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黄丸

类别: 理血剂
出处: 《外科大成》卷二。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翻花痔。
【组成】: 缸砂(水浸半月,微煅)1两,条芩(每斤用皂角子仁4两,侧柏4两,水煮半日,汁干为度)2两,黄连2两,槐角子2两,桅子1两,黄花地丁1两,青黛5钱。
【药材配方】: 黄花地丁 柏 槐角 青黛 黄连
【用法】: 每服40-50丸,空心清汤送下。
中药材配剂
青黛
类别: 清热药
清热,凉血,解毒。治温病热盛,斑疹,吐血、咯血,小儿惊痫,疮肿,丹毒,蛇虫咬伤。①《药性论》:"解小儿疳热、消瘦,杀虫。"②《本草拾遗》:"解毒。小儿丹热,和水服之。"③《开宝本草》:"主解诸药毒,小儿诸热,惊痫发热,天行头痛寒热,煎水研服之。亦摩敷热疮、恶肿、金疮、下血、蛇犬等毒。"④《本草蒙筌》:"泻肝,止暴注,消上膈痰火,驱时疫头痛,敛伤寒亦斑,水调服之。"⑤《纲目》:"去热烦,吐血,咯血,斑疮,阴疮,杀恶虫。"⑥《本草述》:"治中风、头风、胁痛、瘈疭、颤振、眩晕、咳嗽、久嗽、呕吐、舌衄、咳嗽血,颓疝。"⑦《本经逢原》:"治温毒发斑及产后热痢下重。"⑧《要药分剂》:"除热解毒,兼能凉血。"⑨《岭南采药录》:"可涂疮及痄腮。又治眼热有膜及吐血,内服之。"
类别: 消食药
黄花地丁
类别: 利水渗湿
清热,解毒,利尿。治久咳痰喘,尿道炎,膀胱炎,痈疽疔疮。①《滇南本草》:"治痈疽疮肿,消痰、定喘、止咳嗽。"②《广西药植名录》:"叶:治黄疸,乳疮,疳积。"③《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撵疮毒。"
黄连
类别: 清热药
泻火,燥湿,解毒,杀虫。治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按,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痈疽疮毒,湿疹,汤火烫伤。 ①《本经》:"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辩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 ②《本草经集注》:"解巴豆毒。" ③《别录》:"主五脏冷热,久下泄辩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疗口疮。" ④《药性论》:"杀小儿疳虫,点赤眼昏痛,镇肝去热毒。" ⑤《本草拾遗》:"主羸瘦气急。" ⑥《日华子本草》:"治五劳七伤,益气,止心腹痛。惊悸烦躁,润心肺,长肉,止血;并疮疥,盗汗,天行热疾;猪肚蒸为丸,治小儿疳气。" ⑦《仁斋直指方》:"能去心窍恶血。" ⑧《珍珠囊》:"泻心火,心下痞。酒炒、酒浸,上颈已上。" ⑨王好古:"主心病逆而盛,心积伏梁。" ⑩《本草衍义补遗》:"以姜汁炒,辛散除热有功。" ⑾《纲目》:"解服药过剂烦闷及轻粉毒。" ⑿《本草新编》:"止吐利吞酸,解口渴,治火眼,安心,止梦遗,定狂躁,除痞满。" ⒀《本草备要》:"治痈疽疮疥,酒毒,胎毒。除疳,杀蛔。"
槐角
类别: 止血药
清热,润肝,凉血,止血。治肠风泻血,痔血,崩漏,血淋,血痢,心胸烦闷,风眩欲倒,阴疮湿痒。①《本经》:主五内邪气热,止涎唾,补绝伤,五痔,火疮,妇人乳瘕,子藏急痛。②《别录》:堕胎。③《本草拾遗》:杀虫去风,明目除热泪,头脑心胸间热风烦闷,风眩欲倒,心头吐涎如醉,漾漾如船车上者。④《日华子本草》:治丈夫女人阴疮湿痒。⑤李杲:治口齿风,凉大肠,润肝燥。⑥《滇南本草》:止血散疽。治五痔肠风下血,赤白热泻痢疾。⑦《会约医镜》:清心、肺、脾、肝、大肠之火。治心腹热痛。⑧《本草求原》:槐角润肝养血。治疳,疔,血痢,崩血;其角中核子,补脑,杀虫。
用药咨询
中黄清心丸的功效和作用
中黄清心丸是一种由多种中药材组成的传统中药方剂。根据药品说明书,中黄清心丸的用法是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此药物适用于心宫内热、痰火壅盛、神志昏乱、语言不清、烦躁不安等症状。请务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中黄清心丸,并严格遵循药物剂量。该药主要用于治疗因心宫内热导致的心悸失眠、多梦易醒、健忘怔忡等症,并能缓解由于肝郁气滞引起的胸闷不舒、情绪抑郁等症状。长期或过量使用中黄清心丸可能导致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此外,还可能引起头晕、头痛、失眠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出现上述症状,请立即停止用药并咨询医师。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儿童及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糖尿病患者及有其他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人中黄别名
黄连可治疗实火内盛引起的不适症状。黄连通过清热燥湿来清除体内的实火,实火多由饮食不当、情志不畅等因素导致脏腑气机郁结,郁而化火,火热之邪灼烧津液所致。治疗时需注意避免过量使用以防伤及脾胃。此外,如果患者存在心肾阴虚或气血不足等状况,此时不宜使用黄连,以免加重病情。因此,在应用黄连之前应咨询专业医生以确保安全有效,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人中黄是什么
人中黄是通过特殊加工的甘草粉制成,它也被称为甘草黄或甘中黄,口感兼具咸甜。这种制作方法源自古代的传统,制作过程中,甘草粉会被填充进竹筒并密封。接着,竹筒会在冬季被埋入化粪池中,待到春季初再取出。取出后,竹筒内的甘草粉需在通风、阴凉和干燥的环境中放置,期间用清水反复冲洗,直到去除所有异味。随后,竹筒被折断,取出的甘草粉晾干,即可作为备用的中药。人中黄外观类似稻草纸,堆叠起来形成不规则的小块或圆柱形。
同类理血剂
消肿止疼药膏
主治: 骨折、脱位初期及软组织损伤瘀肿疼痛者。
疗效: 祛瘀,消肿,止痛。
组成: 姜黄5两,羌活5两,干姜5两,栀子5两,乳香5钱,没药5钱。
当归活血汤
主治: 脾胃虚弱。 加减: 内外俱热如蒸者,加青蒿汁1碗,银柴胡1两,胡黄连5钱;内热蒸者,加地骨皮4两,牡丹皮2两、知母1两;女人,加童便浸香附子1两,乌药2两,玄胡2两;男女胃脘痛者,加草豆蔻1两;寒,加肉桂;虚火阵阵作痛,加炒黑山栀仁半两;头昏目晕者,加天麻2两、钟乳粉1两;头虚痛者,加大川芎2两;咳嗽,加贝母3两,紫菀1两,五味子1两;肺热者,加麦门冬3两,天门冬1
疗效: 养血和中。
组成: 当归1斤4两(酒洗),芍药8两(微炒),生地黄半斤(酒洗),薏仁1斤(糯米炒,去粉),茯苓6两,白术10两(泻者,黄土微炒),莲肉半斤(去心),山药8两(炒),陈皮4两,人参3两(脉微者,倍之),甘草1两(半炙半生),枸杞子4两。
舒筋活血洗剂
主治: 下肢骨折,脱位后期,瘀血凝聚,筋结不伸。
疗效: 舒筋活血。
组成: 伸筋草5钱,透骨草5钱,桑寄生5钱,骨碎补5钱,土牛膝5钱,归尾3钱,红花3钱,秦艽3钱,五加皮3钱,木瓜3钱。
苓桂丹参汤
主治: 结瘀紫黑,经前腹痛。
组成: 丹皮3钱,甘草3钱,干姜3钱,茯苓3钱,桂枝3钱,丹参3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