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手散
快速导航
疾病找药
中西药
保健品
中药材
器械
其他更多
39健康网
就医助手
问医生
疾病百科
应手散
类别:
温里剂
出处:
《景岳全书》卷六十。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伤寒舌出寸余,连日不收。
【组成】:
梅花冰片。
【药材配方】:
冰片 梅花
【用法】:
搽舌上,应手而收;重者须用1钱方收。
中药材配剂
梅花
类别:
理气药
冰片
类别:
开窍药
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目亦翳膜,蛲虫病。①《别录》:"妇人难产,取龙脑研末少许,以新汲水调服。"②《唐本草》:"主心腹邪气,风湿积聚,耳聋。明目,去目赤肤翳。"③《海药本草》:"主内外障眼,三虫,治五痔,明目,镇心,秘精。"④张元素:"治大肠脱。"⑤李杲:"治骨痛。"⑥王好古:"散心盛有热。"⑦《纲目》:"疗喉痹,脑痛,鼻息,齿痛,伤寒舌出,小儿痘陷。通诸窍,散郁火。"⑧《本草备要》:"治惊痫痰迷。"⑨《会约医镜》:"治肢节疼痛。"
用药咨询
高原反应手发麻要紧吗
高原反应手发麻通常为正常现象,无需过度担忧。高原反应是由于海拔升高导致缺氧引起的生理反应,手部血液循环相对较少,当缺氧时,大脑会优先保证重要器官的供血,手部供血不足就会出现发麻的现象。如果只是轻微的手发麻,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适当休息和适应即可。但如果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呼吸困难、胸痛等,则需要及时就医,以排除其他潜在疾病的可能性。若患者有糖尿病史,可能会因血糖控制不佳而引起周围神经病变,从而导致手部麻木。此时应监测血糖水平,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降糖药物治疗方案。建议定期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高原反应的症状。同时,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可以佩戴手套保护双手,防止进一步损伤。
高原反应手抖吗
高原反应可能导致手抖,这是由于缺氧引起的神经系统异常所致。高原反应是由于身体进入高海拔地区后,因气压降低导致血液中氧气含量减少,从而引发的一系列生理变化。当缺氧严重时,大脑功能受损,可能会导致神经系统异常,包括手部肌肉不自主收缩或颤抖的现象。此外,高原反应还可能伴随其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等。如果出现手抖或其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以避免严重的高原病并发症。部分患者在高原反应期间可能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这些情绪也可能引起手抖的症状。此时,除了与缺氧有关外,还可能伴有心悸、出汗等症状。对于初次进入高原的人群,建议逐渐适应环境,避免剧烈运动,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应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高原反应手肿怎么办
高原反应手肿可以考虑氧疗、利尿剂、扩血管药物、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方法。1.氧疗通过提高机体吸入氧气浓度来改善缺氧状态,缓解高原反应引起的水肿。可使用脉搏血氧仪监测血氧饱和度,并根据结果调整吸氧流量。适用于轻至中度高原反应伴有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时。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避免长时间高流量吸氧导致依赖性。2.利尿剂利尿剂可以增加尿液排泄,降低体内的液体积聚,从而减轻高原反应引起的手部浮肿。常用利尿剂包括呋塞米、氢氯噻嗪等。对于存在液体潴留的患者而言,利尿剂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在应用时需监控电解质平衡及肾功能变化。3.扩血管药物扩血管药物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组织间液的积聚,进而缓解高原反应所致的手部水肿。常用的扩血管药物有硝普钠、硝酸甘油等。当患者因高原反应而引起全身微循环障碍时,扩血管药物具有一定的效果。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情况。4.抗组胺药抗组胺药能够抑制组织胺对肥大细胞和平滑肌的作用,从而减轻过敏反应引起的不适症状。常用抗组胺药包括苯海拉明、西替利嗪等。当患者处于高度敏感状态时,抗组胺药可用于缓解过敏反应。使用时应注意可能出现的嗜睡副作用。5.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具有非特异性抗炎作用,能迅速控制急性炎症过程,因此可有效缓解高原反应中的免疫反应和组织损伤。常见糖皮质激素制剂为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对于严重急性发作且经其他治疗无效者,糖皮质激素可能是首选方案。长期使用时须警惕潜在的副作用。在海拔较高的地区,建议采取渐进式上升策略以适应环境,避免快速攀升造成的身体不耐受。若手肿持续不退或伴有呼吸困难,应及时下撤至低海拔区域并寻求医疗帮助。
同类温里剂
白术黄耆汤
主治:
服芍药汤,痢虽已除,犹宜此药和之。
组成:
白术1两,黄耆7钱,甘草3钱。
生附子汤
主治:
冷淋,或因饮水过多,或因寒湿,或因心虚志耗。小便闭涩,数起不通,窍中苦痛,憎寒凛凛。
组成:
黑附子(生)8分,滑石1钱,瞿麦1钱,木通1钱,半夏7分,蜜少许,灯心20茎。
虎骨熊油膏
主治:
筋骨疼痛,麻痹不仁,癥瘕腹痛,四肢拘挛,肩背风湿,腰腿寒痛。
疗效:
驱风散寒,通窍止痛。
组成:
乳香2两,没药2两,冰片2两,当归2两,荆芥2两,全蝎2两,杜仲2两,莪术2两,藏红花2两,母丁香2两,肉桂2两,虎骨1架,麝香2两,熊油5斤,蜈蚣10条,白花蛇1盘,细辛1两,白芍2两,天麻2两,芫花2两,羌活2两,牛膝2两,青风藤2两,三棱2两。
疝气内消丸
主治:
小肠疝气,偏坠抽痛,睾丸肿大,坚硬不消。
疗效:
顺气散寒,消肿止痛。
组成:
川楝子4两,荔枝核3两,橘核(炒)3两,小茴香(炒)5两,沉香3两,肉桂(去粗皮)5两,于术4两,甘草1两,吴萸(炙)4两,青皮(炒)4两,炮姜3两,丝瓜炭4两,补骨脂(炙)2两,大茴香1两,川附片2两。
更多入药方剂
药品通
>
方剂大全
>
温里剂
>应手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