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附子红花汤

类别: 温里剂
出处: 《云岐子保命集》卷下。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妇人伤寒,太阳标与少阴本病,表虚自汗身凉,四肢拘急,脉沉而迟,经水适断。
【组成】: 桂枝2两半,芍药1两半,生姜1两半,甘草1两(炙),附子(炮)5钱,红花5钱。
【药材配方】: 桂枝 甘草 生姜 红花 芍药 附子
【用法】: 每服1两,以水3盏煎服。
【附注】: 本方方名,《医学纲目》引作“桂枝加附红花汤”。
中药材配剂
附子
类别: 补虚药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踒躄拘挛,阳萎,宫冷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1)回阳救逆:有较强之回阳作用。用于畏寒、肢冷、脉微欲绝之虚脱,常配伍人参,或干姜、甘草)。(2)补益阳气:附子辛热,其性走而不守,能通行十二经,故凡阳气不足之证均可用之,尤能补益肾阳。补肾阳常配肉桂。(3)祛寒止痛:本品大热,祛寒力强,故能治寒邪内侵之胃腹疼痛、泄泻,以及寒湿阻络之痹痛。①《本经》: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②《别录》:脚疼冷弱,腰脊风寒,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坚肌骨,强阴,又堕眙,为百药长。③《本草拾遗》:醋浸削如小指,纳耳中,去聋。去皮炮令坼,以蜜涂上炙之,令蜜入内,含之,勿咽其汁,主喉痹。④《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去脏腑沉寒;补助阳气不足,温热脾胃。⑤李杲:除脏腑沉寒,三阴厥逆,湿淫腹痛,胃寒蛔动;治经闭;补虚散壅。⑥王好古:治督脉为病,脊强而厥。⑦《纲目》:治三阴伤寒,阴毒寒疝,中寒中风,痰厥气厥,柔痓癫痫,小儿慢惊,风湿麻痹,肿满脚气,头风,肾厥头痛,暴泻脱阳,久痢脾泄,寒疟瘴气,久病呕哕,反胃噎膈,痈疽不敛,久漏冷疮。合葱涕,塞耳治聋。⑧《本草备要》:补肾命火,逐风寒湿。⑨《本草从新》:治痘疮灰白,一切沉寒痼冷之证。
甘草
类别: 补虚药
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①《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 ②《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 ③《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 ⑤《珍珠囊》:"补血,养胃。" ⑥《汤液本草》:"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消五发之疮疽,与黄耆同功。" ⑦《纲目》:"解小儿胎毒、惊痼,降火止痛。" ⑧《中国药植图鉴》:"治消化性溃疡和黄疸。"
桂枝
类别: 解表药
发汗解肌,温经通脉。治风寒表证,肩背肢节酸疼,胸痹痰饮,经闭癥瘕。①成无己:泄奔豚,和肌表,散下焦蓄血。利肺气。②《医学启源》:《主治秘诀》:去伤风头痛,开腠理,解表,去皮风湿(末二字据《本草发挥》补)。③《本草经疏》:实表祛邪。主利肝肺气,头痛,风痹骨节挛痛。④《药品化义》:专行上部肩臂,能领药至痛处,以除肢节间痰凝血滞。⑤《本草备要》:温经通脉,发汗解肌。⑥《本草再新》:温中行血,健脾燥胃,消肿利湿。治手足发冷作麻、筋抽疼痛,并外感寒凉等症。
红花
类别: 活血化瘀
活血通经,去瘀止痛。治经闭,癥瘕,难产,死胎,产后恶露不行、瘀血作痛,痈肿,跌扑损伤。 ①《唐本草》:"治口噤不语,血结,产后诸疾。" ②《开宝本草》:"主产后血运口噤,腹内恶血不尽、绞痛,胎死腹中,并酒煮服。亦主蛊毒下血。" ③《本草蒙筌》:"喉痹噎塞不通,捣汁咽。" ④《纲目》:"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 ⑤《本草正》:"达痘疮血热难出,散斑疹血滞不消。" ⑥《本草再新》:"利水消肿,安生胎,堕死胎。"
芍药
类别: 补虚药
1、腹中虚痛。用白芍药三钱、炙甘草一,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夏月加黄芩五分,恶寒加肉桂一钱,冬月大寒再加桂一钱。  2、骨痛。用芍药二分、虎骨一两,炙后研细,装入布袋放在酒三升中泡五天。每次饮酒三合,一天三次。  3、脚气肿痛。用芍药六两、甘草一两,共研为末,白开水送下。  4、消渴。用白芍药、甘草,等分为末。每用一钱,水煎服。一日服三次。有特效。  5、鼻血不止。用芍药研细,每服两匙,水送下。  6、鼻血、咯血。用白芍药一两、犀角末二钱半,共研细,新水冲服一茶匙。血止为限。  7、崩中下血(小腹痛)。用芍药一两(炒黄)、柏圳六两(微炒)。每服二两,加水一升,煮成六合。又方:将上方中的两味药,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8、月经不停。用白芍药、香附子、熟艾叶各一钱半,水煎服。  9、赤白带长期不愈。用白芍药三两、干姜半两,锉碎黄,捣成末。每服二匙,空心服,水送下。一天服二次。又方:芍药炒黑,研为末,酒送服。  10、刀伤。用白芍药一两,熬黄,研细。每服二钱,酒或米汤送下。同时可用药末敷伤处。  11、木舌肿满。用赤芍药、甘草煎水热漱。  12、鱼骨鲠喉。用白芍药嚼细咽汁。
生姜
类别: 解表药
发表,散寒,止呕,开痰。治感冒风寒,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鸟兽肉毒。 ①《本经》:"去臭气,通神明。" ②《别录》:"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 ③陶弘景:"归五脏,去痰下气,止呕吐,除风湿寒热。" ④《药性论》:"主痰水气满,下气;生与干并治嗽,疗时疾,止呕吐不下食。生和半夏主心下急痛;若中热不能食,捣汁和蜜服之。又汁和杏仁作煎,下一切结气实,心胸拥隔,冷热气。" ⑤《千金·食治》:"通汗,去膈上臭气。" ⑥《食疗本草》:"除壮热,治转筋、心满。""止逆,散烦闷,开胃气。" ⑦《本草拾遗》:"汁解毒药,破血调中,去冷除痰,开胃。" ⑧《珍珠囊》:"益脾胃,散风寒。" ⑨《医学启源》:"温中去湿。制厚朴、半夏毒。" ⑩《日用本草》:"治伤寒、伤风、头痛、九窍不利。入肺开胃,去腹中寒气,解臭秽。"解菌蕈诸物毒。" ⑾《纲目》:"生用发散,熟用和中,解食野禽中毒成喉痹;浸汁点赤眼;捣汁和黄明胶熬,贴风湿痛。" ⑿《本草从新》:"姜汁,开痰,治噎膈反胃,救暴卒,疗狐臭,搽冻耳。煨姜,和中止呕。" ⒀《会约医镜》:"煨姜,治胃寒,泄泻,吞酸。" ⒁《现代实用中药》:"治肠疝痛有效。"
用药咨询
桂枝附子汤治疗三叉神经痛
桂枝附子汤具有温阳散寒、通络止痛的功效,对于三叉神经痛引起的疼痛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不可自行盲目用药。桂枝附子汤是中医方剂名,由桂枝、干姜、甘草、大枣等药物组成,具有温阳散寒、通络止痛的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心阳不足、胸痹心痛等症状。而三叉神经痛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三叉神经损伤而引起的一种疾病,患者会出现面部疼痛的症状,可表现为针刺样或刀割样剧痛。如果患者存在上述情况,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桂枝附子汤进行治疗,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人群都适宜服用桂枝附子汤,对药物成分过敏者禁用此药,以免引起皮肤瘙痒、红肿等不适症状。另外,孕妇以及儿童也不宜服用此药。若服药后出现其他不适症状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治疗。
桂枝附子汤和乌头汤能一块服用吗
桂枝附子汤和乌头汤一般不能一块服用,以免产生副作用,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患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用药。桂枝附子汤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是由桂枝、白芍、甘草、大枣、附子等中药组成,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症见恶风发热、头痛无汗、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等。乌头汤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是由乌头、芍药、甘草、当归、川芎、半夏、黄芪等中药组成,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散寒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证,症见肩背疼痛、关节屈伸不利、手足麻木、筋脉拘急、风寒湿痹等。桂枝附子汤和乌头汤都具有温热的作用,如果一块服用,可能会导致上火,出现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等症状。另外,两者药物成分中都含有附子,附子与桂枝的药性相同,如果一块服用,可能会导致药物过量,从而出现中毒的情况,因此,桂枝附子汤和乌头汤一般不能一块服用。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上述药物,切勿自行用药,以免出现不良反应,造成病情加重。同时,在服用药物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等,以免影响药效。如果患者服用药物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去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清宫后腰受凉怎么办,能喝桂枝附子中药吗
通常情况下,清宫后腰受凉,患者可以通过热敷腰部、注意保暖、调整饮食、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处理,一般是能喝桂枝附子中药的。1、热敷腰部由于清宫后患者身体比较虚弱,如果不注意腰部的保暖,可能会导致腰部受凉,出现局部疼痛的情况。患者可以使用热毛巾或热水袋热敷腰部,能够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2、注意保暖患者还要注意腰部的保暖,避免穿露腰部的衣服,也可以使用暖水袋适当地热敷,但是热敷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出现烫伤的情况。3、调整饮食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健康,尽量多吃温热的食物,比如小米粥、米汤等,也可以适当吃红糖姜水、红枣枸杞等食物,能够起到辅助补气血的效果,有利于腰部的恢复。4、物理治疗如果患者腰部受凉的情况比较严重,也可以通过中医艾灸的方式进行处理,从而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也可以达到温经散寒的效果。5、药物治疗如果患者腰部受凉后出现疼痛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