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白术散

类别: 理气剂
出处: 《普济方》卷一九四。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水蛊、气蛊病。
【组成】: 白术1两,苦葶苈1两,川山甲5钱,蛇退1条(全),黑牵牛(末)2两,土牛儿1个(土坑内烧,焙干)。
【药材配方】: 白术 蛇退
【用法】: 每服3钱,好酒调下。
中药材配剂
白术
类别: 补虚药
补脾,益胃,燥湿,和中,安胎。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 ①《本经》:"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 ②《别录》:"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目泪出,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不止,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 ③《药性论》:"主大风顽痹,多年气痢,心腹胀痛,破消宿食,开胃,去痰诞,除寒热,止下泄,主面光悦,驻颜去皯,治水肿胀满,止呕逆,腹内冷痛,吐泻不住,及胃气虚冷痢。" ④《唐本草》:"利小便。" ⑤《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疾,五劳七伤,冷气腹胀,补腰膝,消痰,治水气,利小便,止反胃呕逆,及筋骨弱软,痃癖气块,妇人冷癥瘕,温疾,山岚瘴气,除烦长肌。" ⑥《医学启源》:"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和胃,生津液,主肌热,四肢困倦,目不欲开,怠惰嗜卧,不思饮食,止渴,安胎。" ⑦李杲:"去诸经中湿而理脾胃。" ⑧王好古:"理中益脾,补肝风虚,主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身体重,心下急痛,心下水痞,冲脉为病,逆气里急,脐腹痛。" ⑨《本草衍义补遗》:"有汗则止,无汗则发。能消虚痰。"
蛇退
类别: 祛风湿
祛风解毒,祛瘀止痛。
用药咨询
三种人不能吃参苓白术散
一般没有三种人不能吃参苓白术散的说法,但对于感冒发热、腹胀腹泻、对药物过敏、孕妇等人群不建议服用该药物。1、感冒发热参苓白术散是一种中成药,主要成分有人参、茯苓、白术等,具有补脾胃、益肺气的功效。如果患者在感冒期间服用参苓白术散,可能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不利于恢复。因此,感冒发热的患者不建议服用参苓白术散。2、腹胀腹泻参苓白术散具有促进消化的作用。如果患者在腹胀腹泻期间服用参苓白术散,可能会加重腹胀、腹泻等症状,不利于病情恢复。因此,腹胀腹泻的患者也不建议服用参苓白术散。3、对药物过敏如果患者属于过敏体质,而且对参苓白术散中的成分过敏,服用后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等过敏反应,从而加重病情。因此,对药物过敏的患者不建议服用参苓白术散。4、孕妇由于参苓白术散具有补脾胃、益肺气的功效,孕妇服用后可能会导致体内的血液循环加快,还可能会刺激子宫收缩,从而引起流产的情况。因此,孕妇也不建议服用参苓白术散。5、其他人群同时,对于内热、泄泻等患者也不建议服用。参苓白术散具有补脾胃、益肺气的功效,通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便溏等症状,但对于内热的患者服用后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不利于恢复。而泄泻患者服用后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不利于身体健康。患者在服用参苓白术散时,需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例如辣椒、花椒或者是芥末等,以免影响药物效果。如果患者在服药两周后症状没有得到缓解,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采取针对性治疗。
参苓白术散会发胖吗
参苓白术散一般不会发胖。参苓白术散是一种中成药,主要成分有人参、茯苓、白术、山药、白扁豆等,具有补脾胃、益肺气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的患者。如果患者出现脾胃虚弱的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参苓白术散进行治疗,一般不会导致患者发胖。但是,如果患者长期服用参苓白术散,可能会导致胃肠道不适,出现大便糖稀、食欲不振等症状,也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肥胖的情况。因此,患者应避免长期服用参苓白术散。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参苓白术散,避免私自用药,以免出现不良反应。服药期间,患者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物吸收,降低药效。如果患者服用参苓白术散后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湿热内蕴可以吃参苓白术散吗
湿热内蕴一般可以吃参苓白术散,但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参苓白术散是一种中成药,主要成分是人参、茯苓、白术、山药、白扁豆等,具有补脾胃、益肺气的功效,可以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等症状,还可以治疗湿热内蕴引起的食欲减退、大便溏稀、气短咳嗽等症状。所以湿热内蕴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吃参苓白术散,可以缓解不适的症状。但患者服用参苓白术散时需要注意,对药物成分过敏的患者、感冒发热的患者不宜服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此外,服用药物期间不宜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肥肉、糯米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如果患者服用参苓白术散一段时间后,症状没有得到缓解,需要及时去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同时,患者还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爬山等,有助于促进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