瘰疬神膏

类别: 清热剂
出处: 《洞天奥旨》卷十五。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各种瘰疬。
【组成】: 大当归5两,大穿山甲5两,陈皮3两,肉桂1两,木鳖子肉1两,大蜈蚣10条,象皮1两,黄柏5两,黄芩5两,川连1两,白花蛇1两,祈艾1两,金银花4两。
【药材配方】: 木鳖子 黄柏 穿山甲 肉桂 蜈蚣 象皮 金银花 陈皮 黄芩
【用法】: 摊贴。甚效。
中药材配剂
木鳖子
类别: 清热药
消肿散结,祛毒。治痈肿、疔疮、瘰疬、痔疮、无名肿毒、癣疮,风湿痹痛,筋脉拘挛。①《日华子本草》:"醋摩消肿毒。"②《开宝本草》:"主折伤,消结肿恶疮,生肌,止腰痛,除粉刺酐蹭,好人乳痈,肛门肿痛。"③《纲目》:"治疳积痞块,利大肠泻痢,痔瘤瘰疬。"④《本草备要》:"泻热,外用治疮。利大肠,治泻痢疳积,瘰疬疮痔,乳痈,蚌毒。消肿追毒,生肌除酐。"⑤《本草求原》:"治一切寒湿郁热而为痛风瘫痪、行痹、瘙厥、脚气、挛症、鹤膝。"
肉桂
类别: 温里药
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癥瘕,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 ①《本经》:"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 ②《别录》:"主心痛,胁风,胁痛,温筋,通脉,止烦、出汗。""主温中,利肝肺气,心腹寒热、冷疾,霍乱转筋,头痛,腰痛,止唾,咳嗽,鼻齆:能堕胎,坚骨节,通血脉,理疏不足;宣导百药,无所畏。" ③《药性论》:"主治:几种心痛,杀三虫,主破血,通利月闭,治软脚,痹、不仁,胞衣不下,除咳逆,结气、痈痹,止腹内冷气,痛不可忍,主下痢,鼻息肉。杀草木毒。" ④《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补五劳七伤,通九窍,利关节,益精,明目,暖腰膝,破痃癖癥瘕,消瘀血,治风痹骨节挛缩,续筋骨,生肌肉。" ⑤《珍珠囊》:"去卫中风邪,秋冬下部腹痛。" ⑥《医学启源》:"补下焦不足,治沉寒肩冷及表虚自汗。《主治秘要》:渗泄,止渴。" ⑦《用药心法》:"敌寒邪,治奔豚。" ⑧王好古:"补命门不足,益火消阴。" ⑨《纲目》:"治寒痹,风瘖,阴盛失血,泻痢,惊痢。""治阳虚失血,内托痈疽痘疮,能引血化汗化脓,解蛇蝮毒。"
陈皮
类别: 理气药
穿山甲
类别: 活血化瘀
消肿溃痈,搜风活络,通经下乳。治痈疽疮种,风寒湿痹,月经停闭,乳汁不通。外用止血。①《别录》:主五邪惊啼悲伤,烧之作灰,以酒或水和方寸匕,疗蚁瘘。②陶弘景:疗疮癞。③《药性论》:治山瘴疟。恶疮,烧敷之。④《日华子本草》:治小儿惊邪,痔漏、恶疮、疥癣。⑤《滇南本草》:治疥癞痈毒,破气行血,胸膈膨胀逆气,治膀胱疝气疼痛。⑥《纲目》:除痰疟寒热,风痹强直疼痛,通经脉,下乳汁,消痈肿,排脓血,通窍杀虫。⑦《本草再新》:搜风去湿,解热败毒。
黄柏
类别: 清热药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热痢,泄泻,消渴,黄疸,痿躄,梦遗,淋浊,痔疮,便血,亦白带下,骨蒸劳热,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疮疡肿毒。 ①《本经》:"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疸,肠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 ②《别录》:"疗惊气在皮间,肌肤热赤起,目热赤痛,口疮。" ③《药性论》:"主男子阴痿。治下血如鸡鸭肝片;及男子茎上疮,屑末敷之。" ④《本草拾遗》:"主热疮疱起,虫疮,痢,下血,杀蛀虫;煎服,主消渴。" ⑤《日华子本草》:"安心除劳,治骨蒸,洗肝,明目,多泪,口干,心热,杀疳虫,治蛔心痛,疥癣,蜜炙治鼻洪,肠风,泻血,后分急热肿痛。" ⑥《珍珠囊》:"治肾水。膀胱不足,诸痿厥,腰膝无力。" ⑦《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泻膀胱龙火,利结小便,下焦湿肿,痢疾先见血,脐中痛,补肾水不足。" ⑧《用药心法》:"治疮痛不可忍者。" ⑨《兰室秘藏》:"泻冲脉之邪。治夏月气上冲咽不得息而喘息有音不得卧。" ⑩《纲目》:"敷小儿头疮。" ⑾《现代实用中药》:"打扑挫筋等,磨粉调如泥状涂贴。"
黄芩
类别: 清热药
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①《本经》:"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治)恶疮,疽蚀,火疡。"②《别录》:"疗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③陶弘景:"治奔豚,脐下热痛。"④《药性论》:"能治热毒,骨蒸,寒热往来,肠胃不利,破壅气,治五淋,令人宣畅,去关节烦闷,解热渴,治热腹中疞痛,心腹坚胀。"⑤《日华子本草》:"下气,主天行热疾,疔疮,排脓。治乳痈,发背。"⑥《珍珠囊》:"除阳有余,凉心去热,通寒格。"⑦李杲:"治发热口苦。"⑧《滇南本草》:"上行泻肺火,下行泻膀胱火,(治)男子五淋,女子暴崩,调经清热,胎有火热不安,清胎热,除六经实火实热。"⑨《纲目》:"治风热湿热头疼,奔豚热痛,火咳,肺痿喉腥,诸失血。"⑩《本草正》:"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气,定喘嗽,止失血,退往来寒热,风热湿热,头痛,解瘟疫,清咽,疗肺痿肺痈,乳痈发背,尤祛肌表之热,故治斑疹、鼠瘘,疮疡、赤眼;实者凉下焦之热,能除赤痢,热蓄膀胱,五淋涩痛,大肠闭结,便血、漏血。"⑾《科学的民间药草》:"外洗创口,有防腐作用。"
金银花
类别: 清热药
清热,解毒。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疡,肿毒,瘰疬,痔漏。
蜈蚣
类别: 平肝息风
祛风,定惊,攻毒,散结。治中风,惊痫,破伤风,百日咳,瘰疬,结核,癥积瘤块,疮疡肿毒,风癣,白秃,痔漏,烫伤。①《本经》:主啖诸蛇虫鱼毒,温疟,去三虫。②《抱朴子》:末,以治蛇疮。③《别录》:疗心腹寒热结聚,堕胎,去恶血。④《日华子本草》:治癥癖。蛇毒。⑤《纲目》:治小儿惊痫风搐,脐风口噤,丹毒,秃疮,瘰疬,便毒,痔漏,蛇瘕、蛇瘴、蛇伤。⑥《本草述》:治疠风。⑦《玉楸药解》:拨脓消肿。
象皮
类别: 止血药
止血敛疮;祛腐生肌。治外伤出血,及一切创伤、溃疡久不收口。①《医学入门》:"煎膏药,去腐生新,易于敛口。"②《纲目》:"治下疳,烧灰和油敷之。又治金疮不合。"③《本草新编》:"专能生肌长肉,定狂,止呕吐。"④《本草再新》:"治湿痹。"
用药咨询
『瘿瘤瘰疬中医名词解释?』
『瘿瘤瘰疬中医名词解释?』1、瘿瘤:是由于情志内伤、体质虚弱、外邪乘虚等因素导致体内气机郁滞、血行瘀阻、痰凝热聚结于颈而成。临床可见颈部肿块或硬或软,可随吞咽上下移动,无红肿疼痛,部分伴有心烦易怒、胸闷嗳气、食少纳呆等症。2、瘰疬:是指发生于颈部的胞睑突起如粟粒样大小,互相串连成线的病证。其形成主要是肝气不舒、痰气阻滞所致。临床可见颈部长有小疙瘩,数目不定,一般没有其他不适症状。无论是患有瘿瘤还是瘰疬,在治疗上都需要遵医嘱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比如消瘰丸、乳癖散结片等。同时患者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过于激动。另外还要注意饮食清淡,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若用药后出现明显不适,还需及时就医诊治。
『瘰疬病是什么意思?』
『瘰疬病是什么意思?』一般情况下,瘰疬指颈部淋巴结核,是由致病菌感染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化脓性病变。具体分析如下:颈部淋巴结核是因结核杆菌经呼吸道或口腔进入肺部,在肺内形成原发灶,并通过支气管播散至其他部位的淋巴系统而导致的疾病。颈部淋巴结核患者通常会出现低热、乏力、盗汗等全身症状,还会出现颈淋巴结进行性肿大、质硬、表面光滑、边界清晰等症状。建议患者遵医嘱使用利福平片、异烟肼片等抗结核药物来治疗,同时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阿奇霉素胶囊等抗生素类药物控制病情发展。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饮食健康,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大蒜等,可以适当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菠菜、苹果等,有利于补充维生素C,提高机体免疫力。
『瘰疬相当于现代的什么病?』
『瘰疬相当于现代的什么病?』中医认为,瘰疬相当于西医的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等疾病。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1.淋巴结炎:通常与细菌感染有关,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可导致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并伴有发热现象。一般可以遵医嘱使用罗红霉素分散片、头孢氨苄胶囊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如果脓肿已经形成,则需要通过手术方式进行切开引流处理。2.淋巴结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经呼吸道进入肺内,再蔓延至其他器官或组织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常表现为低热、乏力、盗汗以及食欲减退等症状。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利福平片、异烟肼片等药物进行治疗。3.其他情况:除上述情况外,若患者存在恶性肿瘤转移等情况时,也可能类似此病,需明确具体原因后对因治疗。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瘰疬属于外科常见病之一,主要由痰气凝滞、毒热蕴结所致,好发于颈部,尤其是项部,常为单个或数个圆形或椭圆形结节,且随着病情发展会逐渐增大,部分还可自下而上穿破皮肤,呈寒栗高突状。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生溃破、流脓、穿破大血管等严重并发症,因此一旦发现应积极就医治疗。
同类清热剂
清瘟败毒饮
主治: 一切火热,表里俱盛,狂躁烦心;口干咽痛,大热干呕,错语不眠,吐血衄血,热盛发斑。现代多用于脑炎乙型、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等。
疗效: 解外化内,升清降浊。
组成: 生石膏大剂6-8两,中剂2-4两,小剂8钱-1两2钱,小生地大剂6钱-1两,中剂3-5钱,小剂2-4钱,乌犀角大剂6-8钱,中剂3-4钱,小剂2-4钱,真川连大剂4-6钱,中剂2-4钱,小剂1钱-1钱半,生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竹叶、甘草、丹皮。
五味消毒饮
主治: 各种疔毒,痈疮疖肿。红丝疔、暗疔、内疔、羊毛疔,疔疮发无定处,未化或已化,或走黄者。
组成: 金银花3钱,野菊花1钱2分,蒲公英1钱2分,紫花地丁1钱2分,紫背天葵子1钱2分。
辛夷清肺饮
主治: 肺热鼻内息肉,初如榴子,日后渐大,闭塞孔窍,气不宣通。
组成: 辛夷6分,黄芩1钱,山栀1钱,麦门冬1钱,百合1钱,石膏1钱,知母1钱,甘草5分,枇杷叶3片(去毛),升麻3分。
一见消
主治: 痈疽。
组成: 金银花1斤,蒲公英4两,赤芍4两,黄耆8两,紫花地丁6两,红花8两,鬼馒头4两,地榆2两,黄柏2两,羌活1两,半夏1两,紫草1两,麻黄2两,瓜蒌1两,白芷1两,当归2两,栀子2两,独活1两,黑参3两,花粉1两,苍术1两,钩藤1两,木通1两,大黄1两,柴胡8钱,甘草5钱,皂角5钱,连翘3钱,防风5钱,牛蒡子5钱,全蝎2钱,僵蚕2钱,广木香3两,蝉蜕3钱,没药3钱(炙),麝香2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