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分椒仁丸

类别: 理血剂
出处: 《永类钤方》卷十五。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妇人肿满,小便不通。由经血不通,遂化为水。
【组成】: 椒仁半两,甘遂半两,续随子半两(去皮,研),附子半两,郁李仁半两,黑牵牛半两,五灵脂半两(碎,炒),当归半两,吴茱萸半两,延胡索半两,芫花1分(醋浸1宿,炒黄),石膏1分,信砒1钱,胆矾1钱,斑螫30枚(糯米炒黄,去米),芫青30枚(去头足翅,糯米炒黄)。
【药材配方】: 五灵脂 吴茱萸 延胡索 甘遂 石膏 糯米 续随子 胆矾 芫花 郁李仁 附子
【用法】: 每服1丸,橘皮汤送下。
中药材配剂
糯米
类别: 补虚药
补中益气,治消渴溲多,自汗,便泄。①《别录》:"温中,令人多热,大便坚。"②孙思邈:"脾病宜食,益气止泄。"③孟诜:"治霍乱后吐逆不止,清水研一碗,饮之。"④《本草拾遗》:"主消渴。"⑤《四产本草》:"主痔疾,(糯米)以骆驼脂作煎饼服之,空腹与服。"⑥《食性本草》:"能行荣卫中血积。解芫菁毒。"⑦《纲目》:"暖脾胃,止虚寒泄痢,缩小便,收自汗,发痘疮。"
胆矾
类别: 清热药
催吐,祛腐,解毒。治风痰壅塞,喉痹,癫痫,牙疳,口疮,烂弦风眼,痔疮,肿毒。①《本经》:"主明目,目痛,金疮,诸痫痉,女子阴蚀痛,石淋,寒热,崩中下血,诸邪毒气。"②《别录》:"散癥积、咳逆上气及鼠瘘恶疮。"③《药性论》:"破热毒。"④《唐本草》:"主下血赤白,面黄,女子脏寒。"⑤《日华字本草》:"治蚛牙,鼻内息肉。"⑥《本草图经》:"吐风痰。"⑦《本草蒙筌》:"治喉蛾毒。"⑧《本草汇言》:"消喉痹,疗齿疳龈烂。"⑨《玉楸药解》:"治脚疽、痔瘘、杨梅、金疮、白癜,一切肿痛,带下、崩中,上气,眼疼弦烂,疯狗咬伤,百虫入耳,腋下狐臭。"⑩《医林纂要》:"行肝风,泻肝火,敛肺气,清肺邪,亦兼补心,软坚去毒。功用略同白矾。"
附子
类别: 补虚药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踒躄拘挛,阳萎,宫冷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1)回阳救逆:有较强之回阳作用。用于畏寒、肢冷、脉微欲绝之虚脱,常配伍人参,或干姜、甘草)。(2)补益阳气:附子辛热,其性走而不守,能通行十二经,故凡阳气不足之证均可用之,尤能补益肾阳。补肾阳常配肉桂。(3)祛寒止痛:本品大热,祛寒力强,故能治寒邪内侵之胃腹疼痛、泄泻,以及寒湿阻络之痹痛。①《本经》: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②《别录》:脚疼冷弱,腰脊风寒,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坚肌骨,强阴,又堕眙,为百药长。③《本草拾遗》:醋浸削如小指,纳耳中,去聋。去皮炮令坼,以蜜涂上炙之,令蜜入内,含之,勿咽其汁,主喉痹。④《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去脏腑沉寒;补助阳气不足,温热脾胃。⑤李杲:除脏腑沉寒,三阴厥逆,湿淫腹痛,胃寒蛔动;治经闭;补虚散壅。⑥王好古:治督脉为病,脊强而厥。⑦《纲目》:治三阴伤寒,阴毒寒疝,中寒中风,痰厥气厥,柔痓癫痫,小儿慢惊,风湿麻痹,肿满脚气,头风,肾厥头痛,暴泻脱阳,久痢脾泄,寒疟瘴气,久病呕哕,反胃噎膈,痈疽不敛,久漏冷疮。合葱涕,塞耳治聋。⑧《本草备要》:补肾命火,逐风寒湿。⑨《本草从新》:治痘疮灰白,一切沉寒痼冷之证。
甘遂
类别: 利水渗湿
泻水饮,破积聚。通二便。治水肿胀满,留饮,结胸,痢痫,噎膈,癥瘕积聚,二便不通。①《本经》:"主大腹疝瘕,腹满,面目浮肿,留饮宿食,破癥坚积聚,利水谷道。"②《别录》:"下五水,散膀胱留热,皮中痞,热气肿满。"③《药性论》:"能泻十二种水疾,治心腹坚满,下水,去痰水,主皮肤浮肿。"④《纲目》:"泻肾经及隧道水湿,脚气,阴囊肿坠,痰迷癫痫,噎膈痞塞。"
石膏
类别: 清热药
生用解肌清热,除烦止渴。治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煅敷生肌敛疮。外治痈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伤。①《本经》:"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产乳,金疮。"②《别录》:"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膈热,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亦可作浴汤。"③《药性论》:"治伤寒头痛如裂,壮热,皮如火燥,烦渴,解肌,出毒汗,主通胃中结,烦闷,心下急,烦躁,治唇口干焦。和葱煎茶去头痛."④《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狂,下乳,头风旋,心烦躁,揩齿益齿。"⑤《珍珠囊》:"止阳明头痛,止消渴,中暑,潮热。"⑥《用药心法》:"胃经大寒药,润肺除热,发散阴邪,缓脾益气。"⑦《本草衍义补遗》:"研为末,醋研丸如绿豆大,以泻胃火、痰火、食积。"⑧杨士瀛:"煅过最能收疮晕,不至烂肌。"⑨《本草蒙筌》:"胃脘痛甚,吞服。"⑩《长沙药解》:"清心肺,治烦躁,泄郁热,止燥渴,治热狂,火嗽,收热汗,消热痰,住鼻衄,调口疮,理咽痛,通乳汁,平乳痈,解火灼,疗金疮。"⑩《本草再新》:"治头痛发热,目昏长翳,牙痛,杀虫,利小便。"
吴茱萸
类别: 温里药
温中,止痛,理气,燥湿,治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经行腹痛,五更泄泻,高血压症,脚气,疝气,口疮溃疡,齿痛,湿疹,黄水疮。①《本经》:"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②《别录》:"主痰冷,腹内绞痛,诸冷实不消,中恶,心腹痛,逆气,利五脏。"③《药性论》:"主心腹疾,积冷,心下结气,疰心痛;治霍乱转筋,胃中冷气,吐泻腹痛不可胜忍者;疗遍身顽痹,冷食不消,利大肠拥气。"④《本草拾遗》:"杀恶虫毒,牙齿虫匿。"⑤《日华子本草》:"健脾通关节。治腹痛,肾气,脚气,水肿,下产后余血。"⑥王好古:"治痞满塞胸,咽膈不通,润肝燥脾。"⑦《纲目》:"开郁化滞。治吞酸,蹶阴痰涎头痛,阴毒腹痛,疝气,血痢,喉舌口疮。"
五灵脂
类别: 活血化瘀
生用行血止痛。治心腹血气诸痛,妇女经闭,产后瘀血作痛;外治蛇、蝎、蜈蚣咬伤。炒用止血。治妇女血崩,经水过多,赤带不绝。①《开宝本草》:"主疗心腹冷气,小儿五疳,辟疫,治肠风,通利气脉,女子月闭。"②《本草图经》:"治伤冷积聚及小儿女子方中多用之。"③《本草衍义补遗》:"能行血止血。治心腹冷气,妇人心痛,血气刺痛。"④《本草蒙筌》:"行血宜生,止血须炒,通经闭及治经行不止;定产妇血晕,除小儿疳蛔。"⑤《纲目》:"止妇人经水过多,赤带不绝,胎前产后,血气诸痛;男女一切心腹、胁肋。少腹诸痛,疝痛,血痢、肠风腹痛;身体血痹刺痛,肝疟发寒热,反胃,消渴及痰涎挟血成窠,血贯疃子,血凝齿痛,重舌,小儿惊风,五痫,癫疾;杀虫,解药毒及蛇蝎蜈蚣伤。"⑥《本草述》:"主损伤接骨。"⑦《现代实用中药》:"涂敷疮疥。"
续随子
类别: 泻下药
延胡索
类别: 活血化瘀
活血,散瘀,理气,止痛。治心腹腰膝诸痛,月经不调,癥瘕,崩中,产后血晕,恶露不尽,跌打损伤。①《雷公炮炙论》:"治心痛欲死。"②《日华子本草》:"除风,治气,暖腰膝,破癥癖,扑损瘀血,落胎,及暴腰痛。"③《开宝本草》:"主破血,产后诸病,因血所为者。妇人月经不调,腹中结块,崩中淋露,产后血运,暴血冲上,因损下血,或酒摩及煮服。"④《医学启源》:"治脾胃气结滞不散,主虚劳冷泻,心腹痛,下气消食。"⑤《纲目》:"活血,利气,止痛,通小便。"
芫花
类别: 泻下药
逐水,涤痰。治痰饮癖积,喘咳,水肿,胁痛,心腹癥结胀满,食物中毒,疟母,痈肿。①《本经》:"主咳逆上气,喉鸣喘,咽肿短气,鬼疟,疝瘕,痈肿。"②《别录》:"消胸中痰水,喜唾,水肿,五水在五藏皮肤及腰痛,下寒毒、肉毒。"③《药性论》:"治心腹胀满,去水气,利五脏寒痰,涕唾如胶者。主通利血脉,治恶疮风痹湿,一切毒风,四肢挛急,不能行步,能泻水肿胀满。"④《日华子本草》:"疗嗽,瘅疟。"⑤《纲目》:"治水饮痰辩,胁下痛。"⑥《本草原始》:"煎汁渍丝线,系痔易落,(并能)系瘤。"
郁李仁
类别: 泻下药
润燥,滑肠,下气,利水。治大肠气滞,燥涩不通,小便不利,大腹水肿,四肢浮肿,脚气。①《本经》:"主大腹水肿,面目、四肢浮肿,利小便水道。"②《药性论》:"治肠中结气,关格不通。"③《食疗本草》:"破癖气,下四肢水。"④《日华子本草》:"通泄五脏,膀胱急痛,宣腰胯冷脓,消宿食,下气。"⑤《珍珠囊》:"破血润燥。"⑥李杲:"专治大肠气滞,燥涩不通。"⑦《本草再新》:"行水下气,破血消肿,通关节,治眼长翳。"
用药咨询
乌鲁木齐底下痒又有轻微血分泌物发黄
底下痒又有轻微血分泌物发黄,可能是由于细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宫颈炎等疾病导致。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的诊断下明确病因,再进行对症治疗。1、细菌性阴道炎:通常是由于不注意个人卫生,或者长期使用抗生素药物,导致阴道内菌群失调,使乳酸杆菌减少,而加德纳菌、厌氧菌等增加,从而引起炎症反应,出现白带增多、颜色发黄等症状,并伴有异味。当阴道黏膜受到损伤时,则会出现瘙痒的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甲硝唑片、替硝唑片等药物进行治疗;2、滴虫性阴道炎:通常是由于不洁的性生活或接触被污染的物品等原因导致阴道毛滴虫感染,使阴道黏膜充血、水肿,从而引起白带增多、颜色发黄等症状,并伴有外阴瘙痒的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甲硝唑片、替硝唑片等药物进行治疗;3、宫颈炎:通常是由于病原体感染宫颈部位,或者是阴道菌群紊乱等因素诱发炎症反应,导致宫颈黏膜充血、水肿,从而引起白带增多、颜色发黄等症状,并伴有外阴瘙痒的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阿奇霉素分散片等药物进行治疗;4、其他原因:如果患有子宫内膜炎,也可能会导致上述症状。通常是由于经期不注意卫生或者是有多个性伴侣等原因导致细菌上行感染所致。当子宫内膜发生炎症反应时,则会导致局部组织充血、水肿,从而引起白带增多、颜色发黄等症状,并伴有外阴瘙痒的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头孢克肟胶囊、盐酸多西环素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内裤,并经过暴晒处理。饮食上尽量以清淡为主,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产后4月褐色带血分泌物?】
【产后4月褐色带血分泌物?】产后4月出现褐色带血分泌物,可能是由于月经来潮、子宫复旧不良、胎膜残留、感染、子宫切口憩室等原因导致,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根据原因进行治疗。1、月经来潮:如果产后恢复月经的时间较早,产后4月出现褐色带血分泌物可能是月经来潮的表现。此时通常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保持外阴清洁即可;2、子宫复旧不良:如果由于子宫切口愈合不佳或宫腔内有残留等原因导致子宫复旧不良,可能会出现血性恶露时间延长的症状,表现为产后4月出现褐色带血分泌物。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缩宫素、麦角新碱等药物进行治疗,促进子宫收缩,排出宫腔内的残留物质;3、胎膜残留:如果生产过程中胎膜没有完全清除干净,可能会导致胎膜残留,当胎膜与子宫壁出现剥离时可导致阴道出血,表现为产后4月有褐色带血分泌物。这种情况下要进行B超检查,明确诊断后再给予清宫手术治疗;4、感染:如果生产时消毒不当导致病原体侵入子宫,可能会引起子宫内膜炎,使局部小血管破裂出血,导致产后4月出现褐色带血分泌物,可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这种情况下需要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甲硝唑等;5、子宫切口憩室:如果剖腹产手术时切断子宫动脉分支,导致切口处憩室,受到月经期的影响,可能会出现产后4月有褐色带血分泌物的情况。通常可采取宫腔镜手术治疗。产后4月出现褐色带血分泌物,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建议产后1个月内禁止性生活,注意保持外阴清洁。
【月经一个星期后有褐色带血分泌物?】
【月经一个星期后有褐色带血分泌物?】月经一个星期后有褐色带血分泌物,可能是排卵期出血引起的生理性改变,也可能是由于宫颈炎、宫颈息肉等疾病导致的病理性改变,建议存在此类情况的女性到医院就诊,从而明确诊断,以免延误治疗。1、排卵期出血:女性在排卵期,体内雌激素与孕激素水平改变,可能会引起排卵期出血,导致月经一个星期后有褐色带血分泌物。如果症状是偶尔出现,而且出血较少,一般不需要进行治疗。如果持续出现,并且出血量较多,则可以遵医嘱服用戊酸雌二醇片等药物进行治疗;2、宫颈炎:病原体感染宫颈,可能会引起局部炎性病变,导致局部渗出物增多,还可能会造成局部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也可导致月经一个星期后有褐色带血分泌物,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有异味等症状。此类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进行激光治疗等;3、宫颈息肉:如果女性宫颈受到各种致病因素刺激,引起局部组织增生,导致宫颈息肉,在月经一个星期后,由于性生活等刺激,导致宫颈息肉出血,也可导致此类情况。此类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将宫颈息肉进行切除;4、子宫内膜炎:如果细菌等对子宫内膜造成损伤,可能会引起局部炎性病变,导致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也可导致月经一个星期后有褐色带血分泌物。此类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也可进行刮宫术等。
同类理血剂
消肿止疼药膏
主治: 骨折、脱位初期及软组织损伤瘀肿疼痛者。
疗效: 祛瘀,消肿,止痛。
组成: 姜黄5两,羌活5两,干姜5两,栀子5两,乳香5钱,没药5钱。
当归活血汤
主治: 脾胃虚弱。 加减: 内外俱热如蒸者,加青蒿汁1碗,银柴胡1两,胡黄连5钱;内热蒸者,加地骨皮4两,牡丹皮2两、知母1两;女人,加童便浸香附子1两,乌药2两,玄胡2两;男女胃脘痛者,加草豆蔻1两;寒,加肉桂;虚火阵阵作痛,加炒黑山栀仁半两;头昏目晕者,加天麻2两、钟乳粉1两;头虚痛者,加大川芎2两;咳嗽,加贝母3两,紫菀1两,五味子1两;肺热者,加麦门冬3两,天门冬1
疗效: 养血和中。
组成: 当归1斤4两(酒洗),芍药8两(微炒),生地黄半斤(酒洗),薏仁1斤(糯米炒,去粉),茯苓6两,白术10两(泻者,黄土微炒),莲肉半斤(去心),山药8两(炒),陈皮4两,人参3两(脉微者,倍之),甘草1两(半炙半生),枸杞子4两。
舒筋活血洗剂
主治: 下肢骨折,脱位后期,瘀血凝聚,筋结不伸。
疗效: 舒筋活血。
组成: 伸筋草5钱,透骨草5钱,桑寄生5钱,骨碎补5钱,土牛膝5钱,归尾3钱,红花3钱,秦艽3钱,五加皮3钱,木瓜3钱。
苓桂丹参汤
主治: 结瘀紫黑,经前腹痛。
组成: 丹皮3钱,甘草3钱,干姜3钱,茯苓3钱,桂枝3钱,丹参3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