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管眼药

类别: 清热剂
出处: 《青囊秘传》。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眼病。
【组成】: 甘石3两,琥珀2钱,朱砂1钱5分,牛黄5分,梅片3钱,雄黄1钱5分,珍珠1钱,麝香5分,青鱼胆5个,熊胆1钱,蕤仁1钱。
【药材配方】: 朱砂 梅 熊胆 牛黄 珍珠 琥珀 蕤仁 雄黄 青鱼胆 麝香
中药材配剂
类别: 收涩药
牛黄
类别: 清热药
清心,化痰,利胆,镇惊。治热病神昏、谵语,癫痫发狂,小儿惊风抽搐,牙疳,喉肿,口舌生疮,痈疽,疔毒。①《本经》:"主惊痫,寒热,热盛狂庢。"②《别录》:"疗小儿诸痫热,口不开;大人狂癫。又堕胎。"③《药性论》:"小儿夜啼,主卒中恶。"④孙思邀:"益肝胆,定精神,除热,止惊痢,辟恶气。"⑤《日华子本草》:"疗中风失音,口噤,妇人血噤,惊悸,天行时疾,健忘虚乏。"⑥《日用本草》:"治惊病搐搦烦热之疾,清心化热,利痰凉惊。"⑦《纲目》:"痘疮紫色,发狂谵语者可用。"⑧《会药医镜》:"疗小儿急惊,热痰壅塞,麻疹余毒,丹毒,牙疳,喉肿,一切实证垂危者。"
青鱼胆
类别: 清热药
泻热,明目。治目赤肿痛,翳障,喉痹,热疮。①《食疗本草》:"益人眼。取汁注目中,主目闇,亦涂热疮。"②《纲目》:"消目赤肿痛,吐喉痹痰涎。"③《本草汇言》:"胆汁干收,点一切目赤翳障。"④《本经逢原》:"水磨点喉痹、痔疮,与熊胆同功。"
蕤仁
类别: 清热药
祛风,散热,养肝,明目。治目赤肿痛,昏暗羞明,眦烂多泪,鼻衄。①《本经》:"主心腹邪结气,明目,目赤痛伤泪出。"②《吴普本草》:"补中强志,明耳目。"③《别录》:"目肿眦烂,齆鼻,破心下结痰痞气。"④《药性论》:"治鼻衄。"⑤《本草拾遗》:"生治足睡,熟治不眠。"⑥《本草蒙筌》:"专治眼科,消上下胞风肿烂弦,除左右眦热障胬肉,退火止泪,益水生光。"
琥珀
类别: 安神药
镇惊安神,散瘀止血,利水通淋。治惊风癫痫,惊悸失眠,血淋血尿,小便不通,妇女闭经,产后停瘀腹痛,痈疽疮毒,跌打创伤。①《别录》:"主安五脏,定魂魄,消瘀血,通五淋。"②《药性论》:"治产后血瘀痛。"③《本草拾遗》:"止血生肌,合金疮。"④《日华子本草》:"壮心,明目磨翳,止心痛、癫邪,破结癥。"⑤《本草别说》:"治荣而安心利水。"⑥《珍珠囊》:"利小便,清肺。"⑦《本草正》:"清心肺,消瘀血,痰涎。"⑧《玉楸药解》:"凉肺清肝,磨障翳,止惊悸,除遗精白浊,下死胎胞衣,敷疔拔毒,止渴除烦,滑胎催生。"
麝香
类别: 开窍药
开窍,辟秽,通络,散瘀。治中风,痰厥,惊痫,中恶烦闷,心腹暴痛,癥瘕癖积,跌打损伤,痈疽肿毒。 ①《本经》:"主辟恶气,温疟,痫痓,去三虫。" ②《别录》:"疗中恶,心腹暴痛,胀急痞满,风毒,妇人难产,堕胎,去面鼠,目中肤翳。" ③陶弘景:"疗蛇毒。" ④《药性论》:"除心痛,小儿惊痫、客忤,镇心安神。以当门子一粒,细研,熟水灌下,止小便利。能蚀一切痈疮脓。" ⑤《日华子本草》:"杀脏腑虫,制蛇、蚕咬,沙虱、溪、瘴毒,吐风痰。纳子宫暖水脏,止冷带疾。" ⑥《仁斋直指方》:"能化阳通腠理。""能引药透达。" ⑦王好古:"疗鼻窒不闻香臭。" ⑧《纲目》:"通诸窍,开经络,透肌骨,解酒毒,消瓜果食积。治中风,中气,中恶,痰厥,积聚癥瘕。" ⑨《本草正》:"除一切恶疮痔漏肿痛,脓水腐肉,面酐斑疹。凡气滞为病者,俱宜用之。若鼠咬、虫咬成疮,以麝香封之。" ⑩《本草备要》:"治耳聋,目翳,阴冷。"
雄黄
类别: 燥湿止痒
燥湿,祛风,杀虫,解毒。治疥癣,秃疮,痈疽,走马牙疳,缠腰蛇丹,破伤风,蛇虫蟹伤,腋臭,臁疮,哮喘,喉痹,惊痫,痔瘘。 ①《本经》:"主寒热,鼠瘘,恶疮,疽痔,死肌,杀百虫毒。" ②《别录》:"疗疥虫,匿疮,目痛,鼻中息肉及绝筋破骨。百节中大风,积聚,癖气,中恶腹痛,杀诸蛇虺毒,解藜芦毒。" ③《日华子本草》:"治疥癣,风邪,癫痫,岚瘴,一切蛇虫犬兽咬伤。" ④王好古:"搜肝气,泻肝风,消涎积。" ⑤《纲目》:"治疟疾寒热,伏暑泄痢,酒饮成癖,惊痫,头风眩晕,化腹中瘀血,杀劳虫疳虫。" ⑥《本草正》:"治痈疽腐肉,并鼠痿,疽、痔等毒。"
熊胆
类别: 清热药
清热,镇痉,明目,杀虫。治热黄,暑泻,小儿惊痼,疳疾,蛔虫痛,目翳,喉痹,鼻蚀,疔痔恶疮。①《药性论》:"主小儿五疳,杀虫,治恶疮。"②《唐本草》:"疗时气热盛变为黄疸,暑月久利,疳匿心痛。"③《日华子本草》:"治疳疮,耳鼻疮,及诸疳疾。"④《医学入门》:"点眼去翳开盲。涂恶疮、痔瘘。"⑤《纲目》:"退热,清心,平肝,明目去翳,杀蛔、蛲虫。"⑥《本草述》:"治喉痹。"⑦《本草求原》:"治蓄血,血淋。"⑧《随息居饮食谱》:"治疔疽。"
珍珠
类别: 安神药
镇心安神,养阴熄风,清热坠痰,去翳明目,解毒生肌。治惊悸,怔忡,癫痫,惊风搐搦,烦热消渴,喉痹口疳,目生翳障,疮疡久不收口。①《本草经集注》:治目肤翳。②《药性论》:治眼中翳障白膜。亦能坠痰。③《海药本草》:主明目,除面皯,止泄。合知母疗烦热消渴,以左缠根治小儿麸豆疮入眼。④《日华子本草》:安心、明目。⑤《本草衍义》:小儿惊热药中多用。⑥《纲目》:安魂魄,止遗精、白浊,解痘疔毒。⑦《本草汇言》:镇心,定志,安魂,解结毒,化恶疮,收内溃破烂。⑧《本经逢原》:煅灰入长肉药及汤火伤敷之。
朱砂
类别: 安神药
安神,定惊,明日,解毒。治癫狂,惊悸,心烦,失眠:眩晕,目昏,肿毒,疮疡,疥癣。①《本经》: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②《别录》:通血脉,止烦满、消渴,益精神,悦泽人面,除中恶腹痛,毒气疥瘘诸疮。③《药性论》:镇心,主抽风。④《日华子本草》:润心肺,治疮疥痂息肉,服并涂用。⑤《珍珠囊》:心热非此不能除。⑥李杲:纳浮溜之火而安神明。⑦《医学入门》:痘疮将出,服之解毒,令出少。治心热烦跺。润肺止渴,清肝明目,兼辟邪恶瘟疫,破癥瘕,下死胎。⑧《纲目》:治惊痫,解胎毒、痘毒,驱邪疟,能发汗。⑨《本草从新》:定颠狂,止牙疼。
用药咨询
鹅管石
鹅管石会引起胃肠胀气、恶心呕吐等症状,还可能导致皮肤瘙痒、红肿。鹅管石含碳酸钙,在胃液作用下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引发胃肠胀气。同时,这些微小颗粒可能会刺激胃黏膜,引起恶心呕吐;对于敏感个体,鹅管石可作为一种异物蛋白引发免疫应答,产生IgE介导的炎症反应,通过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以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从而引发皮肤瘙痒、红肿等不适症状。在极少数情况下,过量摄入鹅管石可能引起肾结石或胆结石。这主要是因为其中所含的钙离子会与尿中的磷酸根或其他阴离子结合形成结晶体,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长大而成为石头。使用鹅管石时需注意剂量控制,避免长期大量摄入以减少潜在风险。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用并向医生咨询。
鹅涎
鹅涎并没有明确的治疗效果,虽然鹅肉、鹅蛋黄、鹅肝、鹅油、鹅血等鹅体内的其他部分可能具有食用价值。1.鹅肉鹅肉中可能含有少量的鹅涎,因为鹅涎是由唾液腺分泌的一种消化液,而鹅是其宿主之一。如果摄入了含鹅涎的鹅肉,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窒息的情况。2.鹅蛋黄鹅蛋黄中含有一定的鹅涎成分,主要是由于鹅蛋中的卵白蛋白与蛋黄中的卵黄磷蛋白相互作用产生的。误食后可能导致消化不良,引起腹泻、腹痛等症状。3.鹅肝鹅肝是一种常见的食材,其中也有可能会存在鹅涎,主要是因为鹅的肝脏部位也会产生一些分泌物。若进食了含有鹅涎的鹅肝,可能会导致身体免疫系统产生反应,引发过敏症状,如皮疹、呼吸困难等。4.鹅油鹅油是从鹅体内提取出来的脂肪,也可能携带微量的鹅涎,是因为鹅涎存在于鹅体内的某些器官组织中。摄入鹅油中的鹅涎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等。5.鹅血鹅血是指从鹅体内采集的血液,其中可能含有极少量的鹅涎,原因是鹅涎存在于鹅的唾液腺中。误食鹅血中的鹅涎一般不会引起明显的健康问题,但是一旦被吞咽进入消化道,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引起轻微的胃肠不适。需要注意的是,在处理和食用这些食物时要格外小心,避免直接接触口腔或破损的皮肤。同时,对于有特殊饮食需求或对鹅涎过敏的人群,应谨慎选择食物并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的意见。
鹅管石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治什么病
鹅管石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活血化瘀、利尿通淋、消肿散结等功效,可用于治疗痈疽疔疮、跌打损伤、风湿痹痛、水肿胀满、小便不利、乳痈、瘰疬等症状。本品属中药范畴,使用时需谨慎,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1.清热解毒因为鹅管石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所以能用于治疗因火热内盛所致的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可配伍菊花、金银花等中药增强其清热解毒的功效。2.祛风止痛由于鹅管石有祛风止痛的效果,因此对于风湿痹痛、头痛眩晕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常与其他祛风湿药如羌活、防风等合用以增强疗效。3.活血化瘀活血化瘀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和消除淤血来达到治疗目的。而鹅管石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能够改善气血不畅引起的症状。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情况,常与其他活血化瘀药物如川芎、红花等配合使用。4.利尿通淋利尿通淋是指通过促进排尿来清除体内过多的液体和废物。鹅管石有利水渗湿的作用,有助于排除体内的湿邪。可用于治疗水肿、尿少等症状,可与茯苓、泽泻等利水渗湿药合用。5.消肿散结消肿散结是利用某些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来消除组织间的炎症反应和肿胀现象。鹅管石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能够减轻局部的红、肿、热、痛等症状。适用于治疗乳腺增生、淋巴结核等疾病,可与其他具有相同作用的中药材如蒲公英、丹参等配伍使用。需要注意的是,鹅管石需经过炮制后方可入药,并且不宜长期大量服用。此外,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同类清热剂
清瘟败毒饮
主治: 一切火热,表里俱盛,狂躁烦心;口干咽痛,大热干呕,错语不眠,吐血衄血,热盛发斑。现代多用于脑炎乙型、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等。
疗效: 解外化内,升清降浊。
组成: 生石膏大剂6-8两,中剂2-4两,小剂8钱-1两2钱,小生地大剂6钱-1两,中剂3-5钱,小剂2-4钱,乌犀角大剂6-8钱,中剂3-4钱,小剂2-4钱,真川连大剂4-6钱,中剂2-4钱,小剂1钱-1钱半,生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竹叶、甘草、丹皮。
五味消毒饮
主治: 各种疔毒,痈疮疖肿。红丝疔、暗疔、内疔、羊毛疔,疔疮发无定处,未化或已化,或走黄者。
组成: 金银花3钱,野菊花1钱2分,蒲公英1钱2分,紫花地丁1钱2分,紫背天葵子1钱2分。
辛夷清肺饮
主治: 肺热鼻内息肉,初如榴子,日后渐大,闭塞孔窍,气不宣通。
组成: 辛夷6分,黄芩1钱,山栀1钱,麦门冬1钱,百合1钱,石膏1钱,知母1钱,甘草5分,枇杷叶3片(去毛),升麻3分。
一见消
主治: 痈疽。
组成: 金银花1斤,蒲公英4两,赤芍4两,黄耆8两,紫花地丁6两,红花8两,鬼馒头4两,地榆2两,黄柏2两,羌活1两,半夏1两,紫草1两,麻黄2两,瓜蒌1两,白芷1两,当归2两,栀子2两,独活1两,黑参3两,花粉1两,苍术1两,钩藤1两,木通1两,大黄1两,柴胡8钱,甘草5钱,皂角5钱,连翘3钱,防风5钱,牛蒡子5钱,全蝎2钱,僵蚕2钱,广木香3两,蝉蜕3钱,没药3钱(炙),麝香2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