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香花丸
快速导航
疾病找药
中西药
保健品
中药材
器械
其他更多
39健康网
就医助手
问医生
疾病百科
茅香花丸
类别:
祛湿剂
出处:
《圣惠》卷二十八。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冷劳久不愈。
【组成】:
茅香花1两,艾叶1两(并烧为灰)。
【药材配方】:
艾叶 茅香花
【用法】:
初以蛇床子汤下2-30丸,微吐不妨吐,吐却用枣汤下。立有大效。
中药材配剂
茅香花
类别:
温里药
《开宝本草》:"主中恶,温胃,止呕吐,疗心腹冷痛。"
艾叶
类别:
理气药
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痈疡,疥癣。 ①《别录》:"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 ②陶弘景:"捣叶以灸百病,亦止伤血。汁又杀蛔虫。苦酒煎叶疗癣。" ③《药性论》:"止崩血,安胎止腹痛。止赤白痢及五藏痔泻血。""长服止冷痢。又心腹恶气,取叶捣汁饮。" ④《唐本草》:"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 ⑤《食疗本草》:"金疮,崩中,霍乱,止胎漏。" ⑥《日华子本草》:"止霍乱转筋,治心痛,鼻洪,并带下。" ⑦《珍珠囊》:"温胃。" ⑧《履巉岩本草》:"治咽喉闭痛热壅,饮食有妨者,捣汁灌漱。" ⑨《王好古》:"治带脉为病,腹胀满,腰溶溶如坐水中。" ⑩《纲目》:"温中,逐冷,除湿。" ⑾《本草正》:"辟风寒涅,瘴疟。" ⑿《本草再新》:"调经开郁,理气行血。治产后惊风,小儿脐疮。"
用药咨询
中药茅香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茅香具有清洁、消毒、杀菌和治疗自觉疼痛和肌肉疼痛的功效与作用。用茅香泡茶可以改善消化功能,健胃消脂,缓解肌肉和骨骼疼痛、腹痛或痉挛,处理消化问题。因其柠檬味,又称柠檬香茅,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观赏价值高、居家芳香等特点,还可以治疗腹泻、感冒、发烧、头痛和其他不适。
茅香和香茅草的区别
茅香和香茅草的区别是外观不同。香茅草秆比较细弱,从生长,到直立,而且节部膨大,叶鞘无毛,基部者多破裂,上部者短于节间。香草是直立在灌木丛中的,高约25-60cm,茂密微毛,叶对生,具短柄,卵状矩圆形或卵形,长约2-5cm,先端钝,基部浑圆,边缘有粗锯齿状,两面密集披灰色短柔毛。建议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茅香根的功效与作用
茅香根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之功效。用于吐血,尿血,肾炎浮肿,热淋。茅香根,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茅香的根。分布于华北、西北和云南等地。其根茎常缠绕,细长,有分枝,长短不一。表面黄色或黄棕色,节明显,节上有须根痕,须根或叶鞘纤维,一端有芽。质韧。气香,味微苦。一般春、秋季采挖,去净泥土,切段,鲜用或晒干。
同类祛湿剂
甘露消毒丹
疗效:
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组成:
飞滑石十五两(15g) 淡黄芩十两(10g) 绵茵陈十一两(11g) 石菖蒲六两(6g) 川贝母 木通各五两(各5g) 藿香 连翘 白蔻仁 薄荷 射干各四两(各4g)
皮炎膏
主治:
亚急性皮炎,湿疹。
疗效:
消炎、止痒、润肤。
组成:
炉甘石5g,黄连末5g,冰片1.5g。
八正散
主治:
痘疹发热,小便不通者。
组成:
大黄(酒炒)、滑石、甘草、赤芍、瞿麦、车前子、木通、赤茯苓、萹蓄。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疗效:
祛寒除湿。
组成:
甘草二两(6g) 白术二两(6g) 干姜四两(12g) 茯苓四两(12g)
更多入药方剂
药品通
>
方剂大全
>
祛湿剂
>茅香花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