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肝利肺和脉膏
快速导航
疾病找药
中西药
保健品
中药材
器械
其他更多
39健康网
就医助手
问医生
疾病百科
舒肝利肺和脉膏
类别:
理气剂
出处: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肝气郁滞,胸胁胀痛,经脉失和。
【疗效】:
行气活血,舒肝解郁,利肺气,通经络。
【组成】:
生香附1两,独活6钱,麻黄6钱,僵蚕6钱,小青皮8钱,山甲6钱(生),姜(生)5钱,郁金6钱,宣木瓜1两,当归1两,杭芍6钱(生),抚芎5钱,透骨草8钱,乳没6钱,续断8钱,五加皮6钱。
【药材配方】:
五加皮 僵蚕 独活 续断 透骨草 郁金 青皮 香附
【用法】:
用香油4斤炸枯,入黄丹令其老嫩合宜为膏,贴于肩井,肺俞穴,贴时兑麝香5厘撒于膏药中贴之。
中药材配剂
青皮
类别:
理气药
疏肝破气,散结消痰。治胸胁胃脘疼痛,疝气,食积,乳肿,乳核,久疟癖块。①《本草图经》:"主气滞,下食,破积结及膈气。"②《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厥阴、少阳之分有病用之。破坚癖,散滞气,去下焦诸湿,左胁有积气。"③《纲目》:"治胸膈气逆,胁痛,小腹疝气,消乳肿,疏肝胆,泻肺气。"④《本草备要》:"除痰消痞,治肝气郁结,胁痛多怒,久疟结癖,疝痛,乳肿。"⑤《现代实用中药》:"治胃痛,吐逆,解热,消痰水。"
独活
类别:
祛风湿
祛风,胜湿,散寒,止痛。治风寒湿痹,腰膝酸痛,手脚挛痛,慢性气管炎,头痛,齿痛。①《本经》:"主风寒所击,金疮止痛,奔豚,痫痓,女子疝瘕。"②《别录》:"治诸风,百节痛风无久新者。"③《药性论》:"治中诸风湿冷,奔喘逆气,皮肌苦痒,手足挛痛,劳损,主风毒齿痛。"④《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能燥湿,苦头眩目运,非此不能除。"⑤张元素:"散痈疽败血。"⑥李杲:"治风寒湿痹,酸痛不仁,诸风掉眩,头项难伸。"⑦王好古:"去肾间风邪,搜肝风,泻肝气,治项强腰脊痛。"⑧《滇南本草》:"表汗,治两胁、面寒疼痛。"⑨《本草通玄》:"治失音不语,手足不随,口眼歪斜,目赤肤痒。"⑩《本草正》:"理下焦风湿,两足痛痹,湿痒拘挛。"⑾《现代实用中药》:"发汗,利尿,消浮肿。"
僵蚕
类别:
平肝息风
透骨草
类别:
祛风湿
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止痛。治风湿痹痛,筋骨挛缩,寒湿脚气,疮癣肿毒。①《纲目》:"治筋骨一切风湿疼痛挛缩,寒湿脚气。"②《灵秘丹药笺》:"疗热毒。"③《山东中草药手册》:"祛风湿,活血,止痛。"
五加皮
类别:
祛风湿
祛风湿,壮筋骨,活血去瘀。治风寒湿痹,筋骨挛急,腰痛,阳痿,脚弱,小儿行迟,水肿,脚气,疮疽肿毒,跌打劳伤。①《本经》:"主心腹疝气,腹痛,益气疗躄,小儿不能行,疽疮阴蚀。"②《别录》:"疗男子阴痿,囊下湿,小便余沥,女人阴痒及腰脊痛,两脚疼痹风弱,五缓虚羸,补中益精,坚筋骨,强志意。"③《药性论》:"能破逐恶风血,四肢不遂,贼风伤人,软脚,臀腰,主多年瘀血在皮肌,治痹湿内不足,主虚羸,小儿三岁不能行。"④《日华子本草》:"明目,下气,治中风骨节挛急,补五劳七伤。"⑤《纲目)):"治风湿痿痹,壮筋骨。"⑥《本草再新》:"化痰除湿,养肾益精,去风消水,理脚气腰痛,治疮疥诸毒。"⑦《陕西中草药》:"活血消肿。治风湿关节痛,阴囊湿疹,跌打损伤,水肿,小便不利。""⑧《云南中草药》:"治跌打损伤,骨折,疮毒,疟疾。"
香附
类别:
理气药
理气解郁,止痛调经。治肝胃不和,气郁不舒,胸腹胁肋胀痛,痰饮痞满,月经不调,崩漏带下。(1)理气解郁:用于肝气郁结之胸胁及胃腹胀痛。配柴胡、青皮治胸胁痛。配高良姜(名良附丸)治胃寒痛。(2)调经止痛:用于肝气郁结之月经不调、小腹胀痛。配艾叶治寒凝气滞之行经腹痛。①《别录》:"主除胸中热,充皮毛,久服利人,益气,长须眉。"②《唐本草》:"大下气,除胸腹中热。"③《医学启源》:"快气。"④李杲:"治一切气,并霍乱吐泻腹痛,肾气,膀胱冷,消食下气。"⑤《汤液本草》:"治崩漏。"⑥《滇南本草》:"调血中之气,开郁,宽中,消食,止呕吐。"⑦《纲目》:"散时气寒疫,利三焦,解六郁,消饮食积聚,痰饮痞满,跗肿,腹胀,脚气,止心腹、肢体、头、目、齿、耳诸痛,痈疽疮疡,吐血,下血,尿血,妇人崩漏带下,月候不调,胎前产后百病。"
续断
类别:
补虚药
补肝肾,续筋骨,调血脉。治腰背酸痛,足膝无力,胎漏,崩漏,带下,遗精,跌打损伤,金疮,痔漏,痈疽疮肿。①《本经》:主伤寒,补不足,金疮,痈疡,折跌,续筋骨,妇人乳难,久服益气力。②《别录》:主崩中漏血,金疮血内漏,止痛,生肌肉,腕伤,恶血,腰痛,关节缓急。③《药性论》:主绝伤,去诸温毒,能宣通经脉。④《日华子本草》:助气,调血脉,补五劳七伤,破癥结瘀血,消肿毒,肠风,痔瘘,乳痈,瘰疬,扑损,妇人产前后一切病,面黄虚肿,缩小便,止泄精,尿血,胎漏,子宫冷。⑤《滇南本草》:补肝,强筋骨,走经络,止经中(筋骨)酸痛,安胎,治妇人白带,生新血,破瘀血,落死眙,止咳嗽咳血,治赤白便浊。⑥《滇南本草图说》:治一切无名肿毒,杨梅,天泡诸疮。
郁金
类别:
理气药
行气解郁,凉血破瘀。治胸腹胁肋诸痛,失心癫狂,热病神昏,吐血,衄血,尿血,血淋,妇女倒经,黄疸。①《药性论》:"治女人宿血气心痛,冷气结聚,温醋摩服之。"②《唐本草》:"主血积,下气,生肌,止血,破恶血,血淋,尿血,金疮。"③《珍珠囊》:"凉心。"④李杲:"治阳毒入胃,下血频痛。"⑤《本草衍义补遗》:"治郁遏不能散。"⑥《纲目》:"治血气心腹痛,产后败血冲心欲死,失心颠狂。"⑦《本草通玄》:"治痘毒入心。"⑧《本草正》:"止吐血,衄血;单用治妇人冷气血积,结聚气滞,心腹作痛。"⑨《本草述》:"治发热,郁,咳嗽,齿衄,咳嗽血,溲血,头痛眩晕,狂痫,滞下,淋,并眼目鼻舌咽喉等证。"⑩《本草备要》:"行气,解郁;泄血,破瘀。凉心热,散肝郁。治妇人经脉逆行,"⑾《本草从新》:"能开肺金之郁。"⑿《要药分剂》:"凉血。"
用药咨询
‹舒肝颗粒?›
‹舒肝颗粒?›舒肝颗粒一般是指舒肝颗粒药物,具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肝郁气滞所致的胁肋疼痛、胸腹胀闷、脘腹不舒、食欲减退等病症。一、功效1.疏肝解郁:舒肝颗粒主要由当归、白芍、柴胡、香附、陈皮、川芎、枳壳、乌药等中药组成,其中当归、白芍、川芎三者合用可起到养血调经的作用;而香附、枳壳、乌药则能行气宽中,所以本方有疏肝解郁之效;2.活血止痛:如当归和川芎都为补血活血药,两者相配伍可以增强活血化瘀作用,使气血运行通畅,从而缓解患者因肝郁气滞导致的月经不调、闭经等症状。此外,本品还含有赤芍、鸡内金等成分,也能够起到活血散瘀的效果。二、主治疾病如果存在上述症状,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舒肝颗粒进行调理。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人群都适宜使用该药物,比如孕妇以及对本品过敏的人群禁用此药。建议在服药期间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发挥。若用药后出现不适症状,还需及时就医诊治。
‹舒肝片的功效和副作用?›
‹舒肝片的功效和副作用?›舒肝片是一种中成药,主要由当归、白芍、柴胡等药物组成。其具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的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肝郁气滞所导致的胁肋疼痛、脘腹胀满、食少厌食等症状。一、功效1.疏肝理气:舒肝片中的当归可以起到补血调经的作用,而柴胡则能够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因此,该药物在临床上常用于缓解因肝郁气滞引起的胸闷、食欲不振、失眠多梦、月经不调等症状;2.活血止痛:舒肝片还含有川芎、香附、枳壳等成分,这些中药都具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可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消肿止痛的效果。二、副作用虽然舒肝片有一定的疗效和优势,但患者仍需注意避免长期或过量服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瘙痒等消化系统症状以及头晕头痛、心悸乏力等神经系统症状。此外,对于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慎用此药,并且如果出现过敏反应或其他严重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处理。综上所述,舒肝片是临床常用的中成药之一,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确保安全有效的用药效果。
‹舒肝宁?›
‹舒肝宁?›舒肝宁一般是指注射用复方苦参碱,是一种中成药制剂。主要成分是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等,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功效。1.功效:注射用复方苦参碱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肝炎的辅助治疗,也可以用于治疗胆囊炎、胆管炎、肾盂肾炎、膀胱炎等疾病引起的不适症状。由于该药物中含有多种中药成分,所以副作用比较少,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通常不会出现不良反应。2.注意事项:部分患者在用药后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如果症状比较轻微,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停药后会自行缓解。但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则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更换其他药物进行治疗。此外,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吃辛辣油腻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同时还要注意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若期间出现明显不适,还需及时去医院就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同类理气剂
肉苁蓉汤
主治:
伤中,咳嗽短气,肠中痛,流饮厥逆,宿食不消化,寒热邪癖,五内不调。
组成:
肉苁蓉5两,干地黄4两,大枣20枚(擘),乌头1两(炮),甘草2两(炙),豁心2两,紫菀2两,五味子2两,生姜3两,石膏(碎,绵裹)3两,麦门冬(去心)3两。
复方大承气汤
主治:
痞结型肠梗阻,肠腔积液少者。
组成:
炒莱菔子30g,厚朴15g,枳实15g,木香10g,生军15-30g(后下),芒消15-30g(冲服)。
通气散坚丸
主治:
忧郁伤肺,致气浊不清,聚结为瘤,色白不赤,软而不坚,随喜怒消长者。
疗效:
清肺气,调经脉,理劳伤,和荣卫。
组成:
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石菖蒲、枳实(炒)、人参、胆南星、天花粉、桔梗、川芎、当归、贝母、香附、海藻、黄芩(酒炒)各等分。
舒肝理气汤
主治:
慢性肝炎属气滞型。两胁窜痛,肝区脘腹胀满,舌苔白,脉弦。
疗效:
舒肝,理气,止痛。
组成:
青橘叶9g,青皮9g,陈皮9g,枳壳9g,厚朴花6g,香附9g,苏梗6g,赤芍9g,白芍9g,柴胡6g,郁金9g,甘草3g。
更多入药方剂
药品通
>
方剂大全
>
理气剂
>舒肝利肺和脉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