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热汤
快速导航
疾病找药
中西药
保健品
中药材
器械
其他更多
39健康网
就医助手
问医生
疾病百科
泄热汤
类别:
理气剂
出处:
《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阳厥,怒狂气逆。
【组成】:
半夏(汤洗7遍,切,焙)3两,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3两,芍药3两,杜衡3两,枳实(去瓤,麸炒)3两,细辛(去苗叶)3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3两,乌梅(去核,捶碎)3两,松萝2两。
【药材配方】:
乌梅 半夏 杏仁 杜衡 松萝 枳实 梅 细辛 芍药
【用法】: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入生姜半分(切),竹叶10片,煎取8分,去滓温服。
中药材配剂
梅
类别:
收涩药
半夏
类别:
止咳化痰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外消痈肿。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内痰眩晕、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症;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1)燥湿化痰:用于痰清稀而多之湿痰、寒痰,常配陈皮。(2)降逆止呕:降逆止呕之功颇著,可用于各种呕吐,尤宜于湿浊中阻所致的脘闷呕吐,常配生姜、茯苓。热证呕吐,应配清热泻火药。(3)消肿止痛:外用治疮疡肿毒、毒蛇咬伤。①《本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②《别录》:"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疗痿黄,悦泽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③《药性论》:"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结。新生者摩涂痈肿不消,能除瘤瘿。气虚而有痰气,加而用之。"④《日华子本草》:"治吐食反胃,霍乱转筋,肠腹冷,痰疟。"⑤《本草图经》:"主胃冷,呕哕。"⑥《医学启源》:"治寒痰及形寒钦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治太阳痰厥头痛,非此不能除。《主治秘要》云,燥胃湿,化痰,益脾胃气,消肿散结,除胸中痰涎。"⑦朱震亨:"治眉棱骨痛。"⑧《纲目》:"治腹胀,目不得瞑,白浊,梦遗,带下。"
杜衡
类别:
解表药
散风逐寒,消痰行水,活血,平喘,定痛,治风寒感冒,痰饮喘咳,水肿,风湿,跌打损伤,头疼,龋齿痛,痧气腹痛。①《别录》:"主风寒咳逆。"②《药性论》:"止气奔喘促,消痰饮,破留血,主项间瘤瘿之疾。"③《纲目》:"散风寒,下气清痰,行水破血,杀虫。"④《广西中药志》:"通经,散寒,祛痰,利尿。"⑤《江苏药材志》:"发汗,祛痰。治感冒头痛,牙痛,口舌生疮。"⑥《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催吐,祛痰,利尿。治支气管炎及水肿。"
芍药
类别:
补虚药
1、腹中虚痛。用白芍药三钱、炙甘草一,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夏月加黄芩五分,恶寒加肉桂一钱,冬月大寒再加桂一钱。 2、骨痛。用芍药二分、虎骨一两,炙后研细,装入布袋放在酒三升中泡五天。每次饮酒三合,一天三次。 3、脚气肿痛。用芍药六两、甘草一两,共研为末,白开水送下。 4、消渴。用白芍药、甘草,等分为末。每用一钱,水煎服。一日服三次。有特效。 5、鼻血不止。用芍药研细,每服两匙,水送下。 6、鼻血、咯血。用白芍药一两、犀角末二钱半,共研细,新水冲服一茶匙。血止为限。 7、崩中下血(小腹痛)。用芍药一两(炒黄)、柏圳六两(微炒)。每服二两,加水一升,煮成六合。又方:将上方中的两味药,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8、月经不停。用白芍药、香附子、熟艾叶各一钱半,水煎服。 9、赤白带长期不愈。用白芍药三两、干姜半两,锉碎黄,捣成末。每服二匙,空心服,水送下。一天服二次。又方:芍药炒黑,研为末,酒送服。 10、刀伤。用白芍药一两,熬黄,研细。每服二钱,酒或米汤送下。同时可用药末敷伤处。 11、木舌肿满。用赤芍药、甘草煎水热漱。 12、鱼骨鲠喉。用白芍药嚼细咽汁。
松萝
类别:
止咳化痰
清肝,化痰,止血,解毒。治头痛,目赤,咳嗽痰多,疟疾,瘰疬,白带,崩漏,外伤出血,痈肿,毒蛇咬伤。①《本经》:"主嗔怒邪气,止虚汗,头风,女子阴寒肿痛。"②《别录》:"疗痰热温疟,可为吐汤,利水道。"③《药性论》:"治寒热,吐胸中客痰涎,去头疮,主项上瘤瘿。"④《日华子本草》:"令人得眠。"⑤《纲目拾遗》:"治蛇虎伤、汤火烙伤及顽疮等症。"⑥《陕西中草药》:"止血生肌,止痛,清肝明目,退云翳,降血压,调经。治外伤出血,大便下血,急性结膜炎,角膜云翳,头痛,高血压症,月经不调,崩漏,白带,痈肿,无名肿毒。"⑦《西藏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止咳化痰。治外伤感染,化脓性感染,毒蛇咬伤,肺结核咳嗽痰多,颈淋巴腺炎,乳腺炎。"
乌梅
类别:
收涩药
收敛生津,安蛔驱虫。治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牛皮癣,胬肉。 ①《本经》:"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恶肉。" ②《别录》:"止下痢,好唾口干。""利筋脉,去痹。" ③陶弘景:"伤寒烦热,水渍饮汁。" ④孟诜:"大便不通,气奔欲死,以乌梅十颗,置汤中,须臾挼去核,杵为丸如枣大,纳下部,少时即通。擘破水渍,以少蜜相和,止渴。霍乱心腹不安,及痢赤、治疟方多用之。" ⑤《本草拾遗》:"去痰,主疟瘴,止渴调中,除冷热痢,止吐逆。" ⑥《日华子本草》:"除劳,治骨蒸,去烦闷,涩肠止痢,消酒毒,治偏枯皮肤麻痹,去黑点,令人得睡。又入建茶、干姜为丸,止休息痢。" ⑦《本草图经》:"主伤寒烦热及霍乱躁("躁"一作"燥")渴,虚劳瘦羸,产妇气痢等方中多用之。" ⑧《用药心法》:"收肺气。" ⑨《纲目》:"敛肺涩肠,治久嗽,泻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肿,涌痰,杀虫,解鱼毒、马汗毒、硫黄毒。" ⑩《本草求原》:"治溲血、下血、诸血证,自汗,口燥咽干。"
细辛
类别:
解表药
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1)发散风寒:用于风寒感冒或风寒所致的头痛,可配麻黄、藁本。(2)温经止痛:用于寒邪入络之肌肉关节痛。(3)温化寒痰:用于稀痰壅盛的慢性支气管炎。(4)宜通肺窍:用于鼻炎、鼻窦炎。①《本经》: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明目,利九窍。②《别录》:温中下气,破痰,利水道,开胸中,除喉痹,齆鼻,风痫癫疾,下乳结。汗不出,血不行,安五脏,益肝胆,通精气。③陶弘景:患口臭者,含之多效,最能除痰明目。④《药性论》:治咳逆上气,恶风,风头,手足拘急,安五脏六腑,添胆气,去皮风湿庠,能止眼风泪下,明目,开胸中滞,除齿痛,主血闭,妇人血沥腰痛。⑤《日华子本草》:治咳,消死肌疮肉,胸中结聚。⑥《本草衍义》:治头面风痛。⑦《珍珠囊》:主少阴苦头痛。⑧《纲目》:治口舌生疮,大便燥结,起目中倒睫。⑨《本草通玄》:主风寒湿头疼,痰歇气壅。⑩《本经逢原》:主痰结湿火,鼻塞不利。
杏仁
类别:
止咳化痰
祛痰止咳,平喘,润肠。治外感咳嗽,喘满,喉痹,肠燥便秘。 ①《本经》:"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奔豚。" ②《本草经集注》:"解锡、胡粉毒。" ③《别录》:"主惊痫,心下烦热,风气去来,时行头痛,解肌,消心下急,杀狗毒。" ④《药性论》:"治腹痹不通,发汗,主温病。治心下急满痛,除心腹烦闷,疗肺气咳嗽,上气喘促。入天门冬煎,润心肺。可和酪作汤,益润声气。宿即动冷气。" ⑤崔禹锡《食经》:"理风噤及言吮不开。" ⑥《医学启源》:"除肺中燥,治风燥在于胸膈。《主治秘诀》云,润肺气,消食,升滞气。" ⑦《滇南本草》:"止咳嗽,消痰润肺,润肠胃,消面粉积,下气,治疳虫。" ⑧《纲目》:"杀虫,治诸疮疥,消肿,去头面诸风气鼓疱。"
枳实
类别:
泻下药
破气,散痞,泻痰,消积。治胸腹胀满,胸痹,痞痛,痰癖,水肿,食积,便秘,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①《本经》:"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②《别录》:"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溏泄,明目。"③《药性论》:"解伤寒结胸,入陷胸汤用;主上气喘咳。肾内伤冷,阴痿而有气,加而用之。"④《珍珠囊》:"去胃中湿热。"⑤《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主心痞,化心胸痰,消食,散败血,破积坚。"⑥《本草再新》:"破气,化痰,消食宽肠,杀虫,败毒。"⑦《现代实用中药》:"治咳嗽,水肿,便秘,子宫下垂及脱肛。"
用药咨询
为什么喝热汤就鼻塞
喝热汤就鼻塞可能是由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上呼吸道感染、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原因所引起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具体病因进行治疗。1、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通常是由于接触过敏原而引起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患者可表现为鼻痒、鼻塞、打喷嚏等症状。由于热汤的温度较高,如果患者对热汤中的成分过敏,就可能会引起鼻塞、流鼻涕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还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2、鼻窦炎鼻窦炎通常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患者可表现为鼻塞、流脓涕、头痛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等药物治疗。如果药物治疗的效果不佳,患者还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手术治疗,如内镜鼻窦手术等。3、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通常是由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患者可表现为流鼻涕、鼻塞、打喷嚏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片等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同时,患者还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麻黄碱滴鼻液、盐酸羟甲唑啉滴鼻液等药物治疗。4、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偏曲可能是由于外伤、发育异常等原因所引起的,患者可表现为鼻塞、头痛、鼻出血等症状。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通常可以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对于病情较严重的患者,则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等方式进行手术治疗。5、鼻息肉鼻息肉是鼻腔黏膜的良性肿物,一般是由于鼻腔黏膜长期受到慢性炎症的刺激,导致鼻腔黏膜过度增生而引起的。当患者患有鼻息肉时,如果用热汤的温度刺激,可能会导致鼻息肉的体积增大,从而引起鼻塞的症状。必要时患者可以到医院,通过鼻内镜下切除鼻息肉的方式进行治疗。同时,患者在术后还需遵医嘱使用曲安奈德鼻喷雾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被热汤烫伤起泡了怎么办
被热汤烫伤起泡了可以采取冷敷、清创、湿润烧伤膏、消炎止痛药膏、皮肤修复剂等治疗措施。1.冷敷冷敷可以降低局部温度,减少进一步损伤,并缓解疼痛。可使用冰袋或干净的湿毛巾轻轻覆盖患处。适用于大型水疱或伴有严重红肿、疼痛的情况。2.清创清创是为了去除坏死组织和异物,防止感染,促进愈合。应轻柔地清洁伤口,摘除水疱表皮,但保留水疱壁。适合在家中处理小型浅表性水疱时使用。3.湿润烧伤膏湿润烧伤膏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细胞再生,加速伤口愈合。根据包装指示涂抹于无菌条件下。主要针对较小且未感染的水疱,在预防感染的同时有助于促进愈合。4.消炎止痛药膏消炎止痛药膏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能够帮助减轻症状,促进伤口愈合。按说明书指导频率涂抹。对于轻微至中度疼痛及发红的水疱有益。5.皮肤修复剂皮肤修复剂含有促进细胞生长和修复的成分,可加速伤口愈合并减少疤痕形成。根据产品说明使用。适用于开始结痂但仍未完全愈合的水疱以促进愈合和减少疤痕。在处理水疱期间,避免自行挑破水疱以防感染,应由专业医疗人员评估是否需要引流。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伤口干燥清洁,以助于伤口恢复。
一口热汤会不会烫伤食道
有可能会。在于热汤的多少和喝汤的时间。食管是咽和胃之间的消化管。食管在系统发生上起初很短,随着颈部的伸长和心肺的下降,而逐渐增长。烫伤是由高温液体、高温固体或高温蒸气等所致的损伤,属于常见病。临床表现为红肿热痛。如果不小心喝下一口热汤,会感觉食道疼痛,说明烫伤了。如果没有明显不舒服,问题不大。建议平时喝水喝汤注意先确保安全再入口。如果烫伤,可以先喝口凉水缓解下。严重者应立即就医。
同类理气剂
肉苁蓉汤
主治:
伤中,咳嗽短气,肠中痛,流饮厥逆,宿食不消化,寒热邪癖,五内不调。
组成:
肉苁蓉5两,干地黄4两,大枣20枚(擘),乌头1两(炮),甘草2两(炙),豁心2两,紫菀2两,五味子2两,生姜3两,石膏(碎,绵裹)3两,麦门冬(去心)3两。
复方大承气汤
主治:
痞结型肠梗阻,肠腔积液少者。
组成:
炒莱菔子30g,厚朴15g,枳实15g,木香10g,生军15-30g(后下),芒消15-30g(冲服)。
通气散坚丸
主治:
忧郁伤肺,致气浊不清,聚结为瘤,色白不赤,软而不坚,随喜怒消长者。
疗效:
清肺气,调经脉,理劳伤,和荣卫。
组成:
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石菖蒲、枳实(炒)、人参、胆南星、天花粉、桔梗、川芎、当归、贝母、香附、海藻、黄芩(酒炒)各等分。
舒肝理气汤
主治:
慢性肝炎属气滞型。两胁窜痛,肝区脘腹胀满,舌苔白,脉弦。
疗效:
舒肝,理气,止痛。
组成:
青橘叶9g,青皮9g,陈皮9g,枳壳9g,厚朴花6g,香附9g,苏梗6g,赤芍9g,白芍9g,柴胡6g,郁金9g,甘草3g。
更多入药方剂
药品通
>
方剂大全
>
理气剂
>泄热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