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灰散

类别: 理血剂
出处: 《济阳纲目》卷八十九。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杖疮。
【组成】: 石灰7升,新猪血1斗。
【药材配方】: 猪血 石灰
【用法】: 敷上。
用药咨询
十灰散组成
十灰散是由大蓟、小蓟、茜草、侧柏叶、荷叶、茅根、黄连、黄芩、大黄、朴硝组成的中药方剂。十灰散中的每种药材都具有特定的作用。例如,大蓟和小蓟能够收敛止血;茜草可以活血化瘀;而黄连则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该方剂可用于缓解咯血、吐血等出血症状以及因肺胃热盛所致的咳嗽、痰黄稠等症状。对于咯血、吐血等出血症状,可以通过胸部X线检查、CT扫描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来评估肺部情况。对于咳嗽、痰黄稠等症状,则需进行咽喉科检查、听诊和观察患者的呼吸音以确定是否存在异常。本品主要用于咯血、吐血等症。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使用十灰散时,应注意个体差异,避免过量使用引起不良反应。同时,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和适量运动,有助于促进身体康复。
泻心汤合十灰散
泻心汤合十灰散是治疗寒热错杂症的常用方剂,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胃气不和引起的心下痞硬疼痛、嘈杂吞酸、嗳气呃逆、肠鸣下利等症状。泻心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由半夏、黄连、干姜、黄芩、人参、大枣、炙甘草等中药组成,具有寒热平调、消痞散结的功效。十灰散是由大黄、黄芩、黄柏、干姜、甘草、芒硝等中药组成,具有泻火通便的功效。上述药物联合使用,可用于治疗寒热错杂引起的胃气不和,临床表现为胃脘痞闷疼痛、嘈杂吞酸、嗳气呃逆、肠鸣下利、口苦口干、舌红苔黄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药物均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避免盲目用药,诱发不良反应,损害身体健康。同时,用药期间饮食上需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以免影响药物效果。如果用药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十灰散与茜根散的区别
十灰散与茜根散的区别一般有组成不同、功效不同、适应证不同、禁忌不同、注意事项不同等。1、组成不同十灰散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是由大黄、黄连、黄柏、木香、槟榔、枳实、甘草等中药组成。茜根散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是由茜草根、茜草茎组成。2、功效不同十灰散具有清热泻火、凉血止血的功效,茜根散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血的功效。3、适应证不同十灰散可以用于治疗血热妄行引起的鼻腔出血、尿血、便血、吐血等症状,也可以用于治疗火热内盛引起的咽喉肿痛、牙龈出血、目赤肿痛等症状。茜根散可以用于治疗血热妄行引起的月经不调、经期腹痛、吐血、衄血等症状,也可以用于治疗血瘀所致的子宫功能性出血。4、禁忌不同十灰散的禁忌是孕妇以及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脾胃虚寒者慎用。茜根散的禁忌是孕妇忌服,对本品过敏者禁用。5、注意事项不同十灰散不适合体虚多汗者服用,也不适合脾胃虚寒者服用。茜根散不适合阴虚火旺者服用,也不适合对茜根过敏者服用。患者在服用十灰散或茜根散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出现药不对症的情况。如果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了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停药,并到医院就诊。
同类理血剂
消肿止疼药膏
主治: 骨折、脱位初期及软组织损伤瘀肿疼痛者。
疗效: 祛瘀,消肿,止痛。
组成: 姜黄5两,羌活5两,干姜5两,栀子5两,乳香5钱,没药5钱。
当归活血汤
主治: 脾胃虚弱。 加减: 内外俱热如蒸者,加青蒿汁1碗,银柴胡1两,胡黄连5钱;内热蒸者,加地骨皮4两,牡丹皮2两、知母1两;女人,加童便浸香附子1两,乌药2两,玄胡2两;男女胃脘痛者,加草豆蔻1两;寒,加肉桂;虚火阵阵作痛,加炒黑山栀仁半两;头昏目晕者,加天麻2两、钟乳粉1两;头虚痛者,加大川芎2两;咳嗽,加贝母3两,紫菀1两,五味子1两;肺热者,加麦门冬3两,天门冬1
疗效: 养血和中。
组成: 当归1斤4两(酒洗),芍药8两(微炒),生地黄半斤(酒洗),薏仁1斤(糯米炒,去粉),茯苓6两,白术10两(泻者,黄土微炒),莲肉半斤(去心),山药8两(炒),陈皮4两,人参3两(脉微者,倍之),甘草1两(半炙半生),枸杞子4两。
舒筋活血洗剂
主治: 下肢骨折,脱位后期,瘀血凝聚,筋结不伸。
疗效: 舒筋活血。
组成: 伸筋草5钱,透骨草5钱,桑寄生5钱,骨碎补5钱,土牛膝5钱,归尾3钱,红花3钱,秦艽3钱,五加皮3钱,木瓜3钱。
苓桂丹参汤
主治: 结瘀紫黑,经前腹痛。
组成: 丹皮3钱,甘草3钱,干姜3钱,茯苓3钱,桂枝3钱,丹参3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