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香止痛丸

类别: 温里剂
出处: 《天津市中成药规范》。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气滞胃寒,两胁胀满,胃脘刺痛,肚腹隐痛。
【疗效】: 舒气解郁,止痛散寒。
【组成】: 香附(醋制)5斤,乌药2斤8两,玄胡索(醋制)2斤8两,香橼2斤8两,厚朴(姜汁制)2斤8两,五灵脂(醋制)2斤8两,熟大黄2斤8两,檀香1斤4两,生蒲黄1斤4两,降香1斤4两,木香1斤4两,乳香(醋制)1斤4两,沉香5两,零陵香5两,丁香5两,排草香5两,砂仁5两,高良姜3两。
【药材配方】: 丁香 乌药 五灵脂 大黄 排草香 木香 檀香 沉香 砂仁 蒲黄 降香 零陵香 香橼 香附 高良姜
【用法】: 每服1丸,1日2次。
中药材配剂
木香
类别: 理气药
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
排草香
类别: 补虚药
治感冒,咳喘,风湿痛,月经不调。①《中国药植志》:治虚弱。②《四川中药志》:祛风湿,理气,止气痛,醒脑除烦,搽雀斑。③《广西植物名录》:益气补虚,祛风活血。治虚弱,气管炎,哮喘,月经不调,感冒咳嗽。
蒲黄
类别: 止血药
凉血止血,活血消瘀。生用治经闭腹痛,产后瘀阻作痛,跌扑血闷,疮疖肿毒;炒黑止吐血,衄血,崩漏,泻血,尿血,血痢,带下;外治重舌,口疮,聤耳流脓,耳中出血,阴下湿痒。止血,化瘀,通淋。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痛经、脘腹刺痛、跌打肿痛、血淋湿痛。止血、活血:用于各种出血、痛经、跌损、痈肿疼痛。配五灵脂名失笑散,能祛瘀止痛,常用于产后腹痛、痛经及胃腹瘀痛。①《本经》:"主心腹膀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②《药性论》:"通经脉,止女子崩中不住,主痢血,止鼻衄,治尿血,利水道。"③《日华子本草》:"治(颠)扑血闷,排脓,疮疖,妇人带下,月候不匀,血气心腹痛,妊孕人下血坠胎,血运血癥,儿枕急痛,小便不通,肠风泻血,游风肿毒,鼻洪吐血,下乳,止泄精,血痢。破血消肿生使,补血止血炒用。"④《纲目》:"凉血,活血,止心腹诸痛。"⑤《本草经疏》:"治癥结,五劳七伤,停积瘀血,胸前痛即发吐衄。"⑥《现代实用中药》:"外用于创伤,湿疹。"⑦《南宁市药物志》:"外用治瘰疬。"
砂仁
类别: 芳香化湿
行气调中,和胃,醒脾。治腹痛痞胀,胃呆食滞,噎膈呕吐,寒泻冷痢,妊娠胎动。①《药性论》:"主冷气腹痛,止休息气痢,劳损,消化水谷,温暖脾胃。"②《本草拾遗》:"主上气咳嗽,奔豚,惊痫邪气。"③《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气,霍乱转筋,心腹痛。"④张元素:"治脾胃气结滞不散。"⑤杨士瀛:"和中,行气,止痛,安胎。"⑥《本草蒙筌》:"止恶心,却腹痛。"⑦《纲目》:"补肺醒脾,养胃益肾,理元气,通滞气,散寒次胀痞,噎膈呕吐,止女子崩中,除咽喉口齿浮热,化铜铁骨哽。"⑧《医林纂要》:"润肾,补肝,补命门,和脾胃,开郁结。"
沉香
类别: 温里药
降气温中,暖肾纳气。治气逆喘息,呕吐呃逆,脘腹胀痛,腰膝虚冷,大肠虚秘,小便气淋,男子精冷。①《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②陶弘景:"疗恶核毒肿。"③《海药本草》:"主心腹痛、霍乱、中恶,清神,并宜酒煮服之;诸疮肿宜入膏用。"④《日华子本草》:"调中,补五脏,益精壮阳,暖腰膝,去邪气。止转筋、吐泻、冷气,破癥癖,(治)冷风麻痹,骨节不任,湿风皮肤痒,心腹痛,气痢。"⑤《珍珠囊》:"补肾,又能去恶气,调中。"⑥《纲目》:"治上热下寒,气逆喘息,大肠虚闭,小便气淋,男子精冷。"⑦《医林纂要》:"坚肾,补命门,温中、燥脾湿,泻心、降逆气,凡一切不调之气皆能调之。并治噤口毒痢及邪恶冷风寒痹。"⑧《本草再新》:"治肝郁,降肝气,和脾胃,消湿气,利水开窍。"
大黄
类别: 活血化瘀
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治实热便秘,谵语发托,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癥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亦,痈疡肿毒,疔疮,汤火伤。 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 ①《本经》:"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水谷"一作"水谷道"),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②《别录》:"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 ③《药性论》:"主寒热,消食,炼五脏,通女子经候,利水肿,破痰实,冷热积聚,宿食,利大小肠,贴热毒肿,主小儿寒热时疾,烦热,蚀脓,破留血。" ④《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泄塑滞、水气,四肢冷热不调,温瘴热痰,利大小便,并敷-切疮疖痈毒。" ⑤《纲目》:"主治下痢亦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
丁香
类别: 温里药
温中,暖肾,降逆。治呃逆,呕吐,反胃,泻痢,心腹冷痛,痃癖,疝气,癣疾。①《药性论》:"治冷气腹痛。"②《海药本草》:"主风疳匿,骨槽劳臭。治气,乌髭发,杀虫,疗五痔,辟恶去邪。治奶头花,止五色毒痢,正气,止心腹痛。"③《日华子本草》:"治口气,反胃,疗肾气,奔豚气,阴痛,壮阳,暖腰膝,杀酒毒,消痃癖,除冷劳。"④《开宝本草》:"温脾胃,止霍乱。(治)壅胀,风毒诸肿,齿疳匿。"⑤《本草蒙筌》:"止气忒、气逆。"⑥《纲目》:"治虚哕,小儿吐泻,痘疮胃虚灰白不发。"⑦《本草正》:"温中快气。治上焦呃逆,除胃寒泻痢,七情五郁。"⑧《本草汇》:"疗胸痹、阴痛,暖阴户。"⑨《医林纂要》:"补肝、润命门,暖胃、去中寒,泻肺、散风湿。"⑩《本草再新》:"开九窍,舒郁气,去风,行水。"⑾《药材学》:"治慢性消化不良,胃肠充气及子宫疝痛。"
高良姜
类别: 温里药
温胃,祛风,散寒,行气,止痛。治脾胃中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噎脯反胃,食滞,瘴疟,冷癖。①《别录》:"主暴冷、胃中冷逆、霍乱腹痛。"②《药性论》:"治腰内久冷,胃气逆、呕吐。治风,破气,腹冷气痛;去风冷痹弱,疗下气冷逆冲心,腹痛,吐泻。"③《本草拾遗》:"下气,益声。煮作饮服之,止痢及霍乱。"④《日华子本草》:"治转筋泻痢,反胃呕食,消宿食。"⑤《本草图经》:"治忽心中恶,口吐清水者,取根如骰子块,含之咽津,逡巡即瘥;若(口中)臭亦含咽,更加草豆蔻同为末,煎汤常饮之佳。"⑥《珍珠囊》:"温通脾胃。"⑦《滇南本草》:"治胃气疼,肚腹疼痛。"⑧《纲目》:"健脾胃,宽噎膈,破冷癣,除瘴疟。"⑨姚可成《食物本草》:"去白睛翳膜,补肺气,益脾胃,理元气。"⑩《本草求原》:"治脚气欲吐,目卒赤,头痛,风冷痹痛。"⑾《广东中药》:"治寒疝湿痹。"
降香
类别: 产品_中草药
零陵香
类别: 芳香化湿
祛风寒,辟秽浊。治伤寒、感冒头痛,胸腹胀满,下利,遗精,鼻塞,牙痛。①《别录》:"主明目止泪,疗泄精,去臭恶气,伤寒头痛,上气,腰痛。"②《药性论》:"能治鼻中息肉、鼻齆。"③《海药本草》:"主风邪冲心,牙车肿痛,虚劳疳匿,凡是齿煮,煎含良。"④《日华于本草》:"治血气腹胀,酒煎服。"⑤《开宝本草》:"主恶气疰,心腹痛满,下气,和诸香作汤丸用之。"⑥《广西中药志》:"散风寒,辟瘟疫岚瘴。治时邪感冒头痛。"
檀香
类别: 理气药
理气,和胃。治心腹疼痛,噎膈呕吐,胸膈不舒。①陶弘警:"消风肿。"②《本草拾遗》:"主心腹霍乱,中恶,杀虫。"③《日华子本草》:"治心痛,霍乱。肾气腹痛,浓煎服;水磨敷外肾并腰肾痛处。"④《珍珠囊》:"引胃气上升,进食。"⑤《纲目》:"治噎膈吐食。又面生黑子,每夜以浆水洗拭令赤,磨汁涂之。"⑥《本草备要》;"调脾胃,利胸膈,为理气要药。"
乌药
类别: 理气药
顺气,开郁,散寒,止痛。治气逆胸腹胀痛,宿食不消,反胃吐食,寒疝,脚气,小便频数。①《本草拾遗》:"主中恶心腹痛,宿食不消,天行疫瘴,膀胱肾间冷气攻冲背膂,妇人血气,小儿腹中诸虫。"②《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气,除一切冷,霍乱及反胃吐食.泻痢,痈疖疥癞,并解冷热。"③王好古:"理元气。"④《纲目》:"治中气,脚气,疝气,气厥头痛,肿胀喘息,止小便数及白浊。"⑤《本草通玄》:"理七情郁结,气血凝停,霍乱吐泻,痰食稽留。"⑥《玉楸药解》:"破瘀泄满,止痛消胀。"
五灵脂
类别: 活血化瘀
生用行血止痛。治心腹血气诸痛,妇女经闭,产后瘀血作痛;外治蛇、蝎、蜈蚣咬伤。炒用止血。治妇女血崩,经水过多,赤带不绝。①《开宝本草》:"主疗心腹冷气,小儿五疳,辟疫,治肠风,通利气脉,女子月闭。"②《本草图经》:"治伤冷积聚及小儿女子方中多用之。"③《本草衍义补遗》:"能行血止血。治心腹冷气,妇人心痛,血气刺痛。"④《本草蒙筌》:"行血宜生,止血须炒,通经闭及治经行不止;定产妇血晕,除小儿疳蛔。"⑤《纲目》:"止妇人经水过多,赤带不绝,胎前产后,血气诸痛;男女一切心腹、胁肋。少腹诸痛,疝痛,血痢、肠风腹痛;身体血痹刺痛,肝疟发寒热,反胃,消渴及痰涎挟血成窠,血贯疃子,血凝齿痛,重舌,小儿惊风,五痫,癫疾;杀虫,解药毒及蛇蝎蜈蚣伤。"⑥《本草述》:"主损伤接骨。"⑦《现代实用中药》:"涂敷疮疥。"
香附
类别: 理气药
理气解郁,止痛调经。治肝胃不和,气郁不舒,胸腹胁肋胀痛,痰饮痞满,月经不调,崩漏带下。(1)理气解郁:用于肝气郁结之胸胁及胃腹胀痛。配柴胡、青皮治胸胁痛。配高良姜(名良附丸)治胃寒痛。(2)调经止痛:用于肝气郁结之月经不调、小腹胀痛。配艾叶治寒凝气滞之行经腹痛。①《别录》:"主除胸中热,充皮毛,久服利人,益气,长须眉。"②《唐本草》:"大下气,除胸腹中热。"③《医学启源》:"快气。"④李杲:"治一切气,并霍乱吐泻腹痛,肾气,膀胱冷,消食下气。"⑤《汤液本草》:"治崩漏。"⑥《滇南本草》:"调血中之气,开郁,宽中,消食,止呕吐。"⑦《纲目》:"散时气寒疫,利三焦,解六郁,消饮食积聚,痰饮痞满,跗肿,腹胀,脚气,止心腹、肢体、头、目、齿、耳诸痛,痈疽疮疡,吐血,下血,尿血,妇人崩漏带下,月候不调,胎前产后百病。"
香橼
类别: 理气药
理气,舒郁,消痰,利膈。治胃痛胀满,痰饮咳嗽气塑,呕哕少食。①《本草拾遗》:"去气,除心头痰水。"②《饮膳正要》:"下气,开胸膈。"③《本草通玄》:"理上焦之气,止呕逆,进食,健脾。"④《本经逢原》:"治咳嗽气壅。"⑤《医林纂要》:"治胃脘痛,宽中顾气,开郁。"⑥《本草再新》:"平肝舒郁,理肺气,通经利水,治腰脚气。"⑦《本草求原》:"除久哮。"
用药咨询
胃寒引起的腹痛可以用十香止痛丸吗
通常情况下,胃寒引起的腹痛可以用十香止痛丸,但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不可以自行用药,以免因用药不当引起不良后果。十香止痛丸主要是由木香、砂仁、丁香、乳香等中药制成,具有散寒止痛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寒凝气滞、脘腹疼痛的症状。因此,对于胃寒引起的腹痛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十香止痛丸进行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孕妇以及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胃寒引起的腹痛还可以遵医嘱服用温胃舒胶囊、附子理中丸等中成药进行调理。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艾灸、拔罐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腹部保暖,以免因受凉引起胃寒的情况。另外,患者在饮食上还可以适当食用温热的食物,如小米粥、面条等,也可以达到辅助改善胃寒引起腹痛的效果。
十香止痛丸主要治疗什么的效果如何
十香止痛丸主要治疗胃痛、腹痛、胸胁痛、头痛等症状,其效果一般是比较好的,但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1、胃痛十香止痛丸是一种中成药,主要是由川木香、降香、吴茱萸、甘草、肉桂、丁香等中药组成,具有行气止痛的功效。如果患者存在胃痛的情况,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十香止痛丸进行治疗,通常具有一定的作用。2、腹痛十香止痛丸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寒凝气滞、脘腹疼痛等症状。如果患者存在腹痛的情况,可以遵医嘱服用十香止痛丸进行治疗,通常具有一定的作用。3、胸胁痛胸胁痛通常是由于外感风寒、湿热内蕴、肝气郁结等原因所引起,患者会出现胸胁胀痛、胸闷、气短等症状。十香止痛丸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作用,对于寒凝气滞引起的胸胁胀痛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4、头痛头痛通常是由于外感风寒、湿热内蕴、肝气郁结等原因所引起,患者会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十香止痛丸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作用,对于肝气郁结引起的头痛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5、其他此外,十香止痛丸还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胃脘胀痛、呕吐、腹泻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服用十香止痛丸期间需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例如辣椒、花椒、芥末等,以免影响药物效果。如果患者服药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十香止痛丸怎么样
十香止痛丸一般效果比较好。十香止痛丸具有解郁、散寒及止痛的作用,用于治疗气滞和胃寒相关疾病的症状,如两侧腹胀引起的疼痛、胃刺痛和胃隐痛。用药期间,患者应保持良好的情绪,尽量避免过于易怒、焦虑和愤怒。这些不良情绪会导致疾病复发,并显著降低相关药物的疗效,运动时,可以用十香止痛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