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盆饮
快速导航
疾病找药
中西药
保健品
中药材
器械
其他更多
39健康网
就医助手
问医生
疾病百科
覆盆饮
类别:
理气剂
出处:
《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胃气不和,呕逆不下食。
【组成】:
覆盆子根、枣(青州者,去核)、人参、白茅根、灯心、半夏(汤洗7遍,焙)、前胡(去芦头)、白术各等分。
【药材配方】:
人参 前胡 半夏 白术 白茅根 覆盆子根
【用法】: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日3次。
中药材配剂
前胡
类别:
解表药
宣散风热,下气,消痰。治风热头痛,痰热咳喘,呕逆,胸膈满闷。①《别录》:主疗痰满胸胁中痞,心腹结气,风头痛,去痰实,下气。治伤寒寒热,推陈致新,明目益精。②《药性论》:去热实,下气,主时气内外俱热,单煮服佳。③《日华子本草》:治一切劳,下一切气,止嗽,破癥结,开胃下食,通五脏,主霍乱转筋,骨节烦闷,反胃,呕逆,气喘,安胎,小儿一切疳气。④《滇南本草》:解散伤风伤寒,发汗要药,止咳嗽,升降肝气,明目退翳,出内外之痰。⑤《纲目》:清肺热,化痰热,散风邪。
人参
类别:
补虚药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
白茅根
类别:
止血药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治热病烦渴,吐血,衄血,肺热喘急,胃热哕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肿,黄疸。①《本经》:"主劳伤虚羸,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②《别录》:"下五淋,除客热在肠胃,止渴,坚筋,妇人崩中。"③《日华子本草》:"主妇人月经不匀,通血脉淋沥。"④《滇南本草》:"止吐血,衄血,治血淋,利小便,止妇人崩漏下血。"⑤《纲目》:"止吐衄诸血,伤寒哕逆,肺热喘急,水肿,黄疸,解酒毒。"⑥《本经逢原》:"治胃反上气,五淋疼热及痘疮干紫不起。"⑦《动植物民间药》:"治脚气。"
白术
类别:
补虚药
补脾,益胃,燥湿,和中,安胎。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 ①《本经》:"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 ②《别录》:"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目泪出,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不止,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 ③《药性论》:"主大风顽痹,多年气痢,心腹胀痛,破消宿食,开胃,去痰诞,除寒热,止下泄,主面光悦,驻颜去皯,治水肿胀满,止呕逆,腹内冷痛,吐泻不住,及胃气虚冷痢。" ④《唐本草》:"利小便。" ⑤《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疾,五劳七伤,冷气腹胀,补腰膝,消痰,治水气,利小便,止反胃呕逆,及筋骨弱软,痃癖气块,妇人冷癥瘕,温疾,山岚瘴气,除烦长肌。" ⑥《医学启源》:"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和胃,生津液,主肌热,四肢困倦,目不欲开,怠惰嗜卧,不思饮食,止渴,安胎。" ⑦李杲:"去诸经中湿而理脾胃。" ⑧王好古:"理中益脾,补肝风虚,主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身体重,心下急痛,心下水痞,冲脉为病,逆气里急,脐腹痛。" ⑨《本草衍义补遗》:"有汗则止,无汗则发。能消虚痰。"
半夏
类别:
止咳化痰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外消痈肿。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内痰眩晕、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症;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1)燥湿化痰:用于痰清稀而多之湿痰、寒痰,常配陈皮。(2)降逆止呕:降逆止呕之功颇著,可用于各种呕吐,尤宜于湿浊中阻所致的脘闷呕吐,常配生姜、茯苓。热证呕吐,应配清热泻火药。(3)消肿止痛:外用治疮疡肿毒、毒蛇咬伤。①《本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②《别录》:"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疗痿黄,悦泽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③《药性论》:"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结。新生者摩涂痈肿不消,能除瘤瘿。气虚而有痰气,加而用之。"④《日华子本草》:"治吐食反胃,霍乱转筋,肠腹冷,痰疟。"⑤《本草图经》:"主胃冷,呕哕。"⑥《医学启源》:"治寒痰及形寒钦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治太阳痰厥头痛,非此不能除。《主治秘要》云,燥胃湿,化痰,益脾胃气,消肿散结,除胸中痰涎。"⑦朱震亨:"治眉棱骨痛。"⑧《纲目》:"治腹胀,目不得瞑,白浊,梦遗,带下。"
覆盆子根
类别:
温里药
治呕逆,目翳。
用药咨询
覆盆子?
覆盆子可用于治疗或缓解与炎症相关的疾病或症状。覆盆子具有抗炎作用,其含有的化合物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和释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覆盆子可能有禁忌证或需谨慎使用。例如,对于过敏体质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应遵医嘱使用。此外,在食用覆盆子时还需注意适量摄入,并避免过量导致腹泻等问题。同时,若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处理。
支饮悬饮溢饮治疗
支饮一般是指支饮,支饮悬饮是悬饮咳喘膏。悬饮咳喘膏的主要成分有麻黄、杏仁、甘草、桂枝、生姜、桔梗、陈皮、砂仁、紫苏叶、苦杏仁、莱菔子等,具有止咳平喘、补肺益肾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肺肾两虚引起的咳嗽、气喘、咯痰、胸闷、咳痰不爽等症状。1、麻黄麻黄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咳嗽气喘、水肿、小便不利等病症。2、杏仁杏仁具有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肠燥便秘等病症。3、甘草甘草具有益气补中、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等功效,可用于治疗心气不足、咳嗽气喘、脾虚倦怠、药食中毒、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等病症。4、桂枝桂枝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咳嗽气喘、阳虚外感、寒凝血滞诸痛症、痈疽疮疡等病症。5、生姜生姜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鱼蟹中毒等病症。6、桔梗桔梗具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脓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喉肿痛、失音等病症。7、陈皮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气滞证、呕吐、呃逆、湿痰、寒痰咳嗽、胸痹等病症。8、砂仁砂仁具有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呕吐泻泄、胎动不安、妊娠恶阻等病症。9、紫苏叶紫苏叶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咳嗽气喘、胃寒呕吐、胎动不安、妊娠恶阻等病症。10、苦杏仁苦杏仁具有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咳嗽气喘、肠燥便秘等病症。患者需要注意,上述药物均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出现不良反应,导致病情加重。
支饮悬饮溢饮治疗
支饮悬饮是指饮邪停留在胸肺,影响到肺的正常宣发和肃降功能,出现咳嗽、咳痰、胸闷、气短等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支饮悬饮是由水液输布障碍,以及脾肾阳虚、阳气不化等病理变化,导致水液在体内滞留所引起的病理现象。患者可出现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心悸、四肢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支饮悬饮的治疗原则是温肾化饮、宣肺利水,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苓桂咳喘宁胶囊、金匮肾气丸、五苓散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起到温肾化饮的作用。同时,患者还可遵医嘱服用参苓白术散、苓桂咳喘宁胶囊等中成药进行治疗。此外,患者在服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可在专业针灸人士操作下,通过针刺肺俞、肾俞、三焦俞、膻中、足三里等穴位进行调理,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以免影响病情的恢复。如果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同类理气剂
肉苁蓉汤
主治:
伤中,咳嗽短气,肠中痛,流饮厥逆,宿食不消化,寒热邪癖,五内不调。
组成:
肉苁蓉5两,干地黄4两,大枣20枚(擘),乌头1两(炮),甘草2两(炙),豁心2两,紫菀2两,五味子2两,生姜3两,石膏(碎,绵裹)3两,麦门冬(去心)3两。
复方大承气汤
主治:
痞结型肠梗阻,肠腔积液少者。
组成:
炒莱菔子30g,厚朴15g,枳实15g,木香10g,生军15-30g(后下),芒消15-30g(冲服)。
通气散坚丸
主治:
忧郁伤肺,致气浊不清,聚结为瘤,色白不赤,软而不坚,随喜怒消长者。
疗效:
清肺气,调经脉,理劳伤,和荣卫。
组成:
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石菖蒲、枳实(炒)、人参、胆南星、天花粉、桔梗、川芎、当归、贝母、香附、海藻、黄芩(酒炒)各等分。
舒肝理气汤
主治:
慢性肝炎属气滞型。两胁窜痛,肝区脘腹胀满,舌苔白,脉弦。
疗效:
舒肝,理气,止痛。
组成:
青橘叶9g,青皮9g,陈皮9g,枳壳9g,厚朴花6g,香附9g,苏梗6g,赤芍9g,白芍9g,柴胡6g,郁金9g,甘草3g。
更多入药方剂
药品通
>
方剂大全
>
理气剂
>覆盆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