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应散

类别: 補益剂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八二。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小儿肝经虚弱,筋脉缓纵,气脉下坠,阴器肿大,久成疝。
【组成】: 茴香虫1枚(研汁),腻粉2钱匕,胡黄连末1分。
【药材配方】: 胡黄连 茴香虫 黄连
【用法】: 每服1字匕,陈米饮调下,不拘时候。
中药材配剂
胡黄连
类别: 清热药
清热,凉血,燥湿。治疳疾,惊痫,泻痢,劳热骨蒸,自汗,盗汗,吐血,衄血,火眼,痔瘘,疮疡。①《唐本草》:"主骨燕劳热,补肝胆,明目。治冷热泄痢,益颜色,厚肠胃,治妇人胎蒸虚惊,三消五痔,大人五心烦热;以人乳浸点目甚良。"②《开宝本草》:"主久痢成疳,伤寒咳嗽,温疟,骨热,理腰肾,去阴汗,小儿惊痫,寒热,不下食,霍乱下痢。"③《丹溪心法》:"去果子积。"④《本草正》:"治吐血、衄血。"
黄连
类别: 清热药
泻火,燥湿,解毒,杀虫。治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按,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痈疽疮毒,湿疹,汤火烫伤。 ①《本经》:"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辩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 ②《本草经集注》:"解巴豆毒。" ③《别录》:"主五脏冷热,久下泄辩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疗口疮。" ④《药性论》:"杀小儿疳虫,点赤眼昏痛,镇肝去热毒。" ⑤《本草拾遗》:"主羸瘦气急。" ⑥《日华子本草》:"治五劳七伤,益气,止心腹痛。惊悸烦躁,润心肺,长肉,止血;并疮疥,盗汗,天行热疾;猪肚蒸为丸,治小儿疳气。" ⑦《仁斋直指方》:"能去心窍恶血。" ⑧《珍珠囊》:"泻心火,心下痞。酒炒、酒浸,上颈已上。" ⑨王好古:"主心病逆而盛,心积伏梁。" ⑩《本草衍义补遗》:"以姜汁炒,辛散除热有功。" ⑾《纲目》:"解服药过剂烦闷及轻粉毒。" ⑿《本草新编》:"止吐利吞酸,解口渴,治火眼,安心,止梦遗,定狂躁,除痞满。" ⒀《本草备要》:"治痈疽疮疥,酒毒,胎毒。除疳,杀蛔。"
茴香虫
类别: 温里药
治胃痛,噎膈,小肠疝气。①《本草衍义》:"治小肠气。"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胃痛。"③《四川中药志》:"治噎膈。"
用药咨询
【手指肌腱断裂三年还可以治疗吗?】
【手指肌腱断裂三年还可以治疗吗?】手指肌腱断裂三年仍可治疗,但恢复时间较长且难度较大。即使肌腱已经断裂三年,仍然可以进行治疗。因为随着时间推移,肌腱可能会发生粘连或瘢痕化,导致修复更加困难,因此需要特别处理。若患者在肌腱断裂后未接受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肌腱功能丧失、肌肉萎缩等并发症,此时可能无法完全康复。对于长期未愈合的肌腱损伤,应避免过度使用受影响的手指,以减少进一步损伤的风险,并促进后续治疗效果。
【手指肌腱断裂三个月不能弯曲?】
【手指肌腱断裂三个月不能弯曲?】手指肌腱断裂三个月不能弯曲可能是肌腱粘连引起的。肌腱粘连是由于肌腱断裂后愈合过程中形成的瘢痕组织过度生长,导致肌腱与周围的软组织之间产生异常连接。这种粘连限制了肌腱的滑动范围,从而影响手指的屈曲功能。此外,还应考虑是否存在神经损伤或关节僵硬等并发症,这些都可能导致手指无法正常弯曲。需进一步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和影像学评估以确定具体原因。在肌腱断裂康复期间,患者应避免过度使用受伤的手指,以免加重肌腱负担,延缓恢复进程。同时,可采取适当的物理治疗措施,如被动伸展练习,以促进肌腱功能的恢复。
【手腕三角软骨损伤怎么治疗?】
【手腕三角软骨损伤怎么治疗?】手腕三角软骨损伤可以采取制动休息、弹性绷带包扎、关节保护、非甾体抗炎药、关节腔注射等治疗措施。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1.制动休息患者应立即停止任何可能加剧手腕疼痛和肿胀的活动,建议卧床休息。休息有助于减少组织间的摩擦和压力,防止进一步加重软骨损伤。2.弹性绷带包扎使用适当长度的弹性绷带来环绕受伤的手腕部位,一般从远端向近端缠绕,直至感觉适度紧绷即可。弹性绷带具有压迫作用,能够提供均匀稳定的支撑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肿胀和疼痛。3.关节保护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如打篮球、踢足球等,以免导致病情加重。适当的运动可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稳定性,但需注意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以免引起过度疲劳。4.非甾体抗炎药如果疼痛较为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止痛。这类药物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从而起到镇痛效果。但长期服用可能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增加消化道溃疡的风险。5.关节腔注射通过专业医疗人员将含有皮质类固醇或其他药物的溶液注入受损区域,通常在门诊完成。此方法可用于减轻炎症和缓解疼痛,但须谨慎考虑风险与收益,并遵循医嘱执行。除上述措施外,患者还可尝试物理疗法,如热敷、冷敷交替使用以及针灸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舒缓肌肉紧张。
同类補益剂
一贯煎
主治: 肝肾阴虚气郁,胸胁脘腹胀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及疝气瘕聚,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现用于慢性肝炎。胁痛,吞酸,吐酸,疝瘕,一切肝病,肝肾阴虚,气滞不运,胁肋攻痛,胸腹(月真)胀,脉反细弱,或虚弦,舌无津液,喉嗌干燥者;肝肾阴虚而腿膝斠疼,足软无力,或环跳、髀枢、足跟掣痛者。亦治痢后风及鹤膝、附骨、环跳诸证。慢性肝炎。
组成: 北沙参、麦冬、地黄、当归、杞子、川楝。
地黄饮子
主治: 阴水。阳虚水肿,身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苔厚腻,脉沉迟者。
疗效: 实脾土,,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组成: 厚朴(去皮,姜制炒)1两,白术1两,木瓜(去瓤)1两,木香(不见火)1两,草果仁1两,大腹子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白茯苓(去皮)1两,干姜(炮)1两,甘草(炙)半两。
九子地黄丸
主治: 内眼病及白内障。
疗效: 滋补肝肾,明目除疾。
组成: 熟地黄2两,山萸肉5钱,山药5钱,茯苓5钱,泽泻5钱,丹皮5钱,五味子5钱,枸杞子5钱,沙苑子5钱,决明子5钱,青葙子5钱,茺蔚子5钱,菟丝子5钱,覆盆子5钱,车前子5钱。
六味地黄丸
疗效: 滋阴补肾。
组成: 熟地黄八钱(24g) 山萸肉 干山药各四钱(各12g) 泽泻 牡丹皮 茯苓去皮,各三钱(各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