惯;5.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可以帮助早期发现并治疗潜在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所以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咨询医生的专业意见,并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合适的方案。
同类理血剂
消肿止疼药膏
主治: 骨折、脱位初期及软组织损伤瘀肿疼痛者。
疗效: 祛瘀,消肿,止痛。
组成: 姜黄5两,羌活5两,干姜5两,栀子5两,乳香5钱,没药5钱。
当归活血汤
主治: 脾胃虚弱。 加减: 内外俱热如蒸者,加青蒿汁1碗,银柴胡1两,胡黄连5钱;内热蒸者,加地骨皮4两,牡丹皮2两、知母1两;女人,加童便浸香附子1两,乌药2两,玄胡2两;男女胃脘痛者,加草豆蔻1两;寒,加肉桂;虚火阵阵作痛,加炒黑山栀仁半两;头昏目晕者,加天麻2两、钟乳粉1两;头虚痛者,加大川芎2两;咳嗽,加贝母3两,紫菀1两,五味子1两;肺热者,加麦门冬3两,天门冬1
疗效: 养血和中。
组成: 当归1斤4两(酒洗),芍药8两(微炒),生地黄半斤(酒洗),薏仁1斤(糯米炒,去粉),茯苓6两,白术10两(泻者,黄土微炒),莲肉半斤(去心),山药8两(炒),陈皮4两,人参3两(脉微者,倍之),甘草1两(半炙半生),枸杞子4两。
舒筋活血洗剂
主治: 下肢骨折,脱位后期,瘀血凝聚,筋结不伸。
疗效: 舒筋活血。
组成: 伸筋草5钱,透骨草5钱,桑寄生5钱,骨碎补5钱,土牛膝5钱,归尾3钱,红花3钱,秦艽3钱,五加皮3钱,木瓜3钱。
苓桂丹参汤
主治: 结瘀紫黑,经前腹痛。
组成: 丹皮3钱,甘草3钱,干姜3钱,茯苓3钱,桂枝3钱,丹参3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