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茜汤

类别: 理血剂
出处: 《中医杂志》(1982;6:28)。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崩漏。
【组成】: 煅乌贼骨15g,茜草炭15g,地榆炭15g,檵木15g,蒲黄炭(包)10g,槐米炭50g,荠菜50g,马齿苋50g,生甘草5g。
【药材配方】: 地榆 槐米 甘草 马齿苋 茜草 荠菜 蒲黄 马齿
【用法】: 每日服1剂。出血量多时,每日2剂。
中药材配剂
马齿
类别: 平肝息风
治惊痫,疔疮,牙痛。①《别录》:"主小儿马痫。"②《本草拾遗》:"烧作灰,唾和,绯帛贴丁肿上,根出。"③《日华子本草》:"水磨(服)治惊痫。"
马齿苋
类别: 清热药
清热解毒,散血消肿。治热痢脓血,热淋,血淋,带下,痈肿恶疮,丹毒,痕疬。用于湿热所致的腹泻、痢疾,常配黄连、木香。内服或捣汁外敷,治痈肿。亦用于便血、子宫出血,有止血作用。①《唐本草》:"主诸肿瘘疣目,捣揩之;饮汁主反胃,诸淋,金疮血流,破血癖癥癖,小儿尤良;用汁洗紧唇、面疱、马汗、射工毒涂之瘥。"②孟姺:"湿癣白秃,以马齿膏和灰涂敷。治疳痢及一切风,敷杖疮。"③《食疗本草》:"明门。亦治疳痢。"④《本草拾遗》:"止消渴。"⑤《蜀本草》:"主尸脚(人脚无冬夏常拆裂)、阴肿。"⑥《开宝本草》:"主目盲白霄,利大小便,去寒热,杀诸虫,止渴,破癥结痈疮。又烧为灰,和多年醋滓,先灸丁肿。以封之,即根出.生捣绞汁服,当利下恶物,去白虫。"⑦《日用本草》:"凉肝退翳。"⑧《滇南本草》:"益气,消暑热,宽中下气,润肠,消积滞,杀虫,疗疮红肿疼痛。"⑨《纲目》:"散血消肿,利肠滑胎,解毒通淋,治产后虚汗。"⑩《生草药性备要》:"治红痢症,清热毒,洗痔疮疳疔。"
蒲黄
类别: 止血药
凉血止血,活血消瘀。生用治经闭腹痛,产后瘀阻作痛,跌扑血闷,疮疖肿毒;炒黑止吐血,衄血,崩漏,泻血,尿血,血痢,带下;外治重舌,口疮,聤耳流脓,耳中出血,阴下湿痒。止血,化瘀,通淋。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痛经、脘腹刺痛、跌打肿痛、血淋湿痛。止血、活血:用于各种出血、痛经、跌损、痈肿疼痛。配五灵脂名失笑散,能祛瘀止痛,常用于产后腹痛、痛经及胃腹瘀痛。①《本经》:"主心腹膀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②《药性论》:"通经脉,止女子崩中不住,主痢血,止鼻衄,治尿血,利水道。"③《日华子本草》:"治(颠)扑血闷,排脓,疮疖,妇人带下,月候不匀,血气心腹痛,妊孕人下血坠胎,血运血癥,儿枕急痛,小便不通,肠风泻血,游风肿毒,鼻洪吐血,下乳,止泄精,血痢。破血消肿生使,补血止血炒用。"④《纲目》:"凉血,活血,止心腹诸痛。"⑤《本草经疏》:"治癥结,五劳七伤,停积瘀血,胸前痛即发吐衄。"⑥《现代实用中药》:"外用于创伤,湿疹。"⑦《南宁市药物志》:"外用治瘰疬。"
荠菜
类别: 止血药
凉肝止血;平肝明目;清热利湿。治叶血;衄血;咯血;尿血;崩漏;目赤疼痛;眼底出血;高血压病;赤白痢疾;肾炎水肿;乳糜尿①《别录》:"主利肝气,和中。"②《药性论》:"烧灰(服),能治赤白痢。"③《千金·食治》:"杀诸毒。根,主目涩痛。"④崔禹锡《食经》:"补心脾。"⑤《日用本草》:"凉肝明目。"⑥《纲目》:"明目,益胃。"⑦《现代实用中药》:"止血。治肺出血,子宫出血,流产出血,月经过多,头痛、目痛或视网膜出血。"⑧《陆川本草》:"消肿解毒,治疮疖,赤眼。"⑨《南宁市药物志》:"治乳糜屎。"⑩《广西中药志》:"健胃消食,化积滞。"
茜草
类别: 止血药
  凉血,止血,祛瘀,通经,镇咳,祛痰。用于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扑肿痛。 现代医学临床研究:可以治疗出血性疾患,慢性气管炎,慢性腹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软组织损伤,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地榆
类别: 止血药
凉血上血,清热解毒。治吐血,衄血,血痢,崩漏,肠风,痔漏,痈肿,湿疹,金疮,烧伤。①《本经》:"主妇人乳痓痛,七伤,带下病,止痛,除恶肉,止汗,疗金疮。"②《别录》:"止脓血,诸瘘,恶疮,消酒,除消渴,补绝伤,产后内塞,可作金疮膏。""主内漏不止,血不足。"③《药性论》:"止血痢蚀脓。"④《唐本草》:"主带下十二病。"⑤《日华子本草》:"排脓,止吐血,鼻洪,月经不止,血崩,产前后诸血疾,赤白痢并水泻,浓煎止肠风。"⑥《开宝本草》:"别本注云,止冷热痢及疳痢热。"⑦李杲;"治胆气不足。"⑧《滇南本草》:"治酒寒,面寒疼,肚腹疼。"⑨《纲目》:"汁酿酒:治风痹,补脑。捣汁涂虎、犬、蛇.虫伤。"⑩《本草正》:"清火明日。治带浊痔漏,产后阴气散失。亦敛盗汗,疗热痞。"⑾《药品化义》:"解诸热毒痈。"⑿《药物图考》:"调敷汤火伤,疳疮溃烂。"⒀《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治胃痛,胃肠出血。"
甘草
类别: 补虚药
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①《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 ②《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 ③《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 ⑤《珍珠囊》:"补血,养胃。" ⑥《汤液本草》:"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消五发之疮疽,与黄耆同功。" ⑦《纲目》:"解小儿胎毒、惊痼,降火止痛。" ⑧《中国药植图鉴》:"治消化性溃疡和黄疸。"
槐米
类别: 产品_中草药
用药咨询
乌茜副作用有哪些
乌茜的副作用可能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心血管系统紊乱、消化道不适、过敏反应以及血液系统异常。如果副作用较为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尽快就医以获得适当的治疗。1.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是由于乌茜通过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导致神经传递功能障碍。可能出现嗜睡、昏迷等严重症状,进而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2.心血管系统紊乱乌茜可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心血管系统紊乱现象发生。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诱发心脏病发作。3.消化道不适乌茜可能引发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消化道不适症状,其原因主要是药物对胃肠道黏膜产生刺激作用。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食物摄入量和吸收,进一步导致营养不良。4.过敏反应乌茜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从而引发过敏反应。典型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肿、荨麻疹等,严重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休克等危及生命的症状。5.血液系统异常乌茜中的一些成分可能会干扰血细胞的正常发育过程,导致白细胞减少或其他血液指标异常。这可能会削弱机体对抗感染的能力,并增加出血风险。在使用乌茜期间,应注意观察身体变化,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停药并就医。同时,患者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以减少乌茜的副作用。
乌茜的作用以及功效
乌茜具有补血养血、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消肿止痛、解毒疗疮等功效与作用。由于乌茜的药用价值较高,建议在专业人士指导下使用,以确保安全有效。1.补血养血乌茜具有滋阴补肾、益气养血的功效,能够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和血液循环。可用于治疗贫血、月经不调等病症。可将乌茜与其他中药材配伍制成汤剂或丸散服用。2.活血化瘀乌茜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液黏稠度,减少血小板聚集,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对于跌打损伤、淤血肿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可将其外敷于患处或者煎煮后口服。3.祛风除湿乌茜有祛风湿、强筋骨之效用,其性温味辛入肝经,故能祛风胜湿。主治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等症。可用作酒浸或水煎服以增强疗效。4.消肿止痛乌茜所含有的某些成分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的发展,从而达到消肿止痛的效果。对于扭伤、挫伤等引起的局部疼痛、肿胀有一定缓解作用。可捣烂外敷或煎煮后取汁液涂抹。5.解毒疗疮乌茜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有效缓解因火热内盛所致的痈疽疔疮、丹毒等皮肤疾病。可将乌茜研磨成粉末后撒布于患处进行治疗。注意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发生。上述提及的所有功效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应用,不可盲目自行用药。患者在使用乌茜时还需注意避免食用生冷、油腻食物,以免影响药物吸收及发挥疗效。
乌蛇荣皮汤
乌蛇荣皮汤中包含乌鸡、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等食材,这些食材具有一定的滋补作用,但并不能直接用于治疗疾病。1.乌鸡乌鸡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对于气血不足引起的皮肤瘙痒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适当食用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2.当归当归属于中药药材,具有活血调经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因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的皮肤瘙痒症状。其富含挥发油、多糖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适量摄入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减轻上述不适症状。但不宜过量以免引起上火。3.川芎川芎为中药材,能行气活血,有助于缓解由气血不畅引起的皮肤瘙痒。其含有的川芎嗪等化合物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适当使用可增加皮肤部位的血液供应,辅助减轻上述不适现象。需注意的是,外感风寒或内伤生冷所致疼痛者应慎用。4.白芍白芍味酸入肝经,能养血敛阴、柔肝止痛,适用于治疗因肝血虚而引起的皮肤瘙痒。其含有芍药苷、苯甲酰新芍药苷等化学成分,具有镇静止痒的作用。通过滋养肝血来达到止痒的目的。但是要避免长期大量服用,否则可能会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5.熟地黄熟地黄性甘微温,入肝肾二经,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之功效,对阴虚血少所致的皮肤瘙痒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其含有环烯醚萜类、皂苷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该药物能够使肌肤细胞免受自由基损伤,从而起到一定的护肤作用。但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弱者慎服。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病情恢复。饮食方面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芥末等。
同类理血剂
消肿止疼药膏
主治: 骨折、脱位初期及软组织损伤瘀肿疼痛者。
疗效: 祛瘀,消肿,止痛。
组成: 姜黄5两,羌活5两,干姜5两,栀子5两,乳香5钱,没药5钱。
当归活血汤
主治: 脾胃虚弱。 加减: 内外俱热如蒸者,加青蒿汁1碗,银柴胡1两,胡黄连5钱;内热蒸者,加地骨皮4两,牡丹皮2两、知母1两;女人,加童便浸香附子1两,乌药2两,玄胡2两;男女胃脘痛者,加草豆蔻1两;寒,加肉桂;虚火阵阵作痛,加炒黑山栀仁半两;头昏目晕者,加天麻2两、钟乳粉1两;头虚痛者,加大川芎2两;咳嗽,加贝母3两,紫菀1两,五味子1两;肺热者,加麦门冬3两,天门冬1
疗效: 养血和中。
组成: 当归1斤4两(酒洗),芍药8两(微炒),生地黄半斤(酒洗),薏仁1斤(糯米炒,去粉),茯苓6两,白术10两(泻者,黄土微炒),莲肉半斤(去心),山药8两(炒),陈皮4两,人参3两(脉微者,倍之),甘草1两(半炙半生),枸杞子4两。
舒筋活血洗剂
主治: 下肢骨折,脱位后期,瘀血凝聚,筋结不伸。
疗效: 舒筋活血。
组成: 伸筋草5钱,透骨草5钱,桑寄生5钱,骨碎补5钱,土牛膝5钱,归尾3钱,红花3钱,秦艽3钱,五加皮3钱,木瓜3钱。
苓桂丹参汤
主治: 结瘀紫黑,经前腹痛。
组成: 丹皮3钱,甘草3钱,干姜3钱,茯苓3钱,桂枝3钱,丹参3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