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和中散

类别: 安神剂
出处: 《寿世保元》卷八。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小儿慢惊风。
【组成】: 人参1钱,白术(去芦)1钱,白茯苓(去皮用)5分,陈皮5分,半夏7分,全蝎(炒)5分,天麻7分,细辛3分,薄荷3分,甘草2分。
【药材配方】: 人参 全蝎 半夏 天麻 甘草 白术 细辛 茯苓 薄荷 陈皮
【用法】: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乳母亦宜服之。
中药材配剂
全蝎
类别: 活血化瘀
祛风,止痉,通络,解毒。治惊风抽摘,癫痫,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头痛,风湿痹痛,破伤风,淋巴结结核,风疹疮肿。①《开宝本草》:"疗诸风瘾疹,及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涩,手足抽掣。"②《本草图经》:"治小儿惊搐。"③《本草会编》:"破伤风宜以全蝎、防风为主。"④《纲目》:"治大人痃疟,耳聋,疝气,诸风疮,女人带下,阴脱。"⑤《本草正》:"开风痰。"⑥《玉楸药解》:"穿筋透骨,逐湿除风。"⑦《山东中草药手册》:"息风通络,镇痉。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淋巴结结核,骨关节结核,流行性腮腺炎。"
人参
类别: 补虚药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
白术
类别: 补虚药
补脾,益胃,燥湿,和中,安胎。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 ①《本经》:"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 ②《别录》:"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目泪出,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不止,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 ③《药性论》:"主大风顽痹,多年气痢,心腹胀痛,破消宿食,开胃,去痰诞,除寒热,止下泄,主面光悦,驻颜去皯,治水肿胀满,止呕逆,腹内冷痛,吐泻不住,及胃气虚冷痢。" ④《唐本草》:"利小便。" ⑤《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疾,五劳七伤,冷气腹胀,补腰膝,消痰,治水气,利小便,止反胃呕逆,及筋骨弱软,痃癖气块,妇人冷癥瘕,温疾,山岚瘴气,除烦长肌。" ⑥《医学启源》:"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和胃,生津液,主肌热,四肢困倦,目不欲开,怠惰嗜卧,不思饮食,止渴,安胎。" ⑦李杲:"去诸经中湿而理脾胃。" ⑧王好古:"理中益脾,补肝风虚,主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身体重,心下急痛,心下水痞,冲脉为病,逆气里急,脐腹痛。" ⑨《本草衍义补遗》:"有汗则止,无汗则发。能消虚痰。"
半夏
类别: 止咳化痰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外消痈肿。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内痰眩晕、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症;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1)燥湿化痰:用于痰清稀而多之湿痰、寒痰,常配陈皮。(2)降逆止呕:降逆止呕之功颇著,可用于各种呕吐,尤宜于湿浊中阻所致的脘闷呕吐,常配生姜、茯苓。热证呕吐,应配清热泻火药。(3)消肿止痛:外用治疮疡肿毒、毒蛇咬伤。①《本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②《别录》:"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疗痿黄,悦泽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③《药性论》:"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结。新生者摩涂痈肿不消,能除瘤瘿。气虚而有痰气,加而用之。"④《日华子本草》:"治吐食反胃,霍乱转筋,肠腹冷,痰疟。"⑤《本草图经》:"主胃冷,呕哕。"⑥《医学启源》:"治寒痰及形寒钦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治太阳痰厥头痛,非此不能除。《主治秘要》云,燥胃湿,化痰,益脾胃气,消肿散结,除胸中痰涎。"⑦朱震亨:"治眉棱骨痛。"⑧《纲目》:"治腹胀,目不得瞑,白浊,梦遗,带下。"
薄荷
类别: 清热药
疏风,散热,辟秽,解毒。治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 ①《药性论》:去愤气,发毒汗,破血止痢,通利关节。 ②《千金·食治》:却肾气,令人口气香洁。主辟邪毒,除劳弊。 ③孙思邀:煎汤洗漆疮。 ④《唐本草》:主贼风,发汗。(治)恶气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 ⑤《食疗本草》:杵汁服,去心脏风热。 ⑥《食性本草》:能引诸药入营卫。疗阴阳毒、伤寒头痛。 ⑦《日华子本草》:治中风失音,吐痰。除贼风。疗心腹胀。下气、消宿食及头风等。 ⑧《本草图经》:治伤风、头脑风,通关格,小儿风涎。 ⑨《本草衍义》:小儿惊风,壮热,须此引药;治骨蒸劳热,用其汁与众药为膏。 ⑩李杲:主清利头目。 ⑾王好古:能搜肝气。又主肺盛有余,肩背痛及风寒汗出。 ⑿《滇南本草》:治一切伤寒头疼,霍乱吐泻,痈、疽、疥、癫诸疮。又:野薄荷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眩晕、发热,去风痰,治伤风咳嗽、脑漏鼻流臭涕,退虚痨发热。 ⒀《纲目》:利咽喉、口齿诸病。治瘰疬,疮疥,风瘙瘾疹。 ⒁《本草述》:治中风,癫痫,伤燥热郁。 ⒂《医林纂要》:愈牙痛,已热嗽,解郁暑,止烦渴,止血痢,通小便。 ⒃《本草再新》:消目翳。
陈皮
类别: 理气药
茯苓
类别: 利水渗湿
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①《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②《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③《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 ④《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 ⑤《伤寒明理论》:"渗水缓脾。" ⑥《医学启源》:"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治溺黄或赤而不利。《主治秘诀》云,止泻,除虚热,开腠理,生津液。" ⑦王好古:"泻膀胱,益脾胃。治肾积奔豚。" ⑧《药征》:"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甘草
类别: 补虚药
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①《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 ②《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 ③《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 ⑤《珍珠囊》:"补血,养胃。" ⑥《汤液本草》:"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消五发之疮疽,与黄耆同功。" ⑦《纲目》:"解小儿胎毒、惊痼,降火止痛。" ⑧《中国药植图鉴》:"治消化性溃疡和黄疸。"
天麻
类别: 平肝息风
息风,定惊。治眩晕眼黑,头风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语言蹇涩,小儿惊痫动风。 ①《本经》:"主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 ②《别录》:"消痈肿,下支满,疝,下血。" ③《药性论》:"治冷气顽痹,瘫缓不遂,语多恍惚,多惊失志。" ④《日华子本草》:"助阳气,补五劳七伤,通血脉,开窍。" ⑤《开宝本草》:"主诸风湿痹,四肢拘挛,小儿风痫、惊气,利腰膝,强筋力。" ⑥张元素:"治风虚眩晕头痛。" ⑦《本草汇言》:"主头风,头痛,头晕虚旋,癫痫强痉,四肢挛急,语言不顺,一切中风,风痰。"
细辛
类别: 解表药
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1)发散风寒:用于风寒感冒或风寒所致的头痛,可配麻黄、藁本。(2)温经止痛:用于寒邪入络之肌肉关节痛。(3)温化寒痰:用于稀痰壅盛的慢性支气管炎。(4)宜通肺窍:用于鼻炎、鼻窦炎。①《本经》: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明目,利九窍。②《别录》:温中下气,破痰,利水道,开胸中,除喉痹,齆鼻,风痫癫疾,下乳结。汗不出,血不行,安五脏,益肝胆,通精气。③陶弘景:患口臭者,含之多效,最能除痰明目。④《药性论》:治咳逆上气,恶风,风头,手足拘急,安五脏六腑,添胆气,去皮风湿庠,能止眼风泪下,明目,开胸中滞,除齿痛,主血闭,妇人血沥腰痛。⑤《日华子本草》:治咳,消死肌疮肉,胸中结聚。⑥《本草衍义》:治头面风痛。⑦《珍珠囊》:主少阴苦头痛。⑧《纲目》:治口舌生疮,大便燥结,起目中倒睫。⑨《本草通玄》:主风寒湿头疼,痰歇气壅。⑩《本经逢原》:主痰结湿火,鼻塞不利。
用药咨询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高淋巴细胞低?』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高淋巴细胞低?』血常规检查时显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淋巴细胞降低的情况,可能是生理因素导致的,也可能是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病理因素所致。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明确诊断并进行治疗。一、生理因素人体内淋巴细胞数量较多且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如果在做血常规检查前存在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等情况,可能导致体内血液循环加快,血液稀释程度增加,从而出现上述结果。一般经过休息后再次复查可恢复正常数值范围,无需特殊处理。二、病理因素1.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微生物侵袭机体引发呼吸道、消化道炎症性疾病,由于炎性反应刺激中性粒细胞大量生成并进入血液,致使白细胞升高,而淋巴细胞相对减少。需遵医嘱使用青霉素V钾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药物控制病情,促使症状改善。2.病毒感染:常见于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以及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造成胃肠炎,因病毒侵犯单核-巨噬系统及淋巴组织,影响其正常功能而导致淋巴细胞偏低,伴随其他类型细胞比例偏高的情况。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利巴韦林胶囊等抗病毒.药物治疗。3.其他原因:当患者患有急性肾盂肾炎、泌尿系统结石或者损伤等因素,均可导致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并伴有相应不适症状。需要到医院完善腹部超声检测,确诊后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即可。此外,还可能与恶性肿瘤有关,如肺癌、肝癌等,机体会产生应激反应而使白细胞水平上升,同时会抑制淋巴细胞生长。对此需进一步完善CT、病理学活检等检测,以明确病变性质并尽早手术切除病灶或采取放化疗措施。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都低是怎么回事?』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都低是怎么回事?』导致血常规显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同时降低的原因较多,可能是非病理性原因,如不良生活习惯等引起。也有可能是病理因素,比如药物影响、感染性疾病、血液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等情况。一、非病理性原因如果存在熬夜、精神紧张以及情绪变化较大等因素,可能会影响内分泌功能紊乱,从而出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情况。此时需及时调整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压力过大等,通常即可恢复正常。二、病理因素1.药物影响:若长期服用醋酸片这类激素类药物,会使中性粒细胞生成受抑制,进而会出现上述现象。一般停药后可逐渐恢复至正常值。2.感染性疾病:较常见于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感冒、流感,患者常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进行检查时可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偏低的现象。如果是病毒感染所致,可以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片、利巴韦林颗粒等抗病毒.药物治疗;若是细菌感染则需应用头孢克肟分散片、青霉素V钾片等抗生素药物治疗。3.血液疾病:如急性放射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骨髓纤维化、白血病、巨幼细胞性贫血、噬血细胞综合征等疾病,由于造血干细胞受损,会导致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水平下降。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给予针对性的放疗、化疗或者手术等方式治疗。4.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风湿热等疾病,因体内产生对抗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抗体,会使其被破坏掉,因此会造成这一情况发生。通常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待原发病得到控制后,数值也会随之恢复正常。此外,还可能为脾脏肿大、脾功能亢进等原因所致。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三餐,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并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白细胞高和中性粒细胞高淋巴细胞低?』
『白细胞高和中性粒细胞高淋巴细胞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三者数值同时升高,常见于细菌感染性疾病。但也可能与非疾病因素有关,如药物影响等导致的一过性升高,此时无需过于担心,停药后即可恢复正常。一、非疾病因素若近期服用激素类药物,可刺激机体出现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均升高的情况,并且持续时间较短,通常在停止用药一段时间后会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二、疾病因素1.炎症:如果患者存在急性损伤或慢性损伤等情况时,则可能会引起局部组织炎性反应,使体内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被激活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进而表现为上述症状。此外,还可能出现皮肤红肿、疼痛等症状。建议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片等抗生素治疗。2.大范围烧伤:当大面积烧伤后,由于创伤面积较大,可使得大量中性粒细胞释放入血而导致其数量增高,而其他两种细胞相对较少的情况。同时还伴有水疱形成、明显痛感等症状。需及时到医院进行清创处理,避免继发感染。3.脾脏疾病:比如脾功能亢进症、脾破裂等,会导致大量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的中性粒细胞被破坏,从而会出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降低的现象。另外,还有贫血、出血倾向以及腹胀、腹水等症状。应遵医嘱应用醋酸片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必要时可行脾切除术缓解病情。4.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等疾病,会影响造血功能,造成外周血中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下降,淋巴细胞也减少的情况。一般还会伴随头晕、乏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症状。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如再障所致者可遵医嘱选择环孢素软胶囊、酚磺乙胺注射液等药物改善病情。5.恶性肿瘤:患有肺癌、肝癌等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在放疗期间因受到放射线的影响,也可出现此类现象。除上述症状外,还可有食欲不振、消瘦、发热、气促等表现。需完善CT、病理学活检等检查结果以明确诊断,然后遵照医嘱采取化疗、靶向治疗等方式来促使病变部位缩小,改善不适症状。除此之外,若是正处于流行性感冒发病期或是发生过敏的情况下,也可能引发这一情况。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尽量避免受凉,饮食上保证营养均衡摄入,促进身体尽快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