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湿清热方

类别: 祛湿剂
出处: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急性湿疹、下肢丹毒,带状疱疹,舌红、苔黄腻、脉滑者。
【疗效】: 利湿清热。
【组成】: 生地30g,黄芩9g,赤苓9g,泽泻9g,车前子9g(包),木通4.5g,六一散9g(包)。
【药材配方】: 木通 泽泻 车前子 黄芩
中药材配剂
木通
类别: 利水渗湿
泻火行水,通利血脉。治小便赤涩,淋浊,水肿,胸中烦热,喉痹咽痛,遍身拘痛,妇女经闭,乳汁不通。①《本经》:"主去恶虫,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②《吴普本草》:"止自汗。"③《别录》:"疗脾疸常欲眠,心烦哕,出音声,疗耳聋,散痈肿诸结不消,及金疮、恶疮、鼠瘘、踒折、鼻息肉,堕胎,去三虫。"④《药性论》:"主治五淋,利小便,开关格。治人多睡,主水肿浮大,除烦热。"⑤《食疗本草》:"煮饮之,通妇人血气,又除寒热不通之气,消鼠瘘、金疮、踒折,煮汁酿酒妙。"⑥《本草拾遗》:"利大小便,令人心宽下气。"⑦《海药本草》:"主诸瘘疮;喉咙痛及喉痹,并宜煎服之,磨亦得,急即含之。"⑧《食性本草》:"主理风热淋疾,小便效急疼,小腹虚满,宜煎汤并葱食之有效。"⑨《日华子本草》:"安心除烦,止渴退热。治健忘,明耳目,治鼻塞;通小肠,下水,破积聚血块,排脓,治疮疖,止痛,催生下胞,女人血闭,月候不匀,天行时疾,头痛目眩,羸劣乳结,及下乳。"⑩《安徽药材》:"治脚气浮肿。"
车前子
类别: 利水渗湿
利水,清热,明日,祛痰。治小便不通,淋浊,带下,尿血,暑湿泻痢,咳嗽多痰,湿痹,目赤障翳。 ①《本经》:"主气癃、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湿痹。" ②《本草经集注》:"主虚劳。" ③《别录》:"男子伤中,女子淋沥,不欲食。养肺强阴益精。明目疗赤痛。" ④《药性论》:"能去风毒,肝中风热,毒风冲眼目,赤痛障翳,脑痛泪出,去心胸烦热。" ⑤《日华子本草》:"通小便淋涩,壮阳。治脱精,心烦。下气。" ⑥《医学启源》:"主小便不通,导小肠中热。" ⑦《滇南本草》:"消上焦火热,止水泻。" ⑧《纲目》:"止暑湿泻痢。" ⑨《雷公炮制药性解》:"主淋沥癃闭,阴茎肿痛,湿疮,泄泻,亦白带浊,血闭难产。" ⑩《科学的民间药草》:"镇咳,祛痰,利尿。" ⑾《山东中药》:"敷湿疮、脓泡疮、小儿头疮。"
黄芩
类别: 清热药
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①《本经》:"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治)恶疮,疽蚀,火疡。"②《别录》:"疗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③陶弘景:"治奔豚,脐下热痛。"④《药性论》:"能治热毒,骨蒸,寒热往来,肠胃不利,破壅气,治五淋,令人宣畅,去关节烦闷,解热渴,治热腹中疞痛,心腹坚胀。"⑤《日华子本草》:"下气,主天行热疾,疔疮,排脓。治乳痈,发背。"⑥《珍珠囊》:"除阳有余,凉心去热,通寒格。"⑦李杲:"治发热口苦。"⑧《滇南本草》:"上行泻肺火,下行泻膀胱火,(治)男子五淋,女子暴崩,调经清热,胎有火热不安,清胎热,除六经实火实热。"⑨《纲目》:"治风热湿热头疼,奔豚热痛,火咳,肺痿喉腥,诸失血。"⑩《本草正》:"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气,定喘嗽,止失血,退往来寒热,风热湿热,头痛,解瘟疫,清咽,疗肺痿肺痈,乳痈发背,尤祛肌表之热,故治斑疹、鼠瘘,疮疡、赤眼;实者凉下焦之热,能除赤痢,热蓄膀胱,五淋涩痛,大肠闭结,便血、漏血。"⑾《科学的民间药草》:"外洗创口,有防腐作用。"
泽泻
类别: 利水渗湿
利水,渗湿,泄热。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呕吐,泻痢,痰饮,脚气,淋病,尿血。(1)利水渗湿:用于水湿内停之尿少、水肿、泻痢及湿热淋浊等证。治胃内停水常配白术。治尿道涩痛、小便不利常配木通、茯苓。(2)清泻肾火:用于阴虚火旺诸证。①《本经》:"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②《别录》:"补虚损五劳,除五脏痞满,起阴气,止泄精、消渴、淋沥,逐膀胱、三焦停水。"③《药性论》:"主肾虚精自出,治五淋,利膀胱热,直通水道。"④《日华子本草》:"治五劳七伤,主头旋、耳虚鸣,筋骨挛缩,通小肠,止遗沥、尿血。"⑤《医学启源》:"治小便淋沥,去阴间汗。《主治秘诀》云,去旧水,养新水,利小便,消水肿,渗泄止渴。"⑥李杲:"去脬中留垢、心下水痞。"⑦《纲目》:"渗湿热,行痰饮,止呕吐、泻痢,疝痛,脚气。"
用药咨询
[清热利湿补肾固精吃什么药最好?]
[清热利湿补肾固精吃什么药最好?]临床上不存在清热、利湿、补肾、固精没有副作用的药物。若患者存在该类情况时,可服用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中成药进行治疗,也可使用车前子、牡丹皮、泽泻、茯苓等中药材配伍泡水喝。一、中成药1.知柏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等多种药材制成,具有滋阴降火的功效,适用于缓解潮热盗汗、口干咽痛、小便短赤等症状。2.六味地黄丸:主要成分有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等药材,可用于改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以及遗精盗汗等症状。3.其他中成药:如二至胶囊、金匮肾气丸、五子衍宗丸、锁阳固精丸等,其中二至胶囊由女贞子、墨旱莲组合而成,可以起到补益肝肾的作用;而金匮肾气丸含有附子、肉桂等药材,能够温补肾阳、化气行水;五子衍宗丸中含有枸杞子、菟丝子等药材,能用于缓解遗精滑泄、腰痛腿软、尿后余沥等症状;锁阳固精丸含有的锁阳、巴戟天等药材,可以达到补肾固精的效果。二、中药方剂车前子、牡丹皮、泽泻、茯苓搭配在一起泡水饮用,也能够起到一定清热利湿、补肾固精的效果。另外,也可以选择用石韦、冬葵子、滑石等药材配伍泡水喝,也有一定的效果。以上提及的所有药物均需在专业医师辨证指导下对症应用,避免盲目用药引起不适症状。平时也要注意饮食清淡,适当运动锻炼以增强体质,有利于病情恢复。
[有滋阴补肾清热虚的功效的是?]
[有滋阴补肾清热虚的功效的是?]具有滋阴、补肾、清热功效的中成药较多,常见于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等。患者在服用药物时应遵医嘱按剂量服用,不可以自行增加药量或减少药量。1.六味地黄丸:主要由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组成,其中熟地黄、山茱萸补养肝脾肾三经之阴精,山药补益脾阴,茯苓利水渗湿健脾,泽泻泄浊以助运脾,丹皮清泄相火,并制约防止过温补而上浮,是治疗肾阴不足的基本组合。方中一味丹皮引诸药直达病所,加强了对命门真阴的滋润和蒸腾,使全方起效迅速而显神通,共同达到滋补肝脾肾三阴之作用。若患者存在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遗精盗汗等症状,则可使用六味地黄丸进行改善。2.知柏地黄丸:是由知母、黄柏、山茱萸、山药、牡丹皮、泽泻、熟地黄等中药材制作而成,具有滋阴降火的功效,适用于潮热盗汗、口干咽痛、小便短赤、足心发热等症状患者的治疗。3.大补阴丸:是由醋龟甲、黄芩、知母、猪脊髓、牛膝、防风、石膏、赤芍药材组成,具有滋阴降火的功效,适用于治疗耳聋、眩晕、头痛、项强、眼花、口苦、骨蒸潮热、内热消渴、小儿低热抽搐等症状患者的治疗。4.其他:除上述几种药物外,青娥丸、四神丸、麦味地黄丸、左归丸、右归丸等也可起到滋阴补肾的作用。如青娥丸由炒黑豆、枸杞子、牛膝、附片等成分制成,具有补肾填精益髓的功效,用于治疗肾虚导致的夜盲症、阳痿早泄、小儿五迟等病症。对于出现以上症状的患者,在用药期间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比如辣椒、花椒、芥末等,以免影响病情恢复。此外,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此药。
清热祛湿颗粒是清人体阴囊潮湿有用吗
清人体阴囊潮湿是否有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如果是生理性原因导致的阴囊潮湿一般没有用,而病理性原因引起的阴囊潮湿则可能有作用。1.没有用:如果只是单纯的天气炎热、内裤不透气等原因引起阴囊部位出汗较多,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此时使用清热祛湿颗粒无法起到治疗效果。建议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并且勤换洗内裤以及洗澡,能够缓解症状。2.有用:但如果患者的阴囊潮湿还伴有瘙痒、疼痛等不适症状,则考虑与疾病有关,如阴囊炎、阴囊湿疹等。此时遵医嘱服用清热祛湿颗粒可以达到一定的辅助治疗目的,但还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感染治疗,比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片等。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要注意饮食健康和营养均衡摄入,适当增加饮水量促进排尿,有助于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若期间出现明显不适,还需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