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胆汤

类别: 祛痰剂
出处: 《三因》卷九。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痰热内扰,心胆气虚,心烦不寐,触事易惊,或夜多异梦,眩悸呕恶,及癫痫等。
【组成】: 半夏(汤洗7次)2两,竹茹2两,枳实(麸炒,去瓤)2两,陈皮3两,甘草1两(炙),茯苓1两半。
【药材配方】: 半夏 枳实 甘草 竹茹 茯苓 陈皮
【用法】: 每服4大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7分,去滓。食前服。
【方解】: 本方是为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而设。胆属木,为清净之府,失其常则木郁不达,胃气因之失和,继而气郁生痰化热。胆主决断,痰热内扰,则胆怯易惊,失眠多梦,甚或上蒙清窍,而发癫痫。胃主和降,胆胃不和,则胃气上逆,而为呕吐呃逆。治宜清胆和胃,理气化痰之法。方中以半夏为君,燥湿化痰,降逆和胃。竹茹为臣,清胆和胃,止呕除烦。佐以枳实、橘皮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自消;茯苓健脾利湿,俾湿去则痰不生。使以甘草,益脾和中,协调诸药。煎加生姜、大枣,和脾胃而兼制半夏之毒。综合全方,可使痰热消而胆胃和,则诸证自解。本方是从《备急千金要方》温胆汤衍化而成,较本方少茯苓、大枣,而生姜用至四两,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后世诸家,减生姜用量而治痰热,故方名仍称温胆,而其功用则为清胆。
【方歌】: 温胆汤中苓半草,枳竹陈皮加姜枣, 虚烦不眠证多端,此系胆虚痰热扰。
中药材配剂
半夏
类别: 止咳化痰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外消痈肿。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内痰眩晕、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症;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1)燥湿化痰:用于痰清稀而多之湿痰、寒痰,常配陈皮。(2)降逆止呕:降逆止呕之功颇著,可用于各种呕吐,尤宜于湿浊中阻所致的脘闷呕吐,常配生姜、茯苓。热证呕吐,应配清热泻火药。(3)消肿止痛:外用治疮疡肿毒、毒蛇咬伤。①《本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②《别录》:"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疗痿黄,悦泽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③《药性论》:"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结。新生者摩涂痈肿不消,能除瘤瘿。气虚而有痰气,加而用之。"④《日华子本草》:"治吐食反胃,霍乱转筋,肠腹冷,痰疟。"⑤《本草图经》:"主胃冷,呕哕。"⑥《医学启源》:"治寒痰及形寒钦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治太阳痰厥头痛,非此不能除。《主治秘要》云,燥胃湿,化痰,益脾胃气,消肿散结,除胸中痰涎。"⑦朱震亨:"治眉棱骨痛。"⑧《纲目》:"治腹胀,目不得瞑,白浊,梦遗,带下。"
陈皮
类别: 理气药
茯苓
类别: 利水渗湿
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①《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②《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③《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 ④《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 ⑤《伤寒明理论》:"渗水缓脾。" ⑥《医学启源》:"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治溺黄或赤而不利。《主治秘诀》云,止泻,除虚热,开腠理,生津液。" ⑦王好古:"泻膀胱,益脾胃。治肾积奔豚。" ⑧《药征》:"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甘草
类别: 补虚药
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①《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 ②《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 ③《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 ⑤《珍珠囊》:"补血,养胃。" ⑥《汤液本草》:"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消五发之疮疽,与黄耆同功。" ⑦《纲目》:"解小儿胎毒、惊痼,降火止痛。" ⑧《中国药植图鉴》:"治消化性溃疡和黄疸。"
枳实
类别: 泻下药
破气,散痞,泻痰,消积。治胸腹胀满,胸痹,痞痛,痰癖,水肿,食积,便秘,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①《本经》:"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②《别录》:"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溏泄,明目。"③《药性论》:"解伤寒结胸,入陷胸汤用;主上气喘咳。肾内伤冷,阴痿而有气,加而用之。"④《珍珠囊》:"去胃中湿热。"⑤《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主心痞,化心胸痰,消食,散败血,破积坚。"⑥《本草再新》:"破气,化痰,消食宽肠,杀虫,败毒。"⑦《现代实用中药》:"治咳嗽,水肿,便秘,子宫下垂及脱肛。"
竹茹
类别: 其它
用药咨询
温胆汤治三叉神经痛
温胆汤是一种中药方剂,具有理气化痰、和胃安神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胆郁痰扰型的三叉神经痛。但需要注意的是,温胆汤仅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并不能完全治愈三叉神经痛。1、适应证:温胆汤适用于肝胆湿热、痰火上扰所致的三叉神经痛,症见遇寒则加重、遇热则减轻,或口苦咽干、胸胁胀满、不思饮食等。另外,如果患者存在失眠多梦、心烦易怒等症状,则也可以遵医嘱服用温胆汤进行治疗;2、禁忌证:对于阴虚火旺者应慎用温胆汤,以免导致病情加重。同时,对温胆汤中的药物成分过敏者也应避免使用,以免引起皮肤瘙痒、红肿等过敏反应;3、注意事项:由于温胆汤属于处方药,因此建议患者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用药。而且在服药期间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以免影响药物效果。此外,在服药期间还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及熬夜。虽然温胆汤可以缓解三叉神经痛的症状,但并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若患者疼痛症状比较严重,则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温胆汤泡脚治疗三叉神经痛
温胆汤泡脚对于三叉神经痛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但无法达到治愈的目的。三叉神经痛是由于颅内血管压迫三叉神经导致的疾病,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温胆汤属于中药方剂,主要由半夏、陈皮、竹茹、枳实等药物组成,具有理气化痰、和胃安神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胆郁痰扰证引起的胸闷、呕吐、失眠多梦等症状。而三叉神经痛通常是由于外感风寒、情志不畅等因素引起肝火上炎所致,患者会出现颜面抽搐、疼痛等症状。如果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温胆汤泡脚进行治疗,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温胆汤泡脚只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并不能达到治愈的效果。若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则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卡马西平片、加巴喷丁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针灸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还要注意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此外,患者还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
黄连温胆汤治疗三叉神经痛
黄连温胆汤是一种中药方剂,具有清热化痰、理气和胃的功效,对于三叉神经痛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单用黄连温胆汤效果可能不明显,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黄连温胆汤由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枳实、竹茹等药物组成,其中半夏、陈皮可燥湿化痰,枳实可消积导滞,茯苓可健脾益气,甘草可调和诸药,竹茹可清热化痰。这些药物配伍后可以起到清热化痰、理气和胃的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痰火扰心证引起的失眠多梦、头晕目眩、胸闷脘痞等症状。如果三叉神经痛是由于痰火扰心证引起,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黄连温胆汤进行治疗。三叉神经痛是指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出现电击样或刀割样剧痛。当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中医科就诊,并遵医嘱进行望诊、闻诊、问诊等检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