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风丸

类别: 治风剂
出处: 《疡医大全》卷二十八。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周身风湿,筋骨疼痛。
【组成】: 罂粟壳(净末)6两,闹羊花(火酒拌,晒干)4两,麻黄(去节,炒)4两,自然铜(煅)1两5钱,寒水石(煅)1两,草乌(黑豆同煮,去豆)5钱,乳香(去油)5钱,全蝎(水洗,焙干)5钱,川芎5钱,当归5钱,白芷5钱,甘草5钱。
【药材配方】: 全蝎 寒水石 甘草 白芷 罂粟壳 草乌 闹羊花
【用法】: 每用量人老弱壮实,用酒磨化,3-5分为率,热酒和服,取汗避风要紧。
中药材配剂
闹羊花
类别: 祛风湿
驱风,除湿,定痛。治风湿顽痹,伤折疼痛,皮肤顽癣。并用作手术麻醉。①本经》:"主贼风在皮肤中淫淫痛,温疟,恶毒诸痹。"②《本草拾遗》:"主一切风血。煮之,亦浸酒。"③《本草蒙筌》:"主风湿藏肌肉里,濈濈麻痹。"④《本草新编》:"主折伤。"⑤《本草求原》:"劫顽痰。"⑥《科学的民间药草》:"是麻醉药,能镇痉镇痛。治气喘。"
全蝎
类别: 活血化瘀
祛风,止痉,通络,解毒。治惊风抽摘,癫痫,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头痛,风湿痹痛,破伤风,淋巴结结核,风疹疮肿。①《开宝本草》:"疗诸风瘾疹,及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涩,手足抽掣。"②《本草图经》:"治小儿惊搐。"③《本草会编》:"破伤风宜以全蝎、防风为主。"④《纲目》:"治大人痃疟,耳聋,疝气,诸风疮,女人带下,阴脱。"⑤《本草正》:"开风痰。"⑥《玉楸药解》:"穿筋透骨,逐湿除风。"⑦《山东中草药手册》:"息风通络,镇痉。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淋巴结结核,骨关节结核,流行性腮腺炎。"
白芷
类别: 解表药
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①《本经》: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头风)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②《别录》:疗风邪久渴(久渴或疑作久泻),呕吐,两胁满,风痛头眩,目痒。③《药性论》:治心腹血刺痛,除风邪,主女人血崩及呕逆,明目、止泪出,疗妇人沥血、腰腹痛;能蚀脓。④《日华子本草》:治目赤胬肉,及补胎漏滑落,破宿血,补新血,乳痈、发背、瘰疬、肠风、痔瘘,排脓,疮痍、疥癣,止痛生肌,去面皯疵瘢。⑤《滇南本草》:祛皮肤游走之风,止胃冷腹痛寒痛,周身寒湿疼痛。⑥《纲目》:治鼻渊、鼻衄、齿痛、眉棱骨痛,大肠风秘,小便出血,妇人血风眩运,翻胃吐食;解砒毒,蛇伤,刀箭金疮。
草乌
类别: 祛风湿
  搜风胜湿,散寒止痛,开痰,消肿。治风寒湿痹,中风瘫痪,破伤风,头风,脘腹冷痛,痰癖,气块,冷痢,喉 痹,痈疽,疔疮,瘰疬。   ① 《本经》: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   ② 《别录》:消胸上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脐间痛,肩胛痛不可俛仰,目中痛不可久视,又堕胎。主风湿,丈夫肾湿阴囊痒,寒热历节掣引腰痛,不能行步,痈肿脓结。   ③ 《药性论》:能治恶风,憎寒,冷痰包心,肠腹疞痛,痃癖气块,益阳事,治齿痛,主强志。治男子肾衰弱,阴汗,主疗风温湿邪痛。   ④ 《药类法象》:治风痹血痹,半身不遂,行经药也。   ⑤ 《纲目》:治头风喉痹,痈肿疔毒。主大风顽痹。   ⑥ 《东医宝鉴》:治风湿麻痹疼痛,发破伤风汗。   ⑦ 《纲目拾遗》:追风活血,取根入药酒。   ⑧ 《贵州民间方药集》:治麻痹症。又为伤科要药。
甘草
类别: 补虚药
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①《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 ②《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 ③《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 ⑤《珍珠囊》:"补血,养胃。" ⑥《汤液本草》:"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消五发之疮疽,与黄耆同功。" ⑦《纲目》:"解小儿胎毒、惊痼,降火止痛。" ⑧《中国药植图鉴》:"治消化性溃疡和黄疸。"
寒水石
类别: 清热药
清热降火,利窍,消肿。治时行热病,积热烦渴,吐泻,水肿,尿闭,齿衄,丹毒,烫伤。①《本经》:"主身热,腹中积聚邪气,皮中如火烧,烦满,水饮之。"②《本草经集注》:"解巴豆毒。"③《别录》:"除时气热盛,五脏伏热,胃中热,烦满,口渴,水肿,小腹痹。"④《医学入门》:"治小儿丹毒,烧为末,醋调敷之。"⑤《纲目》:"治小便白,内痹,凉血降火,止牙疼,坚牙明目。"⑥《医林纂要》:"除妄热,治天行大热及霍乱吐泻,心烦口渴,湿热水肿。"⑦《本草求真》:"敷汤火伤。"⑧《本草求原》:"治心肾实热。"
罂粟壳
类别: 收涩药
敛肺止咳,涩肠,定痛。治久咳,久泻,久痢,脱肛,便血,心腹筋骨诸痛,滑精,多尿,白带。①《医学启源》:"固收正气。"②《滇南本草》:"收敛肺气,止咳嗽,止大肠下血,止日久泻痢赤白。"③《纲目》:"止泻痢,固脱肛,治遗精久咳,敛肺涩肠,止心腹筋骨诸痛。"④《本经逢原》:"蜜炙止嗽,醋炙止痢。"⑤《本草从新》:"固肾,治遗精多溺。"⑥《现代实用中药》:"适用于慢性衰弱之久下痢、肠出血、脱肛、贫血拘挛之腹痛、腰痛、妇女白带。又用于慢性久咳嗽、肺结核、咳血、喘息等症。"
用药咨询
‹疏肝祛风的中成药?›
‹疏肝祛风的中成药?›疏肝祛风的中成药较多,常见的有逍遥丸、龙胆泻肝丸等。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进行治疗。1.逍遥丸:逍遥丸是一种比较常用的中药方剂,具有疏肝健脾和养血调经的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缓解肝郁脾虚所引起的月经不调、胸胁胀痛等症状。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该药物进行调理。2.龙胆泻肝丸:龙胆泻肝丸的主要成分是龙胆草、柴胡、黄芩等中药材,也具有清热利湿以及舒肝解毒的作用,常用于改善头晕目赤、耳鸣耳聋、尿赤等症状。但是要注意用药期间要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响到药物的效果。除此之外,还有丹栀逍遥丸、当归龙荟丸等。若服药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疏肝祛风的中成药?」
「疏肝祛风的中成药?」疏肝祛风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可以缓解肝脏和风邪引起的不适症状。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疏肝祛风的中成药:1.当归龙荟丸:当归属于中药中的活血化瘀药物,具有舒筋通络、活血止痛的功效;龙荟则是一种清热解毒的中药材,能够清除体内湿气和寒气。2.桂枝茯苓胶囊:桂枝属于温经散寒的药材,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气血运行;茯苓则有安神定志的作用,有助于消除疲劳和焦虑情绪。3.龙胆泻肝片:龙胆草具有清热利湿、降火平肝的功效,对于肝胆湿热引起的头晕目赤、胁肋胀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4.逍遥丸:逍遥丸由柴胡、白芍、甘草等成分组成,具有疏肝理气、调畅情志的作用,适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精神抑郁、胸胁胀满等症状。5.天麻钩藤颗粒:天麻和钩藤都具有平抑肝阳、镇静安神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头痛眩晕、失眠多梦等症状。以上这些中成药都有一定的疏肝祛风作用,在使用时需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剂量和疗程,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如果出现严重不适或症状持续加重,请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师的意见。
麝香祛风湿膏对三叉神经痛有用吗
麝香祛风湿膏对三叉神经痛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不能起到治疗的作用。如果患者出现三叉神经痛,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麝香祛风湿膏是一种中成药,主要成分有麝香、薄荷脑、冰片等,具有活血止痛、祛风除湿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症状。而三叉神经痛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可能与颅内肿瘤、炎症感染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电击样、刀割样或撕裂样的剧痛,多发生于一侧下颌角附近,可向下耳垂、上颌支及下唇处放射。麝香祛风湿膏对于缓解三叉神经痛引起的不适症状有一定帮助,但并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因此,不建议患者盲目使用麝香祛风湿膏治疗三叉神经痛。若患者出现上述情况,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卡马西平片、加巴喷丁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此外,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及熬夜。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饮食上注意保持营养均衡,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西红柿等。