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髯醑

类别: 補益剂
出处: 《摄生秘剖》卷四。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疗效】: 乌须。
【组成】: 桑椹子(火烘干)2两,何首乌(黑芝麻煮)10两,冬青子(盐水炒)2两,旱莲草(晒干)3两,熟地黄7两(怀庆者),乌饭叶(切碎)3两,黑豆皮3两(不用豆),干茄花(净瓣)3两,乌犀角3两(用铜罐河水熬,滴水成珠)。
【药材配方】: 何首乌 冬青子 桑椹 熟地黄 犀角 茄花 黑芝麻
【用法】: 多少随意饮之,不拘时候,每饮加青盐少许,引入肾经为佳。
中药材配剂
茄花
类别: 其它
《纲目》:"治金疮,牙痛。"
桑椹
类别: 补虚药
补肝,益肾,熄风,滋液。治肝肾阴亏,消渴,便秘,目暗,耳鸣,瘰疬,关节不利。①《唐本草》:单食,主消渴。②《本草拾遗》:利五脏关节,通血气,捣末,蜜和为丸。③《本草衍义》:治热渴,生精神,及小肠热。④《滇南本草》:益肾脏而固精,久服黑发明目。⑤《纲目》:捣汁饮,解酒中毒,酿酒服,利水气,消肿。⑥《玉楸药解》:治癃淋,瘰疬,秃疮。⑦《本草求真》:除热,养阴,止泻。⑧《随息居饮食谱》:滋肝肾,充血液,祛风湿,健步履,息虚风,清虚火。⑨《现代实用中药》:清凉止咳。⑩《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安胎。
冬青子
类别: 补虚药
去风。补虚。治风湿痹痛,痔疮。①《本草图经》:浸酒,去风补血。②《本草求真》:补肝强筋,补肾健骨。③《江苏药材志》:治风湿痹痛。
何首乌
类别: 补虚药
补肝,益肾,养血,祛风。治肝肾阴亏,发须早白,血虚头晕,腰膝软弱,筋骨酸痛,遗精,崩带,久疟,久痢,慢性肝炎,痈肿,瘰疬,肠风,痔疾。制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壮筋骨;用于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神经衰弱、高血脂症。①《何首乌录》:主五痔,腰腹中宿疾冷气,长筋益精,能食,益气力,长肤,延年。②《日华子本草》:治一切冷气及肠风。③《开宝本草》:主瘰疬,消痈肿,疗头面风疮,五痔,止心痛,益血气,黑髭鬓,悦颜色,亦治妇人产后及带下诸疾。④王好古:泻肝风。⑤《滇南本草》:涩精,坚肾气,止赤白便浊,缩小便,入血分,消痰毒。治办白癜风,疮疥顽癣,皮肤瘙庠。截疟,治痰疟。⑥《药品化义》:益肝,敛血,滋阴。治腰膝软弱,筋骨酸痛,截虚疟,止肾泻,除崩漏,解带下。⑦《本草述》:治中风,头痛,行痹,鹤膝风,痫证,黄疸。⑧《本草再新》:补肺虚,止吐血。⑨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神经衰弱,慢性肝炎。⑩《江西草药》:通便,解疮毒;制熟补肝肾,益精血。
黑芝麻
类别: 补虚药
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用于头晕眼花,耳鸣耳聋,须发早白,病后脱发,肠燥便秘。
熟地黄
类别: 补虚药
滋阴,补血。治阴虚血少,腰膝痿弱,劳嗽骨蒸,遗精,崩漏,月经不调,消渴,溲数,耳聋,目昏。
犀角
类别: 清热药
清热,凉血,定惊,解毒。治伤寒温疫热入血分,惊狂,烦躁,谵妄,斑疹,发黄,吐血,衄血,下血,痈疽肿毒。①《本经》:治百毒,瘴气。杀钩吻、鸩羽、蛇毒。②《本草经集注》):解莨菪毒。③《别录》:疗伤寒,温疫,头痛寒热,诸毒气。④《药性论》:辟中恶毒气,镇心神,解大热,散风毒,能治发背、痈疽、疮肿,化脓作水。主疗时疾热如火,烦闷,毒入心中,狂言妄语。⑤《食疗本草》:治赤痢,研为末,和水服之;又主卒中恶心痛,诸饮食中毒及药毒、热毒,筋骨中风,心风烦闷。又以水磨取汁与小儿服,治惊热。⑥《日华子本草》:治心烦,止惊,退热泪痰,解山瘴溪毒,镇肝明目。治中风失音,热毒风,时气发狂。⑦《纲目》:磨汁治吐血、衄血、下血及伤寒蓄血发狂谵语,发黄发斑;痘疮稠密,内热里陷或不结痂。泻肝凉心,清胃解毒。
同类補益剂
一贯煎
主治: 肝肾阴虚气郁,胸胁脘腹胀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及疝气瘕聚,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现用于慢性肝炎。胁痛,吞酸,吐酸,疝瘕,一切肝病,肝肾阴虚,气滞不运,胁肋攻痛,胸腹(月真)胀,脉反细弱,或虚弦,舌无津液,喉嗌干燥者;肝肾阴虚而腿膝斠疼,足软无力,或环跳、髀枢、足跟掣痛者。亦治痢后风及鹤膝、附骨、环跳诸证。慢性肝炎。
组成: 北沙参、麦冬、地黄、当归、杞子、川楝。
地黄饮子
主治: 阴水。阳虚水肿,身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苔厚腻,脉沉迟者。
疗效: 实脾土,,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组成: 厚朴(去皮,姜制炒)1两,白术1两,木瓜(去瓤)1两,木香(不见火)1两,草果仁1两,大腹子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白茯苓(去皮)1两,干姜(炮)1两,甘草(炙)半两。
九子地黄丸
主治: 内眼病及白内障。
疗效: 滋补肝肾,明目除疾。
组成: 熟地黄2两,山萸肉5钱,山药5钱,茯苓5钱,泽泻5钱,丹皮5钱,五味子5钱,枸杞子5钱,沙苑子5钱,决明子5钱,青葙子5钱,茺蔚子5钱,菟丝子5钱,覆盆子5钱,车前子5钱。
六味地黄丸
疗效: 滋阴补肾。
组成: 熟地黄八钱(24g) 山萸肉 干山药各四钱(各12g) 泽泻 牡丹皮 茯苓去皮,各三钱(各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