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饮

类别: 祛痰剂
出处: 《直指》卷十八。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痰注臂痛。
【组成】: 片子姜黄6钱,天仙藤3钱,羌活3钱,白术3钱,白芷梢3钱,半夏(制)半两。
【药材配方】: 半夏 天仙藤 姜黄 白术 白芷 羌活
【用法】: 每服3钱,加生姜5片,水煎服。间下千金五套丸。
中药材配剂
羌活
类别: 解表药
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治感冒风寒,头痛无汗,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疼,风水浮肿,痈疽疮毒。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斑秃。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1、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证。本品有较强的发散风寒和止痛效果。常与防风、白芷、细辛等同用,如九味羌活汤。2、用于风寒湿邪侵袭所致的肢节疼痛、肩背酸痛,尤以上半身疼痛更为适用。本品能祛风胜温,散寒止痛。常与防风、同用,如蠲痹汤。①《药性论》:治贼风、失音不语,多痒血癞,手足不遂,口面歪邪,遍身顽痹。②《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并气,筋骨拳挛,四肢羸劣,头旋眼目赤疼及伏梁水气,五劳七伤,虚损冷气,骨节酸疼,通利五脏。③《珍珠囊》:太阳经头痛,去诸骨节疼痛,亦能温胆。④《品汇精要》:主遍身百节疼痛,肌表八风贼邪,除新旧风湿,排腐肉疽疮.⑤《本草备要》:泻肝气,搜肝风,治风湿相搏,本经(太阳)头痛,督脉为病,脊强而厥,刚痉柔痉,中风不语,头旋目赤。⑥《会约医镜》:治邪闭憎寒,壮热无汗。
白术
类别: 补虚药
补脾,益胃,燥湿,和中,安胎。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 ①《本经》:"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 ②《别录》:"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目泪出,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不止,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 ③《药性论》:"主大风顽痹,多年气痢,心腹胀痛,破消宿食,开胃,去痰诞,除寒热,止下泄,主面光悦,驻颜去皯,治水肿胀满,止呕逆,腹内冷痛,吐泻不住,及胃气虚冷痢。" ④《唐本草》:"利小便。" ⑤《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疾,五劳七伤,冷气腹胀,补腰膝,消痰,治水气,利小便,止反胃呕逆,及筋骨弱软,痃癖气块,妇人冷癥瘕,温疾,山岚瘴气,除烦长肌。" ⑥《医学启源》:"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和胃,生津液,主肌热,四肢困倦,目不欲开,怠惰嗜卧,不思饮食,止渴,安胎。" ⑦李杲:"去诸经中湿而理脾胃。" ⑧王好古:"理中益脾,补肝风虚,主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身体重,心下急痛,心下水痞,冲脉为病,逆气里急,脐腹痛。" ⑨《本草衍义补遗》:"有汗则止,无汗则发。能消虚痰。"
白芷
类别: 解表药
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①《本经》: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头风)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②《别录》:疗风邪久渴(久渴或疑作久泻),呕吐,两胁满,风痛头眩,目痒。③《药性论》:治心腹血刺痛,除风邪,主女人血崩及呕逆,明目、止泪出,疗妇人沥血、腰腹痛;能蚀脓。④《日华子本草》:治目赤胬肉,及补胎漏滑落,破宿血,补新血,乳痈、发背、瘰疬、肠风、痔瘘,排脓,疮痍、疥癣,止痛生肌,去面皯疵瘢。⑤《滇南本草》:祛皮肤游走之风,止胃冷腹痛寒痛,周身寒湿疼痛。⑥《纲目》:治鼻渊、鼻衄、齿痛、眉棱骨痛,大肠风秘,小便出血,妇人血风眩运,翻胃吐食;解砒毒,蛇伤,刀箭金疮。
半夏
类别: 止咳化痰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外消痈肿。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内痰眩晕、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症;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1)燥湿化痰:用于痰清稀而多之湿痰、寒痰,常配陈皮。(2)降逆止呕:降逆止呕之功颇著,可用于各种呕吐,尤宜于湿浊中阻所致的脘闷呕吐,常配生姜、茯苓。热证呕吐,应配清热泻火药。(3)消肿止痛:外用治疮疡肿毒、毒蛇咬伤。①《本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②《别录》:"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疗痿黄,悦泽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③《药性论》:"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结。新生者摩涂痈肿不消,能除瘤瘿。气虚而有痰气,加而用之。"④《日华子本草》:"治吐食反胃,霍乱转筋,肠腹冷,痰疟。"⑤《本草图经》:"主胃冷,呕哕。"⑥《医学启源》:"治寒痰及形寒钦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治太阳痰厥头痛,非此不能除。《主治秘要》云,燥胃湿,化痰,益脾胃气,消肿散结,除胸中痰涎。"⑦朱震亨:"治眉棱骨痛。"⑧《纲目》:"治腹胀,目不得瞑,白浊,梦遗,带下。"
姜黄
类别: 活血化瘀
破血,行气,通经,止痛。治心腹痞满胀痛,臂痛,癥瘕,妇女血瘀经闭,产后瘀停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用于气滞血瘀的胸腹痛、痛经及肢体疼痛,常配元胡、香附。①《唐本草》:"主心腹结积,疰忤,下气,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功力烈于郁金。"②《日华子本草》:"治癥瘕血块,痈肿,通月经,治跌扑瘀血,消肿毒;止暴风痛冷气,下食。"③《本草图经》:"治气胀及产后败血攻心。"④《纲目》:"治风痹臂痛。"⑤《本草正》:"除心腹气结气胀,冷气食积疼痛。"⑥《本草述》:"治气证痞证,胀满喘噎,胃脘痛,腹胁肩背及臂痛,痹,疝。"⑦《医林纂要》:"治四肢之风寒湿痹。"⑧《现代实用中药》:"为芳香健胃药,有利胆道及肝脏之消毒作用。用于黄疸,胸满痞闷疼痛。又为止血剂,治吐血、衄血、尿血,并治痔疾。外用于脓肿创伤。"
天仙藤
类别: 芳香化湿
行气化湿,活血止痛。治胃痛,疝气痛,妊娠水肿,产后血气腹痛,风湿疼痛。①《本草图经》:"解风劳。得麻黄则治伤寒发汗,与大黄同服堕胎气。"②《纲目》:"流气活血。治心腹痛。"③《本草备要》:"治风劳腹痛,妊娠水肿。"④《本草再新》:"凉血活血,去风利湿,走经络,兼治腰腿肿疼。"⑤《本草正义》:"宣通经隧,导达郁滞,疏肝行气,止心胃痛。"
用药咨询
天仙子外敷一般多久有效
天仙子是一种中药材,是玄参科植物白鲜的干燥根。一般情况下,使用天仙子外敷后,通常需要3-7天可以见效,但具体见效时间因人而异。天仙子味苦、性寒,归肺、胃、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解毒的功效,一般可用于治疗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风疹、皮肤瘙痒、鹅掌风等病症。如果患者出现上述病症,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天仙子进行治疗。如果患者病情较轻,仅存在轻微瘙痒症状,一般在使用天仙子外敷后3天左右可以见效。但如果患者病情比较严重,皮肤损伤比较严重,伴有剧烈瘙痒、红肿、疼痛等不适症状,可能需要使用7天左右才可以见效。因此,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具体病情使用天仙子进行治疗,以免因用药不当而延误病情。需要注意的是,孕妇应禁止使用天仙子,以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此外,如果患者在使用天仙子时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天仙子外敷危害大吗
天仙子是一味中药材,一般遵医嘱使用天仙子外敷危害不大。但如果患者盲目使用,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如果过量使用还可能会出现中毒的现象,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危害。1、危害不大天仙子是一味清热解毒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疔疮肿毒、蛇虫咬伤等病症。如果患者出现上述病症,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天仙子进行治疗。一般遵医嘱使用天仙子外敷,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2、过敏反应如果患者对天仙子过敏,使用后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皮疹等不适症状,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危害。建议患者立即停止使用天仙子,并及时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3、中毒如果患者未遵医嘱按时按量使用天仙子,可能会导致药物过量,从而引起中毒的情况。建议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可以通过洗胃、催吐等方式进行治疗。同时患者需要注意保持清淡饮食,可以适当进食小米粥、面条等容易消化的食物。患者在使用天仙子时需要注意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盲目自行用药,以免因用药不当引起不良后果。如果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停药并就医治疗。
复方天仙胶囊服用后出现了反酸的现象怎么办
复方天仙胶囊服用后出现了反酸的现象,可以通过一般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中医理疗、饮食调理等方式进行处理,以免加重病情。1、一般治疗复方天仙胶囊是一种中成药,主要由乌龟、黄芪、当归、仙鹤草、地黄、枸杞子等中药组成,具有滋阴清热、健脾养胃的功效。如果患者在服用复方天仙胶囊期间不注意饮食健康,经常吃辛辣刺激或过酸的食物,可能会刺激到胃酸分泌,从而出现反酸水的情况。建议患者适当吃清淡的食物进行改善,比如小米粥、玉米粥等,也可以通过多喝热水的方式进行处理。2、物理治疗如果患者服用复方天仙胶囊后,不注意腹部的保暖,导致腹部受凉,可能会引起胃肠痉挛,从而出现上述情况。患者可以通过热毛巾热敷腹部的方式进行改善,也可以通过顺时针按摩腹部的方式进行处理。3、药物治疗如果患者服用药物后,病情没有得到改善,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配合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遵医嘱配合使用多潘立酮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等药物进行辅助治疗。4、中医理疗如果患者病情比较严重,通过上述治疗无法得到改善,还可以通过中医理疗的方式进行处理,比如针灸、推拿等,可以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达到缓解疾病的目的。5、饮食调理建议患者在服用复方天仙胶囊期间,注意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引起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进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如西红柿、苹果等,可以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助于促进病情恢复。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如果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