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肝抑火汤

类别: 解表剂
出处: 《玉案》卷六。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耳疮。
【组成】: 石菖蒲3钱,川连3钱,龙胆草1钱5分,山栀仁1钱5分,柴胡1钱5分,当归1钱5分,龙眼肉5枚。
【药材配方】: 柴胡 石菖蒲 菖蒲 龙眼肉 龙胆
【用法】: 水煎,空心服。
中药材配剂
柴胡
类别: 解表药
和解表里,疏肝,升阳。治寒热往来,胸满胁痛,口苦耳聋,头痛目眩,疟疾,下利脱肛,月经不调,子宫下垂。①《本经》: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②《别录》: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亦可作浴汤。③《药性论》:治热劳骨节烦疼,热气,肩背疼痛,宣畅血气,劳乏羸瘦;主下气消食,主时疾内外热不解,单煮服。④《千金方》:苗汁治耳聋,灌耳中。⑤《四声本草》:主痰澜、胸胁中痞。⑥《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除烦止惊,益气力,消痰止嗽,润心肺,添精补髓,天行温疾热狂乏绝,胸胁气满,健忘。⑦《珍珠囊》:去往来寒热,胆痹,非柴胡梢子不能除。⑧《医学启源》:除虚劳烦热,解散肌热,去早晨潮热。⑨《滇南本草》:伤寒发汗解表要药,退六经邪热往来,痹痿,除肝家邪热、痨热,行肝经逆结之气,止左胁肝气疼痛,治妇人血热烧经,能调月经。发汗用嫩蕊,治虚热、调经用根。⑩《纲目》:治阳气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及头痛、眩晕,目昏、赤痛障翳,耳聋鸣,诸疟,及肥气寒热,妇人热入血室,经水不调,小儿痘疹余热,五疳羸热。
菖蒲
类别: 开窍药
龙胆
类别: 平肝息风
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治肝经热盛,惊痫狂躁,乙型脑炎,头痛,目赤,咽痛,黄疸,热痢,痈肿疮疡,阴囊肿痛,阴部湿痒。用于湿热黄疽、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①《本经》;"主骨间寒热,惊瘸邪气,续绝伤,定五脏,杀蛊毒。"②《别录》:"除胃中伏热,时气温热,热泄下利,去肠中小虫,益肝胆气,止惊惕。"③《药性论》:"主小儿惊痫入心,壮热骨热,痈肿;治时疾热黄,口疮。"④《日华子本草》:"治客忤,疳气,热病狂语,疮疥,明目,止烦。"⑤《本草图径》:"古方治疸多用之。"⑥《履巉岩本草》:"治酒毒便血,肠风下血。"⑦《医学启源》:"治黄目赤肿,睛胀,瘀肉高起,痛不可忍。《主治秘诀》云:治下部风湿及湿热,脐下至足肿痛,寒湿脚气。"⑧《滇南本草》:"治咽喉疼痛,洗疮疥毒肿。"⑨《医学入门》:"治卒心痛,虫攻心痛,四肢疼痛。"⑩《纲目》:"疗咽喉痛,风热盗汗。"
龙眼肉
类别: 补虚药
益心脾,补气血,安神。治虚劳羸弱,失眠,健忘,惊悸,怔忡。①《本经》:主五脏邪气,安志、厌食,久服强魂魄,聪明。②《别录》:除虫,去毒。③《开宝本草》:归脾而能益智。④《日用本草》:益智宁心。⑤《滇南本草》:养血安神,长智敛汗,开胃益脾。⑥《本草通玄》:润肺止咳。⑦《得配本草》:益脾胃,葆心血,润五脏,治怔忡。⑧《泉州本草》:壮阳益气,补脾胃。治妇人产后浮肿,气虚水肿,脾虚泄泻。
石菖蒲
类别: 开窍药
开窍,豁痰,理气,活血,散风,去湿。治癫痫,痰厥,热病神昏,健忘,气闭耳聋,心胸烦闷,胃痛,腹痛,风寒湿痹,痈疽肿毒,跌打损伤。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①《本经》:"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②《别录》:"主耳聋,痈疮,温肠胃,止小便利,四肢湿痹,不得屈伸,小儿温疟,身积热不解,可作浴汤。聪耳目,益心智。"③《药性论》:"治风湿顽痹,耳鸣,头风,泪下,杀诸虫,治恶疮疥瘙。"④《日华子本草》:"除风下气,除烦闷,止心腹痛,霍乱转筋。治客风疮疥,涩小便,杀腹藏虫。耳痛:作末、炒,承热裹窨,甚验。"⑤王好古:"治心积伏粱。"⑥《滇南本草》:"治九种胃气,止疼痛。"⑦《纲目》:"治中恶卒死,客忤癫痫,下血崩中,安胎漏。散痈肿。捣汁服,解巴豆、大戟毒。"⑧《本草备要》:"补肝益心,去湿逐风,除痰消积,开胃宽中。疗噤口毒痢,风痹惊痫。"⑨《本草再新》:"止鼻血,散牙痈。"⑩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消化不良,胃炎,热病神昏,精神病。"⑾《广西中草药》:"治癫狂,惊痫,痰厥昏迷,胸腹胀闷或疼痛。"
用药咨询
‹柴胡清肝散?›
‹柴胡清肝散?›柴胡清肝散一般是指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的中药方剂,主要由柴胡、青皮、陈皮、香附等药物组成。具有舒肝解郁、行气止痛的功效。一、功效1.柴胡: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归肝、胆经,具有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的功效。2.青皮:青皮味苦辛,性温,归肝、脾经,具有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的功效。3.陈皮:陈皮味辛苦,性温,归肺、脾经,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健脾的功效。4.香附:香附味辛、苦,性平,归肝、脾经,具有疏肝解郁、调经止痛、宽中下气的功效。二、主治疾病上述药物通常可以用于治疗因肝失疏泄导致的胸胁胀满疼痛、情志不畅等症状,也可以用于缓解食少呕吐、腹胀便秘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该药进行治疗,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出现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如果服药后症状没有得到改善或出现加重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清肝利胆的药物有哪些?›
‹清肝利胆的药物有哪些?›清肝利胆的药物有很多,常见的有中成药、西药等。如果患者需要服用此类药物进行治疗,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一、中成药1.龙胆泻肝丸:该药物主要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等中药材组成,具有清热祛湿的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缓解肝胆湿热引起的头晕目赤、耳鸣耳聋等症状。2.柴胡疏肝散:此药物是由陈皮、川芎、枳壳、芍药、甘草等成分组成的,具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的作用,可以用于改善肝郁气滞引起的心烦意乱、胸闷胁胀、口苦咽干等症状。二、西药1.消炎利胆片:该药物是一种中成药制剂,主要是由溪黄草、穿心莲以及猪胆粉等中药制成,具有清热解毒、利胆排石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急性胆囊炎、胆管炎等疾病。2.舒胆片:本品为中成药,主要由大黄(酒炙)、虎杖、郁金、防己等药材组成,具有清热利胆、排石降脂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急慢性胆囊炎、胆管炎等病症。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药物均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不可盲目自行服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对身体造成损伤。
‹清肝胆湿热的中成药有哪些?›
‹清肝胆湿热的中成药有哪些?›清肝胆湿热的中成药有龙胆泻肝丸、当归芦荟胶囊、苦黄颗粒等,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一、单味中药1.龙胆草:龙胆草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止痛的功效。如果存在肝胆湿热的情况,可能会出现口干口苦、头晕目眩等症状,此时可以遵医嘱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2.栀子:栀子也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如果存在上述症状,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该药物进行治疗。二、复方制剂1.龙胆泻肝丸:龙胆泻肝丸主要由龙胆、柴胡、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等成分组成,具有清肝胆、利湿热的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缓解肝胆湿热引起的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肋疼痛、口苦、尿赤等症状。2.当归芦荟胶囊:当归芦荟胶囊主要由当归、芦荟等成分组成,具有润肠通便、清热利湿的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缓解肝胆湿热引起的便秘、腹胀、纳呆等症状。3.苦黄颗粒:苦黄颗粒主要由大青叶、金钱草、虎杖、茵陈等成分组成,具有清热化湿、活血消肿的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缓解肝胆湿热引起的身目发黄、小便不利、恶心呕吐、舌质红绛等症状。除此之外,还包括丹栀逍遥丸、龙胆泻肝软胶囊、肝胆双清颗粒等。建议患者在服药期间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若服药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者,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