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四逆汤

类别: 温里剂
出处: 《卫生宝鉴》卷十八。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疝气,脐腹冷痛相引腰胯而痛。
【组成】: 当归尾7分,附子(炮)5分,官桂5分,茴香(炒)5分,柴胡5分,芍药4分,茯苓3分,玄胡索3分,川楝子3分(酒煮),泽泻2分。
【药材配方】: 川楝子 柴胡 泽泻 芍药 茯苓 茴香 附子
【用法】: 作1服。用水2盏半,煎至1盏,去滓,空心、食前温服。
中药材配剂
柴胡
类别: 解表药
和解表里,疏肝,升阳。治寒热往来,胸满胁痛,口苦耳聋,头痛目眩,疟疾,下利脱肛,月经不调,子宫下垂。①《本经》: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②《别录》: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亦可作浴汤。③《药性论》:治热劳骨节烦疼,热气,肩背疼痛,宣畅血气,劳乏羸瘦;主下气消食,主时疾内外热不解,单煮服。④《千金方》:苗汁治耳聋,灌耳中。⑤《四声本草》:主痰澜、胸胁中痞。⑥《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除烦止惊,益气力,消痰止嗽,润心肺,添精补髓,天行温疾热狂乏绝,胸胁气满,健忘。⑦《珍珠囊》:去往来寒热,胆痹,非柴胡梢子不能除。⑧《医学启源》:除虚劳烦热,解散肌热,去早晨潮热。⑨《滇南本草》:伤寒发汗解表要药,退六经邪热往来,痹痿,除肝家邪热、痨热,行肝经逆结之气,止左胁肝气疼痛,治妇人血热烧经,能调月经。发汗用嫩蕊,治虚热、调经用根。⑩《纲目》:治阳气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及头痛、眩晕,目昏、赤痛障翳,耳聋鸣,诸疟,及肥气寒热,妇人热入血室,经水不调,小儿痘疹余热,五疳羸热。
川楝子
类别: 理气药
茯苓
类别: 利水渗湿
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①《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②《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③《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 ④《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 ⑤《伤寒明理论》:"渗水缓脾。" ⑥《医学启源》:"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治溺黄或赤而不利。《主治秘诀》云,止泻,除虚热,开腠理,生津液。" ⑦王好古:"泻膀胱,益脾胃。治肾积奔豚。" ⑧《药征》:"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附子
类别: 补虚药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踒躄拘挛,阳萎,宫冷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1)回阳救逆:有较强之回阳作用。用于畏寒、肢冷、脉微欲绝之虚脱,常配伍人参,或干姜、甘草)。(2)补益阳气:附子辛热,其性走而不守,能通行十二经,故凡阳气不足之证均可用之,尤能补益肾阳。补肾阳常配肉桂。(3)祛寒止痛:本品大热,祛寒力强,故能治寒邪内侵之胃腹疼痛、泄泻,以及寒湿阻络之痹痛。①《本经》: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②《别录》:脚疼冷弱,腰脊风寒,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坚肌骨,强阴,又堕眙,为百药长。③《本草拾遗》:醋浸削如小指,纳耳中,去聋。去皮炮令坼,以蜜涂上炙之,令蜜入内,含之,勿咽其汁,主喉痹。④《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去脏腑沉寒;补助阳气不足,温热脾胃。⑤李杲:除脏腑沉寒,三阴厥逆,湿淫腹痛,胃寒蛔动;治经闭;补虚散壅。⑥王好古:治督脉为病,脊强而厥。⑦《纲目》:治三阴伤寒,阴毒寒疝,中寒中风,痰厥气厥,柔痓癫痫,小儿慢惊,风湿麻痹,肿满脚气,头风,肾厥头痛,暴泻脱阳,久痢脾泄,寒疟瘴气,久病呕哕,反胃噎膈,痈疽不敛,久漏冷疮。合葱涕,塞耳治聋。⑧《本草备要》:补肾命火,逐风寒湿。⑨《本草从新》:治痘疮灰白,一切沉寒痼冷之证。
茴香
类别: 温里药
温肾散寒,和胃理气。治寒疝,少腹冷痛,肾虚腰痛,胃痛,呕吐,干、湿脚气。①《千金·食治》:"主蛇咬疮久不瘥,捣敷之。又治九种瘘。"②《唐本草》:"主诸瘘、霍乱及蛇伤。"③《开宝本草》:"主膀胱、肾间冷气及盲肠气,调中止痛,呕吐。"④《日华子本草》:"治干、湿脚气并肾劳颓疝气,开胃下食("食"一作"气"),治膀胱痛,阴疼。"⑤李杲:"补命门不足。"⑥《伤寒蕴要》:"暖丹田。"⑦《玉揪药解》:"治水土湿寒,腰痛脚气,固瘕寒疝。"⑧《本草求真》:"肝经虚火从左上冲头面者用之。"⑨《随息居饮食谱》:"杀虫辟秽,制鱼肉腥臊冷滞诸毒。"⑩《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治慢性气管炎。"⑾《吉林中草药》:"散寒止痛。治疝气,肾寒小腹痛,胃痛,腰痛,遗尿。"
芍药
类别: 补虚药
1、腹中虚痛。用白芍药三钱、炙甘草一,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夏月加黄芩五分,恶寒加肉桂一钱,冬月大寒再加桂一钱。  2、骨痛。用芍药二分、虎骨一两,炙后研细,装入布袋放在酒三升中泡五天。每次饮酒三合,一天三次。  3、脚气肿痛。用芍药六两、甘草一两,共研为末,白开水送下。  4、消渴。用白芍药、甘草,等分为末。每用一钱,水煎服。一日服三次。有特效。  5、鼻血不止。用芍药研细,每服两匙,水送下。  6、鼻血、咯血。用白芍药一两、犀角末二钱半,共研细,新水冲服一茶匙。血止为限。  7、崩中下血(小腹痛)。用芍药一两(炒黄)、柏圳六两(微炒)。每服二两,加水一升,煮成六合。又方:将上方中的两味药,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8、月经不停。用白芍药、香附子、熟艾叶各一钱半,水煎服。  9、赤白带长期不愈。用白芍药三两、干姜半两,锉碎黄,捣成末。每服二匙,空心服,水送下。一天服二次。又方:芍药炒黑,研为末,酒送服。  10、刀伤。用白芍药一两,熬黄,研细。每服二钱,酒或米汤送下。同时可用药末敷伤处。  11、木舌肿满。用赤芍药、甘草煎水热漱。  12、鱼骨鲠喉。用白芍药嚼细咽汁。
泽泻
类别: 利水渗湿
利水,渗湿,泄热。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呕吐,泻痢,痰饮,脚气,淋病,尿血。(1)利水渗湿:用于水湿内停之尿少、水肿、泻痢及湿热淋浊等证。治胃内停水常配白术。治尿道涩痛、小便不利常配木通、茯苓。(2)清泻肾火:用于阴虚火旺诸证。①《本经》:"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②《别录》:"补虚损五劳,除五脏痞满,起阴气,止泄精、消渴、淋沥,逐膀胱、三焦停水。"③《药性论》:"主肾虚精自出,治五淋,利膀胱热,直通水道。"④《日华子本草》:"治五劳七伤,主头旋、耳虚鸣,筋骨挛缩,通小肠,止遗沥、尿血。"⑤《医学启源》:"治小便淋沥,去阴间汗。《主治秘诀》云,去旧水,养新水,利小便,消水肿,渗泄止渴。"⑥李杲:"去脬中留垢、心下水痞。"⑦《纲目》:"渗湿热,行痰饮,止呕吐、泻痢,疝痛,脚气。"
用药咨询
三叉神经痛当归四逆汤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当归四逆汤是中医方剂名,由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等中药组成。三叉神经痛患者可遵医嘱服用当归四逆汤进行治疗,但只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并不能根治疾病。当归四逆汤具有温经散寒、祛风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血虚生风所致的头痛、偏正头痛、目眩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若三叉神经痛是由血虚生风引起,则可遵医嘱服用当归四逆汤进行治疗。此外,若三叉神经痛是由外感风邪引起,也可遵医嘱服用当归四逆汤进行治疗。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归四逆汤仅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并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对于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在服用药物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以免影响药物效果。如果患者在服用药物后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并在医生指导下更换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当归四逆汤治疗三叉神经痛
当归四逆汤是一种中药方剂,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但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不可以自行盲目用药。当归四逆汤由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等药物组成,其中当归性温,味甘、辛,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桂枝性温,味辛、甘,具有发汗解表、温经通阳的功效;芍药性微寒,味苦酸,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清热除湿的功效;细辛性温,味辛,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的功效。因此,当归四逆汤可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引起的头痛症状。此外,由于当归四逆汤属于一种中药方剂,所以患者需要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服用。如果患者对当归四逆汤中的成分过敏,则不建议服用该药物。同时对于孕妇也不建议服用当归四逆汤,以免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另外,在服药期间患者需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等,以免影响药物效果。若患者服用当归四逆汤后出现不适症状时,建议及时去医院中医内科就诊,并遵医嘱进行问诊检查、望诊检查等明确诊断。
当归四逆汤三叉神经痛
当归四逆汤是一种中药方剂,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的功效,对于三叉神经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归四逆汤只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并不能根治疾病,如果患者病情比较严重,还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当归四逆汤主要由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等药物组成,其中当归性温,味甘、辛,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桂枝性温,味辛、甘,归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的功效;芍药性微寒,味苦酸,归肝、脾经,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的功效;细辛性热,味辛,归肺、肾经,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的功效。上述药物配伍后可以用于治疗气血亏虚引起的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等症状。而三叉神经痛是指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的阵发性剧烈疼痛,可能与外伤或者炎症感染有关。由于三叉神经受到刺激或压迫时会出现短暂性的疼痛症状,在发作时可遵医嘱服用当归四逆汤进行治疗。但由于该药物不具有抗炎和镇痛的作用,所以无法达到治愈的目的。如果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则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卡马西平片或者苯妥英钠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也可以配合针灸以及按摩等方式来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