楝实洗方

类别: 祛湿剂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三七。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一切新久干湿癣。
【组成】: 楝实半升(无实用根皮代),楝叶及嫩枝(锉)1升,凌霄叶及藤(锉)1升,丹参3两(细锉),枳壳(去瓤)3两(细锉),蛇床子3两(细锉),地榆3两(细锉),皂荚3两(细锉),苦参3两(细锉)。
【药材配方】: 丹参 地榆 枳壳 楝叶 皂荚 苦参 蛇床子
【用法】: 上同煎浓汁,热洗患处。
中药材配剂
丹参
类别: 补虚药
活血祛瘀,安神宁心,排脓,止痛。治心绞痛,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血崩带下,癥瘕,积聚,瘀血腹痛,骨节疼痛,惊悸不眠,恶疮肿毒。①《本经》: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癥除瘕,止烦满,益气。②《吴普本草》:治心腹痛。③《别录》: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久服利人。④陶弘景:渍酒饮之,疗风痹。⑤《药性论》:治脚弱,疼痹,主中恶;治腹痛,气作声音呜吼。⑥《日华子本草》:养神定志,通利关脉。治冷热劳,骨节疼痛,四肢不遂;排脓止痛,生肌长肉;破宿血,补新生血;安生胎,落死胎;止血崩带下,调妇人经脉不匀,血邪心烦;恶疮疥癣,瘿赘肿毒,丹毒;头痛,赤眼,热温狂闷。⑦《滇南本草》:补心定志,安神宁心。治健忘怔冲,惊悸不寐。⑧《纲目》: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⑨《云南中草药选》:活血散瘀,镇静止痛。治月经不调,痛经,风湿痹痛,子宫出血,吐血,乳腺炎,痈肿。
地榆
类别: 止血药
凉血上血,清热解毒。治吐血,衄血,血痢,崩漏,肠风,痔漏,痈肿,湿疹,金疮,烧伤。①《本经》:"主妇人乳痓痛,七伤,带下病,止痛,除恶肉,止汗,疗金疮。"②《别录》:"止脓血,诸瘘,恶疮,消酒,除消渴,补绝伤,产后内塞,可作金疮膏。""主内漏不止,血不足。"③《药性论》:"止血痢蚀脓。"④《唐本草》:"主带下十二病。"⑤《日华子本草》:"排脓,止吐血,鼻洪,月经不止,血崩,产前后诸血疾,赤白痢并水泻,浓煎止肠风。"⑥《开宝本草》:"别本注云,止冷热痢及疳痢热。"⑦李杲;"治胆气不足。"⑧《滇南本草》:"治酒寒,面寒疼,肚腹疼。"⑨《纲目》:"汁酿酒:治风痹,补脑。捣汁涂虎、犬、蛇.虫伤。"⑩《本草正》:"清火明日。治带浊痔漏,产后阴气散失。亦敛盗汗,疗热痞。"⑾《药品化义》:"解诸热毒痈。"⑿《药物图考》:"调敷汤火伤,疳疮溃烂。"⒀《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治胃痛,胃肠出血。"
苦参
类别: 清热药
清热,燥湿,杀虫。治热毒血痢,肠风下血,黄疸,赤白带下,小儿肺炎,疳积,急性扁桃体炎,痔漏,脱肛,皮肤瘙痒,疥癞恶疮,阴疮湿痒,瘰疬,烫伤。外治滴虫性阴道炎。①《本经》:"主心腹结气,癥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②《别录》:"养肝胆气,安五脏,定志益精,利九窍,除伏热肠澼,止渴,醒酒,小便黄亦,疗恶疮下部匿,平胃气,令人嗜食。"③陶弘景:"恶病人酒渍饮之,患疥者服亦除,盖能杀虫。"④《药性论》:"治热毒风,皮肌烦燥生疮,赤癞眉脱,主除大热嗜睡,治腹中冷痛,中恶腹痛,除体闷,治心腹积聚。"⑤《唐本草》:"治胫酸,疗恶虫。"⑥《日华于本草》:"杀疳虫。炒带烟出为末,饭饮下,治肠风下血并热痢。"⑦《珍珠囊》:"去湿。"⑧《滇南本草》:"凉血,解热毒,疥癞,脓窠疮毒。疗皮肤瘙痒,血风癣疮,顽皮白屑,肠风下血,便血。消风,消肿毒,痰毒。"⑨《本草从新》:"燥湿,胜热,治梦遗滑精。"
楝叶
类别: 解毒杀虫
止痛,杀虫。治疝气,蛔虫,跌打肿痛,疔疮,皮肤湿疹。①《纲目》:"疝入囊痛,临发时煎酒饮。"②《广东中药》Ⅱ:"苦楝树叶,研末外敷。治跌打肿痛,止刀伤出血。"
蛇床子
类别: 补虚药
温肾助阳,祛风,燥湿,杀虫。治男子阳痿,阴囊湿痒,女子带下阴痒,子宫寒冷不孕,风湿痹痛,疥癣湿疮。 ①《本经》:主妇人阴中肿痛,男子阴痿、湿痒,除痹气,利关节,癫痫,恶创。 ②《别录》:温中下气,令妇人子脏热,男子阴强,好颜色,令人有子。 ③《药性论》:治男子、女人虚,湿痹,毒风,顽痛,去男子腰疼。浴男子阴,去风冷,大益阳事。主大风身痒,煎汤浴之瘥。疗齿痛及小儿惊痫。 ④《日华子本草》:治暴冷,暖丈夫阳气,助女人阴气,扑损瘀血,腰胯疼,阴汗湿癣,肢顽痹,赤白带下,缩小便。 ⑤《生草药性备要》:敷疮止痒,洗螆癞。 ⑥《长沙药解》:吹聤耳。
皂荚
类别: 祛风湿
祛风痰,除湿毒,杀虫。治中风口眼歪斜,头风头痛,咳嗽痰喘,肠风便血,下痢噤口,痈肿便毒,疮癣疥癞。《本草图经》:"疏风气。"
枳壳
类别: 泻下药
破气,行痰,消积。治胸膈痰滞,胸痞,胁胀,食积,噫气,呕逆,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①《药性论》:"治遍身风疹,肌中如麻豆恶痒,主肠风痔疾,心腹结气,两胁胀虚,关膈拥塞。"②《日华子本草》:"健脾开胃,调五脏,下气,止呕逆,消痰。治反胃,霍乱泻痢,消食,破癥结痃癖,五膈气,除风明目及肺气水肿,利大小肠,皮肤痒。痔肿可炙熨。"③《开宝本草》:"主风痒麻痹,通利关节,劳气咳嗽,背膊闷倦,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消胀满、大肠风,安胃,止风痛。"④《珍珠囊》:"破气,泄肺中不利之气。"⑤《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破心下坚痞,利胸中气,化痰,消食。"⑥《纲目》:"治里急后重。"⑦《现代实用中药》:"治咳嗽,水肿,便秘,子宫下垂,脱肛。"
用药咨询
前庭熏洗方
前庭熏洗方治疗可以配合耳部按摩、针灸治疗、中药外敷、穴位贴敷、微波疗法等方法进行治疗。若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尽快就医。1.耳部按摩患者可自行对耳朵周围及颈部进行轻柔旋转、按压等动作,每次约5-10分钟。此方法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耳内压力差异造成的不适感。2.针灸治疗通过专业中医师使用特定穴位刺激法,在选定穴位上施行捻转提插等手法,一般每次治疗30分钟左右。针灸能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状态,有助于改善眩晕及相关症状。3.中药外敷将适量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材碾磨成细粉后加温开水调制成糊状,然后敷于双侧耳廓相应位置,并用纱布覆盖固定。外敷一方面可以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另一方面还能够起到一定的止痛作用。4.穴位贴敷选取风池穴、百会穴等穴位,将调配好的药膏贴于穴位处并加温包包裹固定。该方法旨在通过药物作用于特定穴位来调整气血平衡,从而缓解由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头晕目眩等症状。5.微波疗法利用微波设备产生的电磁波照射受试者头部区域,通常一次治疗时间约为20-30分钟。微波辐射能够增强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并促进淋巴循环系统工作效率提升,进而达到辅助减轻眩晕效果。在接受上述一系列传统中医药理疗之前,应确保无耳道狭窄或感染等问题存在,以免引起并发感染或其他潜在风险。此外,若患者处于孕期,则需谨慎使用某些外治法,如耳部按摩或穴位贴敷,以免影响胎儿健康。
痔疮外洗方
痔疮外洗可以采用中药外敷、高锰酸钾坐浴、肛门局部熏洗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没有缓解或者加重,应尽快就医以获得专业治疗。1.中药外敷将具有清热解毒、收敛止痒功效的中药材加水煎煮后取汁液,待温度适宜时进行外敷。此方法能够促进患处血液循环,缓解炎症反应及瘙痒感;同时还可以起到一定的止血作用。2.高锰酸钾坐浴患者取侧卧位,将臀部浸入装有适量温开水的盆内,按医嘱加入适量高锰酸钾颗粒摇匀后坐浴。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对皮肤、黏膜有一定刺激性与腐蚀作用,可使组织变性、坏死。痔疮患者使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坐浴,利用其氧化还原反应产生新生态氧而发挥杀菌消毒效果,从而减轻痔核水肿、疼痛等症状。3.肛门局部熏洗将选定的药物加水煎煮后过滤去渣,待温度适宜时进行肛门局部熏洗。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药效直达病所,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肿胀和疼痛。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如辣椒、炸鸡,以免加重痔疮症状。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如燕麦、菠菜,有助于软化大便,减少排便时对痔疮的摩擦和刺激。
川楝了川楝的功效与作用
川楝子具有行气止痛、杀虫、治疗疟疾、疝气疼痛、虫积腹痛等功效与作用。使用川楝子时需注意,因其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长期大量使用,且孕妇禁用。1.行气止痛川楝子具有一定的行气、疏肝的作用,所以能起到止痛的效果。本品性寒质润,入肝经可疏肝理气,适用于胸胁胀满、乳房胀痛等症。内服时可用作方剂中的要药。2.杀虫川楝子有较强的驱蛔虫和绦虫的作用,其含有的川楝素能够麻痹寄生虫,使其随粪便排出体外。本品常用于小儿蛔虫病及绦虫病。内服时需注意不宜过量,以免引起腹泻或呕吐等不良反应。3.治疗疟疾川楝子对疟原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可以辅助治疗疟疾。对于疟疾症状,本品可配伍草果、常山等药物以增强疗效。4.疝气疼痛川楝子归肝经,且具有疏肝理气的作用,故而能缓解肝郁所致的疝气疼痛。本品多用治肝郁气滞之睾丸偏坠胀痛。可单用煎汤内服,亦可配合其他药物同用。5.虫积腹痛川楝子所含有的川楝素具有驱除肠道寄生虫的作用,从而达到消除虫积腹痛的目的。本品可用于小儿虫积腹痛。可单用或配伍槟榔、雷丸等药材研末服用。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川楝子性质苦寒,长期大量服用可能会损伤脾胃,故凡脾胃虚寒者慎用。另外,用药期间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芥末等,以免影响药物发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