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黄芩汤

类别: 温里剂
出处: 《圣济总录》卷二十六。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寒热气未解,恶寒头痛,壮热,4-5日大便不通。
【组成】: 柴胡(去苗)1两,黄芩(去黑心)1两,土瓜根1两,白鲜皮1两,木香1两1分,茵陈蒿1两1分,山栀子仁3分,大黄(细锉,醋炒)1两半。
【药材配方】: 土瓜 大黄 木香 柴胡 栀子 茵陈蒿 黄芩
【用法】: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下朴消末半钱匕,空心温服,如人行5里再服;未通,以葱豉粥投之。
中药材配剂
木香
类别: 理气药
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
柴胡
类别: 解表药
和解表里,疏肝,升阳。治寒热往来,胸满胁痛,口苦耳聋,头痛目眩,疟疾,下利脱肛,月经不调,子宫下垂。①《本经》: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②《别录》: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亦可作浴汤。③《药性论》:治热劳骨节烦疼,热气,肩背疼痛,宣畅血气,劳乏羸瘦;主下气消食,主时疾内外热不解,单煮服。④《千金方》:苗汁治耳聋,灌耳中。⑤《四声本草》:主痰澜、胸胁中痞。⑥《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除烦止惊,益气力,消痰止嗽,润心肺,添精补髓,天行温疾热狂乏绝,胸胁气满,健忘。⑦《珍珠囊》:去往来寒热,胆痹,非柴胡梢子不能除。⑧《医学启源》:除虚劳烦热,解散肌热,去早晨潮热。⑨《滇南本草》:伤寒发汗解表要药,退六经邪热往来,痹痿,除肝家邪热、痨热,行肝经逆结之气,止左胁肝气疼痛,治妇人血热烧经,能调月经。发汗用嫩蕊,治虚热、调经用根。⑩《纲目》:治阳气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及头痛、眩晕,目昏、赤痛障翳,耳聋鸣,诸疟,及肥气寒热,妇人热入血室,经水不调,小儿痘疹余热,五疳羸热。
大黄
类别: 活血化瘀
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治实热便秘,谵语发托,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癥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亦,痈疡肿毒,疔疮,汤火伤。 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 ①《本经》:"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水谷"一作"水谷道"),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②《别录》:"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 ③《药性论》:"主寒热,消食,炼五脏,通女子经候,利水肿,破痰实,冷热积聚,宿食,利大小肠,贴热毒肿,主小儿寒热时疾,烦热,蚀脓,破留血。" ④《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泄塑滞、水气,四肢冷热不调,温瘴热痰,利大小便,并敷-切疮疖痈毒。" ⑤《纲目》:"主治下痢亦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
黄芩
类别: 清热药
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①《本经》:"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治)恶疮,疽蚀,火疡。"②《别录》:"疗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③陶弘景:"治奔豚,脐下热痛。"④《药性论》:"能治热毒,骨蒸,寒热往来,肠胃不利,破壅气,治五淋,令人宣畅,去关节烦闷,解热渴,治热腹中疞痛,心腹坚胀。"⑤《日华子本草》:"下气,主天行热疾,疔疮,排脓。治乳痈,发背。"⑥《珍珠囊》:"除阳有余,凉心去热,通寒格。"⑦李杲:"治发热口苦。"⑧《滇南本草》:"上行泻肺火,下行泻膀胱火,(治)男子五淋,女子暴崩,调经清热,胎有火热不安,清胎热,除六经实火实热。"⑨《纲目》:"治风热湿热头疼,奔豚热痛,火咳,肺痿喉腥,诸失血。"⑩《本草正》:"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气,定喘嗽,止失血,退往来寒热,风热湿热,头痛,解瘟疫,清咽,疗肺痿肺痈,乳痈发背,尤祛肌表之热,故治斑疹、鼠瘘,疮疡、赤眼;实者凉下焦之热,能除赤痢,热蓄膀胱,五淋涩痛,大肠闭结,便血、漏血。"⑾《科学的民间药草》:"外洗创口,有防腐作用。"
土瓜
类别: 清热药
清肝利胆,润肺止咳。治黄疸,慢性肝炎,肺热咳嗽,下血,乳少,带下,小儿疳积。①《滇南本草》:"有红白两种。红者治妇人赤白带下,通经解热;治咳嗽,肺经结热成痈,亦治妇人乳结不通,阴阳不分,子宫虚冷,男子精寒;又健脾胃而生津液,生食止呕疗饥;补脾,解胃热,宽中,利小便,止大肠下血:白者治肺热,消渴,利小便;治肺痈咳嗽,通乳汁。"②《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平肝,清肝热。"
茵陈蒿
类别: 清热药
清热利湿。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疮疥。配栀子、大黄治阳黄;配附子、干姜治阴黄。①《本经》:"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②《别录》:"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去伏瘕。"③《本草拾遗》:"通关节,去滞热,伤寒用之。"④《日华子本草》:"治天行时疾,热狂,头痛头旋,风眼痛,瘴疟,女人癥瘕,并内损乏绝。"⑤《本草蒙筌》:"行滞,止痛,宽膈,化痰。"⑥《医学入门》:"消遍身疮疥。"⑦《医林纂要》:"坚肾,燥脾湿,去郁,解热。"⑧《本草再新》:"泻火,平肝,化痰,止咳发汗,利湿,消肿,疗疮火诸毒。"
栀子
类别: 清热药
清热,泻火,凉血。治热病虚烦不眠,黄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热毒疮疡,扭伤肿痛。 ①《本经》:"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皶鼻,白癞,赤癞,疮疡。" ②《本草经集注》:"解踯躅毒。" ③《别录》:"疗目热亦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胃中热气。" ④《药性论》:"杀蟅虫毒,去热毒风,利五淋,主中恶,通小便,解五种黄病,明目,治时疾除热及消渴口干,目赤肿痛。" ⑤《食疗本草》:"主瘖哑,紫癜风,黄疸积热心躁。" ⑥《医学启源》:"疗心经客热,除烦躁,去上焦虚热,治风。" ⑦《药类法象》:"治心烦懊憹而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血滞而小便不利。" ⑧朱震亨:"泻三焦火,清胃脘血,治热厥心痛,解热郁,行结气。" ⑧《纲目》:"治吐血、衄血、血痢、下血、血淋,损伤瘀血,及伤寒劳复,热厥头痛,疝气,汤火伤。" ⑩《本草备要》:"生用泻火,炒黑止血,姜汁炒治烦呕,内热用仁,表热用皮。" ⑾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凉血泻火。治黄疸型肝炎,蚕豆黄,感冒高热,菌痢,肾炎水肿,鼻衄,口舌生疮,乳腺炎,疮疡肿毒。"
用药咨询
用川芎柴胡黄芩调胸胃胁胀怎么用
用川芎、柴胡、黄芩调胸胃胁胀时,可以遵医嘱煎服,也可以入丸、散服用,还可以泡酒饮用。患者在用药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盲目用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川芎、柴胡、黄芩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中药,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胸痹心痛、肝郁气滞等病症,柴胡具有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外感表证、肝郁气滞等病症,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湿热黄疸、肺热咳嗽等病症。川芎、柴胡、黄芩这三种中药都具有调理气血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改善气血瘀滞引起的胸胃胁胀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煎服,也可以入丸、散服用,还可以泡酒饮用,具有相同的功效。患者在用药期间需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物效果。如果患者在用药期间出现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黄芩柴胡汤的功效与作用
黄芩柴胡汤的功效有清热解表、疏肝解郁、和解少阳等,作用是可以用于缓解身体出现的不适症状,但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1、清热解表黄芩柴胡汤主要是由黄芩、柴胡、人参、生姜、大枣等成分组成,其中黄芩具有清热解毒、泻火解毒的功效,而柴胡具有疏散退热、解表退热的功效,人参具有补脾益肺、大补元气、安神益智的功效,生姜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黄芩、柴胡、人参、大枣等成分联合使用,可以起到清热解表的功效,有利于缓解身体出现的发热、头痛、无汗、鼻塞、流鼻涕、咽喉肿痛、咳嗽等不适症状。2、疏肝解郁柴胡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而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以起到疏肝解郁的作用,有利于改善肝郁气滞引起的胸闷、胸痛、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3、和解少阳黄芩、柴胡、人参、生姜、大枣等成分联合使用,还可以起到和解少阳的作用,有利于改善少阳症引起的咽喉肿痛、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等不适症状。除此之外,该药物还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通便等功效。但建议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不可以私自盲目用药,以免因用药不当引起不适症状。
黄芩白芍柴胡泡茶的功效与作用
黄芩白芍柴胡泡茶服用有治疗患者气血不足、肝气郁结、阳气不足、肝气不舒等症状的作用。对女性患者出现月经不调、痛经、肝胃不和、腹痛腹胀等现象,患者将黄芩白芍柴胡泡水饮用可以缓解症状。另外,如果患者经常服用,可以帮助患者起到补气升阳、气血双补等效果,同时还可以防病治病、保健养生、增强患者身体的抵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